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王子”李雲迪一夜成名背後的故事

李雲迪,國際著名鋼琴家。2000年10月,年僅18歲的他,憑藉《E小調協奏曲》奪得空缺15年的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冠軍,成為肖邦鋼琴比賽70年來最年輕的得主和首位且唯一獲此殊榮的中國人。他的演奏震撼了古典樂界,被歐美權威媒體稱作“巨星的風采”。他是首位與世界最大的古典音樂公司DeutscheGrammophon簽約的中國鋼琴家,是首位與柏林愛樂樂團發行現場錄音的中國鋼琴家,更是首位獲得波蘭“榮耀藝術”文化勳章的中國人,全球第一本肖邦護照的持有者。古典樂評界稱讚他的演奏獨樹一幟,優雅高貴又極富詩意,堪稱當代最浪漫最詩意的國際鋼琴大師,被國際媒體譽為“鋼琴王子”、“鋼琴詩人”、“中國的肖邦”。

李雲迪的一夜成名讓人們對他的音樂道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然而李雲迪自己坦言,並沒有感覺與身邊的其他孩子會有哪些不同。那麼在他的成長道路中究竟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他的成功是出於天賦,還是後天的勤奮?是偶然,還是必然?究竟是什麼造就了今天的李雲迪?今天小荷為您講述“鋼琴王子”李雲迪一夜成名背後的故事。

“鋼琴王子”李雲迪一夜成名背後的故事


琴童出世

李雲迪1982年10月7日出生在重慶大渡口區,出生證上使用的名字是李希,3歲改名李希熙,5歲正式改為李雲迪,至今在他的家裡,長輩們仍習慣叫他的乳名希熙。李雲迪自幼顯現出了極高的音樂天分,到了1歲多,他已經跟著收音機學唱了很多歌曲,通常只聽一、兩遍就能唱出來,對聲音和音樂的敏感與執著讓他的長輩們注意到了他的音樂天分。4歲時,父母應小云迪的要求買了架小手風琴作為他的生日禮物,並把他送入了重慶市少年宮手風琴班,師從譚健明老師。次年李雲迪就憑藉極高的音樂天賦和表現力順利通過手風琴的五級考核。1987年3月,李雲迪參加四川省少兒手風琴比賽,憑藉一首天真爛漫的《花兒與少年》奪得了第一名。這是他人生中的第一個第一名。

“鋼琴王子”李雲迪一夜成名背後的故事


“鋼琴王子”李雲迪一夜成名背後的故事


“鋼琴王子”李雲迪一夜成名背後的故事


“鋼琴王子”李雲迪一夜成名背後的故事


(李雲迪與家人)

初涉鋼琴

6歲時李雲迪對少年宮的鋼琴產生了極大的興趣。7歲時父親東挪西借4000塊錢為他買回一架舊鋼琴,由此他轉入少年宮鋼琴班從頭學起。鋼琴老師吳勇在正式上課那天就向李雲迪宣佈:“我希望你3年內閉門學習,不許參加任何比賽和演出。”然而沒過多久,吳老師便意識到這個孩子不是普通的學生。數月後,他打破了自己定的規矩,讓李雲迪參加重慶市第4屆“小新星杯”少兒器樂鋼琴組的比賽。為了準備這次比賽,李雲迪在學習進度上整整跳過了一本教材,最令人驚訝的是他居然入圍決賽並最終奪得優勝獎。這場比賽後不久,吳勇老師覺得自己已經無法再教這個學生了,他把這位小天才引薦給了當時任教四川音樂學院的但昭義教授。


“鋼琴王子”李雲迪一夜成名背後的故事

(幼年李雲迪與但昭義)

從1991年開始,李雲迪便一直跟隨但教授學習。那時李雲迪對鋼琴的愛已進入一種狂熱狀態,每週末都要從重慶坐火車到成都上課再回重慶去,從不覺得苦。可是他同樣要保證文化課的學習,父母規定的學習成績必須全優以上的標準在他並不算太難的事。大部分時候,李雲迪還是想著他的鋼琴,小學的班主任老師至今都記得這個在課桌上練習指法的學生。李雲迪的父母很快就發現,要管束或者懲罰這個小孩,唯一的方式就是合上琴蓋。

