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干女儿周莹,清末女首富,历史上此人下场如何?

无止境2


历史上有不少女中豪杰,其中,一位清代的女首富就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深刻影响,她的名字叫周莹。

相对女首富这个称谓,她还有一个更为光鲜的身份,那就是慈禧的干女儿。


慈禧作为高高在上的大清朝皇太后,为什么会认民间女子周莹为干女儿呢?周莹究竟是什么来历,背后又有怎样的故事呢?

众所周知,古代女人社会地位低下,周莹的出身背景却还不错,也算从小生活在陕西的一个大家族,只可惜后来家道中落,年幼的周莹被哥哥嫂嫂许配给了富豪的儿子吴聘。

这样的婚姻不是你情我愿的美好生活,周莹嫁给吴聘只是给当作封建人家"冲喜"的工具。更为悲惨的是,在周莹嫁过去不久,丈夫和公公就相继去世了。


偌大的家族失去了掌舵人,只剩下周莹一人守寡。寻常女人在这种时候应该已经陷入孤立无援自怨自艾的阶段,而周莹却选择了站起来坚强应对。

生活的苦难并没有打倒她,即使在无依无靠的情况下还是振作了起来,凭一己之力支撑住了吴家的经济产业。不仅振兴了吴家的商业店铺,还发展为富可敌国的一方商贾。

周莹以诚信经营和发达的经商头脑 ,在棉花、布匹等大宗商品行业打出了一片天地,让吴家的产业发展到全国各地。

而周莹又是怎么与慈禧发生交集的呢?

十九世纪中后期到二十世纪初的中国,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蜂拥而起,社会的经济和文化都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百姓生活被摧残的十分严重,大清帝国民不聊生。

庚子国难,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慈禧狼狈西狩,地方官四处筹款,要求帮助落难的老佛爷,周莹挺身而出,在慈禧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周莹没有附加任何条件,向慈禧进贡了十万两白银。


这件事让慈禧十分感动,亲手写了一块牌匾-"护国夫人",将它送给了周莹,而且还收周莹作为自己的义女。

能与慈禧皇后以母女相称,是女子莫大的荣誉,不仅如此,周莹也舍得继续追加投入。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朝面临大量赔偿,国库空虚,周莹又捐入了大量真金白银支持清廷。

慈禧感恩于此位奇女子为国家的贡献,册封周莹为"一品诰命夫人"。周莹也因与官界交好,商途得以一路畅通。

可叹周莹虽被慈禧收为干女儿,而且为吴氏家族创造了巨大利益,但是周莹死后,却不能葬在吴家祖坟,最终只葬在距离吴家祖坟远处的乱岗坟。

一种说法是,那个年代女性没有地位,周莹与丈夫吴聘没有子嗣,所以进不了祖坟。就算是经商支撑家业,再大的功劳,也不能打破家族的规矩。

封建家庭里规则森严,丈夫又薄福寡命,守寡的女子有苦难言。

另一种说法较为感性,那就是周莹自己本人不愿意进祖坟。

在封建迷信的年代,大家闺秀不出庭院家门,而周莹打破传统、身体力行的挑战社会险恶,就生前地位和名望来说,她无疑是成功的典范。

祖坟于她而言不过是尸骨的一个寄存,活着的现实自己已经体会,何必在意死后无关的世界呢。

周莹虽因为种种原因进不了吴家祖坟,皮囊或许早已"安天命",而灵魂却得到了极大的升华。与其他女子相比,身在那个时代的周莹属于先锋派人物,推动后代的女性独立进一步发展。



今人也应该学习这位奇女子那种披荆斩棘勇往直前的精神,无论命运赋予什么样的艰难苦难,选择权永远在我们手中,每个人都有掌握自己命运的机会,不去拼搏尝试,怎知能否赢得理想人生?


历来现实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在去年年初的时候火遍全中国,周莹这个原本并不知名的女性商人成为了国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晏子画家创作周莹画像

孙俪把周莹简直演活了,他聪明睿智用古灵精怪,敢爱敢恨,充分体现了一个大女主的形象。

影视剧中的形象虽完美无瑕,但终究不是真实的,历史上真实的周莹经历了什么样的人生?

周莹的人生是由一个悲剧起步的,但她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所击倒,而是把人生活成了传奇。

周家原本在陕西也算是大富之家,然而随着周莹的父母早亡家道就不可避免的中落了。周莹从小跟着哥哥嫂嫂一起生活。



成年之后,哥哥嫂嫂为她和陕西大富商吴蔚文的独生子吴聘定下了婚约。

这看似是一门金玉良缘,然而,这里面却大有玄机。

吴蔚文,是个有钱人,他多有钱呢?我只用一句话来形容他是个盐商!

古代食盐销售采用的是官方垄断之下特许经营制度,被官方认可的盐商拥有在一个行政区域内经营食盐的权利,换句话说就是垄断,只要拥有一处经营权,他的财富就成几何倍数的增长!

吴蔚文拥有数处经营权,他家的财富可见一斑!

那么问题来了,他为自己的继承人,唯一的儿子挑选儿媳妇,为什么没有找和他门当户对的官宦家的小姐,抑或是在财富上相当的大商贾的女儿呢?而是找了家道中落的周家呢?原因就在于他的儿子吴聘身上。

吴聘当时已经身患重病,药石无灵。吴蔚文无计可施,万般无奈只能采用冲喜的方式,就是让吴聘结婚这件喜事冲走他身上的病魔!

