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的政策文件,能浇灭全国中小学家长的“择校热”病吗?

乐学湃语文


又到一年考试季,又到一年择校时



择校的现状

很多家长为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孩子选择比较好的教育环境这都无可厚非。现在已经到了五月份,秋季是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季节又到了。

每到升学季,周围有不少亲朋好友就会想我来了解一些热点学校的政策。弄得家长比孩子紧张,工作无心是整天为孩子的上学问题头疼、焦虑。有些热点学校跟房地产开发商合作,开发学区房学位房,导致家长为孩子上学买房迁户口等一系列措施来保障子女有好学校上。

前些年不少地方学校小升初考试,为了选拔优质生源,出现不少奥数内容,导致家长从三年级甚至更早让孩子来学习奥数。周末、寒暑假,随处可见去背着书包学奥数的学生。全民学奥数热不断升温。



个别手上有点资源,脑子灵活的人,利用择校热大肆发财。一些家长为了达到自己择校的目的,不惜花重金来为孩子选择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让家长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花钱能上好学校,这样的歪理被不少家长所认同。

择校热除了家长为孩子择校以外,还有个别老师也在择校,由于家公办学校的办学环境,师资水平,薪酬待遇与一些民办名校可能差距很大。一些教学水平优异,教学成绩突出的老师,每年暑假可能都会收到名校的橄榄枝。我周围有不少这样的同行,因为在全国各类教学大赛中获了奖,每年都有名校开出比较优厚的经济待遇,去了名校去发展。



择校热的后果

择校热造成一些区域内的热点学校人满为患,大家挤破头都想上。而离家几百米,甚至几公里以内的的学校无人问津,教育资源严重浪费。 家长为选择好学校,盲目补课,花找关系花钱,造成不堪重负的经济负担。

一些热点学校,对教育部门的政策视而不见,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招生季节前提前入校掐尖招生,无序竞争。让教育主管部门的划片入学,对口直升政策。在实际中很难落实,让公办中小学的校长们有想法没办法。

一些不法之徒正是利用了家长花钱想上名校的想法,自我吹嘘自我宣传自己有名校的资源,只要花钱都可以上名校。往往让急于上学的家长花了重金, 孩子上不了学,钱财被骗,这样的新闻屡屡在招生季被媒体报道出来,社会影响极坏。



择校热的根源

择校热的根源,首先在于教育资源发展不均衡,优质资源较少,大家挤破头去进好学校名校。其次是应试教育对人的影响,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上一个好小学就可能上好中学,好大学。一些家长从众心理,觉得自己家庭经济条件不错,应该给孩子最好的教育环境,周围亲戚朋友都上了名校,自己的孩子在一所普通的学校。说出来让人脸上没面子。

教育部的文件能抑制择校热吗?

教育部这几年对全国各地出现的择校热,也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比如说对义务段实施划片入学,就近入学。要求各个省市均衡城乡教育资源,办好家门口的学校看,来抑制择校热。同时对民一些民办学校的招生也有有所要求,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同步进行,不得提前招生掐尖招生。更不允许小升初考试,以电脑随机派位为主。 目前我看到的相关媒体报道,在广东,深圳等一些地方,全部实行电脑派位,取消了笔试,面试等选拔性的手段。



题主所说的教育部的文件能不能完全彻底杜绝择校热,仅凭一份文件在落实起来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短期内可能要达到老百姓满意的程度,有点儿难,只能说逐步再去落实,我们对结果拭目以待吧!


汇智坊


重大消息!安徽省刚刚出台政策,今秋以后再无机会择校!

6月5日的《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9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今年秋季所有的普通中小学学校必须按照要求,严格执行招生入学规定,禁止招收学区外的任何学生。具体要求摘抄如下。

(一)网上登记入学,以学籍确定学区,刹住择校生。

(二)取消特长生招生,止住以特长名义择校。

(三)随迁子女以居住证为依据,按学区入学。也可以拒绝择校现象发生。

(四)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统一管理,同步招生,不得提前选择生源。

(五)公办学校一律按学区招收适龄儿童少年入学。不得违规!

