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里,大唐诗人们都在干啥?

清明小长假里,大唐诗人们都在干啥?

清 明

中国自古就有节日放假制度,不过,清明放假,始于唐朝,《大唐六典·尚书吏部》上规定,清明节放假始于前一天的寒食节,共4天,可以算是小长假了。

通过唐诗,我们可以看看,大唐诗人们,在这个小长假里,都有干些什么——

王维在长亭送朋友

元二要去远方——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朋友们在长亭给他设宴送别,席间,大才子王维,举起酒杯,唱了一首《渭城曲》,成就了千古名篇《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杜甫在水边看丽人

很多人以为,老杜不会写风花雪月。

错!杜甫不仅浪漫得要死,而且浪漫里不忘讽刺现实。

瞧,清明时节,杜甫正在水边看美人呢: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阴历三月三日,就是清明节前后,人间四月天。

这首《丽人行》,把大唐第一美人杨玉环及其姐妹们的容貌、着装、举止、气度、排场,都写到了极致。

或许,这就是大唐气象的一部分,要不然,杜诗怎么被誉为“诗史”呢!

其实,老杜写这首诗时,还是个小伙子吧,30出头的样子,应该叫小杜。

杜牧在雨中找酒家

被人称为小杜的,叫杜牧。

清明时节,这位好游玩的驴友,遇上雨天了。

他穿行在残垣断瓦的古寺庙之间,黯然神伤,便想找个酒家,喝上几杯,不唯暖暖身子,更要暖暖心。

于是,就有了这首人人会吟诵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小长假里,大唐诗人们都在干啥?

崔护在门前思故人

诗人就是多愁善感。小杜是为古人哀叹,小崔则是为情所困。

这位名叫崔护的年轻才子,去年清明踏青时,遇到一位姑娘;今年故地重游,却没了姑娘的身影。

得不到,才难忘;失去了,才珍贵。

于是,就有了最美唐诗《题都城南庄》: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韩翃在家中撞大运

也有大喜临门、福从天降的,只是因为一首诗。这个人叫韩翃。

寒食节那天,韩翃写了一首诗: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没想到,这诗写完,就不胫而走,弄得整个长安城人人传颂,只因那一句“春城无处不飞花”,美得让人不能自已!

结果,清明节那天的夜里,韩翃被人马喧嚣声惊醒。开门一看,有人马、有火把、有太监、有圣旨!

原来,是皇帝欣赏这首诗,要召见他!

很快,韩翃就做了大官。

荣华富贵,全源于这首诗的第一句!

李白在花间邀月亮

该说说我白哥了。

其实,某个清明时节,李白也在水边。

不过,他不在长安水边,而是在武汉江边;他不是看丽人,而是在送友人。

友人名叫孟浩然。老孟正腰缠十万贯、乘船下扬州。

唐朝人下扬州,除了做生意,就是找美女。老孟不是生意人,那只能是找美女。

李白却不想去。因为白哥不想找美人,只想找仙人。所以,他只能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清明小长假里,大唐诗人们都在干啥?
清明小长假里,大唐诗人们都在干啥?

■ ■■■■

那个夜晚,不想找美人、又找不到仙人、却又送走了友人的李白,很寂寞。

寂寞难不倒李白,更限制不了浪漫的想象力。

白哥说过,“人生得意须尽欢”;但失意时,也要欢。因为“行乐须及春”。

何况,有一种欢乐,叫“清欢”,专属于浪漫的诗人。

于是,就有了《花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王维劝酒,白哥独饮;老杜在大地上行走,白哥在天空中飘荡;崔护踏青,白哥望月;小杜抚今怀古,白哥与月共舞;韩翃一句诗,便得高官厚禄,白哥千首诗,却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不过,白哥,我们非常想说

大唐有你,才了不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