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的北大历任校长不都是书法家,但谁的字最见功力呢?

北京大学(Peking University),简称“北大”,在我国乃至世界闻名。创立于1898年维新变法之际,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现代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创办之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这么牛气的高等学府,它的历任校长应该也是“牛人”!今天多艺堂仅为大家介绍一下,新中国成立前的十几位大校长。这些“牛人”校长,当然是中国一流的文人,自古文人多墨客,所以我们今天关注一下诸位校长的书法水平。见字如面,从他们写的文字中,我们多少能够感受到一些他们的艺术修养。

解放前的北大历任校长不都是书法家,但谁的字最见功力呢?

清朝京师大学堂时期 :

第一位:孙家鼐(1898.07-1900)

孙家鼐(1827-1909年),字燮臣,号蛰生、容卿、澹静老人,安徽寿州(今淮南寿县)人。清咸丰九年(1859)状元,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累迁内阁学士,历任工部侍郎,署工部,礼部、户部、吏部、刑部尚书。1898年7月3日以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受命为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首任管理学务大臣,1900年后任文渊阁大学士、学务大臣等。卒后谥曰“文正”。

解放前的北大历任校长不都是书法家,但谁的字最见功力呢?


第二位:许景澄 (1899.07—1900.07)

许景澄(1845-1900年),世称许公。原名癸身,字竹筠,生于浙江嘉兴,同治年间进士。1880年开始外交生涯,他曾被清政府任命为驻法、德、奥、荷4国公使。

解放前的北大历任校长不都是书法家,但谁的字最见功力呢?

第三位:张百熙(1902.01—1904.02)

张百熙(1847-1907年),字埜秋,一作冶秋,号潜斋。湖南长沙人。清末大臣,著名教育家。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年(1876年)散馆,授编修。其后先后任山东乡试副考官、山东学政、广东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工部尚书、吏部尚书、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户部尚书等职。

解放前的北大历任校长不都是书法家,但谁的字最见功力呢?

第四位:张亨嘉(1904.02-1906.02)

张亨嘉(1847-1911年),字燮钧,一字铁君,福建侯官人。生于清宣宗道光二十七年,卒于逊帝宣统二年。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年)举人,光绪九年(公元一八八三年)进士,值南书房,官至礼部左侍郎。  

解放前的北大历任校长不都是书法家,但谁的字最见功力呢?

第五位:李家驹(1906.02-1907.07)

李家驹(1871-1938),字柳溪,号昂若,广州驻防汉军正黄旗人,光绪二十年(1894)与三水梁士诒、新会陈昭常同榜进士。光绪二十四年(1898)任新开办的京师大学堂提调,与李盛铎等一起赴日本考察学务。二十九年年任湖北学政,三十年调东三省学政,三十二年(1906)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

解放前的北大历任校长不都是书法家,但谁的字最见功力呢?

第六位:朱益藩(1907.07-1907.12)

朱益藩(1861-1937),字艾卿,号定园,益浚弟,江西萍乡莲花人。光绪庚寅翰林,官至湖南正主考,陕西学政,上 书房师傅,考试留学生阅卷大臣。曾任北京大学第三任校长、著名书法家。

解放前的北大历任校长不都是书法家,但谁的字最见功力呢?

第七位:刘廷琛(1907.12-1910.09)

刘廷琛 (1867-1932年) ,字幼云,号潜楼,江西九江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士。在清末历任翰林院编修、陕西提学使、京师大学堂监督、学部副大臣。曾于宣统元年向溥仪进讲。辛亥后侨居青岛,民国政府礼制馆隶于政事堂。

解放前的北大历任校长不都是书法家,但谁的字最见功力呢?

中华民国国立北京大学时期:

第一位:劳乃宣(1911.11-1912.02)

劳乃宣(1843-1921年),字季瑄,号玉初,别署矩斋,晚号韧叟,桐乡人,出生于广平府(今河北永年)。先世本山东崂山人,祖父寓居苏州时入籍浙江桐乡。清同治十年(1871)进士。李鸿章主纂《畿辅通志》,乃宣入志局襄助多年。光绪五年(1879)后,历任直隶(今河北省)临榆、完县、南皮、蠡县、吴桥、清苑知县。

解放前的北大历任校长不都是书法家,但谁的字最见功力呢?

