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才子留學德國,被父親逼著輟學回國,如今窮的要賣鋼琴!

一個天才所能達到的高度

和他所走的道路不無關係

哪怕這條路並不是自己選擇的

今天講的就是這樣一位人物——沈文裕

鋼琴才子留學德國,被父親逼著輟學回國,如今窮的要賣鋼琴!

沈文裕1986年出生在重慶萬州,家庭並不富裕。5歲的時候,沈文裕很偶然的接觸鋼琴並學習了一下,一下子喜歡上了。在他的堅持下,一個多月之後,他的爸爸花8000多元買了一架鋼琴,這在當時絕對不是小數目。

他父親對他說:“買了就要好好練”,這句話陪伴了沈文裕20多年。

沈文裕在音樂上確實天賦異稟。1年後,他考了鋼琴6級;2年後,他已經能演奏莫扎特全部的鋼琴奏鳴曲。

1994年,沈文裕全家搬到了成都,師從四川音樂學院鄭大昕。1998年,經鄭大昕推薦,沈文裕在媽媽陪同下來到了德國求學。

鋼琴才子留學德國,被父親逼著輟學回國,如今窮的要賣鋼琴!

雖然算是外鄉人,但他的天才在德國也迅速得到認可。

為了把沈文裕招致麾下,“培養鋼琴家的教育家”凱默林答應他:

“不上天才班,直接上大學”。

2003年5月,未滿17歲的沈文裕破格參加了在布魯塞爾舉辦的“伊麗莎白王后”國際鋼琴大賽,並最終獲得第2名,是大賽史上最年輕的獲獎者,從此名聲鵲起。

在國內,他也開始被與郎朗、李雲迪相提並論,認為是前途無量的天才鋼琴家。

直到此時,沈文裕的個人經歷完全和鋼琴掛鉤,如果他能在德國繼續深造下去,他至少能夠走上一條平順的發展道路。

但他的命運,就在此時被扭轉了。

鋼琴才子留學德國,被父親逼著輟學回國,如今窮的要賣鋼琴!

2005年底說起,沈文裕不顧老師凱默林等古典樂壇前輩的一再勸說,放棄德國的學習生活驟然回國,此時他連漢諾威大學的學歷還沒拿到,屬於輟學。

一時間,爭論四起。

關於他當時回國的動機,眾說紛紜,在這裡,我們選擇的是最為客觀的版本。

沈文裕11歲留學德國,7年間一直由母親陪在身邊。2005年,他的父親肖元生(沈文裕跟母親姓)前去探望,期間看了一場演唱會,發現臺下的觀眾大多白髮蒼蒼。

“都是這樣的觀眾,今後還有什麼市場?”肖元生萌生了這樣的想法。

鋼琴才子留學德國,被父親逼著輟學回國,如今窮的要賣鋼琴!

隨後,他向妻兒表達自己的想法:與其讓妻兒在德國這個“日漸萎縮”的市場苦折騰,留自己一人在國內晚景淒涼,還不如全家團圓,共謀大業。

沈文裕起初並不想回國,然而幾經交涉,他覺得父親說的也有道理。可這卻激怒了老師凱默林,因為當時沈文裕在德國已經有了經紀公司,沈文裕和凱默林展開了拉鋸戰。

最後,還差半年就畢業的沈文裕,藉著回國錄唱片的機會“逃跑”了。

關於這樣的過程,外界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評論,一種認為沈文裕被父母毀了,一種認為沈文裕被鋼琴界的“壟斷者”黑了。

但不管怎樣,事件的最終結果就是他回到中國,開始新生活。

鋼琴才子留學德國,被父親逼著輟學回國,如今窮的要賣鋼琴!

在此時,肖元生對沈文裕的影響逐漸加大。

為了“不讓才華消失在空氣中”,他讓沈文裕每天把彈奏的曲目錄成視頻,上傳網絡。有人統計,目前沈文裕在網上的彈奏視頻超過1000個。為了心無旁騖地練琴,他堅決不許沈文裕教琴、帶學生。有一檔電視節目曾安排沈文裕到琴行教琴,肖元生為此暴跳如雷、破口大罵。

肖元生堅信:上帝就是讓沈文裕到世間彈琴的。

“你看人家馬俊仁,就是殘酷的訓練才培養出那麼多世界冠軍來的。”

這裡,有必要介紹下沈文裕的父親肖元生。從發現兒子的天才開始,肖元生就放下工作,以炒股為生,長期的與外界隔絕和孤獨,毀掉了他的身體。

他承認,他自己有抑鬱症和狂躁症。

2008年,沈文裕全家搬到了北京,租住瞭如今的3層小樓。因為有地下室,練琴不會影響鄰居。除了外出演出,沈文裕大部分時間都在地下室練琴。

這臺價值100多萬的三角斯坦威鋼琴,幾乎耗盡了他前些年所有的演出費用。

但在此時,沈文裕與郎朗、李雲迪的距離已經開始拉開,他所有的商業活動,都是靠親戚朋友幫忙聯繫的,成效不大,無助於自己提升知名度。

更多的時候,沈文裕的生活內容異常簡單,彈彈琴、散散步、發發微信、看看體育比賽,偶爾和母親一起瞅幾眼韓劇。用他父親的話,就是生活和“下崗工人”差不多。

至於對未來的規劃,他似乎沒有明確的想法,“我覺得這樣逍遙很好,想得多煩惱就多,煩惱一多就沒辦法練琴……”

鋼琴才子留學德國,被父親逼著輟學回國,如今窮的要賣鋼琴!

2014年,傳出沈文裕轉讓鋼琴的信息,網絡上又是一片議論,認為他“窮”的要賣鋼琴了。對於這樣鋪天蓋地的議論,沈文裕只能通過偶爾的媒體採訪,表示情況並不屬實,因為自己確實不需要這架鋼琴了。

但反駁聲音微弱,於事無補。

到了2015年,各家電視臺掀起一波“夢想”熱潮,沈文裕的故事成為最適合的話題。他的知名度高了不少,但公眾顯然更加願意給他貼上“迷失天才”這樣的標籤。

對此沈文裕是這麼說的:“我從小的人生目標定得很高,要求我努力成為當代世界十大鋼琴家之一,我直到今天都沒放棄這人生目標。哪怕我成為鋼琴界的凡高,也認可命該如此。”

孤傲,但讓人感到些許悲涼。

鋼琴才子留學德國,被父親逼著輟學回國,如今窮的要賣鋼琴!

其實對於沈文裕本人,我們更多的還是敬佩,他的性格可能有些內向,不符合現在的社會潮流,但在不斷的磨難中,至少他仍在不停奔跑,希望追上那個曾經期待的自己。

但說實話,在沈文裕追逐夢想的過程中,他的父親沒有起到很好的作用。誠然,他也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但是他往往固執的認為是他在塑造自己孩子的天才,讓沈文裕總是身處對立的環境中。這顯然是不利於他成長的。

他父親的行為或許給我們家長以啟示,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材,但通過怎樣的方式是關鍵。是規劃好道路,不許孩子偏離半步,還是給予寬鬆的環境,讓孩子有試錯的自由,相信家長們都有自己的選擇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