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發改委擬將"挖礦"列入淘汰產業?

發改委的一個文件最近引發了區塊鏈世界裡的熱議,這個文件就是國家發改委4月8日向社會公佈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徵求意見稿)》(以下稱指導目錄)。裡面提到了幾個關鍵詞:虛擬貨幣,挖礦,淘汰。

這些詞彙結合現在乾的如火如荼的比特幣挖礦事業,讓很多人的眼光一下子聚焦到了這裡。那麼這個目錄到底說了些什麼,是不是需要擔心,又該如何解讀呢?今天來簡單聊一聊。

先來看看這個目錄到底是個啥,《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由發改委從2005年開始發佈,主要作用就是指導國內所有行業和具體產業的一份指導性文件,會把現有的主要產業分為三個目錄:鼓勵類,限制類,淘汰類。

看名字就懂,主要就是會告訴社會哪些值得鼓勵需要大力發展,哪些產業要做限制,哪些產業可能面臨著淘汰。會把比如高汙染,低產出的產業給逐步改進或者淘汰。促進國家產業結構調整合理,與健康發展。

回到在產業目錄中關於比特幣挖礦的幾個規定,我們來看看到底都說了什麼。

鼓勵類:

第28項信息產業46條裡面寫著

大數據、雲計算、信息技術服務及國家允許範圍內的區塊鏈信息服務

如何看待發改委擬將

淘汰類:

第1項落後生產工藝裝備裡第18分項第6條

虛擬貨幣“挖礦”活動(比特幣等虛擬貨幣的生產過程)

如何看待發改委擬將

如何看待發改委擬將

比特幣挖礦歷史由來已久,從比特幣誕生之日起就開始了運行,因為比特幣的運行模式是POW機制,也就是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所以為了取得下一個區塊的開挖權礦主們需要投入大量的“礦機”接入比特幣主網,進行重複的哈希運算,將下一區塊挖出。

這個過程就被稱之為挖礦。這個行為達到了按勞分配,畢竟是靠強大算力撐起了比特幣世界,然後也將比特幣成功地抬到了數字加密貨幣老大的位置。所以挖礦對於比特幣的發展來說貢獻非常大,也非常地重要。圖為某大型礦場。

如何看待發改委擬將

但是慢慢地人們就發現一個重大的問題,挖礦成本實在太高了!2016年開始因為比特幣的價格水漲船高,讓挖礦的難度也變得呈幾數級增長。而為了搶奪更多的挖礦優先權,各個礦場又在不停地增加礦機進行殘酷的算力大戰。而這一切一直持續到了2018年。

2017年底比特幣價格達到歷史最高頂點的2萬美金/枚。所有挖礦的礦場主都殺紅了眼,瘋狂進入重金購買礦機。下圖為往年算力的增長情況,可以看到2018年初的超高爆發。

如何看待發改委擬將

分析師計算,礦機龍頭比特大陸在2017年的營業利潤為30億美元(約合190億元)到40億美元(約合253億元)。而伯恩斯坦的美國半導體團隊估計,同期的英偉達營業利潤為30億美元。“只不過比特大陸僅用了4年就實現了這個目標,而英偉達公司則花了24年才達到如今的營收額。

但是從2018年初開始比特幣持續低迷。幣價的低迷與暴漲的電費形成鮮明對比。倒閉的中小型礦場不計其數。因為比特幣價格走低,導致了挖礦獲得的收益急速縮水,從2018年中期開始礦場數量減少,全網算力下降。挖礦的熱度漸漸下降。

挖礦這個行業在國內時間不算很長,從初期顯卡挖礦,到後來成規模成建制的礦場挖礦到現在不過短短數年。不過就在這數年時間裡面挖礦行業已經有了幾代的進化。而挖礦最主要的消耗就是電力,礦場主們為了找電源從一線到二線,從二線到深山。找遍了祖國大地。最後紛紛將礦場安放在深山或者草原上,只為了更加便宜的電力。

但是其實礦場除了瘋狂消耗電力和增加當地稅收之外並沒有特別顯著地額外收益,甚至還為當地帶來了更多的金屬垃圾和環境汙染。所以國內的政策從18年開始不鼓勵礦場的設立,到後來慢慢開始限制,最終到了19年發改委正式發文表示要淘汰比特幣挖礦行業。這個過程到此就能看的非常清楚了。下圖為國外媒體統計世界上挖礦消耗的表格。可以看到我國整體挖礦消耗非常巨大,佔總量的約50%。

如何看待發改委擬將

其實現在重新看一下目錄裡面寫的內容,除了淘汰類的比特幣挖礦產業之外,還是保留了鼓勵區塊鏈技術這一重要信息。

這也表明了現在國家對於區塊鏈的態度,淘汰老舊無創造力的挖礦產業,扶持更具有前景和未來的區塊鏈的技術開發。這也符合我國一貫的產業定位。

很多人看到這個指導目錄之後很恐慌,感覺天都要塌了,其實筆者的觀點正好相反,淘汰過剩不能長期發展的產業是必然之路。而區塊鏈技術作為未來重要的戰略科技分支被國家所重視,這才是最值得人們欣喜和慶賀的。

最快了解鏈圈/幣圈的方法其實就是多讀一讀各種幣或者項目方的白皮書,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南京區塊鏈”可以免費獲得千份白皮書下載,讓您更加了解區塊鏈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