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后,都怎么养老?退休以后,皇帝会发养老金吗?

相信不少朋友看电视剧也好,看书也罢,经常能看到一些古代大臣说:

臣告老还乡,臣请辞离任。

诸如此类的说辞,无外乎都是在表达安享晚年的愿景,当然这些还都是主动,有很多大臣也是因争权夺势而被动辞职,那就另当别论,今天咱们只说,如果是主动离职,在退休后能享受到怎样的待遇?

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后,都怎么养老?退休以后,皇帝会发养老金吗?

许多人都说,古代大臣并没有“养老金”,其实此言差矣,早在汉景帝时期,就已经明文规定退休大臣的养老标准,上大夫品级以上的官员,在退休回家后,可享受每月“一百斛”的退休待遇。

按照汉朝时的度量标准“1斛=1石=10斗”来推算,可见这一百斛足有1000斗粮食,而1斗等于现在的2000毫升,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4斤左右。

【m(质量)=p(密度)V (体积)=1×2000=2000g=2千克=4斤】

由此可知,既然一斗等于现在的4斤,那么10斗则为40斤,而10斗又等于1斛,也就是说每个上大夫品级以上的退休官员,可领月俸“一百斛”,即为“4000斤米”。

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后,都怎么养老?退休以后,皇帝会发养老金吗?

汉景帝·刘启

但我要特别解释一点,由于各朝代通货膨胀与粮食市价,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我上面所计算的价格仅供参考,这并非绝对严谨的推算方式,也只是便于读者朋友大概了解,如果要具体到每月多少钱,那几乎就是一道非常复杂的数学题。

《中国经济通史_秦汉经济史(上)》:

汉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汉代1石为20000毫升,1斗为2000毫升,即秦汉时期1斗禾重2.7斤,这也是以实物测量所得数据。

当然有的朋友可能会说,什么样的大臣能每个月吃完4000斤米?

这就要聊一聊汉代时期的上大夫,具体是一个怎样的官职?

简单来说,大夫分三种,为“上、中、下”大夫,自周朝伊始,上大夫的职责相当于现在所说的“监察”,有大臣犯错,他则以奏折参人,谏言皇帝,而如果皇帝犯错,上大夫也可上奏皇帝,直言皇帝的错误,所以通俗的说,上大夫的品级很高,相当于皇帝身边的近臣,掌监察谏言一事,所以权力很大,自然享受的待遇也很高。

(注:秦汉时上大夫为朝中重臣,依皇帝诏命行事,秩比二千石,掌国议。)

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后,都怎么养老?退休以后,皇帝会发养老金吗?

蔺相如·曾官至赵国上大夫

所以月俸一百斛,结合上大夫本身的品级来说,倒也不算多,再结合现在的米价,算一道不那么严谨的数学题,以比较普通的米价2.5元一斤来看,4000斤米也不过10000元,大抵相当于如今国企一线职工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但结合当时的社会发展力水平与经济环境来说,只会比现在的数额更少,而绝对不会多。

比如汉景帝时期官至上大夫的石奋,便是以上大夫的退休待遇告老还乡:

《卷一百三·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孝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

万石君说的正是石奋,由于他和他的四个儿子都做官做到了“二千石”,因此被尊称为“万石君”。

如此看来,汉朝时期的官员,退休之后还可享有类似于“养老金”的待遇,那么问题来了,是否每一个官员都能享受这种待遇呢?

换句话说,这是否一种普遍政策,还是只针对个别官员的特殊待遇呢?

答案很遗憾,这确实属于针对个别官员的特殊待遇,但这种待遇,却不具备广泛性。

我个人认为,原因大概有两个:

第一,在古代并未具备完整的养老退休制度,“养老金”的形式,大多是来自皇帝的一次性赏赐。

这属于一种殊荣。

通常适用于劳苦功高,任劳任怨的实干型官员,首先是皇帝都看在眼里,认为你为国家鞠躬尽瘁,做了一辈子贡献,临到退休了,便以赏赐的形式,赐予一笔黄金,好让其安度晚年。

同时也是一种鼓励手段,鼓励新入朝的年轻官员,告诉他们大家如果也如此任劳任怨,到时候照样能获得封赏,当然此举也能体现出帝王的开明与仁德,不忘有功之臣,终归是一件慷慨之举。

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后,都怎么养老?退休以后,皇帝会发养老金吗?