1994年李雲迪參加“華普杯”全國少兒鋼琴比賽獲第一名。著名鋼琴教授周廣仁評價說,李雲迪的手太小了,很難掌控鍵盤,不太適合成為職業的鋼琴家。而李雲迪當時正處於小學畢業升初中的關鍵時期,在去讀普通中學,還是讀音樂學院的兩難選擇中,父母猶豫了。但昭義教授則堅決支持李雲迪走音樂道路。最終李雲迪下定決心,報考了但教授任教的四川音樂學院附中。入學考試的鋼琴成績,能到80分就是非常優秀,而李雲迪輕鬆考了96分。直到現在,還沒有人超過這個成績。

揚名國際

1995年,李雲迪獲選參加美國斯特拉文斯基國際鋼琴比賽,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國際大賽。經過幾輪角逐,李雲迪是進入決賽的選手中年紀最小的。最終他獲得第三名,評委稱他的演奏“獨具個性,富於表現,非常出色”。同年,他隨但教授轉入深圳藝術學校。並受邀參加深圳少兒藝術團,首次赴歐洲巡演。1997年李雲迪獲得第一屆中國鋼琴作品(香港)比賽最高組《黃河協奏曲》組第一名。


“鋼琴王子”李雲迪一夜成名背後的故事

(1999年 李斯特國際鋼琴比賽)

1999年3月,17歲的李雲迪赴荷蘭參加第五屆李斯特國際鋼琴比賽,這是他第一次參加如此重大的國際比賽,而他也是所有參賽者中年齡最小的。決賽中李雲迪演奏了根據莫扎特歌劇《唐璜》改編的鋼琴曲《唐璜的回憶》,最終獲得第三名,同時贏得了大賽“公眾獎”,這是由觀眾在網上給選手投票,得票最多者獲獎。當地媒體對李雲迪演奏的李斯特第一鋼琴協奏曲給予的評價是:別具一格的風格,完美而謙遜的演繹。雖然年僅17歲,卻具有與他年紀相較驚人的成熟性。一位荷蘭演出經紀人對李雲迪說:“你是真正的藝術家,將來一定會成為世界有名的鋼琴家,另外兩位獲獎者只適合做教師。”巴西評委科恩感嘆:“在我的心目中,你遠遠超過了第一名.”

6月,李雲迪隻身前往美國參加為期11天的吉娜·巴考爾青少年藝術家鋼琴比賽。

“鋼琴王子”李雲迪一夜成名背後的故事


(吉娜·巴考爾鋼琴比賽奪冠)

當時,他住在一個美國老太太家裡,她是一位古典音樂迷,被這個年輕人的音樂和他的勤奮深深打動。“這個中國年輕人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房東老太太說:“他是個很害羞的男孩,很安靜,很懂禮貌,每天都在鋼琴前練習,很難相信他能夠將不同風格的作品演奏的如此動人。我當時就感到他能在比賽中取得很好的成績,就把一枚幸運戒指作為禮物送給他,他後來在比賽中戴上了這戒指,我感到非常榮幸,而且也確實給他帶來好運,他得了第一名。”在善良好客的房東太太家裡,李雲迪不但收穫了一枚幸運戒指,一張獲獎證書,還收穫了一首令他一聽鍾情的樂曲,這就是勃拉姆斯的《降B大調鋼琴協奏曲》。

12月,李雲迪參加了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鋼琴比賽。

“鋼琴王子”李雲迪一夜成名背後的故事


(第二屆中國國際鋼琴比賽)

第二輪比賽中他選擇了李斯特著名的《b小調奏鳴曲》,一曲彈罷,有外國評委驚呼:“他才17歲,但是好像這首曲子裡所表現的一切:人生、愛情、死亡,他都理解了。”而在決賽中李雲迪演奏了鍾愛的勃拉姆斯《第二協奏曲》。在沒有和樂團排練的情況下,李雲迪演奏如此深奧的曲目是一件頗為大膽的舉動,周廣仁教授也勸他不要在比賽中冒險,但是對他來說音樂的追求才是最終目的,比賽的名次已不在考慮之內,他堅守了信念。然而,他卻為自己的冒險行為付出了代價,最終奪得第三名。一位外國評委這樣說:“他彈得再好也不可能得第一名,很簡單,世界上不會有誰相信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能彈好勃拉姆斯。”

