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人去銀行存款卻購買了保險,到底是銀行的錯還是個人的?你怎麼看?

東震木


一個巴掌拍不響的。簡單說說這個套路吧。

第一,銀行是現在保險公司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銷售渠道。

銀行保險業務以前是在銀行駐點兒,如果有客戶來存錢,保險公司的業務員就會趁機和客戶搭話,然後通過高於銀行利息的講解方式給客戶推銷保險產品。後來出現了好多問題,監管機構就不讓保險公司的業務員在銀行駐點兒了,雖然這種銷售模式有所收斂,但是業務一直很穩定,因為保險公司會給櫃麵人員返點兒,保險公司會給銀行返點。原來是保險公司的業務員再推薦現在直接變成櫃員推薦了。

第二,高利息誘惑。

現在的銀行存款利率比較低,業務員抓住了儲戶希望有較高利率的心理,所以就給客戶說,你與其存銀行低利率還不如買一份理財呢。保底利率是xx,未來還有可能會更多。而且只需要存五年,然後就可以拿出來了。通過簡單計算,果然有利潤,所以就買了,其實大部分的客戶還是知道自己買的是保險的,因為保險公司會有電話回訪。但是保險不到期就把錢取出來是有可能有損失的,但是好多人是不和客戶說這個的。

第三,銀行創收。

因為保險公司為了完成每年的銷售額,所以就通過加大政策的方式對銀行乃至於櫃員都有重大投入,畢竟從銀行櫃面銷售會比保險業務員銷售更有公信力,更容易促成銷售,然後就出現了一個貌似雙贏的局面,就是銀行有了收入,保險公司有了業績,這就是典型的存單變保單。但是我們有時候忘了“這些都是因為我們的上帝買了保險才有的局面”。有時候真的沒有人關注一下客戶的利益。因為保險如果沒有到期,發生退保會有一定損失的。

第四,責任劃分。

從現在來考慮,絕大部分的責任應該由保險公司和銀行來承擔,個人也承擔一部分責任,至於原因就是前面說過的。建議各位如果買保險就找在保險公司上班的人。不要盲目追求利潤而放棄其他。


保險老炮


有人去銀行存款卻購買了保險,問到底是銀行的錯還是個人的錯。

我要說的是都有錯,首先錯的是銀行,銀行的工作人員混崤視聽,含糊其辭,客戶明明是辦理的存款,卻換成了保險。而有的人不懂保險,聽工作人員忽悠,說買保險比存款收益高多了,不買可惜了,可一年多賺多少利息錢等,有的客戶經不住工作人員的軟磨硬泡,也貪圖保險的高利息就買了保險。一份保險沒仔細看清楚,就稀裡糊塗的簽了字。知道一份保險有多少年的期限嗎?10年以上。



知道銀行的工作人員壓力也大,每個人都有業務指標在,完不成任務扣獎金扣工資或者為完成任務就自已買的也有。這些工作人員算有良心的,大多都是坑你沒商量,由其是老年朋友千萬別聽工作人員忽悠。


傷心鼠3


對於客戶存定期最終變成買理財保險這種事問題,不能說一定是誰錯了,因為也有可能是兩情相悅。

1、銀行有錯的情況。

確實有些銀行工作人員在營銷時使用誘導性語言,讓客戶把原本存定期的錢買成了保險產品。

這種情況下,客戶屬於基本不知情,不瞭解保險產品和定期存款存款產品的本質不同。

對於存款產品,無論客戶何時支取,均會保本,提前支取損失的也只是利息。而保險產品,雖然利息高又有保障功能,但一般不能提前支取,提前要用錢的話也有可能對本金造成損失。

2、銀行和客戶都沒錯,兩情相悅,各取所需好。

這種情況是客戶的錢短期內不會用,明知道買的是保險產品,但由於該產品提供的利率很高,同時還附帶保障功能,所以想嘗試下這種新的理財方式。這就不能說是誰的錯了。

買了保險型理財產品當然除了客戶主動要求外,絕大多數人是聽了業務員的推銷,客戶並不知道保險的真正含義。這種情況是工作人員有意引到導致的,錯在銀行。


樹人財經


那也是自願,銀行、車站只是順帶推銷,你不要他們也沒辦法的。———銀行也是企業。


隋香明


你要記住,銀行櫃檯裡面的一定是銀行的工作人員,絕對不會有假,大廳裡的,不管穿什麼樣的工裝,有一部分是保險公司的,有一部分是股票的,有一部分是基金的。他們穿著和銀行類似的衣服,服務特別熱情。他們會給你推銷的各種產品,你做為外行人根本聽不懂,只能聽你明白我存了多少錢,多長時間後我會得到多少錢。這是片面的,裡面還有很多隱性條款。所以你不想冒險就去櫃檯存錢,存在自己的賬戶。想投資一下可以去找他們存保險賬戶。我不是說理財不行,我是要告誡大爺大媽,不要以為你在銀行裡存了錢就一定是存在自己的賬戶了,不會有事,不是的。也有可能存在保險或者基金公司的賬戶了。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不服來辯啊啊


銀行裡就不應該有保險的業務,是銀行和保險公司合夥行騙行為,他們故意混淆儲蓄和保險,已有多少上當受騙,特別是老人。這種行為是詐騙犯罪。應該追究刑事責任!


楊226352123


肯定是銀行的錯。看看上當的是些什麼人吧。銀行本就不允許賣保險。


阿凡達


銀行為了長期利益忽悠百姓也是長態。只要不貪就沒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