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習近平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貢獻

思響哥薦:

習近平強調,“要使黨和人民事業不停頓,首先理論上不能停頓”。理論創新是一項艱深的任務,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實現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卓越的智慧駕馭全局,以理論的清醒引領實踐,以創新的自覺總結思考,對推進黨的理論創新作出了重大貢獻。

習近平主持提出了哪些創新性的理論?彰顯了哪些重要特質?今天,思響哥推薦人民論壇雜誌的一篇文章,一起學習!

來源 |《人民論壇》雜誌及人民論壇網(rmltwz)

作者 |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 宇文利

重磅!習近平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是新一代中國共產黨領導集體的核心,他既是傑出的政治家,也是卓越的理論家。早年在地方工作期間,他就以飽滿強烈的熱情、務實勤勉的精神、踏實求是的態度在主政地方工作中關注國情和世情,積極地思考探究問題,奠定了紮實的思想基礎和理論功底。2012年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之後,他主持提出了一些創新性的理論,其中主要有:

關於“中國夢”

重磅!習近平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貢獻


2012年黨的十八大召開之時,習近平總書記在對世界各國的記者發表的講話中就提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隨後,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他指出,“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夢想。現在,大家都在討論中國夢,我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箇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

此後,在很多場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反覆提到了“中國夢”,並就“中國夢”的思想內涵、精神實質、時代特質、依靠力量、實現途徑等進行了論述和闡發。就其實質而言,“中國夢”理論是反映時代聲音、體現時代精神的重要理論。

“中國夢”理論強調國家富強、民族振興和人民幸福,強調以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為實踐依託,

強調要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到本世紀中葉建國一百週年時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可以認為,“中國夢”的理論代表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施政目標和施政理念,是十八大以來黨的理論創新的第一聲號角,發出了時代強音,也凝聚了人氣人心。

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重磅!習近平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貢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思想反饋和理論表達,是實踐基礎上的理論成果。在黨的領導歷史上,如何科學而又客觀地實現理論繼承和理論創新,不但是一個政治問題,也是一個科學問題。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認真思考了黨的理論繼承和理論創新的問題,提出不僅要在實踐上,而且也要在理論認識上,處理好改革開放前後“兩個三十年”以及改革開放後中國社會發展各個時段的關係,並在此基礎上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又創造性地繼承和創新性地發展了這一理論體系的主要內容,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是該理論體系相互連結、互為依託的“四維”。在隨後的談話和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又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理念、總體佈局、實踐目標、戰略佈局、領導力量等多方面內容進行了理論闡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道路、精神狀態和奮鬥目標進行了創造性的論述。

黨的十九大提出了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重大理論創新,成為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也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創新之筆和賡續之篇

關於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重磅!習近平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貢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興國之魂,也是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緊密相關的理論範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重點而且有突破性地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成了其理論創新中的一大亮點。本著對此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進行借鑑發展和思想創新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構建了更為精深、更有針對性、更具創造性,也更具國際通約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他集中而又全面地闡述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意義、結構、功能、實踐途徑、實現方式等多方面的內容,形成了迄今為止頗具詳盡性和深入性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不難想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發展、中華民族復興進程中至關重要的理論命題,也是決定中國改革開放全局和現代化建設進程的核心思想命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展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深邃的歷史洞察力、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治國理政藝術。可以認為,這一理論創新切中了正在走向偉大復興的中國與中華民族的思想命脈,也抓住了中國能否富強的精神命門

關於“一帶一路”倡議與“人類命運共同體”


重磅!習近平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貢獻


2012年黨的十八大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倡導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他國合理關切,在謀求本國發展的同時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發展夥伴關係。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 “一帶一路”倡議,該倡議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融合發展,不斷豐富和創新,構成了習近平發展對外經濟合作關係、開展新時代國際交往、處理國際關係、建設新型國際經濟政治秩序的基本理論。

“一帶一路”倡議借用了中國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意象和符號,本著和平發展的理念,積極發展和拓展與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伙伴關係,打造政治互信、經濟共融、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命運共同體和責任共同體。這一倡議成為落實和實踐其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重大舉措,豐富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論的思想內涵和實踐方式。可以說,“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日漸豐富中已經成為完備的國際合作與交往關係新理論,代表了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和國家對外關係與外交理論上的新發展與新創造

關於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


重磅!習近平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貢獻


在推進新時代中國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進程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高瞻遠矚,提出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這一要求的提出具有十分鮮明的現實針對性,它是在對中國秉持何種發展理念、採取何種發展道路進行深入思考的基礎上提出的。在汲取西方國家“先汙染、後保護”的經驗教訓,同時也正視我國自身在發展進程中遇到的環境危機和生態挑戰,黨中央提出了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為主要內容的“新發展理念”,堅持走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道路。

