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雲迪:學琴的道路,開始了就不要放棄

說起當代鋼琴家,朗朗和李雲迪是一定繞不過去的兩個名字。

同為82年出生的倆人,卻在音樂演奏風格上截然不同。朗朗熱情奔放,用現代的感性表達作品。而李雲迪則溫文爾雅,內斂沉靜的用情緒成為一個真正的鋼琴詩人。

李雲迪:學琴的道路,開始了就不要放棄

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位鋼琴王子,李雲迪的學琴之路。

1、嚴母成就天才

1982年出生於重慶的李雲迪,從小就展現出驚人的音樂天賦。於是在他一歲的時候,擁有了人生第一臺手風琴。少年宮的學習,讓小云迪進步很快,在5歲那年,他便獲得了市裡的手風琴比賽第一名。驚人的藝術天賦讓母親張小魯格外重視,她最先預感到了這注定是個不尋常的孩子。

而為了更好的幫助年紀太小的李雲迪學習鋼琴,對樂理一竅不通的母親張小魯開始自學樂理,密密麻麻的筆記寫了一個又一個本子,回家後就把課上學的知識再跟李雲迪從頭到尾的複習一遍。在這樣的學習下,原本就天賦異稟的小云迪進步十分迅速。

不過多久,少年宮的老師就跟母親張小魯說,“這個孩子我已經沒什麼能交的了。”

李雲迪:學琴的道路,開始了就不要放棄

即使面對這種情況,李雲迪和母親仍然十分謙遜努力,不斷的尋找名師。而在這個過程中,李雲迪更是沒有放棄練琴一天。但他終究是個孩子,儘管對於鋼琴是真心的熱愛,但仍避免不了時不時冒出想貪玩的想法。偷看電視被母親發現就把電視搬走,想出去玩也要先完成今天的練琴任務才行。堪稱鐵腕母親的張小魯卻在日後李雲迪成名時回憶起這一切說:我從不後悔作為一個嚴厲的母親逼他練琴,因為我知道,他從骨子裡面是真的熱愛音樂。

也正是因為有了母親這般的幫助,才能讓李雲迪在18歲的年紀就拿到國際肖邦鋼琴大賽第一名,併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得主!

李雲迪:學琴的道路,開始了就不要放棄

2、從“心”出發,練琴也是演奏

眾所周知,李雲迪的技巧性無可挑剔,曾憑藉一首李斯特的《鍾》名震天下。許多人問都過這位天才藝術家,有沒有什麼獨特的練琴技巧,而李雲迪的回到則十分出人意料。

他說:“沒有練琴,只有演奏”

正是抱有著這樣的練琴態度,才讓李雲迪藉助著本就過人的天分,取得一個又一個成績。

李雲迪總是說,從沒覺得練琴是件累事、難事。相反,享受過程帶來的一個個挑戰成為了他練琴最大的快樂。

李雲迪:學琴的道路,開始了就不要放棄

沒有人可以一夜成才,即使有再高的天分也需要用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來成長。而把每一次的練習都用舞臺演奏的態度去對待,才是最高效的練習方式。

除了練琴的態度,李雲迪還有一個習慣,那就是為了更加貼近曲子的內在情感,他會在開始練習每一首新曲子的時候,查閱學習大量的作曲家的介紹,生活的時代背景以及個人經歷,儘量的去體會最初的創作情感,而正是這樣的習慣,也讓李雲迪的音樂裡傳遞出更多的“格局”。

從“心”出發, 每一次練習都不是簡單的彈對每一個音符,抓準每一個節奏而是在每一次敲擊時都散發出自己的情感。

李雲迪:學琴的道路,開始了就不要放棄

3、琴童不是標籤,走出禁錮,表達自我

如今,對從小開始選擇學習鋼琴或雙排鍵等樂器等孩子們,都稱作琴童。

它像是一個固有標籤,綁架著這些孩子們。可是琴童們不能真的被這個標籤綁架。

李雲迪:學琴的道路,開始了就不要放棄

連李雲迪也常年被標籤化,有人說他不如朗朗風格自由,有人說他太被技巧束縛,也有人說他不夠自我。可是這些都只是外人對於他都片面的眼光。

對於還在學習階段的琴童們來說,更不能被這些固化的東西綁架,刻板的練琴、無感情的演奏都是毫無意義的事情。要真正的走進音樂的世界裡,學會欣賞和接受它,然後熱愛。因為只有熱愛,才有表達。

從少年時代的音樂創作,聽起來像是不可思議的天才行為。但隨著音樂教育的不斷深入發展,已經有一些注重兒童原創力培養的教育品牌逐漸走進人們的視野。家長們大多見過用畫作和語言表達情感的,但是用音樂,用音符構成一首完整的歌曲,卻聽起來就讓人望而卻步。

李雲迪:學琴的道路,開始了就不要放棄

而目前,2019-2020 少年原創音樂發表會已經全面開啟,這由雅馬哈音樂基金會在1972年創建,為在15週歲以下的孩子們提供展示才華的平臺。作為發掘孩子無限的可能性並促進孩子成長的一項有意義的活動。JOC的規模在不斷擴大,從地區性音樂會、亞太地區的音樂會、到全球的JOC盛會,每年都會湧現35,000多首優秀的少年原創作品。

少年的聲音在這裡表達,少年的力量在這裡。


我們不必希望每個孩子都成為如李雲迪般的音樂家,我們只希望音樂能一直存在在孩子的生活裡,永遠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