于是答案解开了,冲喜的效果自古以来就是以不靠谱而著称,当时的官宦人家,大商巨贾不可能搭上自己宝贝女儿一生的幸福来参与吴家的这次注定失败的赌博,没有一个父亲愿意让女儿进入这个火坑。

唯有父母双亡的周家愿意。

周莹嫁入吴家冲喜还是失败了,吴聘和吴家老爷子吴蔚文相继去世,吴家的主心骨被抽掉了,他们的生意也面临着崩盘!

面对命运的玩笑,周莹没有服输,她的字典里没有放弃这个词,她昂着头用并不坚实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吴家。

这个世界是有天才的,周莹就是众多天才中的一个,她天生就是一个做生意的人

她非常善于用人,和同时代许多中国富翁任人唯亲不同,周莹用人不拘一格,唯才是举,只要是人才,他从不计较这个人的过往,哪怕曾经在暗地里伤害过她,她也能够弃瑕录用。

她像大海一样宽阔的胸襟吸引了无数人为她效力,她很快就打造出了只属于她的核心团队,这个团队为她披荆斩棘创造了一个个的神话!

其次她秉承了诚信为本的理念,继承了吴家:“人硬,货硬,话脾气硬”的传统,老老实实经商。


童叟无欺,这使得她们在同行间赢得了巨大的声望,使得他们的生意越做越大。

同时周莹还创造性的引入了绩效工资这个概念,她将所有的员工的收入与店铺收益直接挂钩,以此来激励员工。

在她们共同的努力之下,终于打造起了一个强大的商业帝国,她自己也成了陕西的女首富。

商业上的巨大成功,并没有让周莹沾沾自喜,她还不忘报效效国家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我国慈禧太后仓皇出逃,慈禧老佛爷到达西安之后,周莹二话不说拿出十万两白银报效,这让仓皇西狩的慈禧太后,感动异常,同时它也记住了陕西周寡妇的名号。


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本着老秦人纠纠老秦共赴国难的传统,周莹再一次捐出了海量的白银,以示共赴国难的决心!

心如铁石的慈禧太后被感动的不轻,认下了周莹这个义女。

成为中国实际统治者的干女儿,可谓是荣耀之至,周莹在此时已经登上了人生的巅峰。

然而慈禧太后,干女儿的名号,虽然在外面非常响亮,但是在家里一文不值,周莹的晚年并不幸福。


没有子女一直是周莹心中的痛,他晚年的不幸就来源于此

周莹的老公吴聘没有留下一男半女,根据传统过继一个子侄作为吴聘的儿子。然而就是这个小子,他长大之后竟然想甩开周莹,自己接手生意。这不可避免的让周莹非常难做。

而吴怀先居然无视亲情,一纸诉状将周莹告到了县衙。名义上的母子居然对簿公堂,这伤透了周莹的心,尽管这个事情最终还是得到了圆满的解决,但是有了裂缝的亲情,终究无法弥补。


1910年,42岁的周滢与世长辞。由于没有子女,没有进入吴家的祖坟。作为吴家商业帝国的实际缔造者,死后却不能进入祖坟接受后代的膜拜,这真是一个笑话,同时这也是整整2000年中国女性的不幸的一个缩影。


小小嬴政


1900年,慈禧太后从北京逃到西安,逃难之人缺的就是钱,她穷死了但太后的架子还在,溜须拍马的大有人在,慈禧就让当地的土豪捐钱供她挥霍,太后要钱谁敢不给面子,各路土豪纷纷解囊相助,没想到最后捐款最多的反而是个女人,捐了整整10万两白银,这个财大气粗的女人就是周莹,那么她的下场如何呢?


周莹出生在陕西省三原县,其家境较为殷实,父母双亡后家道中落,她17岁嫁给泾阳安吴堡大户吴蔚文的儿子吴聘为妻,结婚吴聘身患肺结核多年,已经病入膏肓,因其病得越来越严重,吴家刻意隐瞒病情,想借婚庆“冲喜”。

可怜被骗的周莹婚后不到一年,因公公意外过世,导致吴聘病情加重,不久病亡,周莹18岁便成了小寡妇,被称为“安吴寡妇”。

公公和丈夫的相继离世,只留下周莹跟婆婆两个弱女子和一个残败的家,周莹一手挑起重任,接过吴家的产业,她自幼天资聪颖,凭借自己的勇气和独创精神,展现出了过人的经营才干。


周莹的手下聚集了几个善断谋、懂经营的人物,使已经出现颓废的吴家商号重新兴旺起来,她重整吴家产业,壮大发展成为一个从事领域广泛商铺遍布全国的大型商业帝国。

周莹天生就是块做生意的料,她从吴家的传统产业盐商起步,一路高歌猛进,逐步发展到蚕丝、棉花、药材、茶叶等等,生意是越做越大,先后在上海、四川、陕西设淮盐总号分店,还在甘肃设立以经营药材为主和在湖北设立以布匹为主的商号店铺,几年下来各大商埠码头都有吴家的生意,其商号作坊分布之广、资本财力积累之快,为促进当地经济繁荣,人们增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周莹历经坎坷终于建立起了陕西吴氏商业集团,而她也成为当时唯一把生意做到富可敌国的女商人,成为时下的女首富。

