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三新"尋"平衡" 華夏幸福"水逆"後的新徵程

中國建設報

拓

經歷2018年的裁員和資金危機之後,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夏幸福")第一次公開承認曾經面臨的困局。"水逆的2018年已經過去!變中有憂的焦灼、跌宕起伏的煎熬,都已悄然劃過!美好的春天和嶄新的希望正向我們走來!"日前,華夏幸福發佈2018年年度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致股東信》開篇如是說。

報告顯示,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37.99億元,比2017年增長40.52%;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7.46億元,比2017年增長32.88%。截至報告期末,公司總資產4097.12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437.76億元。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銷售額1627.61億元,較2017年同期增長6.93%,其中,產業新城業務園區結算收入額310.39億元,房地產業務簽約銷售額1292.68億元,其他業務(物業、酒店)銷售額24.54億元;公司簽約銷售面積共計1502.85萬平方米;公司期末儲備開發用地規劃計容建築面積約為917萬平方米,在建未售面積約為481萬平方米。

拓:"三新"業務聚焦核心都市圈

2018年之前,華夏幸福的戰略未發生過大的變動,始終以產業新城為核心、以住宅銷售為現金流供給、以重資產開發為核心模式,聚焦核心城市周邊的外溢區域發展。2018年以來,華夏幸福對戰略結構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將從重資產轉向輕重資產匹配、從核心城市外溢區域轉向與核心城市兼顧、從產業新城轉向與商辦物業兼顧。

報告顯示,公司投資運營的園區新增簽約入園企業702家,新增簽約投資額約為1660億元,其中,環北京以外區域新增入園企業501家,新增簽約投資額1406億元,同比增長51.84%;公司新增產業服務收入238.92億元,其中環北京以外區域新增產業服務收入126.78億元,同比增長316%。

值得關注的是,在報告中,華夏幸福提出了新的發展戰略:堅持都市圈佈局,堅持做強產業新城業務,並結合空間都市圈化、運營精細化、地產金融化等新趨勢,開拓新領域、新模式、新地域。

在產業新城方面,華夏幸福將繼續做強,做到"三個堅持"不動搖——堅持產業新城邏輯,提升區域價值;堅持一區一策,提升經營水平;堅持精準投資,加速優質資源獲取。

在新業務方面,公司將採取輕資產、重資產並舉新模式;同時,在做強產業新城業務的基礎上,探索開拓產業新城以外亦屬於綜合不動產的新業務領域;在地域佈局上,聚焦深耕核心都市圈,並將開拓進軍都市圈的核心圈,進一步夯實公司在核心都市圈內的佈局。

有消息稱,在公司內部,以上提到 的"三個開拓"被稱為"三新",是新任總裁吳向東提出的全新概念。

今年2月19日,吳向東辭任華潤置地執行董事、提名委員會主席,加盟華夏幸福,出任公司聯席董事長。據悉,這位明星職業經理人到任後,華夏幸福設立雙總部,吳向東從華潤置地帶來近50人團隊坐鎮深圳總部,主要負責華夏幸福的新業務開拓和管理。據悉,該團隊目前僅有百餘人員配置。

過去,因業務受產業新城開發模式限制,即前期將大量資金沉澱、後續回款週期較長,華夏幸福在同行中是出了名的對資金要求高。因此,吳向東上任後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增加資金週轉更快的新業務。

吳向東及其團隊要做的"新模式"為輕資產輸出,要做的"新領域"是包括養老、長租等商辦持有型物業。

據華夏幸福內部人員透露,華夏幸福一方面完全保留核心城市周邊做產業新城和住宅,另一方面增加城市核心中的商辦物業和住宅。這可以將其理解為兩大股東控制下的雙輪驅動。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意味著華夏幸福將成為全地域佈局房企,圍繞都市圈從三四線小鎮向內圈層一線核心城市發散。如果北京和深圳總部能夠在新舊業務之間找到資金、運營和管理之間的平衡點,華夏幸福的經營邊界將大大擴充,若這一平衡點始終難尋,內部則可能出現資源爭奪的情況。

"目前兩個團隊相對獨立,可共享行政、財務等服務性資源。"華夏幸福內部人士稱。

尋:效益和安全的平衡點

據華夏幸福內部人士透露,自從2018年引入中國平安作為戰略投資者後,華夏幸福的內部變革就已經在發生,目前其內部在做投資標準化制度建設,要求投資風險管理能力有一定突破,"現在要投一筆錢不太容易,有各方面的考慮。"

輿論的焦點集中在2018年7月10日,華夏幸福控股股東華夏控股通過協議轉讓方式,作價137.7億元轉讓5.82億股公司股份,佔總股本的19.7%,引入第二大股東中國平安。中國平安的到來為華夏幸福帶去了諸多不確定性,卻也帶來了財務方面的安全感。

報告顯示,期內,平安人壽入股華夏幸福,受讓華夏控股轉讓的19.70%公司股份。2018年9月26日,公司與中國平安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一站式綜合金融服務、實業協同發展方面展開全方位戰略合作。2019年2月,平安人壽繼續增持5.69%的公司股份。截至本報告披露日,平安人壽與平安資管合計持有公司25.25%股份。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中國平安與華夏幸福可謂資源互補。一個有資金,一個有產業新城。中國平安曾公開表達過對華夏幸福的熱愛,"對華夏幸福的投資,是偏長期的財務性投資,具有戰略協同效應。未來,雙方將響應國家政策,解決社會難題,在醫療健康、養老產業等方面協同發展,聚焦長租公寓及康養服務兩大領域。"

華夏幸福對雙方的合作也曾給予高度評價,"隨著華夏幸福與中國平安的牽手,公司治理結構優化、資本市場信心提振,不動產和金融深度融合構築起強大的護城河,將重新書寫中國不動產發展的新篇章!"

對華夏幸福募集資金的走向,坊間曾有傳言稱,中國平安的資金並沒有進入上市公司體系,而是進入了華夏幸福董事長王文學的個人口袋。對此,華夏幸福董事長辦公室秘書林成紅表示,中國平安入股的第一筆款項確實沒有進入上市公司體系,而是進入到了上市公司母公司華夏控股中,全部用於解除母公司的股權質押。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目前,華夏控股尚在質押股份為7.8億股,佔總股本26.05%,佔其持有股份73.13%。而第二筆資金目前仍有一部分流入華夏控股中,在辦理完相關解質手續後,其餘款項將進入上市公司體系中。

在開源的同時,華夏幸福也在節流。引入中國平安的過程中,華夏幸福減少了拿地投資,減慢了產業新城異地複製的節奏。報告顯示,2018年期末,華夏幸福儲備開發用地規劃計容建築面積約為917萬平方米,而在2017年期末則有988萬平方米,不增反減的土地儲備數據極為少見,這直接導致了2019年一季報中,華夏幸福房地產銷售收入和產業新城項目的業績均同比下降超過30%。華夏幸福方面對此的解釋是"防風險"。

從2017年到2018年,華夏幸福存貨數量增幅僅為10%,土地儲備數量不斷下降,產業新城異地複製節奏放緩,一系列防風險措施之後,資金安全性提高,但同時也出現了新問題,即土地儲備不足、後勁不夠。

因此,有消息稱,華夏幸福開始在今年一季度大面積購地。但經歷了"水逆"的2018年後,華夏幸福如何在效益和安全之間尋找更合理的平衡,一切等待時間給出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