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生的皮市街,蘇州的卻比揚州的更多一分人情味

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皮市街”,那麼一定會跳出來兩個地方來。一個是在有“人間天堂”之稱的

蘇州,另一個在“煙花三月”的揚州


雙生的皮市街,蘇州的卻比揚州的更多一分人情味


兩座城市,都有著千載歷史,又同在京杭大運河關鍵節點上,更有一街雙生的“皮市街”,說不盡的相似。但若是你兩條皮市街都走過,那更具“人情味”的蘇州皮市街會讓你喜歡。


雙生的皮市街,蘇州的卻比揚州的更多一分人情味


知道蘇州的皮市街,也就一定聽說過皮市街上的兩絕。一個是潘玉麟甜粥,另一個就是楊招娣糕點,而這兩絕也讓蘇州的皮市街莫名的“甜”了起來。

丨匠心,任性背後的“甜”

和996的工作黨們相比,潘玉麟甜粥真可謂硬核任性了。老爺子和老伴兩個人,逢陰天下雨,或者是有個什麼事兒,就不出攤了,所以並不是所有去皮市街的人都能有幸嚐到潘玉麟甜粥的。


雙生的皮市街,蘇州的卻比揚州的更多一分人情味

潘玉麟甜粥/網絡


小十年過去了,潘玉麟糖粥從口口相傳,到如今成為互聯網上老饕們推薦的網紅小攤,一直都沒有變。白粥,圓子,赤豆各一桶,木頭蓋子,白毛巾,只要二老一到就開始排隊,成為了皮市街多少年不變的街景。


雙生的皮市街,蘇州的卻比揚州的更多一分人情味

潘玉麟甜粥/網絡


熬粥的米,水磨圓子、赤小豆從採買就有講究,泡水,熬製,就光加糖就分三次,過程4個小時離不開人,熬出來的白粥油光鋥亮,赤豆如岩漿般濃稠,圓子乳糯Q彈,盛滿一碗淋上桂花,喝過的人就忘不了他們家的這個味兒。


雙生的皮市街,蘇州的卻比揚州的更多一分人情味

潘玉麟甜粥/網絡


天好的日子下午一點來,三四點賣完就走。潘老爺子不苟言笑的匠心讓本就是蘇州特色美食之一的甜粥,在這裡發光。

丨傳承,老蘇州的味道

除了潘玉麟糖粥,皮市街還有一家也很甜,那便是皮市街北邊的“糕團楊”——楊招娣糕團店。

蘇州許多老字號都是用了自己的名字,皮市街北這家糕團店也一樣。老阿姨貴姓楊名招娣,這也是這家糕團店的由來。


雙生的皮市街,蘇州的卻比揚州的更多一分人情味

楊招娣糕團店/網絡


當然,敢以自己名字做店名的,必然是付出全心全意去經營的買賣,生意一定差不了。排隊的人力,隨便找一個問一下便是吃了好多年的老蘇州。

而他家的糕團好吃也不是沒道理的,赤豆用量比其他家都多,豆沙色糕身上的豬油亮亮的,熬製的透明且沒有異味兒,赤豆糕甜而不膩,糯香清爽,現買現吃最好。


雙生的皮市街,蘇州的卻比揚州的更多一分人情味

楊招娣糕團店/網絡


每到夏季,糕團店門口一定會貼出“歇夏”的告示,畢竟酷暑中師傅熬煉豬油、赤豆十分辛苦,但用機器、或是不太好的原料,又降低了品質,所以老阿姨寧可歇夏,也不願意把不好的賣給大眾,“炮製雖繁必不敢省人工”的精神,又怎麼能讓家老店不受歡迎呢?


雙生的皮市街,蘇州的卻比揚州的更多一分人情味

楊招娣糕團店/網絡


糕團作為蘇州人美食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貫穿了老蘇州的一整年。撐腰糕、大方糕、豬油糕、青糰子等等,老字號糕團店做的不僅僅是一份匠心,更是一份老蘇州的傳承。

丨萬紫千紅,重生下的花鳥市場

在老蘇州人眼中,皮市街以蘇州的花鳥魚蟲市場聞名,它一個承接了蘇州人閒情雅趣的地方。


雙生的皮市街,蘇州的卻比揚州的更多一分人情味


平時的週末,阿姨們來這裡買買花,老爺子們來這裡溜溜鳥,給家裡的魚缸添幾尾新成員,而小烏龜,大蟈蟈讓跟著前來的小朋友駐足不前,這會兒已近端午,夏至就不遠了,要不捎兩個蟈蟈回家,讓孩子們的眼睛從遊戲的屏幕上轉一會兒神。


雙生的皮市街,蘇州的卻比揚州的更多一分人情味

皮市街花鳥市場/網絡


但是由於1998年建立的花鳥市場裡,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在2018年7月,姑蘇區政府對皮市街花鳥市場進行整治,拆除了許多違建的店鋪。


雙生的皮市街,蘇州的卻比揚州的更多一分人情味

皮市街花鳥市場整治/網絡


半年多過去,如今的花鳥市場在原地重啟開啟,儘管少了不少人氣,但是這裡仍舊是很多老蘇州人願意花點時間來淘東西的地方,無論是點綴生活的植物,還是用寄託情感的小動物,這裡販賣的都是老蘇州閒適生活的美好。


雙生的皮市街,蘇州的卻比揚州的更多一分人情味


按《康熙志》:“自天妃宮直至玄妙觀西,俱稱皮市上。”康熙六十一年已稱其名。宋朝時,憑藉銷售各種皮貨文明,如今靠著花鳥市場和小吃撐起了整條街的人流量。


雙生的皮市街,蘇州的卻比揚州的更多一分人情味


蘇州皮市街基本保持了原貌,生活著原住民,看見君認為這才是一個城市的文化所在,靈魂所在。

而相比於蘇州的皮市街,揚州的皮市街雖然保有了老建築,但更多的是文青們喜歡的現代、小清新店家,雖有一些老店鋪子留存,但那份“人情味”卻不似蘇州這麼純粹。


雙生的皮市街,蘇州的卻比揚州的更多一分人情味


蘇州的皮市街,雖然不是景區,但是當你置身於這熙熙攘攘的人群,伴著耳邊吳儂軟語的討價還價,如此地道純正的市井人生,才是真正的蘇式(舒適)生活吧!

*部分素材來自於大眾點評、先鋒平江、百度、蘇迷圖書館等,由看見蘇州綜合整理,轉載請註明出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