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基於5G技術和數字經濟的抗疫實踐,從而呈現“三新”行業局面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也在顯現。疫情危機中,同樣蘊藏著重要的發展契機。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中國基於5G技術和數字經濟的抗疫實踐,不僅為全球抗疫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寶貴經驗,也展現了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線上模式所蘊含的巨大潛力,呈現“三新”局面。

催生“新基建”蓬勃發展。在線辦公助力恢復生產運行、遠程教育實現“停課不停學”、智能製造對沖了負面影響……疫情發生以來,經濟社會沒有因物理“隔離”而“停擺”,離不開“新基建”的支撐。高質量發展要實現資源高效利用、社會高效運行,更需要“新基建”的給力。從產品研發設計、生產製造到營銷管理、服務支撐等,數字化已經滲透到產業鏈、供應鏈、生活鏈的各個方面和各個環節,促進經濟從主要依靠人力和資本等生產要素投入向全要素生產率驅動轉變。在修建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時,上億中國網民成為“雲監工”,通過5G網絡實時觀看施工直播,不僅鼓舞全國抗疫士氣,更讓全世界看到中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成就。在復工復產的過程中,不僅能通過不斷完善的通信網絡獲得出行信息、提供未行經疫區證明,更可以實現原本只能在線下完成的業務……疫情催生了以5G、數據中心等為代表的“新基建”蓬勃生長,不僅在穩投資、穩增長、促消費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突出的作用,而且為孕育創新、促進轉型、培植髮展新動能提供了營養豐富的“土壤”,給經濟社會發展注入了旺盛的生機活力。

催生“新商業”直上“雲端”。疫情中,不少企業停工停產,但線上業務卻迸發出活力。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迅猛發展,電商和基於電商的新零售已成規模,為不少中小企業平穩度過疫情創造條件。京東生鮮銷售同比增長215%,京東到家的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了510%,其中水果同比增長超300%,雞蛋同比增長超770%;叮咚買菜大年三十訂單量同比前月增長超300%;盒馬每天的生鮮訂單量已經達到了10萬份,每天需要準備250噸包裝蔬菜、80噸散裝蔬菜才能滿足需求量。每日優鮮除夕至初四期間實收交易額較去年同期增長321%,一家美妝品牌關閉武漢所有門店,發動員工在阿里巴巴旗下購物平臺直播,銷量卻同比增長200%。暫時停業的傳統餐飲企業與新零售門店“共享員工”,靈活用工體現了中國企業線下線上強大的整合能力和效率。隨著在線教育、遠程協作等線上服務和模式的推廣,潛移默化培養和轉移了許多用戶的使用習慣,促成了新的生活生產、學習辦公等方面場景。疫情過後,雲計算、物聯網、5G等數字產業將迎來新的升級和蛻變,“雲端經濟”在“新商業”裡前景無限。

催生“新管理”數字化智慧。無論是“無接觸外賣”“網上政務”,還是個人健康碼、在線辦公、企業“碼上覆工”,等等,疫情中,城市數字化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大數據賦能不斷提升效率。為解決復工復產中的實際問題,很多地方和企業創造性地提出了“健康碼”概念,把個人健康、出行情況和高風險地區信息結合起來,實現個體和城市的數據化,讓疫情風險管控有“碼”可依,並根據發展動態實時更新,不僅提高效率,更能實現“精準抗疫”。目前,通過5G網絡和雲視訊系統,青島完成12個重點項目“網上籤約”;通過“雲招商”“雲服務”,上海浦東新區已推動20多個重點項目加快落地,新管理方式給生產生活和社會運轉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也正是在這樣的現實場景之下,無論是政府、產業層面還是社會大眾層面,都對數字化“新管理”模式發展寄予了更多期待。

“數字經濟”風生水起,創新助力生產生活。數字經濟其實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兒,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人們更直觀、更真切地領略到數字經濟的“魔力”,也對我國創新能力、創新成果有了更具象、更深刻的認知。著力加快技術創新的步伐,促進數字化、智能化等技術與製造業、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地推進傳統產業鏈的數字化改造,必將有力助推新經濟、新產業、新業態的成長、成熟和壯大,給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本文轉發自;搜狐網)

中國基於5G技術和數字經濟的抗疫實踐,從而呈現“三新”行業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