針對生態文明體制與美麗中國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又創造性地提出了“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生態興則文明興”等重要論述。需要指出的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生態文明與美麗中國的重要論述,是其生態文明思想的集中體現,這一思想理論的著眼點並不僅僅限於尊重自然、加強環境保護本身,更重要的是

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與協同發展的映射,是對全球共建文明生態、人類共享美好家園的重要設計,是對世界和人類、對文明和歷史具有建設性的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理念的延伸,一項集普遍性和特殊性於一體的“中國方案”。

關於黨的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


重磅!習近平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設計中有兩個重要的支點一是深化改革開放,推進制度治國;二是強化黨的建設,改進思想政治工作。這二者相互補充、互相支撐,成為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中國發展“頂層設計”中的重要視點。其中,關於黨的建設與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有卓越的思想創造和理論創新。

首先,在黨的建設方面,習近平總書記格外重視政治建黨的問題,集中強調了以政治建設為著眼點和支撐點的新時代的黨建思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政治建設為統領,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他指出,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決定黨的建設的方向和效果。可以說,在黨的建設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不但鮮明地創新了黨的建設的方向,也豐富了新時代黨的建設的內涵。他關於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重要論述,構成了習近平黨建理論的突出特色。

與此同時,習近平總書記還對思想政治工作進行了深入思考,他重點提出了“加強黨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建立健全思想政治工作體系”、“探索思想政治工作規律”、“創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等諸多命題,為推進新時代黨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論創新作出了貢獻。


重磅!習近平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進程中,以卓越的智慧駕馭全局,以理論的清醒引領實踐,以創新的自覺總結思考,對推進黨的理論創新作出了重大貢獻,具有以下四個重要特質

特質一:尊重客觀實踐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所有的理論都來源於實踐,不來源於實踐的理論是空頭的理論,而在書齋裡拍腦袋無法創造具有生命力和實現度的科學理論。理論來源於實踐,理論創新就必須建立在實踐創新的基礎之上。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能夠領導推進黨的理論的創新,一個根本原因就是他尊重客觀實踐,從所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生動實踐中尋找理論的源頭活水,尋找理論啟發和理論思考,從而得到科學的理論。

主持中央工作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火熱的情懷全身心地投入到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之中。他馬不停蹄地奔走在中國的大地上,

多方面調研、近距離觀察、審慎思考,從實踐中獲得了豐富的材料,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眾多方面深入探索並獲得了理論上的創新。因此說,尊重客觀實踐是習近平總書記推進黨的理論創新的基本做法,也是其特質之一。

特質二:尊重科學規律


科學的理論是對實踐的反映,也是對規律的總結。尊重科學規律是理論創新之要,也是理論創新之道。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中,習近平總書記繼承性地思考著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和人類社會發展規律,並結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豐富對於這些規律的新發現和新認識。

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既包含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性認識、也包含著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共產黨執政規律的探索,是這三大規律的凝結和集合。正是在尊重科學的規律的基礎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才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的進程中有了理論上的創造和創新。


重磅!習近平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貢獻


特質三:尊重歷史經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視歷史、研究歷史、借鑑歷史,可以給人類帶來很多瞭解昨天、把握今天、開創明天的智慧” 。歷史發展既是可以區分的,也是連結在一起的。歷史就是過去的現實,而現實則是未來的歷史。

尊重歷史經驗並不僅僅侷限於從歷史中獲得啟發,更能教人正視現實和預見未來

尊重歷史經驗、重視學習歷史經驗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治國理政實踐中始終秉持的一個基本思路,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智慧是習近平總書記理論思考的鮮明特點,也是他實現黨的理論創新的一個特質。在總結過去的歷史經驗、對比社會發展的客觀現實、展望中國進步的美好未來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創造性的理念和表述,進而在實踐中發展成為指導中國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推進實踐的理論。“一帶一路”的倡議就是其中一個頗具代表性的範例。

特質四:尊重理論覺悟


思想的堅定來源於理論上的清醒,而理論上的清醒有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必須有理論覺悟。習近平總書記從早年參加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時起,就善於把理論思考和實踐作為結合起來,在實幹中加強理論思考。他不但是一個政治家,也是一個理論家。他以卓越的理論思維構思著對中國實踐的設計,他從長期的理論思考中總結出指導中國實踐的創新性的理論,這一切都證明了他對理論覺悟的尊重。

尊重理論覺悟意味著不但要善於理論自覺,更要善於把握覺悟到的理論,不但要有清醒的理論自覺,更要有堅定的理論自信。實際上,我們也應當覺悟並堅信,有著鮮活而豐富的實踐作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所領導實現的黨的理論創新必定能夠帶來更大更多的實踐成果。

來源 | 人民論壇雜誌4月下

原標題 | 習近平總書記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貢獻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加入人民論壇電子會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