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志愿填报基础问题详解

2019高考志愿填报基础问题详解

1、什么是高考志愿?

高考志愿是考生报考的志向、意愿的具体体现。高考志愿在招生录取工作中具有特定的含义,是考生根据社会的需求,按照国家招生的有关规定,从本人学习成绩及专业兴趣和特长等实际出发,选择报考院校和专业。高考志愿是考生自觉自愿的意向,它受到招生部门的承认,并成为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

2、影响填报志愿的主要四个因素都是什么呢?

分数、地域、院校和专业

(一)分数是考生能够进入某个院校的基础要素,分数的高低直接决定选择院校层次高低,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二)地域 比如说北京得考生,通过录取统计数据可以发现,首选志愿是北京,其次是北京周边地区,再次是沿海发达地区,最后才是西部和不发达的地区。这就形成一种现象,即同类院校录取分数因为地域的原因有了微弱的变化,在京院校录取分数最高,因地域不同依次降低

(三)院校 各校办学时间、隶属关系、办学特点、服务对象的不同,院校各具特色。院校会决定一个人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决定与谁同行

(四)专业:重点大学不是唯一的选择,一般性大学也有自己的强势专业,行业类院校的专业特色就更加明显在其专业领域内的知名度往往也更高。所以在选择专业的时候一定要适合学生的兴趣、性格和能力,选择孩子喜欢至少是不排斥的专业才是最好。没有不好的专业,只有学不好专业的人。

根据这四要素,建议采取排减法来确定自己的志愿。


3、什么是招投总分?

当考生的招投总分(有些地方称为“特征成绩”)达到某科类某批次录取控制线以后,生(市、区)招办依据考生的招投总分向各招生院校按一定的比例投档,而此过程院校则称之为调档或提档,依据的也是考生的招投总分。

4、什么是投档、调档、提档?

所谓招投总分,是指考生的高考总成绩总分与政策性照顾分值的总和。

省级招办投档所一绝的招投总分是精确到以“分”为计算单位的,也就是如果哪怕是仅仅低于院校的投档分数线一份,省级招生办是不会将此考生的档案投向该院校的。

5、投档比例大致为多少?

一方面,由于教育部规定普通高校的招生投档比例一般不得超过120%;另一方面,招生院校为了既顺利完成招生计划,同时又保证招生质量,故确定的投档比例一般都100%~120%之间。一般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投档比例不超过110%,而顺序志愿的省份一般为120%,目前大多数省份都已经实行了平行志愿。

6、未报服从专业调剂录取前能否更改?

如果填报志愿时考虑不周没有填写服从专业调剂,录取前能否更改?从公平的角度来看,志愿书是不能随意更改的,但是如果确实是由于考生填报失误,可以向有关高校提出补充填报服从校内专业调剂的申请,由学校决定是否受理。

7、上线考生存在着什么样的滑档风险?

(1)由于各省招办划定批次投档控制分数线时是按照该批次招生计划总数的一定比例来划定(一般来说≥110%),因此,批次线以上的考生并不能被全部投档,从而有一部分上线考生必然存在滑档落选的风险。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政策性的原因造成的,故可称之为政策性的滑档风险。

(2)从实际投档的情况看,也必然存在失误性的滑档,即因考生志愿填报失误所造成的滑档风险。

(3)从考生的高考成绩角度,可分为相对高分考生的滑档风险与相对低分考生的滑档风险这两种情况。

8、什么是相对高分考生的滑档风险?

什么是相对高分,就是将某批次上线考生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后,考生的排位在该批次招生计划数的100%以内的,笔者将其称为相对高分。从理论上说,他们应该是全部都要被投档的。但为什么有些未被投档?主要原因是他们所填报的院校投档线均太高,而他们的考分却未达到院校的投档线,于是平行志愿的各院校志愿都落空,没有机会参与投档而落选(当然还可以参与征集志愿的填报和投档)。

9、相对高分考生被退档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相对高分考生为什么会被退档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总分合格但相关科目成绩不合格被退档;

(2)身体条件不符合院校的录取要求被退档;

(3)投档时分数高于调档线,专业录取时分数低于专业线,且不服从调剂,从而被退档。

(4)所选择的专业录取办法不合适被退档;

10、了解高校可否转专业的作用是什么?

在高考志愿填报中,如何填报专业至关重要。可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当然主要是为了加大专业录取的把握,填报服从专业调剂往往是上策,有时甚至是必须的,尤其是填报平行志愿。而了解高校可否转专业,对于是否填报服从专业调剂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作用。不仅如此,可否转专业实际上对于如何填报专业,尤其是如何填报自行保底的专业,有着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2019高考志愿填报基础问题详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