韦贤

如汉宣帝时期的韦贤,当了一辈子官儿,后来官至丞相,八十岁了才退休,汉宣帝一看这架势,不赏都不行,为表彰韦贤一生贡献,于是大手一挥,“赐黄金百斤”,足够他颐养天年,甚至子子孙孙花不清。

《汉书·韦贤传》:时,贤七十余,为相。五岁,地节三年以老病乞骸骨,赐黄金百斤,罢归,加赐第一区。

比如明朝洪武年间,为了勉励各级官员,同时皇帝也觉得理应搞一个简单的赏赐办法,干脆就直接指定出规章,下诏让官员们到了退休的年纪,就直接去领,即使是领的形式,当然也是皇帝准许的赏赐。

《明实录·太祖实录》:赐在京致仕武官都督米一百五十石,钞七十五锭。指挥米一百石,钞五十锭;千户、卫镇抚米九十石,钞四十锭。百户、所镇抚米八十石,钞三十锭。

当然这条赏赐制度,也有个先决条件,即“

在京”,算是一种暂行办法,且规定范围,得是京城任职才能享受,其他地区应该并不适用。

第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养老政策在古代并非人人皆可享有的待遇。

众所周知,即使是现代,养老金仍旧是国家大计之一,单从个人角度来看,可能每个月的养老金并不多,但如果站在统治阶级的视角来看,这就属于财政问题,从这儿层面来说,由于古代王朝更替等一系列复杂原因影响,导致财政并不是始终充沛,而养老制度一是需要繁荣的经济基础,二就是需要时间来逐步完善。

但这两点,在古代频繁交替政权的局势下,很难,或者说基本无法达成。

比如最典型的五代十国,常常今年还在发展民生,明年就又开始打仗,即使国家有心针对本国人口制定养老政策,但缺乏具体实施的时间,可能今年刚下令,明年打仗连皇帝都跑了。

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后,都怎么养老?退休以后,皇帝会发养老金吗?

而且受封建思想影响,古代社会属于皇权至上,民生的基本解决,往往取决于百姓日常是否能吃得饱,穿的暖,只要百姓都能吃上饭,鲜有哪位皇帝会再考虑百姓的养老问题,这属于历史局限,也是由于当时社会背景下的经济发展水平所决定。

再加上农业社会时期,大多数百姓都能务农,靠着几亩地吃一辈子是正常现象,现代社会由于工业革命之后,伴随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科技发展等因素,农业生产更为高效,不再需要人人种地,同时社会整体生活水平逐步提高,日渐现代化,以及物质条件趋于完善的同时,人们的选择也更加丰富,不再局限于农业社会时的“不种地就挨饿”。

同时由于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后,诞生出许多新的行业与工种,人们的就业选择更加多元,为了能提高生活水平,都逐渐放弃了种地这种低效的生产方式,开始适应新社会,通过现代化的劳动生产方式,能够创造出更多财富,所以在我们现代人的认知里,只有工作,才能生存,但由于单位或企业,以及法律规定,普通人只能工作到一定年龄,到了年龄必须得退休,因此养老问题才在种种因素下,成为了现代社会体系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我们就能得出一个结论,养老金的概念,是建立在“工作”的基础上,而工作在现代社会属于一种必须的生存方式,但工作在客观角度,有年龄限制,因此在超过年龄限制以后,将在一定意义上失去工作,而失去工作,也就意味着失去经济来源,所以养老金的出现,就是为了在不能工作之后,仍旧能获取维持生活的资金收入。

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后,都怎么养老?退休以后,皇帝会发养老金吗?

