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音樂想學樂器,天賦在這裡面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我今年XX歲,很喜歡音樂,想學一門樂器。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天賦。”

“很喜歡XX(樂器),又怕自己學不好。”

想必很多人學樂器止步在這裡。那麼到底怎麼看待天賦呢?

愛好音樂想學樂器,天賦在這裡面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在我說明之前,先給大家講一個老故事:

多年後,他已經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在他舉辦的宴會上,請到了那個令他欽佩的小提琴演奏家。演奏家令他欽佩不已。他坐在臺下,腦袋裡想著臺上時而抒情時而激昂的演奏出自自己的手裡。

他年少時對小提琴很痴迷,曾經瘋狂練習了幾年。但學到某個階段後,他發現再難精進。於是他找到了這個頗有名聲的演奏家。演奏家聽完他的表演,淡淡地說:“放棄吧,您在小提琴演奏領域不會有什麼成就。”

聽到這番話,他反而舒了口氣:也許這就是我無法進步的原因吧。

熱烈的掌聲將他的思緒拉回,他很慶幸當年放棄是多麼明智,否則商界會少了個如此成功的青年企業家,小提琴演奏界只會多一個二流演奏家。

他向演奏家敬酒時提起了往事,演奏家淡淡一笑:“其實我這話是我隨口說的,如果您真的喜愛小提琴,即便我那樣說,也不會令你放棄。如果不是的話,那我也算碰巧做了一件好事呢!”

愛好音樂想學樂器,天賦在這裡面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其實,一個人的成就與天賦無關!就算再有天賦的人,不去練、不去學,也不會有任何成就。

是否有成就,要看你是否努力。初中語文《傷仲永》相信大家都學過,即使天賦秉異,不去學習也會“泯然眾人矣。”更何況絕大多數的人,都只是普通人。


天賦只能決定你的起點,並不能決定你的成就!

要證明這點,郎朗和李雲迪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

愛好音樂想學樂器,天賦在這裡面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李雲迪

兩人在我國知名度連沒學過鋼琴的人都如雷貫耳。同年出生的兩人,李雲迪成名是在郎朗之前。

2000年,18歲的李雲迪就一舉拿下第十四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金獎,成為肖邦賽事七十多年曆史中最年輕的金獎獲得者和第一個獲此殊榮的中國人。而郎朗獲得最重要的獎項是在兩年之後:2002年的“伯恩斯坦藝術成就大獎”。

郎朗的這個獎項,含金量無法和“肖邦國際鋼琴比賽金獎”相提並論。

愛好音樂想學樂器,天賦在這裡面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郎朗

《波士頓環球報》早些時候說:“當郎朗去年彈奏此曲時(指莫扎特《C大調奏鳴曲》),顯得毛躁和中規中矩。李雲迪的彈奏則是純淨、優雅不做作的優美的展現。”

郎朗和同期的世界知名演奏家在外國鋼琴大師那深造時,也是表現最普通平庸的一個,甚至還有大師直接批評過他的演奏。

在國內,很多人並不喜歡剛出名的郎朗:媒體過多的炒作和他別具一格的演技。而無拘無束自由灑脫生活的李雲迪,從出名以來一直是標榜的對象。

愛好音樂想學樂器,天賦在這裡面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關於李雲迪“車禍”的報道

這樣一直持續到2015年,李雲迪在2015年10月30日晚的首爾演奏自己最著名的拿手曲目《肖邦第一協奏曲》時發生了嚴重失誤,在臺上突然斷片,演奏被迫中斷,但他卻將事故責任推卸給樂隊和指揮,演出結束後並沒有感謝觀眾和參加後續活動,導致憤怒的觀眾現場要求退票。

這個時候大家才驟然發現,李雲迪到底有多久沒有練琴了?

時至今日,最忙的時候郎朗都會堅持練兩小時琴。可以說郎朗從不是最優秀出發,一步一步超過了李雲迪。

你可以不喜歡郎朗的“撈金”行為,可以不喜歡他浮誇的演技。但是他的堅持是有目共睹的:

如今,談到李雲迪想必大多數人只剩下嘆息,而琴童們的最羨慕的對象不知何時已經從李雲迪變成了郎朗。

愛好音樂想學樂器,天賦在這裡面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2016年3月,英國最具權威的電臺Classic fm評選出歷史上最偉大的25個鋼琴家,郎朗成為其中最年輕的、也是唯一一名來自中國的鋼琴家。李雲迪已經無法再望其項背。

所以如果你真的喜愛樂器,天賦並不會成為阻止你的絆腳石。只有越努力,才會越幸運,如果你真的想學又猶猶豫豫,還不如永遠別開始。

··········溫馨提示·········

█ 琴藝學樂器陪練課

省時高效,立即領取免費課吧!

愛好音樂想學樂器,天賦在這裡面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愛好音樂想學樂器,天賦在這裡面到底起了多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