(六)学区划分在一段时间内必须保存稳定,确须调整时要进行论证。

(七)小学入学年龄为当年8月31日年满6岁,在学校有学位情况下,可放宽至当年12月31日。

(八)普通高中招收学生数以生均校舍不低于8平米,师生比为12.5:1,班额不超56人。

(九)指标分配不低于招生计划的80%切块分解到初中学校。提高农村或者薄弱学校升入优质高中比例。不得于升学率挂钩。

(十)公办民办高中以学校所在地生源为主,同步招生,不得提前。严格按照规定的招生范围、计划、时间、方式统一招生。

(十一)严禁公办民办混合招生。

(十二)同城(含县域内)普通高中学生严禁借读。

(十三)严格自主招生的办法和程序,其计划不得超过本校当年招生计划的5%。

(十四)严控政策加分。

从以上十四条内容可以看出,以后再想择校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了!其政策法规考虑非常全面周到,包括严厉处罚的措施。


中小学教育者


小学阶段的择校成为重灾区,尽管有若干规定,但是当家长从孩子小时就被择校之风裹挟着被动前行,一路会走到孩子高中毕业。如此说来,并不是家长热衷于择校,而是学校本身自己就分好中差三档。想解决择校这怪病,其实方法很简单,我可以说几点。

第一,让所谓的重点校或出了名的学校老师流动起来,不能就被这些好学校“霸占”。

教师交流已经推行了一些年,但基本上是局部范围在流动,只有少量老师在流动,并且对于那些特级老师你看有多少被交流的,说不好听点的,好教师都被重点校给“霸占”了,如此优势资源被一步步集中到重点校里,自然会让家长们趋之若鹜。如果我们用掺水原理来解决这个问题,如带完一届学生后,不管哪一个教师都都要由教育局重新编组去其他学校,你看看现状会不会被改变?

第二,让重点校的校长去非重点校当校长,将治校经验带过去。

在重点学校里有一种现象,那就是校长动起来的机率很小,因为该校非常有名气,很多功劳都会被冠在校长的头上,说是校长治校理念强,校长综合素质强。如果是这样的话,让有名气的学校校长去其他没名气的学校干干吧,既然这么有能力,也把其他非重点校给治理成重点校。如此一来,倒成了校长的试金石,看看不依托优势资源的情况下,是否能把一所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学校治理成出了名的好学校。

第三,打破以往中考重点校掐尖的做法,让所有的学生都随机进高中,如小升初摇号。

小升初近些年对于公立学校的升学确实要公平的多,至少给了家长和孩子们自主选择权,同时又有民办初中做了很好的补充。但是在中考时所有弊病就显示出来了,主要源于高中数量有限,从全国来看,初中升高中的录取率最多也就占五成左右。这样一来,重点校掐尖的做法,则进一步让天平被严重倾斜。很多有后劲有潜力的学生,只因为中考成绩一般而进不了重点校,从而失去了享受重点高中学习的机会。如果仍能采用小升初的摇号的方式,将上了高中录取线的学生随机分配,你再看还有家长择校吗?

第四,择校热的根源于高考录取机制上面,大学的严进,才导致家长抢占优势资源。

想彻底解决掉这择校热,恐怕得从大学录取机制上来做文章,以往的大学都是靠分数严格选拔学生,尤其是985和211这样的大学,非常难考入,这就导致家长们不得不在孩子小学和中学时就把择校当成首要目标。因为失去优势资源,便意味着自己孩子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被淘汰的边缘。如若大学采取宽进严出呢?你看看到时恐怕家长就会把目光都集中到大学去了。但是问题仍然很严峻,中国人口数量庞大,现在的大学远远满足不了敞开大门欢迎所有愿意上大学的学生。

结束语:择校热,从理论上来讲,以目前的态势,出台多种方案可能会起到微小的作用,但从本质上来讲,是无法解决现状的。因为真正的推翻与重建一种机制很难很难,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么大的工程牵涉的到人、财、物太庞大了。


寒石冷月


我觉得很难很难浇灭择校热。

择校热真的很热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就拿我能这边的两所重点小学来说吧,我们这边是按划片来招生的,其实也就意味着片区内的学生在本校上学不用另外交钱,片区外的需要交择校费,重点是这两所学校划的片很小很小,不夸张的说,学校划片内的人口总数还没有学校在校生的总数多,试想这里面有多少择校生呢,去年,我认识的有两个朋友,他们想让自己的孩子上重点小学,结果是钱花了,名额满了,没上成,当然这个钱是花在找关系上了。想想就知道现在的择校热有多热。