反观古代,有田地可种的百姓,就不会过多考虑,只要不是出现战乱或天灾,一般祖祖辈辈吃几亩地也属于正常操作,而从商或有一技之长的人,则靠自己的本领与经验持续创造收益,但这种工作性质,在古人眼里是没有年龄上限的,除非老到走不动,无法再继续工作,但还有子孙来接班,继续创造收益,以维持家庭的正常运转,再加上教育体系的不同,一般的家庭,很难有改变阶级的机会,上层与底层之间的阶级上升通道,也被贵族阶级所垄断,比如一家是地主,很可能世世代代都是地主,而一家是贵族,那么世世代代也是贵族,唯一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只有科举考试,因此在教育体系也不完善的情况下,大多数百姓,只能通过现有的生存方式,比如祖辈传下来的耕地或生意来维持生存。

因此在人们没有养老金意识萌发的阶段,每月领“养老金”,对于普罗大众来说,几乎没有具体“概念”,换句话说,在绝大多数古人的认知里,只要有地,有手艺,还能干的动,就有饭吃。

但古代官员不同,官员为朝廷效力,属于“工作”性质,在职期间领取国家俸禄,由国家负担薪资医疗等各方面,所以在职期间只要不违法谋叛犯大错误,就不会失去工作,诚然不会失去工作,也就能始终维持收入。

因此在达到年龄限制,无法工作,乃至退休以后,养老问题就成为官员所要直面的问题,而一般除了在职期间通过种种方式积攒下来的财富,可以安枕晚年外,如果是一生清廉,安安分分的干一辈子,很可能会在退休前陷入清贫或者拮据的状态,如此皇帝就会根据他所做的贡献,赏赐一笔可观的财富,谓之养老。

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后,都怎么养老?退休以后,皇帝会发养老金吗?

当然,古代以皇权至上,赏罚赐免皆由皇帝一人说了算,也有恩宠某位大臣,而在其退休后通过赏赐进行表彰的现象,这是由皇帝主观决定,而不具备客观性,因此也不具备普遍性,比如皇帝今天信任某个大臣,明天赏赐一笔“养老金”,后天如果厌恶,则由可能将其贬职,或干脆抄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今天所探讨的官员养老问题,实际上并不是一种制度,而是在皇权社会中的一种独有现象,并不适用于每个大臣,即使皇帝乐于赏赐,也不具备社会普遍性,因为针对的只是某一区域内,或某一类官员,比如前文所说的明朝洪武年间,退休领赏,只适用于“在京”官员。

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后,都怎么养老?退休以后,皇帝会发养老金吗?

综上所述,从古代官员退休问题中,也能看出封建社会中的制度不完善,取决于当时的社会整体生产力与经济发展水平,根本没有养老金的完善制度,即使是执掌国事的朝中大臣,想要获得养老金,也不是人人可得,反而还得看皇帝的好恶程度,这既体现出封建社会体系的不完善,也从侧面反映出现代社会,尤其是我国极为重视养老金制度完善的先进举措,如今的养老制度,已经日渐规范合理且合法化,对每个人的养老问题国家都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将养老问题当做一项基本国策来实施,我相信,在国家不断完善养老制度,大力发展经济,改善各种不平衡现象的努力下,我们未来的生活会越来越好,终有一天能做到每个人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

中国古代官吏退休后,都怎么养老?退休以后,皇帝会发养老金吗?

——————

参考文献:

《中国经济通史_秦汉经济史(上)》:

汉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汉代1石为20000毫升,1斗为2000毫升,即秦汉时期1斗禾重2.7斤,这也是以实物测量所得数据。

《卷一百三·万石张叔列传第四十三》:孝景帝季年,万石君以上大夫禄归老于家,以岁时为朝臣。

《汉书·韦贤传》:时,贤七十余,为相。五岁,地节三年以老病乞骸骨,赐黄金百斤,罢归,加赐第一区。

《明实录·太祖实录》:赐在京致仕武官都督米一百五十石,钞七十五锭。指挥米一百石,钞五十锭;千户、卫镇抚米九十石,钞四十锭。百户、所镇抚米八十石,钞三十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