在1900年,正是周莹生意兴隆的黄金时期,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慈禧太后仓皇逃窜到西安,周莹向慈禧太后捐献了10万两白银和一个价值连城的楠木屏风,慈禧亲手题写“护国夫人”牌匾赐给她,并收周莹为义女,对于一个寻常百姓家的女子而言,这种殊荣的绝无仅有的。

中英《辛丑条约》签订后,周莹又向慈禧太后进交白银,同赴国难,慈禧感于她的义举,特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


周莹不仅给慈禧捐钱,她还在民间乐善好施,她设粥棚施舍灾民,还曾开仓放粮,赈灾济民因此赢得了百姓的爱戴,在百姓中口碑极好。

周莹虽然是叱咤风云的女首富,还是慈禧的义女,却依然是个不幸的女人,因为操劳过度,42岁不到就撒手人寰,由她一手打造的商业帝国在她死后迅速分崩离析实在令人惋惜。

只因为周莹生前是个寡妇,又无儿无女,吴氏宗族很是忌讳,怕她坏了吴家风水,就不允许周莹埋入吴家祖坟,便在祖坟不远处的一个乱葬岗给周莹草草下葬,周莹到死都没能跟吴聘葬在一起。


今天在陕西唯一留下的遗迹就是保存在陕西省图书馆的一面高大典雅的屏风,周莹一生经历了起起伏伏,经历了常人所不及的痛和泪,她不愧是一个伟大的传奇女性。








遗产君


杨惠妍以1600亿人民币的身价成为我国乃至亚洲当今的女首富,而杨惠妍有一个好爸爸;但清末女首富周莹却是自幼父母双亡,土豪老公英年去世,靠得是自己的努力而成就的商业帝国。福垊想说的是周莹是女首富,但不是清朝首富,甚至连当时的陕西首富都不一定是,而且也不是慈禧的干女儿。让福垊痛心的是,周莹这位高颜值高水平高素养的商界女神般的人物,结局非常不好。

吴家大院的资产排行。

秦商不如晋商,晋商不如浙商。清朝末年的首富是胡雪岩,而我们津津乐道的乔家大院连晋商第二都不是。证据,见《清稗类钞》记载:

介休侯氏七八百万两、太谷曹氏六七百万两、祁县乔氏四五百万两、祁县渠氏三四百万两、榆次常氏百数十万两、祁县刘氏百万两内外。

很明显吴家大院是不如乔家大院,《陕西辛亥革命回忆录》记载:“吴家在扬州有大盐号多处,刘家在四川有当铺三四十号,都是百万以上的富户,但家存现银不多,结果两家的捐款合起来还不到十万两。”这一方面说明周莹去世后,经营不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吴家大院的经济实力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厉害。

并非是慈禧的干女儿

跟慈禧有“仇”的周莹。

周莹(1868年-1908年3月11日,周三)今天的陕西省咸阳市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人。她17岁(1885年)通过兄嫂之命嫁给了吴聘(表字介侯),然而她却是被骗婚的。老公除很有钱外,也有大病,结婚不过是“冲喜”。当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时,她的公公吴蔚文给予资金支持。收复新疆后,慈禧拿左宗棠向洋行筹款说事,当年立功的吴蔚文成为了冤大头。没过多久,公公、丈夫先后因此离世。

以德报怨的周莹。

据我国国学大师、清华大学创建人之一,周莹的堂侄吴宓先生说:他的商界女强人的婶娘周莹,在事业有成时,听闻慈禧“西狩”派养子吴怀先为逃难的慈禧送银十万两。吴宓强调两名寡妇根本未成谋面,也不存在什么收为义女的说法。期初吴怀先大概考虑“家仇”拒绝支援慈禧,但周莹却说:这个朝廷不在了、国家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用现在的说来说就是没有国哪有家?周莹因为在家乡经常做善事——“建祠、筑路、修桥、造舟、扶贫、振饥”(其《墓志铭》载),为国为民,不仅她受到了朝廷的诰封,也惠及了他的老公。2005年发现了周莹的《墓志铭》,《墓志铭》全称为《清故诰封二品夫人,特封一品夫人,诰封资政大夫,晋升荣禄大夫,郎中衔,介侯吴公德配周夫人墓志铭》。她死后,享有了荣光,然而在她老公和她老公公去世后,她却受到了家族的挑战。

周莹的结局

家族兄弟的挑战。

其公公吴蔚文兄弟五人,而吴介侯又是独子,父子两人相继去世。南院、西院、北院、中院的叔叔辈们,企图逼走周莹,从而分割财产。而周莹不仅要留下来,而且还要壮大家族的事业。但在叔叔辈的虎视眈眈下,她只好将东院资产一分为五。就是她自留的这一份,他们也因为东院没有子嗣,而纷纷展开“送子”大战。周莹最终挑选了中院吴蔚龙的孙子吴玉成为养子,并支付了1万两银子。改名为吴怀先,到他弱冠之时,取字念昔。周莹以其仁爱和高超的管理水平,让吴家的事业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时,却迎来了养子的挑战。


来自养子的挑战。

养子长大后,想学光绪要亲政。这就引起了周莹的反感,反正这个家都是你的,你这么急干嘛?作为诰命夫人的她,一纸把养子给告了。福垊,突然想到她做好事,一方面是心地善良,另一方面也是确保她在家中的地位(得到朝野的认可(baohu))。陕西布政使樊增祥一开始进行调节,各打五十大板,最终吴怀先向养母彻底认错,并保证不再重犯,才重归于好。

