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長假裡,大唐詩人們都在幹啥?

清明小長假裡,大唐詩人們都在幹啥?

清 明

中國自古就有節日放假制度,不過,清明放假,始於唐朝,《大唐六典·尚書吏部》上規定,清明節放假始於前一天的寒食節,共4天,可以算是小長假了。

通過唐詩,我們可以看看,大唐詩人們,在這個小長假裡,都有幹些什麼——

王維在長亭送朋友

元二要去遠方——滿地黃沙的邊疆絕域,朋友們在長亭給他設宴送別,席間,大才子王維,舉起酒杯,唱了一首《渭城曲》,成就了千古名篇《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杜甫在水邊看麗人

很多人以為,老杜不會寫風花雪月。

錯!杜甫不僅浪漫得要死,而且浪漫裡不忘諷刺現實。

瞧,清明時節,杜甫正在水邊看美人呢:

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態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

繡羅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銀麒麟。

頭上何所有?翠微盍葉垂鬢唇。

背後何所見?珠壓腰衱穩稱身。

就中雲幕椒房親,賜名大國虢與秦。

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

犀箸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

黃門飛鞚不動塵,御廚絡繹送八珍。

簫鼓哀吟感鬼神,賓從雜遝實要津。

後來鞍馬何逡巡,當軒下馬入錦茵。

楊花雪落覆白蘋,青鳥飛去銜紅巾。

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陰曆三月三日,就是清明節前後,人間四月天。

這首《麗人行》,把大唐第一美人楊玉環及其姐妹們的容貌、著裝、舉止、氣度、排場,都寫到了極致。

或許,這就是大唐氣象的一部分,要不然,杜詩怎麼被譽為“詩史”呢!

其實,老杜寫這首詩時,還是個小夥子吧,30出頭的樣子,應該叫小杜。

杜牧在雨中找酒家

被人稱為小杜的,叫杜牧。

清明時節,這位好遊玩的驢友,遇上雨天了。

他穿行在殘垣斷瓦的古寺廟之間,黯然神傷,便想找個酒家,喝上幾杯,不唯暖暖身子,更要暖暖心。

於是,就有了這首人人會吟誦的《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小長假裡,大唐詩人們都在幹啥?

崔護在門前思故人

詩人就是多愁善感。小杜是為古人哀嘆,小崔則是為情所困。

這位名叫崔護的年輕才子,去年清明踏青時,遇到一位姑娘;今年故地重遊,卻沒了姑娘的身影。

得不到,才難忘;失去了,才珍貴。

於是,就有了最美唐詩《題都城南莊》: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韓翃在家中撞大運

也有大喜臨門、福從天降的,只是因為一首詩。這個人叫韓翃。

寒食節那天,韓翃寫了一首詩: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沒想到,這詩寫完,就不脛而走,弄得整個長安城人人傳頌,只因那一句“春城無處不飛花”,美得讓人不能自已!

結果,清明節那天的夜裡,韓翃被人馬喧囂聲驚醒。開門一看,有人馬、有火把、有太監、有聖旨!

原來,是皇帝欣賞這首詩,要召見他!

很快,韓翃就做了大官。

榮華富貴,全源於這首詩的第一句!

李白在花間邀月亮

該說說我白哥了。

其實,某個清明時節,李白也在水邊。

不過,他不在長安水邊,而是在武漢江邊;他不是看麗人,而是在送友人。

友人名叫孟浩然。老孟正腰纏十萬貫、乘船下揚州。

唐朝人下揚州,除了做生意,就是找美女。老孟不是生意人,那隻能是找美女。

李白卻不想去。因為白哥不想找美人,只想找仙人。所以,他只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清明小長假裡,大唐詩人們都在幹啥?
清明小長假裡,大唐詩人們都在幹啥?

■ ■■■■

那個夜晚,不想找美人、又找不到仙人、卻又送走了友人的李白,很寂寞。

寂寞難不倒李白,更限制不了浪漫的想象力。

白哥說過,“人生得意須盡歡”;但失意時,也要歡。因為“行樂須及春”。

何況,有一種歡樂,叫“清歡”,專屬於浪漫的詩人。

於是,就有了《花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相交歡,醉後各分散。

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

王維勸酒,白哥獨飲;老杜在大地上行走,白哥在天空中飄蕩;崔護踏青,白哥望月;小杜撫今懷古,白哥與月共舞;韓翃一句詩,便得高官厚祿,白哥千首詩,卻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不過,白哥,我們非常想說

大唐有你,才了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