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處理中的幾個小問題

1、平常,在課本中講到活性汙泥法MLSS時說應該控制在2000~3000mg/L。但是工程上好像有時要遠小於課本上說的,這是源於什麼呢?

答: MLSS具體定多少,完全取決於F/M值;所以,MLSS值不應該是固定的,與入流汙廢水底物濃度及系統調整(指進水含有難降解、高SS值等情況的事前應對)有關;同時,需要考慮MLSS值中的有效成分,從而能夠綜合評估。

2、為了觀測廢水處理工藝設計狀況,鏡檢是必須的!那麼,在檢測時,lml液體裡觀測到多少個微生物(鞭毛蟲、線蟲、鍾蟲、輪蟲)才能說明運行效果好?或運行效果差呢?

答 : 個數不是關鍵,因為它會隨MLSS值、氣溫、進水成分而波動;重點是種群比例是否協調,另水質處理好壞不是單個指標決定的,需要綜合其他指標考慮,從而增強判斷的準確性。

汙水處理中的幾個小問題

3、在生化處理時,對於一些無機離子比如硫酸根離子、氯離子應該控制到什麼程度?

答:具體數據不詳,由於微生物具備被馴化作用,故無機鹽進水濃度是否會對活性汙泥造成衝擊,尚要考慮活性汙泥被馴化程度、MLSS濃度、接觸時間等;為此通過出水效果來判斷單套系統對無機鹽的承受能力比較可行。

4、處理工業廢水在利用生物接觸氧化時,應該不應該控制進入的有機物濃度,大概在那個範圍?

答:完全取決於你對出水的要求,如果水解酸化池後直接排放,應該要控制進水有機物濃度的,此濃度控制多少取決於你的接觸氧化池去除效率,可以在運行中積累數據得出你的接觸氧化池處理效率,以此判斷其可能的最大抗有機負荷能力。

5、你所見過或者調試過的接觸氧化處理效率最大的為多少?最少的為多少?應該有個數據範圍吧?假設出水為一級標準,那麼這個進水有機物濃度的範圍就出來了,當然這個好像沒有什麼普遍性。

答:(1)穩定運行時,接觸氧化處理效率約60%~95%,這個根據其在工藝中的位置和原水水質有關。

(2)通常在接觸氧化,尤其是製革、染料廢水時,處理效果較低。

(3)接觸氧化處理在處理1000~1500ppm左右的進水COD濃度時比較合適。

6、在工業廢水時,如果設計到水解酸化和UASB,那麼,水解酸化是應該放在UASB後面還是前面呢?能給具體介紹一下嗎?

答:肯定放前面,水解池放在前面可提高廢水生化性,去除一些無機COD, 把大分子難降解的有機物,變成小分子,易降解了,還有一定的緩衝高負荷廢水的作用。放在UASB 池後面就沒多大必要了。水解酸化的作用是屬於預處理範疇,而UASB是可以作為最終處理設施的。 就其對進水耐受程度來講,汙水處理應該在前面的,比如對高SS廢水流入時,水解酸化池波動不大,而UASB池卻難以承受,出水波動明顯的。

7、同樣是AB工藝,最近一段時間A段的MLSS值一直很低,僅為150mg/L左右。已經停止排泥三四天了,為什麼還是隻低不高呢?

答:(1)MLSS是否過低的判斷標準是F/M值,請複核即可。

(2)AB法的A段 通常其MLSS值也不會只有150PPM的,需要確認曝氣是否過量,迴流是否到位等。

(3)最終判斷目前的A段MLSS值是否合適,也可從排放水的汙染物去除效果來評價。

8、水解酸化池常有汙泥上浮,是不是因為厭氧產生氣體上浮?

答:(1)是厭氧後的氣體導致的汙泥上浮。

(2)出現這樣的情況也是正常的。

更多關注公號:環保水處理(hbscl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