《红楼梦》里为何大观园宝玉题诗屡屡不受贾政待见?

核宇


父亲?正统真君子?封建大家长?

为什么《红楼梦》中宝玉提诗屡屡不受贾政待见?这是很多人在读完《红楼梦》之后会有的一个疑惑,本文会采用贾政的视角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1、 父亲

贾政之于贾宝云首先的身份就是父亲,这看起来是没有什么大意义的表述,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对于一般的读者而言,如果问起来贾政对贾宝玉的态度,想必会大多是严厉,冷酷之类。确实贾政对贾宝玉的态度极其严厉甚至动辄叱责,在原文当中也有写到当抓周的时候贾宝玉抓的胭脂水粉让贾政对这个儿子转喜为恶,可是全然是这样子的么?

并不是,先回到这个问题,贾宝玉做诗,宝玉做诗的场次很多,也偶有佳句,但是和贾政同出现的做诗的场合就选取两个场合——为大观园各处屋舍来题名;元妃省亲的考核。

而在第十七回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一回中,贾政携宝玉与众清客游园、题匾、额对联,贾宝玉才华横溢,颇有妙思,做出"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这样意境极佳的作品,在一众门客的映衬下宝玉有了极佳的完全的可以展示自己才学的地方,无论是处于对宝玉才学的赞赏还是对主人家的恭维,众门客真的算得上极尽夸赞。而贾政是怎么的表现呢?在面对外人称赞虽然口头回应很谦虚甚至会"批评"几句宝玉,但是在神态的方面倒是有和颜悦色,偶会有点头。

这种表现是很正常的,一个对孩子严格要求的父亲,虽然面对别人对自己儿子的夸赞会感到开心,但是身为严父却并不会将这种情绪直接传达给孩子,因此虽然在对宝玉做诗多是不会有直接的表扬,甚至会有几分的有点故意挑刺的"批评",这很大的程度上是出于一个父亲角色的符号化的设置。

2、 正统的真君子

而贾政对贾宝玉作诗的不待见,虽然是有很多出于父亲角色的别扭表达,用批评来掩饰着自豪,但更多的还是不太认同,这个原因就是主要出于贾政作为一个最正统的儒家君子的考量。

这里引用一处宝玉做的诗,第二景处,给那个入园以后压水而建的一座桥亭题名,贾宝玉从王实甫的"花落水流红"得到灵感,认为"莫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并且对联一幅:"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这里提及一下"花落流水红"出自王实甫的《西厢记》中崔莺莺的唱词:"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

似乎,这一句很是惊艳,尤其是对比门客化用名篇《醉翁亭记》的那些俗词更是显得新颖别致,但是这种新颖对于当时的文人尤其是那些出身最正统的儒家知识分子是对于《西厢记》一类的"杂书"的不读而产生的。但是就之前贾母王夫人之前谈论宝玉婚事又说道,贾政年轻时的时候也荒唐过的这一点可以推测贾政在年轻是读过类似于《西厢记》这一类的"杂书",只不过"等到成家之后就正经"地读那些圣贤书乃至完全褪去年轻的少带叛逆的影子成为那种不可爱不可亲的真君子。因此他既可以辨别出宝玉做诗的出处,又由于多年的正统思想的服从让他对这本书产生视之为毒害的看法。同时宝玉也是一个好"杂书",用典也喜欢从这些"杂书"化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贾政对宝玉做诗多不待见,本质上还是作为正统的儒道君子对于这种"会移了性情"的"杂书"的鄙夷,以及对宝玉"不务正业"的愤怒与失望。


3、 封建大家长

在展开着一层论述之前我所想要申明的一点就是请将任何具有历史时代色彩的名词观点等放入当时的背景当中来理解,不要在任何情况下都将现代人和现代文明的观点强加在历史当中。所以这里引用"封建"一次不含有任何的落后的色彩,而"封建大家长"也不是所谓的"反动势力"。

这里需要考量一下贾政与贾宝玉的地位,无疑贾政是他这一辈也是目前贾家的当家人,不单单是一个家庭的父亲丈夫儿子的责任,还是一个家族延续下去的承担者和守护者,他所要思考的第一立场就是家族利益而非个人感情的需求,这个听起来很残忍,但是在那样的社会环境之下,这是一个"大家长"必然承受的,而贾宝玉则早已经被当作这个封建大家长的下一代的接班人,因此对于他的教育,贾政虽然会有作为一个父亲的感情,但更多的是会从一个大家长培养下一个大家长的立场上进行考量。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就可以明白为什么贾政对于贾宝玉的教育是十分严苛的。

其实从贾政对待那些非嫡亲血脉的那些大观园里的女孩子的态度来看,贾政并不是一个不近人情的人,尤其是在元春省亲时候的情感流露,可以理解贾政并非一味到底的严父,但是再从

