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出来的悲惨远比哭出来更扣人心弦 在爱的世界赦免众生救赎自我

这是一部演绎流浪灵魂自我救赎的音乐剧,与原著《悲惨世界》在剧情上虽无大出入,通过传统音乐剧的呈现,削弱了悲剧色彩,大团圆式的结尾较符合音乐剧悲喜鲜明的特征。改编后的台词大量地歌唱演绎丰富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戏剧效果,在视觉和听觉上追求古典与经典的完美结合。本片在影调的处理上非常细致,完美地契合于人物当时的心境处境及情感,给观众强烈带入感的同时又有对观赏美感的保持,着实是一场视听盛宴。

唱出来的悲惨远比哭出来更扣人心弦 在爱的世界赦免众生救赎自我

灵魂的伟大,便是良心的觉醒,“从前我为了生活,偷了一块面包;现在,为了生活,我不愿再窃取一个名字。”冉阿让的善良纯澈到没有一点杂质,他的善良让人心疼不忍。当他被主教给予了自由后,教堂长廊里,微微摇晃的镜头跟随破衣烂衫的冉阿让,极度的痛苦使他产生了幻觉,镜头在暗示这种痛苦的剧烈,面部特写在广角镜头下放大了来自心灵深处的绝望,此刻冉阿让所有的罪过都在谴责他,良知被唤醒,良心被重新点燃。在短短三分钟的小景别镜头中人物的挣扎被表现地淋漓尽致,强光线的环境里,颇似主教的人形烛光在冉阿让的灵魂深处驱散暗影。冉阿让自始至终都过着流浪的生活,在哪里都是短暂的停留。当他得知尚马秋被误审时,昏暗屋内,烛光摇曳,镜子的模糊反射加之自我拷问的台词,给观众一种梦境的幻觉,实则是冉阿让在面对灵魂抉择时的精神恍惚和无力感,是人物心境的真实写照用视听的手段呈现的效果。

唱出来的悲惨远比哭出来更扣人心弦 在爱的世界赦免众生救赎自我

市长的身份,荣誉,金钱财富,冉阿让选择不让一个无辜的人受到不该受的罪。而他,饥饿,劳苦,贫穷,他都忍受下来了,他一个人承受了时代的病根毫无怨言。他是个不幸的人,流离失所爱到竭尽所能。出于诚实,善良,自尊,出于人类可以拥有的一切美好品质,冉阿让的灵魂本就是通透的,无杂质的。影片通过大段大段的歌唱独白,渲染了冉阿让所处境地的戏剧性,烘托了冉阿让在人性抉择前自我救赎的心灵斗争。冉阿让在向马吕斯坦白一切前,同样是整夜无眠,他本可以一直隐姓埋名过正常的生活,但是,一旦有这样的念头,他的内心就会有一个声音在谴责,在忏悔,在斗争。

唱出来的悲惨远比哭出来更扣人心弦 在爱的世界赦免众生救赎自我

在苦难的另一边,是威严的法律。石头能被融化,木头不能,但木头却能被炙烤,沙威—一个对法律俯首称臣坚忠不屈的探长。影片中,最后在本能的驱使下,他找到了冉阿让。在昏暗错综复杂的下水道里,幽绿的非自然光线打在两人的身躯上加之手持拍摄的轻微晃动,冉阿让和沙威,正义和善良的对峙被交替的正反打紧凑地组接到一起,有促进影片发展,牢牢牵住观众注意力的作用。此刻的沙威或许比冉阿让更加痛苦,他看到的是一个善良的天使,面对人性最美的善良的炙烤,沙威,法律的化身也变得畏缩不安,镜头始终保持在沙威的近景和特写之间,微弱的摄像机移动使画面增添了几分带入感,亲近感。凄冷的月光从沙威的斜后方打在他的脸上,画面始终呈幽幽的冷蓝色调,渲染了沙威此时所处痛苦境地的深刻,似乎在沙威的思想深处,也同样有着一个被压抑的灵魂,它觉醒了,向冉阿让投去敬佩的目光。深沉的哭腔从美声唱词中流露,镜头切换到屋顶的大仰拍,沙威恐惧而又坚定地凝望着脚下,是排水集中的大激流。仿佛深渊在凝视着沙威,沙威亦给予回望,生而正直,却被引向了极端,使沙威的思想走入了绝境,深渊就是他的最终去向,是对众生的赦免。

唱出来的悲惨远比哭出来更扣人心弦 在爱的世界赦免众生救赎自我

在悲惨的世界里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灵,如果爱能够激发人的善良本能,那么善良的人必定是有所爱之人。在爱波妮的内心,有一个复杂的灵魂。对马吕斯的爱,让她自私,却又无私地为救马吕斯献上了悲惨的性命。

唱出来的悲惨远比哭出来更扣人心弦 在爱的世界赦免众生救赎自我

幽静的夜,月光打在爱波妮瘦削的身躯上,泪眼星星,深情地注视着迫不及待见到珂赛特的马吕斯,马吕斯同样地深情地注视着珂赛特,同样的唱词不断叠加在一起,两个相似的镜头不断叠加在一起,爱波妮的悲伤与痛苦被放大。这样一个坚强的爱的游魂,没有人知道她在黑夜里歇斯底里的痛苦如针绞。淅沥的雨幕,无人的街道上积水大片大片地反射冰冷的月光,爱波妮只身走在雨里,幽森森的影调的带入,低吟的唱词,凄凄惨惨戚戚。前跟镜头里,破衣烂衫的爱波妮在痛苦中仍然燃着希望,镜头缓缓上移,微俯到俯拍的渐进伴随唱词的基调上升,便是从低吟到声嘶力竭。

唱出来的悲惨远比哭出来更扣人心弦 在爱的世界赦免众生救赎自我

“生也苦,死也苦”,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躺在马吕斯的怀里,是她悲惨的最终安抚。因为生为游魂,死也是孤魂,悲惨不会因为生命结束而终了。那份坚强,善良,隐忍让她活地有尊严,至少是在爱的悲惨中的尊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