第二位: 严复(1912.02-1912.10)

严复(1854~1921年),曾名传初、体乾、宗光,字又陵、几道,晚号疒俞壄老人,侯官县(今福州市区)阳岐村人。清同治五年(1866年),以第一名考入福建船政局求是堂艺局(后改船政学堂)学习驾驶,五年期满毕业,先后到“建威”船和“扬武”舰实习。康有为称赞严复是“精通西学第一人”。梁启超称赞严复“于中学西学皆为我国第一流人物。”

解放前的北大历任校长不都是书法家,但谁的字最见功力呢?

第三位:章士钊 (1912. 10-1912. 12)

章士钊(1881-1973年),字行严,笔名黄中黄、烂柯山人、孤桐、青桐、秋桐等,湖南长沙人。高级民主人士、学者、作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第二任馆长,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清末任上海《苏报》主笔。1911年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农业学校校长,广东军政府秘书长,南北议和南方代表。

解放前的北大历任校长不都是书法家,但谁的字最见功力呢?

第四位:何燏时(1912.12-1913.11)

何燮侯(1878-1961年),浙江省诸暨市人,浙江省政协原副主席。1897年,考入求是书院。1898年,选送日本留学,为中国第一批留日学生之一。1907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工科大学冶金系,成为第一个在日本大学毕业的中国留学生。回国后,历任京师大学堂工科监督,工商部矿政司司长,北京大学校长。  

解放前的北大历任校长不都是书法家,但谁的字最见功力呢?

第五位:胡仁源(1913.11-1916.12)

胡仁源(1883-1942年)字次珊,,号仲毅,浙江吴兴人。光绪二十八年(1902)举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考入南洋公学特班,后留学日本,毕业于仙台第二高等学校。此后留学英国学习造船,毕业于推尔蒙大学,回国后历任江南造船厂总工程师、京师大学堂教员、北京大学预科学长、工科学长,北京大学代理校长、校长等职。

解放前的北大历任校长不都是书法家,但谁的字最见功力呢?

第六位:蔡元培(1916.12-1927.08)

蔡元培(1868-1940年),字鹤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汉族,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人,原籍浙江诸暨。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民主进步人士,国民党中央执委、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中华民国首任教育总长。1916-2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革新北大,开“学术”与“自由”之风。

解放前的北大历任校长不都是书法家,但谁的字最见功力呢?

第七位:刘哲 (1927.8-1928.6)

刘哲(1880-1954年),诗人和书法家,字敬舆,吉林省吉林市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文科,曾任吉林法政学校校长,北京大学校长。1927年张作霖在北京掌权期间,刘哲出任教育总长,将北京9所国立大学合并为一,名曰“京师大学”,自兼校长,是为北京大学历史上第十五任、京师大学第一任也是唯一一任校长。

解放前的北大历任校长不都是书法家,但谁的字最见功力呢?


第八位:李石曾(1928.6-1929.1)

李石曾(1881-1973年),原名李煜瀛,字石僧,笔名真民、真石增,晚年自号扩武 ,河北高阳人。晚清三朝阁老李鸿藻第三子。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教育家,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私立南通大学首席校董,北京大学第十六任校长。

解放前的北大历任校长不都是书法家,但谁的字最见功力呢?

第九位:蒋梦麟 (1930. 12 -1945. 10)

蒋梦麟(1886-1964年),原名梦熊,字兆贤,号孟邻,浙江余姚人,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曾参加科举考试并中秀才,1912年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育学本科毕业,随后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师从杜威,并获得哲学及教育学博士学位。曾任国民政府第一任教育部长、行政院秘书长,也是北京大学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校长。1949年随国民党政权去台湾。

解放前的北大历任校长不都是书法家,但谁的字最见功力呢?

第十位:胡适 (1945. 10 -1948. 12)

胡适(1891-1962年),曾用名嗣穈,字希疆,学名洪骍,后改名适,字适之。 现代中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1945-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解放前的北大历任校长不都是书法家,但谁的字最见功力呢?

看完这十几位北大历任校长写得字,有什么感想吗?虽说不是个个精绝,但也不乏高手中的高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