決戰華沙

2000年10月,李雲迪受國家文化部選派參加第十四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級別最高的鋼琴比賽之一,每5年在波蘭首都華沙舉辦一次。該賽事以嚴格著稱,若評委們認為某一獎項沒有參賽者有足夠資格得到,就會讓該獎項懸空。在此之前,第十二、十三屆比賽都由於參賽者水平被評判為不夠優秀而讓金獎空缺。

10月9日,李雲迪正式亮相,彈奏的曲目是《A小調半音階練習曲》。他對每一個音符都給予充分的重視,像傳達神諭一般不敢有絲毫的疏漏,演奏猶如水銀瀉地,讓每一個音都提煉出詩化的色彩。最終,李雲迪被認為是初賽表現最出色的選手。評委會主席雅辛斯基說:“從第一輪起我們就感覺到本屆比賽有第一名了。”

“鋼琴王子”李雲迪一夜成名背後的故事


(第十四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

第二輪比賽他演奏了諧謔曲、搖籃曲、圓舞曲以及大波蘭舞曲。《輝煌的大波蘭舞曲》的演奏最好地表現出李雲迪“和諧”的天才,其演奏風格被評委們認為是本屆參賽的波蘭舞曲演奏中“解釋得最為完美的”。他採用了極其輕柔的音色與合適的力量來彈奏主題,而不是對主題簡單的重複,這就避免了過於清晰、富有旋律性的主題一再出現時,容易導致聽覺上的審美疲勞。當地媒體評論:“第二輪的表現中,這個年輕人更加大顯身手,他優雅地演奏了《搖籃曲》,《降B小調諧謔曲》熱情奔放,但他演奏的《平靜的行板》、《降E大調大波蘭舞曲》則最能表明他的才華,那是真正的‘SPLANTO’,琴聲彷彿來自天穹。”絕佳的表現不僅使李雲迪順利進入第三輪,還獲得了大賽設置的第一個獎項——“大波蘭舞曲最佳演奏獎”。

“鋼琴王子”李雲迪一夜成名背後的故事


(第十四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

半決賽李雲迪的發揮比第二輪更好。他演奏了肖邦的馬祖卡舞曲等兩組作品和《B小調奏鳴曲》,奏鳴曲那輕巧的風格和明亮的處理非常合適他,而最成功的是對《D大調馬祖卡舞曲》的詮釋,準確地傳達出波蘭民間舞曲的味道。當地評論寫道:“是的,他的表現證實了他的確值得我們關注,第三輪中彈出的第一個音就決定了這點,他自始至終都演奏得很精美。他才18歲,可彈奏奏鳴曲時,就像個有貴族血統、技藝精湛的演奏家,他的闡釋令人感到一種新的發現,找到了其中古典美理想的音樂比例,讓人難以相信他僅僅是在中國學的鋼琴。此外,他理想地把握住了馬祖卡舞曲的性格,大概誰也不會懷疑李雲迪該進入決賽,不會懷疑他將在決賽中有更出色的發揮,因為他已經很好地進入了肖邦風格的某些領域。”卡敏斯基評論:“這位年輕的中國人引起熱烈的喝彩,並不僅是因為他的演奏幾乎是完美的,而且更因為他的演奏所具有的高貴氣質。他以對肖邦風格的深切體驗抓住了評委和觀眾,很少有誰在第三輪中表現得如此優美和成功。”

決賽曲目是肖邦的協奏曲,選手與波蘭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李雲迪選擇的曲目是肖邦《E小調第一鋼琴協奏曲》,在參加決賽的6名選手中,有5名演奏了此曲。李雲迪的演奏端莊典雅、技巧卓越,對音色層次和對作品整體性的完美掌控,在樂團精湛的配合下得到了淋漓盡致的展現。當最後一個音符的迴響淹沒在如潮的掌聲中,觀眾全部起立為李雲迪喝彩,評委們也十分罕見地鼓起掌。以音樂的民族著稱的波蘭人被這個中國男孩征服了,由23位來自世界各地音樂權威組成的評委團被他的才華征服了。

“鋼琴王子”李雲迪一夜成名背後的故事


(奪冠報道)

凌晨1點,按慣例由評委會主席宣佈比賽結果,而這個結果顯然最無懸念,沒等宣佈第一名,獲得大賽第三名的俄羅斯選手已經把李雲迪高高舉了起來,所有人都發出熱烈的掌聲與歡呼,為他們心目中企盼了15年的“肖邦”慶祝——李雲迪以他精湛的演奏奪得第14屆肖邦鋼琴比賽金獎,成為開賽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金獎得主,也是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中國人。