家族最后的反击。

周莹操劳一生,却英年早逝,只活了40岁。生前,她创造了一个家族事业的辉煌,也斥巨资修建吴氏陵墓。令人遗憾的是,她去世后却不能葬入祖坟。家族给出的理由竟然是没有孩子,养子不是孩子吗?她给这个家族创造了辉煌,结局却是被家族抛弃了。而吴氏家族在她去世后,也很快走向了衰落。周莹葬在了吴氏陵园东北方向200米开外的地方,目前只找到了墓志铭,却连坟墓也找不到了。


福垊


清末社会动荡不安,很多人的生活都无以为继,但一个年纪轻轻的寡妇却依靠着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了一片天,并且被慈禧收为了“义女”。按理说拥有如此的社会地位一定可以幸福的过完自己的一生,但命运却给她开了一个玩笑,她的晚年生活变得非常不幸。



这个传奇的女人叫做周莹,公元1869年出生于陕西三原,她的祖上也是远近闻名的富商。后来由于父母英年早逝,所以家道中落,由哥嫂抚养。等到周莹成年后,哥嫂将她许配给了安吴堡大富豪吴尉文的儿子吴聘。

吴尉文曾经在甘肃一带经商,积攒了一定的财富后捐了一个官。后来也靠着官商的身份获得了很多地区的食盐专卖权,由此发家致富。虽然吴尉文有钱有势,但他的生活却没有多少快乐,原因在于他只有一个儿子,而且还身患绝症。

为了给儿子治病,吴尉文可以说想尽了一切办法,但始终没有效果。后来吴尉文想到了“冲喜”,希望可以利用结婚把儿子的病痛带走,在这种迷信哦哦思想下,吴尉文给儿子吴聘娶了周莹为妻。



周莹嫁入吴家后,吴聘很快便去世了,因此周莹也成了寡妇,又过了一段时间,公公吴尉文也去世了。在清末时期,由于两次鸦片战争,以及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不断盘剥百姓,因此整个社会已经疲惫不堪,吴家的生意也逐渐衰落,如今吴尉文的去世,更是导致了吴家的生意面临土崩瓦解的态势。

伤心过后,周莹并没有自暴自弃,自幼父母双亡的她养成了顽强的性格,因此毅然决然的挑起了吴家的重担。



周莹接受吴家生意后,选贤任能,多谋善断,同时以诚信经营为本,逐渐的稳定了局面。后来在她的安排下,各个商铺的掌柜、伙计收入直接与店铺收益挂钩,因此各个商铺都盈利颇丰,吴家的生意也逐渐遍及全国。据说吴家的生意巅峰时,在全国开设了7个总号,分号上百,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商业帝国。

当然有了钱之后,周莹做起慈善事业来更是毫不含糊。经常为当地百姓打水井,挖沟渠,很多人的吃水问题也因此解决。荒年时,她更是开仓放粮,设置粥厂,赈济受灾的饥民。她的种种善举也得到了村民的爱戴,很多百姓都称其为“活菩萨”。后来当地官府修县志时,也特地将她的善举记录在了史书中。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京城失陷后,慈禧携光绪西逃。到达西安时,周莹向慈禧奉献了10万两白银,慈禧收到周莹的捐款后,亲自题写“护国夫人”的牌匾赐给她。《辛丑条约》签订后,周莹再一次进交了大量白银,表示同赴国难。慈禧感动之余,收其为“义女”,并且封为“一品诰命夫人”。

按理说,周莹要能力有能力,要口碑有口碑,而且还是慈禧的干女儿,应该能够幸福美满的享受人生。但现实却让人大跌眼镜,晚年的她却命运多舛。



说起来,这件事还要从她的婚姻开始。由于她的丈夫吴聘是一个绝症患者,因此两人婚后并没有抚育任何子女。后来吴聘去世后,周莹为了给吴聘延续香火,便从本族中挑选了一个孩子承嗣,这个孩子名叫吴怀先

吴怀先长大后,希望独掌家产,因此和周莹产生了很大的矛盾。但作为周莹拼了命打拼出来的产业,他深知吴家产业来之不易,所以不肯轻易放权,双方最终闹得对簿公堂。不过最终吴怀服软,周莹也乘机开除了挑拨她们母子关系的人。

1910年,42岁的周莹去世,在生命走到尽头后,如同她的婚姻一样不幸。由于她没有为吴家生育子嗣,所以偌大的吴家墓园中没有他的一席之地,她也因此被葬在了吴氏祖坟之外。



最后说一下,吴怀先虽然和周莹有过一定的分歧。但在周莹的教育下,吴怀先也是一个深明大义之人,并且在1936年时,为了支援国家抗日,吴怀先也将所有家产悉数捐出。


我是越关


结局不是很好,关于周莹下面请听我娓娓道来……

前段时间,一部《那年花开月正圆》让“周莹”这个百年前的人物突然火了起来,周莹,是一位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人物,正如同剧中演绎的那般,她的一生堪称传奇。

1868年,周莹出生于陕西三原县,周莹的曾祖父曾是有名的富商,但到了周莹出生时周家早已家道中落,由于父母早逝,周莹由她的哥哥和嫂子抚养长大,后来为了巴结安吴堡大户吴家,兄嫂便将周莹嫁给吴家少爷吴聘,而吴家也是因为吴聘体弱多病才决定为其娶妻以便“冲喜”,就这样,17岁的周莹嫁入了吴家。