教育资源的不平均

我们都知道,重点学校的教育资源肯定比较有优势,老师的配置,教学设施肯定比一般的学校要好,而且老师一般是跟班走的,谁都希望自己孩子的老师是好老师。

应试教育的弊端

应试教育下,分数可以说明一切,谁不想给孩子找一个好的学校来学习呢,不可否认一般的学校也有学习好的学生,但是好的学校出好成绩的可能性更大。

攀比心理

很多家长会认为你的孩子可以上重点,为啥我的孩子就不能上了,所以说攀比也是一个理由

家长开始重视教育

换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是好事,不是原来那种孩子只要有个学校上就行的时代了,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上个好的学校。

所以说,我觉得择校热很难降温的。因为谁都不想让自己的孩子去不好的学校上学。


快乐儿童ing


不要把择校热看成洪水猛兽,这是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说明现在有很多人都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把这看作中国教育更进一步的一个契机而不是灾难。人总是趋利避害想过的越来越好的,这很正常。打压家长,打压学校这都是愚蠢的做法。事实证明这种打压没有用,越打压越反弹。不如建立好的公平透明的途径,不要说应试教育不好考试就是最公平的。没必要去迷信发达国家的陋习,而把自己本来很好的制度扔了。国情不同,好歹中国人多啊!书非借不能读也!有考试改善资源的途径,反而书多不急着读了。至于有人说禁止学校补习,把好学校拉下来。学习一下美国篮球好不,强队不打压弱队大力扶持。


wj153069899


为什么要择校?

择校读书,可以说是自古就有。古人没有那么多学校和老师选择,就选择老师学习。到现代学校大量广泛教学,学校普及化,择校的现象就越来越重了。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只有一点,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接受良好品质的教育。

为了接受良好品质的教育,各个家庭可以说通过各方面的途径去了解哪个学校比较好,哪个老师比较好。选择了学校,还希望分配到某个老师班上读书。

为什么要到这个老师班上来读,为什么到这所学校来读,都是希望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升入好的大学。这是普通大众的择校方案。

而另外一些人的择校方案就是能不能进入世界名牌大学,比如某人捐款650万美元进入某大学(记不住这些东西,实在是觉得这些学校并不代表人生的未来)。

无论是追逐地方的好学校,市里、省里、全国、全世界的好学校,实在是对孩子的未来有一个美好的希望。

孩子美好的未来究竟在不在学校里?

确实读了好学校,未来找个好工作,生活好幸福,这就是孩子以后美好的未来。然后人们就不断地去追逐,事实上这个逻辑的根本就错了。一个人美好的未来,只寄托在这个人自身上面,其中最核心的有两个,一是个人的品德,二是个人的思维。

个人品德靠什么?

个人品德靠谁来引导,靠学校老师吗?老师精力也有限,无法照顾周全啊。所以个人品德只能靠家庭,靠父母的引导。所以,真正的优质教育资源在自己的家庭文化、家风建设上面。而我们去追逐学校,就是一件舍本逐末的事情,我们寄希望于别人来改变孩子,根本还是要靠父母个人的人格魅力才行啊。这一点弄清楚了,才能真正刹住择校的热。

个人思维核心是什么?

一个人的思维最核心的就是分清事物是在哪个层次上面。我们看世界有四个层次:现象、工具、方法、本质。

绝大多数人都看现象,比如这个学校好,读这个学校,这个专业好,选这个专业,看现象,看表面。

少部分人能看到工具和方法。这两个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应用,比如怎么做能考个好学校,一大堆的方法和工具。

更少的一部分人看本质。这部分人可以说就是这个领域的专家和大师。他们能看到事物的本质,从根本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的家庭孩子的择校方案

我老家是农村的,在农村有很多的田园风光,我把孩子放在农村接受教育,接受淳朴的民风教育。

我也在家给孩子买了大量的书,有事没事的就可以看书写字。

有时间了,我就训练孩子的内心的体验,培养他们的德性。而且就希望他们从家庭的家务劳动来学习品德的建立。在学校学会个人品德的运用。

平常也会引导孩子去分辨一件事情的对错,哪里对了,哪里错了,慢慢培养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

有了这些基础,孩子抽象思维能力起来了,我还会引导他们学会去区分事物的本质、方法、工具和现象。

这想这些东西,即使是现在最好的学校,也无非是在做这些事情了。那我的家不就是孩子们最好的学校吗?

所以真正的择校方案,就是把我们父母自己的责任做好,把我们父母的榜样做好,给孩子们指明人生方向,别给孩子指错了方向。

教育部的政策文件解决的是外部原因,真正能解决择校热的方案还是要靠自己家风家貌的建设。

我是童教雷老师,专注教育领域,分享教育方法和学习方法,欢迎关注我,谢谢!