他作为封建大家长的身份以及"子不教父之过"的观点统摄之下,贾政对宝玉的要求本身就极为严苛。

同时也需要提及的一点就是宝玉其人与他被赋予的身份和所处的时代的强烈冲突,在小说开篇没多久就有说贾宝玉其人最好吟诗作对,颇有唐宋文人的闲雅风致,但十分厌恶做他所处的社会的主流文化——八股文,而八股文是可以通过科举获得功名的唯一途径,吟诗作对不过是差遣娱乐,本末倒置的情况还不加以掩饰,这就与贾政所期望的也会产生极为强烈的碰撞。宝玉在进入大观园以后所做的诗歌皆是出于玩乐寄情的目的,这样的举动无疑是贾政所接受的世界观以及承担的责任相背离,因此对于宝玉做诗能待见才是不可思议的。


一往文学


《红楼梦》里,宝玉大观园题诗为什么屡屡不受贾政待见?其实,根本不是那样的,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蒙骗了。

宝玉大观园题诗,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让贾政在清客相公面前赚足了面子,贾政心里早就乐开了花儿,他并不是真的生气和见不上宝玉的题咏。他气势汹汹,吹胡子瞪眼睛,一口一个“孽障”,只是在装威严和表示谦虚。

一、贾政是荣国府贾母的次子,官职是工部员外郎。

贾政从小生活在荣国府这个等级森严的大家庭里,接受的是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人生信条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严于律己,勤于修身,严格按照儒家的教条、规范要求自己与子女。所以,他给人的感觉常常是刻板、严肃的。

二、我国传统的文化观念讲究的是“严父慈母”,父亲的形象本来就是威严不苟言笑的,为的是要子女产生敬畏感。贾政的父亲形象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教育理念去要求古人。“赏识教育”、“快乐教育”并没有穿越时空,来到贾宝玉生活的时代。所以,虽然,宝玉表现明明很好,贾政也一直没怎么表扬他。

三、其实,刚开始的时候,看到儿子的表现,贾政是很高兴的,毕竟孩子进步了。随口骂他几句一方面是表示谦虚,一方面也是在掩饰内心的高兴。

后来,宝玉有点得意忘形,在“稻香村”不等吩咐就大发议论,还对几位老先生的言辞报以冷笑,贾政才真的有点儿生气,命人将他“叉出去”。

不过,贾政有立即把他叫回来,让他把另外几处都题完,说“如果不好,一并打嘴”。这里其实是可以读出贾政对宝玉宠爱与自豪的。

以上是我的几点愚见,欢迎朋友们指正。

我是烟雨江南话红楼,喜欢我的文字就请点赞、转发加关注吧!谢谢大家!


烟雨江南话红楼


贾政为何总是一脸爹样?

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荣国府董事长贾政,几乎没对自己的嫡生儿子贾宝玉有过一句好话,请看下列这段:

“因这孩子一落草便口中衔有一玉,上书📖“通灵宝玉”,于是就取名为贾宝玉。他周岁那年,贾政为了试试宝玉的志向,就把世上的各色物件摆在他的面前,看看他会捡哪个。结果贾宝玉一眼就挑中了胭脂盒子,贾政为此生气的说“将来也不过是酒色之徒!”

不消说,政老爹这种伴随贾宝玉甫一出生便有的偏见,贯穿了儿子宝玉始终,父子俩好像是仇家似的!

奇怪吗?不奇怪!

我们有理由相信,贾政这个传统的卫道士大家长,是这样规划儿子贾宝玉的人生路线的,那就是儒家思想倡导的——学而优则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而与此恰恰相反的是,贾宝玉天生不是这块料,只是女娲补天剩下的那块顽石,即便口含“通灵宝玉”而来,也不过是贾(假)样,假象而已。

因此,就算是在怡红院里所作的诗,给怡红院取名等等的一切,明明白白的宝玉表现出色,光彩夺目,也刚刚好稍称贾政的心💕,而这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依旧是一脸爹样,嘴里不过是轻飘飘的一句:“不过雕虫小技尔!”

吓得贾宝玉大气不敢出一声。如此这般的毫无亲💋情的言辞,正是这对父子司空见惯的沟通方式,令周围人都不寒而栗——您说,这还不是亲💋手👆把贾宝玉往大观园的女儿国推送,整天跟女儿红们厮混游戏?