两人成亲那天,吴聘便已经奄奄一息,据传吴家让吴聘的妹妹女扮男装代替哥哥行礼,这才将婚礼进行下去,但好景不长,婚后不久,吴就去世了,周莹很不幸的成了寡妇,而且祸不单行,第二年周莹的公公吴尉文外出收账时亦不幸溺水身亡,吴家由此衰落,而周莹作为吴家长媳,毅然决然的挑起吴家大梁。


事实证明,吴家娶了周莹是最正确的选择,周莹是一个遇事冷静,多谋善断的女人,而且对于商业运作与经营她也是驾轻就熟,独具慧眼,在她的带领下,吴家很快又重新振作起来并发展的更为强盛。

而且周莹秉着诚信经营,童叟无欺的理念,使得全国很多地方的商人都愿意与她做生意,吴家的商号遍布全国,在当时民间有一句顺口溜:“吴家的伙计走州过县,不吃别家的饭,不住别家的店”,可见吴家经营范围之广,财力之雄厚。

周莹虽然身为一介女流,却也有很强烈的忠君爱国思想,1900年随着八国联军侵华,慈禧与光绪等皇亲重臣西逃,在逃亡的路上,周莹慷慨解囊,向慈禧无偿提供了10万两白银,而慈禧感动之余也亲自题写“护国夫人”的匾额赐予周莹,除此之外还流传着慈禧收周莹为“义女”的说法,不过这件事可信度不是很高,因为被周莹的堂侄,国学大师吴宓否认过。

后来,清政府被迫与西方列强签订《辛丑条约》,清朝赔款金额再创新高,达到4.5亿两。而周莹也再次向朝廷捐赠白银,与朝廷共赴国难,也因此慈禧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除此之外,周莹还时常开仓放粮,赈济灾民,所以于国于民而言,周莹都无愧于一个“忠”字。



随着慈禧的封赏,周莹的名气越越来越大,1910年,周莹去世,出殡当天,有八万多人为其送葬。但可惜的是,由于她没有为吴家留下一儿半女,按照吴氏祖训,她死后是不能被葬入吴氏祖坟的,更讽刺的是,吴氏祖坟还是周莹生前修葺的。

最终,周莹被葬在了离吴氏祖坟不远的地方,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她的坟还是被破坏了。


咸鱼闲聊


慈禧的干女儿周莹,一个把苦命活成了传奇的女子。

周莹,1869年生于陕西三原县,祖上是富商,家道中落,周莹成年后听从兄嫂的话嫁给了早已有婚约的吴聘。

周莹嫁到吴家才发现,这是一个大坑!因为吴聘早已病入膏肓,正在苟延残喘。吴家娶周莹,并不是要圆长辈心愿或者借好周家,而是要给这个将死之人冲喜。而周莹的哥哥和嫂嫂,实际上等于亲手把妹妹推入火坑,中间收了多少好处,不得而知。

冲喜,是古代的迷信思想,富贵人家的老爷少爷生重病,用娶媳妇办喜事的方法冲掉晦气,希望能够痊愈。很明显,绝大多数的“冲喜”,不仅没能起到安慰剂的疗效,甚至有可能成为病重之人的一道催命符。

《红楼梦》中,贾宝玉病重,家里人想要让他娶薛宝钗冲喜,别人都说这是要让贾宝玉和林黛玉都去死啊!原话是这样“若是如今和他说要娶 宝姑娘 竟把 林姑娘 撂开,除非是他人事不知还可,若稍明白些,只怕不但不能冲喜,竟是催命了。”

周莹加入吴家,并没有挽救吴聘的生命,新婚十天,吴聘就死了。不久后,吴聘的父亲也死了。眼看吴家就完蛋了。

泾阳安吴堡的吴家,世代盐商,本钱丰厚,年轻的周莹做了寡妇,不愿吴家就此没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振兴了吴家,盐业生意做大做强了,周莹还把生意扩充到了蚕丝、棉花、棉布、药材、茶叶等方面。正因为周莹经营有道,名望很高,合作伙伴和商界朋友都把她称作“安吴寡妇”。

周莹不仅经商有道,注重信誉、懂得让利他人,还乐善好施热衷公益事业。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这些事让周莹在关中地区名声大噪。清末的关中平原,早已不复汉唐盛世那样繁花似锦。同治年的回乱,造成了关中数百万人死亡。丁戌奇荒,更是人相食、白骨露於野。周莹的乐善好施,虽不能扭转乾坤,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战乱和饥荒给人们造成的苦难。

周莹认慈禧当干妈,是庚子年慈禧“西狩”期间发生的事。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慈禧仓惶逃窜,途径直隶、山西、到达陕西。周莹听说,直接就进献10万两白银,维持住了慈禧逃难期间的“体面”。

慈禧没想到,自己得罪了八国联军,仓皇逃窜,命不久矣。却有安吴寡妇这样的义商支持她,可见“百姓无不怀念大清”。想到此,慈禧就接见周莹,授予她“一品诰命夫人”,与她母女相称。

