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有“目標感”?家長做好這三點,培養“目標感”其實不難

朋友常常抱怨孩子目標感不強,想要讓孩子靜下心來主動學會兒習實在是太難了。朋友對孩子的教育傾向於“專制型”的教育方式,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進行,並且朋友認為在孩子的行為控制能力不強的時候,這種專制型的教育方式可以幫助孩子減少行為上的偏差,進而有規矩、有教養一些。不過,朋友也很困擾,因為這種“專制型”的家庭教育使得孩子遇到問題時更願意聽從父母的安排,而自身對待事物卻沒有明確的想法和喜好,對於目標的追求更多的是受到父母的督促才能得以進行,缺乏內在的驅動力,沒有強烈的目標感。

孩子沒有“目標感”?家長做好這三點,培養“目標感”其實不難

相信很多家長都會發現孩子存在目標感不強的狀況,比如說學習方面,孩子對學習的認識往往是建立在家長的引導和督促上,缺乏主動性,並且沒有明確的計劃意識,完全被老師和家長的想法牽著走,對於學習安排沒有自己的想法和想要實現的目標,自我認知缺乏更加依賴於外界的判斷。

一、孩子缺少“目標感”會對未來造成哪些問題?

1.行為表現缺乏內在驅動力

孩子沒有“目標感”?家長做好這三點,培養“目標感”其實不難

沒有較強的目標感,孩子在行為表現上更加傾向於外界的督促和引導安排,沒有內在驅動力的支撐,孩子的行為表現受環境影響較大,很難持續地保持輸出,當外界的干預較少時,孩子的行為就會處於不可控的狀態。

2.做事拖拉沒有計劃性

孩子沒有“目標感”?家長做好這三點,培養“目標感”其實不難

由於沒有強烈的目標感,孩子對於所要完成的任務就會缺少計劃性,沒有時間上的安排,很容易影響效率,出現拖沓不能按時完成的狀況。隨波逐流,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找不到自己的節奏。

3.缺乏控制力,自身行為約束感不強

孩子沒有“目標感”?家長做好這三點,培養“目標感”其實不難

沒有目標感,孩子很難做到自律,在自控力方面會表現的有所欠缺,自身行為約束較難實現,面對環境的誘惑會比較容易動搖,沒有目標的支撐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也很容易就會選擇放棄。不能夠勇敢的面對,有明顯的畏難情緒。

在家庭教育中培養孩子的目標感非常有必要,這不僅有利於孩子自律能力的培養,也有助於激發孩子的主動性,同時有目標感的存在孩子更加有學習的興趣。但是在如今的家庭教育中,家長對孩子的目標感的培養不夠重視,很多時候錯誤的教育方式正在阻礙孩子目標感的形成。

二、孩子缺少“目標感”的原因有哪些?

1.家長過分“專制”

孩子沒有“目標感”?家長做好這三點,培養“目標感”其實不難

當家長對孩子的掌控過於嚴格時,孩子會變得很沒主見,潛意識裡認為自己是按照父母的想法而活的,自己並不需要有想法和主見。對於目標的認識比較模糊,沒有發自內心想要追求的事物,即使獲得成功也不會有很強的成就感。

2.家長的期待過高

孩子沒有“目標感”?家長做好這三點,培養“目標感”其實不難

當家長設定的目標脫離實際時,孩子短期內很難達到父母想要的結果,這種過高的要求和期待使得孩子不能夠從努力的過程中獲得正向的刺激,無法感受到實現目標的快樂。與目標的距離過遠,孩子的目標感自然不會很強烈。

3.代勞式的家庭教育方式

孩子沒有“目標感”?家長做好這三點,培養“目標感”其實不難

很多父母傾向於替孩子來完成任務,使得孩子誤以為不管自己是否付出,父母都會幫自己完成。這種對父母的依賴使得孩子對實現目標沒有期待感,甚至對目標的認知也存在偏差。父母的代勞也許會提高孩子完成任務的效率,但是卻失去了教育孩子感知目標感正面意義的機會。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對目標感的重視程度不高,忽略孩子的內在驅動力培養,很容易使得孩子過分的依賴父母的管控,缺乏主觀上的能動性。注重孩子的目標感培養,將會對提升孩子的行為積極性很有好處。

三、家長要怎麼培養孩子的“目標感”?

1.幫助孩子設定小目標,使孩子從中獲得成就感

孩子沒有“目標感”?家長做好這三點,培養“目標感”其實不難

相對於大目標來說,小目標的可行性更高,比較容易實現,而在孩子的目標感培養階段,較易完成的目標會使孩子從中獲得成就感,這種正向的刺激使得孩子更加能夠感受到目標的積極意義,對目標感的認知更加正面。

2.父母減少自己的干預,給予孩子獨立面對的空間

孩子沒有“目標感”?家長做好這三點,培養“目標感”其實不難

家長適當的放手,讓孩子有獨立面對問題的機會,進而學習主動的設定目標,結合自己的想法去努力實現,這種內心自發的目標感要比父母的督促和干預更加有效果。

3.設計時間安排計劃表,讓孩子感受到計劃性帶來的高效率

孩子沒有“目標感”?家長做好這三點,培養“目標感”其實不難

引導孩子設定計劃安排表,每一個小的子項目都是一個小目標,每完成一個項目後接下來的項目就會促進孩子目標感的形成。計劃性可以幫助孩子體會到主觀能動性帶來的高效率,進而感受到目標感所帶來的好處。

當家長們逐漸地意識到目標感為孩子所帶來的好處後,有意識的對孩子進行培養很有必要,但是在具體的教育過程中,家長要懂得把握引導的尺度,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影響孩子主觀上目標感的形成。

四、家長在培養的過程中要注意的問題

1.不隨意否定孩子所設定的目標

孩子沒有“目標感”?家長做好這三點,培養“目標感”其實不難

當孩子有設定目標的想法時,家長不應隨意地進行批評和否定,這樣會打擊孩子設定目標的積極性,對目標設定有畏難情緒,不利於孩子目標感的培養。

2.引導孩子設定適合的目標,既不過大也不過小

孩子沒有“目標感”?家長做好這三點,培養“目標感”其實不難

目標設定的過大,孩子很難完成進而影響積極性,目標設定的過小,孩子很容易就會完成,時間長了就會覺得沒有挑戰的樂趣,目標感也就隨之減弱。

3.不勉強孩子,循序漸進地進行引導

孩子沒有“目標感”?家長做好這三點,培養“目標感”其實不難

當孩子沒有目標感或者目標感較弱時,家長不應該急切的勉強孩子,這會使得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抓住生活中的恰當時機,給予足夠的耐心,這將對孩子的目標感培養具有更積極地促進作用。

目標感容易激發孩子主觀上的能動性,進而在行為表現上更加自律,自我掌控感更強。這種內在的驅動力更加能夠使孩子敢於接受挑戰,樂於正面的面對挫折。同時家長過於專制的教育方式並不利於孩子目標感的形成,督促和監管遠不如給予孩子適當的空間給孩子帶來的成長更多。

大家對孩子的目標感培養有哪些想法呢?對於孩子缺乏目標感的原因有哪些見解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我是小鴻兒媽媽,我是一名樂觀開朗、樂於分享最實用的育兒知識和經驗的寶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