一夜之間,世界的目光聚焦在李雲迪身上,少年一戰成名。

肖邦比賽特邀評論員Jan Popis說:“是真正的自然,來自天堂的聲音。他證實了自己是在掌握肖邦演奏風格上最完美、最富有詩意的鋼琴家。他幾乎完美地掌握了各種音樂因素的平衡,是一個稱職的繼承人。”

“鋼琴王子”李雲迪一夜成名背後的故事


(第十四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冠軍)

日本鋼琴家藤田梓指出:“李雲迪與生俱來的氣質及演奏天分,加上紮實的技巧,使他在比賽時由第一輪到最後決賽時,都能以最穩定的彈奏,完成每一輪艱苦的淘汰賽。比較歷屆肖邦大賽的獲獎選手,可以看出李雲迪具備了首獎得主所必有的絕佳觸鍵,使他在掌控音色上獲得很大的優勢。此外如行雲流水般的節奏感,也讓他在詮釋肖邦作品時,不但感性更給予一種明快的感覺。”

美聯社發表評述:來自遙遠東方國度的李雲迪已經形神盡致地演繹了“鋼琴詩人”肖邦意境濃密的鋼琴語言,征服了幾乎是世界上最為苛刻的評委。

賽後,李雲迪獲邀前往德國施坦威鋼琴製作廠,不但在總經理的陪同下參觀了鋼琴製作車間,還被允許在新出爐的6架名琴中作試奏挑選,他的彈奏贏得了技術人員的熱烈掌聲。按照傳統,李雲迪為琴廠留下了自己的簽名,這是施坦威鋼琴製作廠得到的第一個中文簽名,裝裱後與魯賓斯坦、霍洛維茨等鋼琴大師的簽名掛在一起。

繼續深造

對於自己的成功,李雲迪顯示出超乎同齡人的成熟和冷靜:“這次成績對我來說,僅僅是一把打開今後漫長藝術之路的金鑰匙。我還很年輕,穩步紮實的學習很重要,因為古典音樂修養是需要慢慢積累的。音樂是一輩子的事,我將帶著自信和毅力面對樂迷和時間的考驗。”


“鋼琴王子”李雲迪一夜成名背後的故事

(李雲迪與阿里·瓦迪)

2001年9月,李雲迪進入德國漢諾威音樂和戲劇學院,跟隨阿里·瓦迪學習。李雲迪說:“古典音樂的發源畢竟在西方,鋼琴是一種西洋樂器,它的根在歐洲,因此這次我是去‘尋根’。而選擇留學漢諾威完全是出於老師的考慮,我覺得和阿里老師之間有很多默契,學習鋼琴,老師的影響很重要。”

在漢諾威留學的幾年中,李雲迪過著一半學生、一半演奏家的生活。他認為音樂不僅需要刻苦練習,更需要在舞臺演出中與聽眾和同行交流互動,這才能使藝術家對音樂始終保持著一種活力和激情。因此,他將學習和演出做了很好的平衡,每年在漢諾威學習5、6個月,其它時間則應邀在世界各地巡演。每次演出後回到校園,他都會很好的調整自己,他坦言很享受輕鬆的校園生活,非常珍惜這種寧靜的孤獨,這無論對於他還是音樂都是一種很好的梳理和反省。

如今回首2000年的那個夜晚,李雲迪說,當年獲獎,他憑藉的是90%的純熟技巧,和10%的領悟與運氣。“要感謝但老師那麼耐心那麼細緻,陪著我一個音符一個音符地雕琢,可謂把參賽曲目研究到了極致。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是一次成功的‘應試’吧”。

雖然時光已經過去了將近10年,李雲迪卻說,自己的個性和內心信仰在18歲時已很清晰了,“我對浪漫、高雅和詩意音樂的鐘愛,已經在肖邦比賽獲獎時定格了。未來的10年、20年再走下去,我依然會堅持這樣的風格,即使我也嘗試其他不同的音樂素材和作品。”

而今,步入而立之年的李雲迪開啟他80天30個城市30餘場的“中國鋼琴夢”全國巡演,大規模、高密度的演出也開創了中國古典樂壇的先河。

藝術永無止境,祝福李雲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