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行業這一次洗牌:深刻無情程度前所未有

安防行業本輪洗牌已經持續好幾年了,這次洗牌時間之長、規模之大、涉及企業之多前所未有。

洗牌之初,許多企業還樂觀地認為,自己不會成為被洗者,因為整個安防行業有2萬多家企業,頂多就像過去幾輪洗牌一樣,淘汰一些沒有實力的中小企業。但是最後卻發現,這次洗牌的無情和深刻程度遠超自己的想象,自己的企業也風雨飄搖,命運堪憂。

中國安防市場經歷的幾輪重要洗牌

在安防行業四十年發展歷程中,已經經歷過幾輪洗牌。

第一輪洗牌(2001-2004年)。

本輪洗牌實際是全球安防市場的第一次洗牌,波及到了中國安防市場並對中國安防產業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受美國“9·11”恐怖襲擊事件的影響,全球安防產業快速發展,一些世界五百強企業紛紛通過併購進入安防市場,如霍尼韋爾(Honeywell)併購了C&K、安定寶、西屋等;BOSCH(博世)併購了DS和飛利浦旗下通訊及視像保安系統業務;Tyco(泰科)併購了先訊美資(先訊美資此前收購了ADT)。

併購之後,他們對中國市場的渠道進行相應調整,一些中國區總代理的身份被取消。為應對市場的變化,松下和索尼等企業對中國市場策略和渠道也進行了重要調整,一些總代和區域總代相繼被取消,部分代理商為了生存,開始轉型為生產製造商,自己組裝和生產產品。

與此同時,一些從事銷售或技術的資深安防人,也借安防市場洗牌帶來的機會,離開原有企業,創建了自己的工廠,組裝和生產安防產品。這一時期,還有一些原本不從事安防的企業,看到安防市場的商機,開始進入安防行業,如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等。他們的進入,為後來中國安防產業的崛起埋下了伏筆。

第二輪洗牌(2006年-2010年)。

全球安防市場繼續上演併購戰,UTC(美國聯合技術)併購了GE安防;施耐德電氣併購了Pelco等。不僅如此,國際安防巨頭還開始大舉併購中國安防企業,如羅格朗併購了視得安,英格索蘭併購博康系統,ABB併購了廈門振威等。

在國內,CSST先後收購了誠豐、宏天智、響石、恆億、明景、天視、豪恩、艾禮安等10多家企業。CSST的一系列併購,對中國安防市場的格局產生了極為重要的影響。

安防行業這一次洗牌:深刻無情程度前所未有

中外安防企業的併購戰,給中國安防市場帶來又一輪洗牌。這一時期,以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為代表的中國安防企業開始崛起。

本輪洗牌,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同步

目前安防行業正在經歷的是第三輪洗牌,時間節點是2015年至今。這次洗牌也是最深刻的一次。本輪洗牌,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幾乎同步。

由於中國安防企業的崛起,給外資安防巨頭帶來巨大挑戰和壓力,有些外資安防巨頭開始將安防業務剝離出售。這個時候,外資安防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地位已經嚴重下挫。

2015年至今,主要併購案例有:佳能併購安訊士、韓華併購三星泰科、江森自控併購泰科安防、千方科技併購浙江宇視等。

轉眼之間,曾經在中國市場幾乎沒有競爭對手的外資安防巨頭,失去了往日的光環,人們目光和的注意力開始轉移到了中國安防企業身上。中國安防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引領者和推動者,他們的創新步伐逐漸超過了外資安防巨頭,就連霍尼韋爾、泰科安防、BOSCH、松下、索尼這些巨頭,都難抵中國企業的衝擊。

一開始,當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不斷擴張時,許多人認為,他們是要“滅掉”國內中小安防企業,通吃市場。到最後卻發現,他們要“滅掉”的不僅僅是國內中小企業,還有國際安防巨頭。

中國安防企業崛起的速度相當驚人!2010年,海康威視營業收入達到36億元,這一年,網絡視頻監控市場領跑者安訊士全球銷售收入摺合人民幣也是36億元。2014年安訊士營業收入55億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52億元),這一年,海康威視營業收入達到172億元,已經是安訊士的三倍。

在國內,本輪洗牌已經撼動和改寫了多年形成的安防市場格局。細數那些曾經叱吒風雲的安防行業知名品牌,有多少家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又有多少家在在死亡線上掙扎?

