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孩子情緒波動大,父母如何應對?沉下心來,做到這2條就行!

接到一位家長來信:我家孩子今年讀高一,非常聰明,成績很好,別人看她都覺得她很好,但我知道,她性格屬於高度敏感,情緒經常受到各種事情干擾,感覺痛苦,怎麼辦?

這個孩子的困擾來自兩方面:

  • 無人可說,無人理解的苦;
  • 高敏感性格帶來的高擾動。

這兩條可說是大部分高敏感孩子都會遇到的困境。

典型的高敏感兒童愛因斯坦,在求學期間一直被排擠,不是因為他成績不好(全部是A),而是從老師到同學都覺得他很怪,很作,很麻煩。

他自己也深受無人可說的苦惱,經常獨來獨往,而這又被老師解讀為“對老師態度冷漠”,以至於在愛因斯坦以全A成績畢業後,拒絕讓他留校工作。

對這件事,愛因斯坦在成名後的演講中,描述為“被一切人拋棄,一籌莫展面對人生。”

高中孩子情緒波動大,父母如何應對?沉下心來,做到這2條就行!

那麼怎麼解決這兩個問題呢?

答案是:在接納孩子性格特點的基礎上,加以引導,讓她體會到高敏感性格並非缺點,它和任何一種性格一樣,有優勢,也有不足。

父母和孩子都要明白:有些不足是無法徹底改變的,與其花精力去改變,不如揚長避短。

具體怎麼做?

無條件的接納

“無條件接納”就是不為孩子的缺點所困擾或不安,坦然接受現狀,同時也接受孩子成長需要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實。

  • 接納不是放縱,它們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行為邊界

接納孩子的不同想法和成長特殊性,並非接納孩子的所有行為。

比如:接納孩子憤怒的情緒,理解他此刻想在房裡獨處的心情,但不接納孩子罵髒話、砸東西、打人。

對孩子的行為全盤接受,不是“接納”,而是“放縱”。

放縱孩子的家長,往往是不能接納孩子的思想或情緒。

比如:冬天孩子要吃冰淇淋,如果不給,就會引發孩子激烈的憤恨情緒,為了迴避孩子的情緒,家長就一買了事。

高中孩子情緒波動大,父母如何應對?沉下心來,做到這2條就行!

  • 不給孩子貼負面標籤

標籤其實就是評價,而父母給孩子的評價有多重要:

一個165身高的男孩,如果父母從小是接納他身高的,那麼他一生都不會覺得自己矮;

一個180身高的男孩,如果父母一直覺得他還能更高,那麼即使到了180,他仍是不滿的。

遺憾的是,生活中,父母給孩子的標籤大多是負面的。

負面的標籤,往往會給已經受傷的孩子,第二次暴擊

怎麼判斷負面標籤?無法看到、聽到,純粹是主觀判斷,且是負向的內容就是負面標籤。

比如:經常有父母用“難搞”這個詞形容自家孩子:“我真不知道這孩子為什麼這麼難搞?!”,“最難搞的就是你了!”

那麼,“難搞”能看到嗎?

不能,你看到的其實是孩子在皺眉,或者在哭,或者在大叫……

如果你表達成“為什麼哭呀?”,“發生什麼事了,讓你一直皺著眉頭?”,對孩子來說,更容易回答,同時也沒有受到粗暴的評價。

高中孩子情緒波動大,父母如何應對?沉下心來,做到這2條就行!

  • 父母要接納自己

父母不接納自己,便很難真正接納孩子。

因為孩子的狀態,會直接引發父母內心對自己不接納的部分。

比如:不接納自己高敏感性格,將它視作“麻煩”,認為正是高敏感阻擋了自己人際發展或者事業走向等。

那麼,當他的孩子也高度敏感,這個家長就會接受不了,深陷焦慮中,擔心孩子會和自己一樣陷入困局。

如果家長接納自己的特質,那麼他教育孩子時也會淡定很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王菲了:

王菲從小就是個特立獨行的人,小時候叛逆到父母都管不住她。

到她自己當了母親,竇靖童也是個叛逆的娃。

讀中學時,不停的退學、換學校、再退學、再換學校……

如果王菲不接納自己,覺得特立獨行害了自己,甚至把婚姻不順等都歸因於此,

那麼她能接納竇靖童的叛逆嗎?

顯然是不能的,她會阻止竇靖童走她的“老路”,

而結果,往往是大家都痛苦。

其實,個性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

誠然,王菲生命中不順部分可能來自於性格,但成就也來自於性格,

深刻地瞭解這點,接納這點,就坦然了,同時也能更接納孩子。

高中孩子情緒波動大,父母如何應對?沉下心來,做到這2條就行!

有意識的引導

接納是基礎,接納的同時要做適當引導。

高中生家長普遍有個感覺:孩子懂得比我們都多,怎麼可能被引導。

這個觀念其實混淆了“引導”和“重塑”兩個概念。

引導本身就建立在孩子自身特點上,並非全盤否定後再重新塑造一個她。

事實上,人的一生都需要引導,沒人能看到自己的後腦勺,再聰明的人,認知上都是有盲點的,所以,三人行必有我師。

對高中孩子引導的步驟是:

  • 引導前要疏壓;
  • 引導中別說教;
  • 引導後不要期望馬上有改觀,要保持耐心和信心,找機會多次引導。
高中孩子情緒波動大,父母如何應對?沉下心來,做到這2條就行!

介紹一種疏壓式聊天,非常簡單:

在和孩子聊天的過程中,父母不要有任何的安慰、評判、建議、指責,你只需要聽孩子說就行。

在聽的時候,經常以“哦,是這樣啊”、“我聽了也覺得不舒服”、“是有些委屈”……呼應孩子的內容。

僅僅是專注的,有呼應的傾聽,便能讓人疏洩大部分壓力,有明顯的療愈效果。

這是心理諮詢中,經常會進行的一種談話方式,父母在家也可以用在與孩子間的交流中。

高中孩子情緒波動大,父母如何應對?沉下心來,做到這2條就行!

別用說教的方式引導高中的孩子。

倪萍曾寫過一本《姥姥語錄》,其中收錄了姥姥很多經常說的話,倪萍說:姥姥的話,帶給她力量,指引她度過了最艱難的時候。

其實姥姥不識字,沒有高深的學問,但她說的話接地氣,將大道理通俗化,就可以引導孩子一生。

父母在家引導孩子也是如此,對高中階段的孩子,父母要以他們真誠的朋友姿態與之交流,潛移默化中引導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優勢、資源。

高中孩子情緒波動大,父母如何應對?沉下心來,做到這2條就行!

心理學大師羅傑斯曾說:愛是深深的理解與接納。

唯有在接納的基礎上,才能對孩子做有效的引導。

當然,如果孩子的問題越來越嚴重,父母自己也深感力不從心時,不要猶豫,求助於專業人士,比如:醫生,或者心理諮詢師。

—End—

  •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點擊關注【處處有心】,每日都有微頭條,或長文章更新喲~

作者簡介:

處處有心

兒童發展及教育心理學碩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上海心理學會會員,EAP諮詢師,婚姻家庭治療師,育兒類原創文章獲獎作者。在兒童及青少年心理諮詢工作中,有10年以上實戰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