一品诰命夫人”,其实原本是授予那些功劳特别大的尚书侍郎的妻子的,周莹只不过是商人妻子,能得到这样的“荣誉称号”,实在是皇恩浩荡。

在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吴聘死后,周莹又找到了真爱。真实的历史中,周莹并没有更多感情经历,只是收养了一个本家旁支子弟当干儿,做继承人。周莹的干儿子就是吴怀先。

据《泾阳县志》等书记载,周莹的手下和吴怀先发生矛盾,双方还曾对簿公堂。因为周莹身份特殊,县官层层上报,惊动了陕西布政使。最终,官府各打30大板,调节母子关系,这场风波才算平息。

1911年,42岁的周莹走完了传奇而短暂的一生。当年,湖北发生武昌起义,全国各地纷纷表示独立赞同共和脱离清廷。10月22日,陕西发生起义,同盟会、新军、哥老会控制关中,陕西巡抚钱能训藏匿于老百姓家中,陕甘总督升允逃往甘肃,线将军文瑞投井自杀。在西安城中的满人,则遭到了大屠杀。

如果周莹晚几年死,会在辛亥革命中遭遇什么?真的不敢想!

对于辛亥革命中的大屠杀,湘西山区的孩子沈从文回忆道

如果周莹多活几年,会遭遇什么?欢迎参与讨论!


历史知事


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慈禧一行人从京城狼狈逃出,一路上可谓是尝尽了各种苦头,无时无刻不在担心着被入侵者抓住,或者被乱匪劫掠,后来逃到了西安。

雪中送炭

这是在此时,周莹知道了当朝太后流落陕西的消息,多年在商场上摸爬滚打让周莹练就了一副异常敏锐的嗅觉,于是她向慈禧献上了白银十万两。若是在平常,慈禧绝不会看得上这区区十万两白银,但是此时却不同,她逃出来的时候并没有带出足够的钱财,而且经历了一路的颠簸劳顿,风餐露宿,这让慈禧格外怀念以前的富贵生活。

面对周莹的善举,慈禧不但收她为义女,而且还手书护国夫人牌匾赠予她,可谓是荣宠之至。慈禧这样做一方面是出于感动,另一方面也是树立个招牌,国家需要这种救危救难的商人。

而周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周莹之后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嫁入吴家,主持家业

真实的周莹家境和吴家能算得上门当户对,她父亲也是当地有名的富商,周吴两家早有婚约,到了周莹年芳十七之时,两家完成婚约,结为亲家。

可惜成亲不久之后丈夫就离开了人世,而他的公公也在一年后撒手人寰,这让吴家产业几乎遭遇灭顶之灾。

此时的吴家产业一分为五,为了重振吴家产业,周莹亲自上阵扛起家业,从原本主要经营的盐运入手,重新选拔合适的人才接管商铺,在她的运作下,吴家产业不但恢复了以前的荣耀,而且还更上一层楼,将产业推广到了全国,最辉煌的时候,国内总共有七个吴家总号,每年只是靠着盐业就能赚到四百万两白银。


在周莹的布局下,吴家积极拓宽产业结构,除了盐业以外,周莹还经营茶叶、蚕丝、药材、棉花等多个领域,而且经营的都不错,为吴家积累了大量的财富,鼎盛时期半个陕西都基本上布满了吴家的产业。

诚信经商,财源广进

诚信是自古以来的传统美德,周莹在经商上面一直坚守着这个底线,这也是她能把产业做到全国的原因。

周莹一生把信誉看的比生命还贵重,对待自己的手下人也是极为信任,陕西地区的商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周莹说过的话能和签订的契约文书相比。由此可见,周莹当时在那些人心中有着什么样的信誉。

不但如此,周莹还让所有员工都能拿到股权,她的做法类似于将员工一半的薪水用来购买股权,有机会参与吴家的分红。这样极大的激励了员工的积极性,吴家的产业不断蓬勃发展。

而且对于那些在吴家工作一生的老员工,在无法继续工作了的时候,允许他们退休,而且还可以拿退休工资,甚至他们死后,自己的子女都可以领取这些退休金的一部分。



救国危难,回馈乡里

后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此时的国家财政几乎枯竭,周莹主动向朝廷捐献了一笔钱,用于缓解国难,慈禧也甚是感动,下令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

此后吴家的产业越做越大,周莹却从不忘回馈乡里,为家乡不断修桥铺路,建造水利工程,为缓解当地旱灾,先后在泾阳城中打了十几口井,而且主动修建义仓用于饥荒时给灾民提供粮食。除此之外,周莹还兴办义学,不但不收那些贫寒学子的学费,还给予这些学生一部分补助。

到了1908年,只有四十岁的周莹结束了操劳的一生。之后的吴家也是世代经商,到了抗战时期,吴家捐出家产支持抗战,是当之无愧的爱国商人世家。

总得来说周莹的一生颇具传奇经历,年轻时经历丧夫之痛,不得已扛起整个家业,几番波折,历经操劳将吴家产业做到全国知名,而且还能够救国家于危难,愿意帮助贫苦百姓,周莹是个当之无愧的女中英杰。


东方大史


在抽象的总结之前,我们有必要将周莹的身世作一叙述:

周莹得以走进当代人的视野开始于热剧,其走现实的世界则开始于1896年的陕西省三原县,周莹得以嫁入吴家是因为吴家按照古老的“冲喜”信仰需要这门亲事,新婚丈夫吴聘此时正在病重,如同此时同样重病缠身的大清王朝,在这动荡时期,周莹的丈夫吴聘和其公公却因故去世,这无疑快了这样一个家庭的衰落速度。