所谓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贾宝玉的这个样子,说到底他这个大家长,要负最大的责任。

贾宝玉倒是实实在遗传了政老爹的最上等的身份最下等的见识。

请看第一个,贾雨村。脂砚斋有言,贾雨村有莽操遗容,乃乱世之奸雄,是忘恩负义的小人。政老爹呢,则是优待引荐提携这个,有学问有见识,有智商有情商的大能人,以备将来不时之需。恰好这个虚头八脑的人,无论贾宝玉如何如何对待自己不友好,贾雨村总是拿热脸贴冷屁股,反正他是认准了这个贾府未来的掌门人,富二代。其世事洞明,其人情练达,不是政老爹的学识文章能够等量齐观的。

再一个选小老婆,妾赵姨娘。政老爹的这个小妾,是大观园里差不多最不受待见的一位“主子”——好歹是主子。儿子贾环,那也是狗🐶都不爱搭💕理的货色。女儿贾迎春每每看到赵姨娘,都倍感耻辱——这可是亲💋娘啊😯,没办法,哪有女儿该有的对严父慈母的爱💕?

在庶出的女儿贾迎春眼里心💕里,也只有对老爹的怕,对老娘的无可奈何吧?

从政老爹选小妾这个角度看,他还真是如假包换的二五眼,不折不扣的窝囊废。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难道贾宝玉不是吗?

有这样的大家长,假正经短见识的贾政;有那样的接班人儿子,整天价红楼梦游,厮混胡作瞎胡闹,荣国府不轰然倒塌,那才怪呢!











鹅鹅曲项天


记得有人解《红楼梦》时,曾说,所谓“贾政”,就是“假正经”谐音而成。

这既可备一说,也可博粲然一笑。

仔细想一想,其实,这解释也有二、三分的合理性在里面。

在对待宝玉题诗一事上,贾政就是有那么二、三分的“假正经”的。

贾宝玉不喜欢“仕途经济”;恰恰相反,贾政对儿子宝玉的期望,就是所谓的“仕途经济”。

“仕途经济”怎么来,当然不是从诗词、歌赋、对联……中来;

诗词、歌赋、对联……在贾政的眼中,是雕虫小技,是邪门歪道。

当然,这在很多希望通过读书科举升进的家长眼中,都是如此,不惟贾政一人。

贾政希望的是,宝玉能够在“科考文章”上下功夫,而非其他。

其实,宝玉题诗时所展现出来的才学,贾政心里多少还是欣慰和认可的,但是,作为家长、作为严肃的家长,他是不会当面表扬儿子的。

训斥,这是贾政对待宝玉的常态;也是那个时代普遍存在的家长对待儿子的常态。

不是贾政不待见宝玉的题诗,也不是宝玉题诗不好;而是在贾政的心中,他对宝玉另有期待;而是在贾政那里,他在宝玉面前,是要保持家长的严厉与威严;而是在贾政的意识中,诗词、歌赋、对联……是不能与科考文章同日而语的……


史遇春之尘境心影录


同问,游园题咏的过程中,贾父的呵斥不绝于耳——“无知的业障”、“叉出去”、“竟有不能之时”……令人诧异的是元妃省亲所见皆为宝玉当日所题。那为什么贾父却屡屡贬驳?想来,大概是因为教育方式的不同。

这个封建大家庭,关于教育问题,完美诠释了“严父慈母”的角色扮演。不比如今的“夸赞鼓励”式教育。

贾父极其重视宝玉的学业,动辄打骂,除了宝玉淘气,更多的是“望子成龙”,恨铁不成钢。

你看——“不当谬奖,他年小”、“听了,点头微笑”,能体会到古板严厉的老父亲的小骄傲吗?后回章节“贾政一举目,见宝玉站在跟前,神采飘逸,秀色夺人。看看贾环,人物委琐,举止荒疏”,这样的描述就更凸显了贾父对宝玉的喜爱。

对,这就是“以爱之名”。



奉天法古


贾政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读书做官才是正事,看书就应该看四书,所以他不喜欢宝玉读诗,觉得那是不务正业。而大观园作为一个园林,必须跟诗相配,他把宝玉叫来题诗,一方面,题得越好,说明宝玉把心思都放在不重要的地方,另外题诗的时候有一堆人跟着,儒家的父亲都是严格的,就算真的觉得好,也会说不好。


电影小粉丝


不待见?不待见他干嘛把大观园中几处题字和对联都用宝玉的文?


全真球迷


我觉得这是贾政在包括宝玉在内的众人(尤其是有善骗人、不顾羞、沾光三个宾客在场)面前故意表现出的“谦虚”,其实他心里对宝玉的题诗是满意的。只因为宝玉是他儿子,他必须保持一点威严而已。我觉得基本上是这样。


北方侉子


贾政这个形象是中国文学最成功的父亲形象,其复杂的内心与表面的矜持交相呼应,太生动了。


俄勒冈之星


贾政代表的是文官集团,他对宝玉的教育相当于文官集团对皇权的打压,教育宝玉的原型来源于张居正对万历的教育,打宝玉板子缘由是逼淫母婢,而万历的长子就是万历与他母亲的婢女所生,相信张居正对万历做出了教育,而万历肯定以此为奇耻大辱,对朱常洛母子不待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