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治理事半功倍——省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纪实(二)

西宁是青海省省会城市,是“三江之源”和“中华水塔”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的服务基地和大后方。一直以来我省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始终坚持“好水和差水”一起抓,持续统筹打好黑臭水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攻坚战两场标志性战役,确保水环境质量稳定向好。

分类治理事半功倍——省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纪实(二)

再生水利用价值高

“在治理污水和废水时,我们要找到问题本质,下足‘绣花功夫’,下苦工,做细活,加大力度完善污水管网系统建设。”4月17日,青海省人大环境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副组长李志勇率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组到西宁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西宁市第一再生水厂、东川工业污水处理厂、西宁市第六污水处理厂检查时,就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湟水河系流经西宁市的黄河的第三大重要支流。西宁市城镇生活、工业污水处理,对湟水河的水质好坏具有重要作用,故而是执法检查组关注的重点之一。

西宁市第一再生水厂厂长魏琦在向执法检查组汇报工业污水经过处理后的达标情况时表示,从终端流出的是经处理过的水,处理得非常干净,喝都没有问题。说着他喝了一口从终端流出的水。

截至今年4月,西宁市第一再生水厂累计生产工业用再生水720万吨、景观用再生水1410万吨。目前,已与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青海电子材料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青海诺德新材料有限公司、青海金阳光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达成用水协议:使用该厂的工业用再生水用于生产,其他用于厂区内绿化用水、宁湖湿地景观补充水和东川经济技术开发区道路喷洒用水。

“我们除了将再生水再次用于工业生产之外,还用于喷洒路面。再生水的利用有效提高了西宁市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对开发利用城市第二水源、建设节水型城市、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改善湟水河流域水环境质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魏琦告诉记者。

执法检查组经检查后指出,西宁市第一再生水厂的生产减轻了西宁市水资源供应负荷,也削减了水环境污染负荷,对改善湟水河流域水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后,执法检查组来到东川工业污水处理厂、西宁市第六污水处理厂。两个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正常,做到了全天候巡查和监控。东川工业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达到国家综合排放一级A标准,已覆盖9家企业。西宁市第六污水处理厂主要处理生活污水,设计规模为日处理生活污水10万吨,可与西宁市第一、第三污水处理厂的进水调配使用,并互相调配进水污水量。截至今年3月底,西宁市第六污水处理厂共计处理污水1507万吨。目前,该厂日平均进水9万吨,出水指标已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分类治理事半功倍——省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纪实(二)

黑泉水库水质达一级标准

按照国家相关部门的要求,今后要逐步关闭地下水源地,改为地表水源供给。位于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宝库乡的黑泉水库是西宁市区最大的水源供应地,也是全省最大的地表水饮用水源。黑泉水库蓄水量达1.8亿立方米,是西宁市70%市民的饮用水源,日供水量5万吨。为保障黑泉水库水源地周边的环境安全,从2016年10月开始,大通县对黑泉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宝库乡下属的寺堂村、俄博图村和孔家梁村的503户2209人实施生态移民搬迁安置项目。

4月18日,记者随执法检查组到黑泉水库水源地实地探访。 大通县生态环境局局长史学义介绍,黑泉水库生态移民项目的实施是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该项目完成后极大地改善了黑泉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周边生态环境。之前,大量的生活污水、垃圾、禽畜的排泄物会随着雨水的冲刷进入到水库,影响水库的水质,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如今,黑泉水库水质不但达到了一级标准,而且美了环境、富了农户。搬迁前,孔家梁村等3个村地处脑山地区,没有村集体经济,村民多以传统农作物维持生活,加之村庄距离县城远,孩子上学、老人看病都是难事儿。搬迁后,3个村的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孩子、老人上学、就医有了很大改善。

村民搬迁富起来了,村庄恢复生态绿起来了,水源地也变得更加清澈。为进一步改善黑泉水库水质,大通县环保部门对入水区域开展净化水源项目,从进水口净化水源,保障水库水质高标准供应。

执法检查组高度评价了大通县保护水源地所取得的成绩和决心。李志勇强调,水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座城市的生活品质,黑泉水库目仍面临着农业面源污染、生态脆弱等保护压力,相关部门一定要保护好水源地,让更多的人喝上干净的水。

分类治理事半功倍——省人大常委会水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纪实(二)

黑臭水变清了

检查西宁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也是此次执法检查组的重点工作之一。按照国家“水十条”等相关要求,我省全面开展重点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排查整治工作,对西宁市26处轻度黑臭水体采取“截、整、维”分类治理,实现国家要求“初见成效”的目标。

执法检查组来到西宁市城西区彭家寨火烧沟堰塞湖,曾经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死水湖已被环保部门彻底清理。随后,执法检查组来到海湖新区海湖桥、七一路湟水河沿线查看入湟排水口情况,这是对2016年环保督查中,湟水河流域查出的28处生活污水或疑似污水排入雨水市政管网后进入湿地水系及湟水河情况的“回头看”。

海湖新区管委会规划土地处处长赵庆向执法检查组汇报工作时表示,在湟水河流域查出的28处生活污水或疑似污水排入雨水市政管网后进入湿地水系及湟水河,主要原因是市政管网不完善,导致企业将生活污水管接入暗涵内,属于海湖新区范围的22处已全部整改完毕,属于其他相关部门落实整改的6处也已完成整改。下一步,海湖新区将继续加大相关监管及排查力度,巩固现有成果,做好海湖新区的环境保护工作。

执法检查组实地检查时发现了一个问题,由于污染收集管网不健全、雨污分流管网不完善,导致雨污不分流,污水量太大,部分区域污水处理能力仍然不足。

“雨污分流问题和支线管网收集问题是全国的一个通病。因为老城区在支线管网收集方面还存在欠缺,例如以前建好的管道,时间长了存在跑冒滴漏现象。城市密度高,重建改建难度很大,雨污分流也不能很好的实现。”在李志勇看来,由于短时间内不能实现雨污分流,新建污水处理厂就是解决问题的优先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