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時代,婚喪嫁娶以及祭祀和冠笄都有專門的服飾,你能否分清楚

服裝的功能有很多種,可以遮蔽身體,也可以抵抗嚴寒酷暑,還可以展示自己的身材。除了這些基本功能外,在我國古代,服裝也成為了禮制的一部分。存在於祭祀、冠笄、婚喪嫁娶的各種場合中。而且根據場合的不同,有不同禮儀和不同服飾。

封建時代,婚喪嫁娶以及祭祀和冠笄都有專門的服飾,你能否分清楚

衣服

古代祭祀活動是非常重要的活動,上到皇家宮廷,下到普通老百姓家,沒有不祭祀的。國家層面的有祭天地,家族層面的有祭宗廟,個體層面的祭奠祖宗等,這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封建時代,婚喪嫁娶以及祭祀和冠笄都有專門的服飾,你能否分清楚

祭祀也比較講究,不能穿普通的衣服,要穿祭祀專用的服裝稱為祭服,當然王侯將相,帝王官宦之家的祭服用料考究,等級森嚴,式樣種類也較多。比如一套完整的貴族婦女的祭服就分為,禕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緣衣等六類。使用場合,所用禮儀各不相同。普通百姓的相對來說就簡單得多了,用麻布製成,比一般的單衣服要長些。其實,只要不是平時穿的,乾淨就行。有的家庭條件不好,用平時穿的涼衣來代替也是可以的。至於禮儀方面就更加簡單,只要祭祀前,洗乾淨自己,即沐浴完成就行了。

封建時代,婚喪嫁娶以及祭祀和冠笄都有專門的服飾,你能否分清楚

祭祖

無論官家還是百姓,祭祀的過程都大同小異,擺好祭品,點上香燭,由德高望重之人宣讀一段祭文後,大家跪拜行禮完後,分吃食物,把酒言歡,直到散去。這種禮儀和服飾一直延續到清朝才被改變。

冠笄指的是男孩和女孩的成年禮。古時候,男子年滿二十歲,女子年滿十五歲就要舉行成人禮,冠禮對所穿服裝沒有特別的要求,普通的衣服就可了。儀式的重點內容則是在加冠上,而且還是三次。對應這三次加冠,需要換三次不同的服裝就可以了。三次加冠有他特殊的名稱,分別是:初加為緇布冠,再加為皮弁,最後加爵弁。三種不同的冠飾,對應三種不同的社會地位。第一種是普通族,第二種是士兵族,第三種是士大夫族。相比之下,女子的笄禮,就簡單多了。只需改變一下發型,梳一個髮髻。然後再用竹子製成的笄固定好就可以了。無論是冠禮還是笄禮都體現了父母的期盼,盼望兒女成年後能順順利利的過好每一天。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啊,不論是哪個朝代,不論地位尊卑,對兒女的心意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封建時代,婚喪嫁娶以及祭祀和冠笄都有專門的服飾,你能否分清楚

冠禮

婚嫁不論在那個年代,都是人生頭等大事,古代當然也不例外,從議親到迎親有一整套瑣碎的過程。其它的過程就不再多說,真正能體現我們民族特色的,就是在迎親這一環節上。新郎穿的是傳統的爵弁服,再配上黑色腰帶,下著淺絳色裙。而新娘則先梳好頭髮,後再套上一種假髮,然後,穿上飾有淺絳色衣緣的絲衣,面朝南站立於房中等候新郎到來。在與新郎離開孃家前還要在身上披上一件景衣,防止將裡面穿的新娘服飾弄髒。到了婆家之後,仍然還有很多禮儀講究,這裡就不再一一敘述。

封建時代,婚喪嫁娶以及祭祀和冠笄都有專門的服飾,你能否分清楚

婚嫁

在古代,喪葬也是一個逃不開的話題。古人也特別的注重這一場合,為此也發明了一整套的流程,從人死亡的那一刻開始直到入土為安,每一個步驟每一環節都精心設計,禮儀周到。為的是對逝者的尊重,因古代有逝者為大的說法。整個過程理所應當的是要穿喪服的。喪服分為五等,按照與逝者關係遠近順序排列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等級。所使用的材料也各不相同。其中,斬衰最重的一種喪服。以很粗的生麻布製作而成,衣緣袖口皆不縫邊,簡陋粗惡,猶如刀割斧斬,故稱斬衰。穿著斬衰的人,還要手持一根竹子的哭喪棒,在傳統喪禮中,一般來說,只有孝子才使用;它的另外一個功能就是,由於痛失親人以至於悲傷過度站立不穩,只有所以需要扶著竹杖。斬衰服喪的時間是三年。

封建時代,婚喪嫁娶以及祭祀和冠笄都有專門的服飾,你能否分清楚

喪葬習俗

所以,由此可見,在古時候,建立在漢服飾基礎上的禮儀文化,幾乎涵蓋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場景有不同的服飾,有不同的禮儀和文化。既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高度的智慧,也體現了我國古代高度發達的文明。針對這些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元素,非常需要我們深入的挖掘和研究,後再傳承和發揚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