安防行業這一次洗牌:深刻無情程度前所未有

安防四大領域洗牌之後的市場格局

經過這幾年的深度洗牌,安防四大領域的市場格局發生了重要變化。本輪行業洗牌,安防各細分行業所受到的衝擊程度和洗牌結果是不盡相同的,其中受衝擊最大、洗得最徹底的是視頻監控行業。主要原因是,視頻監控行業市場大,企業眾多。讓我們來看一看四大細分市場都有哪些變化。

視頻監控行業:安防行業第一輪洗牌之前,視頻監控行業還是一個很小的行業。那時,安防行業最大的企業是樓宇對講企業,國內第一個跨過億元門檻的企業,也是樓宇對講企業。

隨著視頻監控市場需求的爆發,視頻監控行業迎來長達十五年的黃金期,因此也成為安防行業從業企業最多的細分行業。幾年前,視頻監控行業還活躍著上萬家企業,但是幾年之後,剩下的企業或者說剩下的能夠叫得上名字的企業,已經不多了,倒下的企業已經不計其數。

一些過去在市場上十分活躍的企業,公司董事長或總經理甚至是安防行業響噹噹的風雲人物,如今已經很少聽到他們的聲音,安博會上也基本看不到他們的身影了。中小企業倒下,似乎在許多人的意料之中。但是,一些知名企業、實力企業倒下,讓人感嘆市場競爭無情的同時,不禁讓人扼腕嘆息。

智能家居和樓宇對講行業:相對視頻監控行業,樓宇對講行業受到的衝擊要小得多。首先,樓宇對講行業沒有培育出像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這樣的行業巨頭。其次,樓宇對講是一個自成體系的細分行業,儘管海康威視和大華股份等安防巨頭都推出了自己的樓宇對講產品,但是由於整體市場規模小,因而也不是他們的業務重點。

中國樓宇對講行業同視頻監控行業一樣,是在國外品牌的帶動下發展起來的。中國樓宇對講企業也十分重視技術創新,並形成獨具特色的“中國式創新”。近年來,中國樓宇對講廠商都在積極佈局智能家居市場,因此稱為智能家居和樓宇對講行業可能更確切些。

中國因為國內樓宇對講市場需求特點與國外有著很大的區別,比如國內基本都是大型小區,但國外基本沒有大型小區。這讓中國樓宇對講廠商形成了“閉環”的優勢。因此,羅格朗收購視得安和ABB收購廈門振威,對國內樓宇對講企業產生的影響是有限的。

從內部看,國內樓宇對講廠商的競爭一直十分激烈,市場競爭主要圍繞房地產商進行。由於樓宇對講行業技術已經十分成熟,因此各廠商的技術差別也不是很大,企業的體量相差不大,超過10億元的企業一直沒有出現,,因此樓宇對講行業的企業間的併購並不多。由於市場相對平穩,近年新加入的競爭對手並不多,因為進入一個成熟的市場,機會並不多。這幾年樓宇對講行業倒下或走下坡路的企業也不少,基本都是內部出了問題。

防盜報警行業:安防行業最早是從防盜報警行業發展起來的。防盜報警行業曾經輝煌過,市場上活躍著一大批知名品牌,相信至今業界人士都還記得C&K、安定寶、楓葉、艾禮富、DSC、Honeywell、BOSCH等。國內也培育出一大批知名品牌。

但是,這幾年,防盜報警行業風光不再。可以說防盜行業是這輪洗牌受衝擊最嚴重的細分行業。原因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有兩個:一是市場需求大幅萎縮,二是防盜報警產品和系統的許多功能被其他行業“融合”進了自己的系統。

儘管防盜報警企業也在創新,也在將其他產品(比如攝像頭)的功能“融合”進自己的系統。但是,防盜報警行業相對是一個小行業,很容易被其他行業一口“吞併”。因此這幾年,許多防盜報警企業已經轉型,有些則從安防人的視野中靜靜地消失。

門禁和出入口控制行業:與防盜報警行業有著相似的“命運”。這幾年傳統門禁市場基本飽和,因此市場相對比較平靜,新進入企業不多,消失的企業倒不少。隨著市場的融合發展,防盜報警和門禁市場逐漸被邊緣化,多數企業創新乏力,讓門禁行業同防盜行業一樣成為一個不溫不火的行業。目前國內門禁市場基本已經形成中控智慧一家獨大的格局。

在實際應用中,由於門禁往往和出入口控制系統聯動,因此習慣上稱為門禁和出入口控制行業。但出入口控制系統市場這幾年相對來說比較火,比如停車場出入口控制系統,這幾年市場異常火爆,呈現出風景這邊獨好的景象。目前,市場上較為活躍的品牌包括捷順、富士智能、紅門等。

安防行業這一次洗牌:深刻無情程度前所未有

AI企業的加入將加快安防行業洗牌

這幾年,安防行業技術已經十分成熟,主流企業的市場地位已經奠定,因此出現奇蹟的概率已經很低。但是由於人工智能技術在安防行業的落地,給安防行業帶來了又一次機會,但同時也帶來更大的挑戰,並將加快行業洗牌。

