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罪:欢兜、共工、三苗、鲧

对中国上古时期的历史有点了解的人们都知道,舜帝的功绩之一就是平四凶、四罪。所谓四凶,指的是饕餮、浑沌、穷奇和梼杌;所谓四罪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指的是欢兜、共工、三苗、鲧;第二种指的是共工、三苗、鲧和丹朱,本文采用第一种说法。

《史记》中是这样记载四罪的罪行和下场的,“欢兜进言共工,尧曰不可而试之公师,共工果淫辟。四岳举鲧治鸿水,尧以为不可,岳强请试之,试之而无功,故百姓不便。三苗在江淮、荆州数为乱,于是舜归而言于帝,请流共工于幽陵,以变北狄;放欢兜于崇山,以变南蛮;迁三苗于三卫,以变西戎;殛鲧于羽山,四罪而天下咸服。”

第一、共工 

四罪:欢兜、共工、三苗、鲧

在四罪里面,共工恐怕是最为大家所熟悉的,因为大家或多或少都听说过“共工怒触不周山”的传说。据古籍记载,共工是“人身蛇面、朱发”,后来与颛顼争帝位不成而“怒触不周山”,使得“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让女娲给他收拾烂摊子。《尚书》里共工作尧的水官,尧评价他“静言庸为,象恭滔天”。在古代神话中,共工为水神,实则是水官共工。

第二、鲧

四罪:欢兜、共工、三苗、鲧

“鲧”本是颛顼氏的后代,据《山海经》里记载:“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为鲧。”鲧又是禹的父亲。鲧治水不成而被治罪,鲧治水的方法为堵,但由于水势过大而失败,直到禹采用疏通的方法才将洪水制止。按照历史记载,舜把鲧流放到羽山。而他的悲惨结局却成就的大禹的功业,大禹也因平“四凶”“四罪”有了让他名列“五帝”的资本。

第三、三苗

在中国传说中“三苗”是黄帝至尧舜禹时代的古族名。又叫“苗民”﹑“有苗”。主要分布在今天长江中游以南一带。梁启超认为﹐三苗的苗就是蛮﹐系一音之转﹐尧舜时称三苗﹐春秋时称蛮。

四罪:欢兜、共工、三苗、鲧

黄帝时期﹐三苗部落参加过九黎的部落联盟,有的文献说三苗是“九黎之后”。到了尧帝时期﹐三苗作乱﹐尧发兵征讨﹐作战于丹水﹐打败三苗。三苗可能在这时参加了尧的部落联盟。舜代尧为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三苗不服﹐舜乃整军振旅﹐没有经过战争而臣服了三苗。到了大禹时﹐三苗不服,大禹与三苗进行了一场历时七十天的大战,从此三苗衰微下去。此后﹐史籍中不再见三苗的活动。最近几十年以来有的学者认为﹐现代的苗族就是三苗的后裔。但也有学者认为现代的苗族与三苗无关。

第四、欢兜

欢兜,相传为上古时期尧帝时人,因与共工、三苗、鲧“作乱”,被舜流放到崇山。据《辞源》载:“崇山在湖南大庸县西南,与天门山相连。相传舜流放欢兜于崇山,即此。”

四罪:欢兜、共工、三苗、鲧

关于欢兜的历史记载散见于一些古籍,例如唐代大诗人王维曾作《赧王墓》诗:“蛮烟荒雨自千秋,夜邃空余鸟雀愁。周赧不辞亡国恨,却怜孤墓近欢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