但是如果把同情心稍微压制,也可以说这也去除了至于周莹头上“女子当相夫教子”的枷锁,使其可以一展身手,但是如果可以选择,估计她仍然会选择相夫教子的生活,历经坎坷之后周莹建立起了自己的“商业帝国”,而此王国里的女王正是周莹本人 。

然而我们需要看到,成全周莹成为“女王”的则是另外一位女王,直白的讲周莹向当时最高权力的靠拢的结果,据传当时避难的皇太后即慈禧行至西安,周莹向此太后提供了10万两白银以示敬意并获得了太后的欢心,及至以后朝廷需筹款赔付列强,周莹亦解囊相助若干大额银两,慈禧亲则手书牌匾,并收其为义女。

人们感叹其处世手腕的同时,周莹也展现了儒商的社会情怀---对乡里的乐善好施,同样为她在社会各界赢得了无与伦比的好名声,为她的传奇故事增添了温情的底色。

然而周莹自其夫去世以后,未曾再嫁,又不免令人伤怀,如此传奇的女性却过着另一种感情生活,究竟是否应该视之为一种缺憾,或许至于其本人才能回答。

但是借由周莹的故事,我们可以反观一番自己的命运,并可以追问---个人才能是否是唯一的砝码,足以让命运的天平毫不迟疑的偏向我们?而所谓的某些才能只有少数人才能拥有?

仅仅站在世俗视角的成功,大概取决于几个方面:其一必然是本人的天分,所说的老天爷赏饭;其二好的家世,本来没有这个机会,但是好的家庭可以凭借财力、人力创造一个机会给你;其三好的婚姻或叫机遇,不仅对女性老说,婚姻是二次再生,男士也同样适用。

如果单单论及才能,那么所谓的某种才能其实并不稀缺,只在于是否找到了其合适的舞台---如果不是因缘际会,周莹的一生应该和同时代的大多数女士的一生毫无二致,同时也少了可以供后人羡慕的一段传奇。


无笔史官


讲述清末女首富周莹的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热播后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但几乎很少有人知道,这部电视剧实际是周莹的后人吴国华筹划拍摄的。

吴国华是周莹的太孙女,也是周莹的崇拜者。“将太奶奶周莹的故事搬上荧幕”一度是吴国华的梦想。她的这一梦想从筹备到正式出现在荧幕,前后历经了十数年之久。

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虽然这部剧是由周莹后人筹划的结果,但它最终呈现出来的周莹形象却与真实的清末女首富周莹有很大区别。

《那年花开月正圆》中孙俪扮演的周莹与真实清末首富的差别,大约形同“理想与现实”的差别大小。

电视剧中的周莹虽年纪轻轻就守寡且并无所出,但她在事业爱情上却是相当成功,她收养的继子吴怀先也与她感情深厚,她还是慈禧太后民间的义女。可以说,这个形象俨然“人生赢家”。

可真实的周莹的确事业成功,也的确是慈禧义女,可在感情上她却并无所谓“完美可言”。

电视剧中的周莹在感情上活得很“理想”,深爱她的丈夫吴聘被人毒杀后,她得到了阔少沈星移(陈晓饰)的痴爱,此外她还被一堆优秀男青年如图尔丹等的追求。沈星移与周莹

可真实的周莹却在守寡后始终独身一人,身边也从未出现过所谓“痴爱她的沈星移”等。熟悉那个年代的人知道,当时流行“贞洁牌坊”一类束缚女性的所谓“表彰”。

为了这个所谓的“牌坊”,作为寡妇的周莹是不可能再嫁也不可能与别的男子暧昧纠葛的,因为那样的话:周莹不仅得不到吴家动院的执掌权还会被千万人唾弃。

自然,如慈禧太后一般默默守寡一生,便成了丧夫后的周莹的必然结局。

或许正是因为周莹与慈禧的这一相同命运,慈禧避难西安周莹捐银10万两后收她为义女并册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吧。

真实的周莹在爱情以外的其他诸如亲情上也并不圆满,因为吴聘病弱的缘故,她与吴聘一直无所出。吴聘死后,她不得不过继了吴怀先为子。

然而,皇族无父子,大家族多数情况下也无亲情可言。毕竟,大家族的厉害冲突比普通家庭更大。更何况,周莹与吴怀先并无任何血缘关系。

所以,与电视剧中母亲与继子相处融洽截然相反的是,多年后,吴怀先成人后竟为了家产与继母周莹对簿公堂。母子关系发展到这份上,其悲凉自不必言说。

为了收视率,吴国华不得不给太奶奶加了很多艺术创作,但在根本上,孙俪饰演的周莹与清末女富商周莹是一致的。

周莹画像

剧中的周莹擅长做生意且大义、通透,她用智慧和过人的商业天分创作了吴家的商业帝国,历史上真实的周莹也是如此。

在那个男权盛行的年代,一个女人能做到如此,其背后付出的努力自是超乎了常人的想象。

古代流行“女子无才便是德”,于是乎,周莹虽是大户出身却也不识几个大字。但丈夫死后,掌管吴家东院的周莹却开始重新学起了“读书识字”。

在学习的过程中,周莹还创造性地发明了“半文半画”的“周体”,这“周体”只有内部人士才能看懂,这看起来是“劣势”的“周体”,后来还因为其“晦涩难懂”为她后来传递商业机密带来了好处。