每一次技術迭代,都會崛起一批,倒下一批。實際上,這幾年許多實力不濟的安防企業已經沒有能力創新了,一是缺少研發資金,二是缺少研發人才。由於糧草不濟,研發人才已經走的差不多了。本來中小安防企業還能在安防巨頭們的刀光劍影中搶到一些麵包屑,AI企業一進來,基本連麵包屑都沒有了。儘管安防巨頭會把注意力暫時轉移到AI企業身上,但中小安防企業也不會因此而得到太多的喘息機會。

終極洗牌後,安防市場還將剩下多少家企業

本輪行業洗牌,或將是安防行業終極洗牌,因此洗得相當深刻。

那麼,安防行業會像家電等行業一樣,最後只剩下三、四家企業嗎?可以肯定的是:不會。因為安防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

首先安防是一個多元化行業,有視頻監控、樓宇對講、防盜報警、門禁等多個細分行業;其次安防市場是一個多元化的市場,既有不同的行業應用市場,又有不同的區域市場,每個市場都有自己的特點。行業用戶和個人用戶,是兩片不同的天。像其他行業一樣靠單一的銷售渠道,很難佔領全部市場。

未來競爭最激烈的仍然是視頻監控市場,因為視頻監控市場是一頭肥牛,個大肉鮮,是獅虎必爭的市場。這兩年,華為正在發力安防市場。因此,未來視頻監控市場,將是巨頭們的市場。

未來五年內,能夠進入第一梯隊的企業,日子將會好過多了。進不了第一梯隊,能夠穩居第二梯隊前五位,雖壓力山大、誠惶誠恐,但也能夠生存。從視頻監控市場特點和市場規模來看,未來估計將會留下8-10家核心視頻監控企業。

但在這8-10家核心視頻監控企業之外,市場上仍然會有一些“四小龍”、“五小龍”企業,也能夠很好地生存。比如區域市場的龍頭企業(工程商和集成商),還有劍走偏鋒、在某一應用領域浸淫多年並形成一定技術優勢和市場優勢的企業。

在未來若干年內,AI企業都會把安防市場作為重點市場。因此,這一陣營將成為安防市場的另一支重要力量。未來,能夠躋身第一梯隊的AI安防企業,安防市場一定有他們的一席之地,甚至一片藍天。

智能家居和樓宇對講行業目前也基本形成了兩大梯隊。未來,行業內如果沒有大的併購,能夠躋身或穩健保持第一梯隊的企業,能夠很好地生存,估計會有3-5家企業;第二梯隊的市場份額將會越來越小;第三梯隊的企業,生存將會越來越難,最後肯定會消失。

目前的樓宇對講市場,其實是一種相對平衡的市場格局,企業基本是半斤八兩,你也吃不了我我也吃不了你。市場就這麼大,無非是你多吃一點還是我多吃一點,基本上“大家都有飯吃”。樓宇對講各廠商並不想打破這種平衡,打破了,也許對誰都不利,但這種格局遲早會被打破。圈內不打破,外來力量也會打破。

門禁和出入口控制行業未來也將形成巨頭效應,中小企業的日子將日益艱難;防盜報警行業的未來難以預料,從目前的市場情況看,防盜報警是一個比較難產生巨頭的行業,即便是被一直看好的報警服務市場,也難以在短期內產生行業巨頭。

結束語

安防市場終極洗牌正在不斷加速,留給中小安防企業企業的機會已經不多了。如何生存,已經成為必須思考和麵對的問題。

安防市場目前正處在市場集中度向龍頭企業快速聚集階段,對巨頭們來說,這才是最有誘惑力的。華為正在發力安防市場。因此千萬不要認為安防行業市場格局已經定型。未來,你不知道還有哪個巨頭會進來,即便他們沒有做過安防。須知,目前處在第一梯隊、第二梯隊的安防企業,很多過去都不是做安防的,現在做得都很好。

那麼,中小安防企業如何在虎狼爭鬥的市場生存?成不了行業龍頭,調整策略謀求差異化發展、劍走偏鋒也許是最好的選擇。大池塘裡呆不下,找個小池塘也許會成為一條小龍。如果能夠成為某一細分領域的“行業小巨人”,雖不能叱吒風雲,但也能很好地生存。當行業深度洗牌時,能生存,就已經不錯。

高手雲集,群雄爭霸。安防的江湖,是充滿傳奇的江湖。經過幾番爭鬥,安防江湖格局初現。十年後,讓我們看看還有哪些熟悉的安防企業活著,我們一定為其鼓掌。

本文轉自中國公共安全 。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