童教雷鸣


原来很多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好的中学,进入好的大学,进入比较好的单位,从此改变自己社会的阶层。结果这样一打压,这样的机会成了极少数人的福利……

为什么不能择校?社会优质资源只有那么多,不可能让人人都能享受到,只有那些努力的觉得读书有用的孩子,才能享受到,我觉得这个是很正常的现象。不应该人为的去打压。

再看看社会上现在厌学的孩子,逃学的孩子,不写作业的孩子,老师不敢管家长管不了的孩子越来越多,难道我们让那些成绩好的优异的孩子和他们为伍吗?然后让校园欺凌事件发生在这些优秀的孩子身上?放着你,也不愿意把你的孩子置于这样的环境当中。

衣服有贵有便宜的,饭店有高档的和低档的,房价有高有低的,宾馆有高有低的,生活有富足或贫穷的。那我们也来统一的分配行吗?肯定不可能的,会挣钱有能力的你就该去享用你们优质的生活,不努力的就该过底层人的生活。现在这个社会就是要让那些不努力的,不读书的,觉得读书无用的,一天幻想的人得到惩罚。让你去羡慕别人的优质生活,因为别人在努力的年代,是辛苦的,付出了的,那么他该得到他所拥有的。而你只能羡慕这一切。

大家在一个起跑线上,我们再来谈平等吧。只是对于那些成绩优异的家庭条件比较差的孩子,我觉得名校应该对他们进行一些扶持或者减免费用,他们也是一群努力奋斗的孩子。


杨锅来了


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一样的,有人穷有人富。同样学校也是有差别的,有名校有普校。有条件的人不甘心去普校,没条件的,不得不去普校。

只要高考中考的指挥棒还在,成绩还是升学的指标,择校就肯定存在。即便高考中考不再了,只要教育还是一项资源,就还会存在竞争,竞争无处不在。

上面的文件,只能够让竞争的形式和内容发生改变,从明面转向暗处,或者提高参与竞争的门槛,让参与的人一定程度上减少。但是,难以杜绝。

纵观古今中外,孟母三迁,其实不就是一种择校么?美英法日等发达国家,不存在择校吗?都有。

与其立法禁止,还不如加大投入和建设,缩小学校间的差距,让普校都变成名校,让学校都处于大体相当的水平,各具特色。让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特长,选择适合自己小孩的学校,不单单唯成绩论!





风掠过留痕


择校热,热度难降。

没有家长愿意发热,但不发热,对孩子教育的担忧更甚。

1,教育均衡难达到。

家长之所以择校,原因天非仅仅是那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高,而目前自己将上的学校不如别的,只好托人花钱去选择更好的学校,甚至花重金购学区房,上当受骗的还不少。为孩子前途考量,择校!

2,高考制度难改变。

目前,人才选择,在没有更好的方式方法之前,高考还是相对最公平的途径。这个无须赘述。还必须通过高考筛选人才,而高校的选择还是依靠分数来确定,孩子的学习成绩就是重中之重。既然看成绩,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当为首选。

3,相互攀比难消除。

家长之间都是互相比较的,谁家的孩子去哪里了,自己的孩子不就落后了,以后就可能永远落下来了,不行,咱也得动动。不能让孩子落后在起跑线上。这起跑线一直在,家长能不焦虑吗?一焦虑能不上火吗?一上火能不病吗?一个人病好治,一群人互相感染,难治。

其实,病根不除,教育不均衡现状不能有效改变,这择校热一时半会还真是难降。

不过,国家在着手努力改善这一点,我们期待着!


子木老师讲语文


一个人的成长有多种条件促成。天分,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当然,教育是很重要的。每一个人都不同,每一个学校养也不同。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喊声齐步走,大家就齐步走的,何况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教育部也很难,既要做到公平,又要培养人才,搞一刀切和抽签绝对不是最好的办法。所以,在当前条件下,应试教育还必须存在,考试择优的情况也仍然存在。不但中国如此,认何一个科技发达的文明国家都如此。只是中国人口众多,竞争更激烈。所谓人往高处走,还有孟母三次搬家自古就如此。只不过现在中国人更多了,竞争意识更强了。总之,择校还会择下去,但要想办法不要造成社会对立,要尽可能在公平原则下竞争。有些加分条件是不公平的,如外交人员子女加分(不知现在还有没有)。我的意思是择校是正常的,但要尽力而为,不要倾其所有,更不要不择手段。当然,还有另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上最好的学校,就不能成为出类拔萃的人,事实证明,这样的人也不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