除了好学之外,周莹的优点还有很多,“精通算数”、“心思细腻”等便是其优点。但相比之下,周莹能取得巨大成功,成为那个时代女子的楷模离不开她过人的“好德行”。

《道德经》里说“君子厚德载物”,也唯有“厚德”才能守住巨大的财富。

周莹是一介女流,可她的德行却比同时代的大多数男子更加让人钦佩。

风水学上曾说,这个世界上最好的风水就是“德行”,这话是说,如果一个人德行好,即便他住在风水最差的地方也会好运不断,但如果一个人德行差,那么即便他请最好的风水大师将风水调到万无一失,也终究会因德行不好而遭受厄运。

周莹能创造巨大财富帝国并守住她的财富,与她一生的好德行分不开。

周莹的好德行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女德上,这个前文就讲了:守寡后,她一直留在吴家,将一生献给了吴家。

第二,为人、做生意严格讲诚信。

周莹的诚信不仅体现在与他人做生意时,还表现在对下人的态度上。

当时陕西流传这样一句话:哪怕吴家没有契约没有文书,只要当家的(周莹)说了,就能信。

其养子吴怀先即便曾与母亲有过恩怨纠葛,但在谈起她的为人时依旧感叹说:

“母亲对信誉特别看重,不光是对合作伙伴、对管家、对伙计、对四五千人的生意队伍都非常真诚,也充分信任。她知人善用、用人不疑。她给予信任,身边人也回馈信任,她一个人管理这么大生意,四大管家给予了很多帮助。”

第三,懂得让利、热心慈善。

商人重利,这是他们获取财富的原因却也是他们最终失去财富的原因。

周莹也谋利,毕竟她本质上是个商人,但她却是一个懂得让利的商人。

电视剧中,曾有一个周莹收购棉花的桥段。

某年秋天,棉花丰收。关中的棉花行利益熏心,趁机杀价,引起了诸多棉农的不满,眼看就要多收成灾。

周莹见状,依据“贵极反贱,贱极反复贵”的价格规律推断,棉花多到成灾时多多收购棉花是好事。但她在收购的过程中,却并没有如其他商人一样“贱收”,而是很顾及棉农感受地依据往年的价格收购。

这样一来,棉农自然会更乐于将棉花卖给周莹。

而第二年,棉花歉收时,周莹不出所料地依靠上年的棉花库存,赚了一大笔。接下来的7年时间里,她将每年进出3000来担棉花的小生意扩大成了到每年进出11万多担的大买卖!

周莹在商业上成功后,从来没忘帮助自己打天下的吴家伙计们。与如今老板们各种想办法克扣员工工资不同的是,周莹在做的却是想方设法为伙计们谋福利。

吴家东院成为人人向往的“名企”后,周莹还开创了近似于现代企业经营中的“股权激励制度”的先河,极大地调动了店员的积极性。

具体是:周莹让所有员工都参与入股。这样一来,员工不仅能拿到工资还能参与公司的分红,如此,他们怎会不卖力呢。

对于吴家东院的老员工,周莹还采取了“阳俸阴俸制度”。

这个制度有必要解释一下,因为在今天这个年代已经没有这种制度了。简单讲来,此项制度就是“活着(包括退休)死了都可以领俸禄”。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一个老员工在公司干不动了退休,他不仅可以拿到退休金,他在吴家东院动作的儿子孙子还可以在他死后继续领取老员工的“阴奉”。

这就等于:人死了,他的工资还可以被子孙继续领,如此优待,员工怎会不卖命。员工卖命,商业帝国怎能不强盛。

相比对员工的慷慨,周莹在慈善事业上也同样慷慨。

商业帝国建立后,周莹始终未忘记回报社会。她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这一件件义事,使她成为关中地区远近闻名的“女商人”。

战乱中,天灾时,周莹都会开仓放粮,设置粥厂,赈济灾民。她在关中受灾地方开设粥厂,让泾阳、淳化、三原、蒲城、富平等米粮店开仓放粮,将粮食分给周边穷苦人家。

正因为她的乐善好施,泾阳、三原两县在修县志时,特别将周莹的善举载入了史册。

但即便是这样一个大善人,却也终因情感上的空虚未能收获“圆满”。除了终身守寡和与继子情感破裂外,周莹还因封建的缘故最终未能与她唯一爱过的丈夫吴聘合葬,她甚至未被葬入吴家祖坟。

1908年,因操劳过度加之心情抑郁,周莹早早便去世,这年,她年仅40岁。

周莹死后被葬在不起眼的地方,而不是她心心念念的吴家祖坟。

而之所以会造成这一结果,是因为:封建时代有规定,女子若没有生育子嗣,是不可以被葬入祖坟的。于是,她死后始终不被允许葬入她生前为吴氏修建夫人庞大陵园“柏树坟”。

想想,周莹为吴聘守寡一生、为吴家打下了商业帝国,最终却连祖坟都不让入,真真让人唏嘘不已。

好在,终究善有善报。因为周莹一生行善的缘故,她去世后,受她恩泽的乡亲们,自发在渠岸择地修了一座庙,将周莹供为“水娘娘”。

原来,周莹不进吴家祖坟,竟是因为上天感于她德行动天:为她安排了更好的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