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最暴躁的救国忠臣,在皇帝百官眼前,扑上去撕咬皇帝亲卫

有人做官是为了求功名利禄,有人做官是为人民服务;有人做官游走于官场,圆滑处世混混日子,有人做官却喜欢解决问题,为国家办点实事儿。做官的差别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在每届莘莘学子中,人才也能从中选出不少,可是留名青史的人却不多。大明的时代人才辈出,今天我们来说的这个人物活跃在土木堡之变时期。

靠读书走上仕途的人通常手无缚鸡之力,所谓秀才遇见兵,只知道讲理,遇见蛮横动粗的人,读书人都没什么杀伤力,总是有理说不清,虽说动手是读书人不愿诉诸的方式,可是在动乱时刻,总想讲道理的人会先吃亏,因为有些人是不讲理的。因此在很多朝代黑暗的时刻,朝政被没道理的黑暗势力操控,文官们几乎没什么能力翻盘。

性格最暴躁的救国忠臣,在皇帝百官眼前,扑上去撕咬皇帝亲卫

王竑可不是这样的书呆子,他从小在跟着老师读书读到秦桧、岳飞这段历史时,一下拍案而起,气得砸桌子,这个暴脾气读书人很少有,或者也许这跟王竑曾师从明初军事家周璠不无关系。总之王竑不是什么好惹的读书人,在读书的同时王竑还不忘习得一身武艺,可见其实他有为民除害的潜质,当然为了国家的兴旺,除去奸恶之人也是对国家的热爱。

1439年,王竑中了进士,7年之后当上了户科给事中。王竑的从政风格和他的为人如出一辙,完全不在意是否得罪了谁,总是直言不讳,敢作敢当。朝廷中还有敢说话的好官,说明明朝还没有烂到骨子里,还有救。明英宗时期,太监王振专权,作威作福,很多人都不敢惹他,可是王竑并不怕他,还敢揪着王振大骂。

性格最暴躁的救国忠臣,在皇帝百官眼前,扑上去撕咬皇帝亲卫

土木堡之变前夕,王振还被王竑逮着一顿大骂,后来王振让明英宗御驾亲征的馊主意,使得明英宗被瓦剌俘虏,让明王朝开了天窗,也把王振送上了死路。没了皇帝的大明朝开始对王振的党羽兴师问罪,郕王朱祁钰(明代宗)监国,大臣们个个要弹劾王振,赐其误国之罪,当时的景象是大臣们伏地痛哭,势要把王振灭族。这时王振的党羽之一,皇帝亲卫锦衣卫指挥马顺突然冒出来让大臣们都滚出去。

这一呵斥把在场的王竑积蓄在心中多年的怒火一并激发出来,跑上去揪着马顺的头发就质问:你们这群奸党,事到如今还敢叫嚣?说时迟那时快,王竑看准马顺的脖子就是一口,当即咬得马顺血肉模糊,开了一道口子,群臣们跟饿狼见到了荤腥一样,集体扑上去,有怨报怨有仇报仇,一顿拳打脚踢就把马顺打死了。

性格最暴躁的救国忠臣,在皇帝百官眼前,扑上去撕咬皇帝亲卫

这还不只,一众人等又跟着打死了两个阉贼。这一次血染朝廷的大事件使得王竑名声远播,朱祁钰在此事之后特别重用王竑。朱祁钰登基之后,命王竑与王通、杨善在瓦剌也先来攻城时守卫京城。其实也有人献谗言让景泰帝不要用王竑,后于谦出面称王竑的行为是维护大明利益,不应该惩罚王竑。景泰帝自然是认为王竑为大明忠臣,予以肯定。

因为怒杀贼党而出名的王竑其实并不是只会朝堂上闹闹,很快他就给了那些对他质疑的人一剂强心针。被任命为佥都御史的王竑开始了对京城瓦剌奸细的纠察和打击,没多久就成效显著,提为督北门防务后,对军队又来了一批换血,整治破败不堪的军风,使得守卫军焕然一新。王竑所打造的这个军队在瓦剌进犯的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性格最暴躁的救国忠臣,在皇帝百官眼前,扑上去撕咬皇帝亲卫

王竑出色的表现使得景泰帝越来越重视他,又把王竑任命为漕运总督,果然人才就是人才,王竑在漕运总督的位子上充分发挥了自己实干精神和能力,管理出了一条优秀的漕运补给线。除了这些王竑还心系百姓,上书给皇帝要求减少刑法和横征暴敛,亲贤臣远小人。王竑还在地方发生天灾时第一时间组织赈灾,深得人心。

在景泰帝去世之后,明英宗执政,王竑逐渐被淡出,甚至不被启用,直到明朝再一次陷入鞑靼侵略的危机中时,明英宗才重新启用王竑,王竑的硬气不减当年,接过反抗侵扰的大旗又一次证明了自己,还顺便把大明即将倾倒的财政给扶了正。晚年的王竑辞官回家寿终正寝,享年75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