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網絡新一代崛起

這一次,我們絕對不能再錯過。

1999:網絡新一代崛起

隨著經濟時代的到來,國與國之間的競爭,直接表現為科技和人才的競爭。

1997年,媒體評論Internet進入中國時,曾廣為引用過一段話:“我們錯過了文藝復興,錯過了工業革命,這一次,我們絕對不能再錯過。”

1999年,丁磊創辦的網易成為中國知名度最高的網站。同年第9期《中國青年》特刊《百年青春——二十世紀中國青年名人殿堂》中,將他評選為1999年度青年人物。第13期對丁磊的特別報道中寫道:“如果說1996年中國人剛剛開始瞭解Internet,1997年網民們開始進入Internet,那麼1998年,中國網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就應該是忙不迭地去申請一個甚至幾個免費的電子郵件地址。”

163、263、188、126……據統計,1999年使用網易免費電子郵件系統的註冊用戶已經超過100萬。而據1999年1月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第三次《中國Internet發展狀況統計報告》統計:“截至1998年12月31日,我國共有上網計算機74.7萬臺,上網用戶數210萬。”也就是說,在當時的中國,每兩個網民中就有一個在使用網易的產品。

也是這一年,時任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周強將時任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楊元慶稱為“知識經濟時代的青年偶像”。在此之前的4年,聯想電腦已成為中國第一品牌,根本上改變了此前中國電腦只能跟在外國電腦後面的狀況。

此時,網絡與電腦作為信息時代的產物,正不容忽視地改變著一代青年的生存方式、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話語方式。越來越多青年人加入到這一行列,網絡與電腦給青年群體帶來了機會,也帶來了困惑。

1999:網絡新一代崛起

這一年,《中國青年》第16期特別推薦話題“網絡新一代:鮮花與陷阱”探討了這一新事物對當下青年的影響,也在第20期《媒體大戰進入網絡時代》一文中寫道:“輿論界形成了一個這樣的共識:網絡是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後問世的當之無愧的第四媒體。因特網的普及不僅是一種浪潮,也是一種社會共識。社會信息化程度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重要標誌,誰率先實現信息化,誰就掌握了下個世界競爭的主動權。”

面對即將邁入的新世紀,面對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的時代,通過對1999年《中國青年》的梳理,我們還能看到一些無法忽略的人物和事件。

1999年10月刊中,《中國青年》發表了對首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秦文貴的採訪文章。“為了採訪秦文貴,我們在天上飛了近5個小時,劇烈的顛簸使女記者們一陣陣眩暈,而中國青年報的‘攝影大腕兒’解海龍則‘吐了三回’。機翼下,茫茫戈壁和浩瀚的沙漠告訴我們:柴達木到了,青海油田到了,秦文貴,就在那些林立的井架中。”在每天少吸30%氧氣的柴達木,秦文貴為了建設油田,在這裡堅持了20年。

同年10月,中國舉行了建國50週年大閱兵;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了對澳門的主權,澳門迴歸祖國。

1999年,《中國青年》在第23期“百年特別報道”中記錄道:“雖然改革也伴生著許多醜惡,卻沒有一個人能夠否認:中國所發生的鉅變,是百年來從未有過的;中國的國力極大增強;人們的物質生活更是極大地富足了起來。即使是未來的史學家,在描述世紀之交的中國時,相信他們也會不無豪邁地寫下這樣的文字:那時的中國人,是帶著光榮與夢想,帶著對新生活的憧憬與渴望,昂首跨進了偉大的21世紀!”(文-宋澤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