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香港有位歌手和導演,名叫吳彥祖

這事知道的人不多:吳彥祖當過歌手。

那是一個叫Alive的樂隊,其他成員還有尹子維,陳子聰,連凱。

吳彥祖在當中是唱的最爛的。

不過,不是重點。

這個樂隊,即是真的,又是假的。

這事知道的人估計也不多:吳彥祖當過導演。

2006年上映,吳彥祖的處女作,也是他的唯一一部導演作品。

講述的是Alive樂隊從誕生到解散的過程。

不過,也不是重點。

這部電影的內容,即是真的,也是假的。

表現形式籠統來說為:偽紀錄片。

片名起的很大:

《四大天王》

(豆瓣:7.0;IMDB:6.8;)

當年,香港有位歌手和導演,名叫吳彥祖

本片玩得很大,它直接戳破了當時樂壇一眾光怪陸離的怪象。

開場,以字幕的形式,打出了香港樂壇10年間的對比:

1995年,香港唱片業收入16億8千萬(港幣);

2005年,香港唱片業收入7億(港幣),超過40名新人湧現樂壇。

影片則從2005年以前,Alive樂隊開始建立的時候說起。

這個樂隊的專業水準參差不齊。

幫他們錄音的製作人評價到:

尹子維和陳子聰不錯,前者出過唱片,後者組過Band;

連凱就差一些,但吳彥祖唱得最糟,雖然他很努力。

當年,香港有位歌手和導演,名叫吳彥祖

但Alive的歌迷,應該很多是被吳彥祖吸引的。

長得帥呀。

例如有歌迷是這麼說:

歌迷:我超喜歡他們的!

媒體:聽過他們的歌嗎?

歌迷:沒聽過,馬上就去聽!

當年,香港有位歌手和導演,名叫吳彥祖

其實,他們來來去去表演的,也就是一首歌。

但錄製過程,實在讓人崩潰。

2句歌詞,錄了4個小時,製作人差點崩潰到放下他們不理。

這時候,就出現了“新時代”的錄音大招:

有某軟件可以幫你調音準等事項。

據歌曲製作人說:

現在很多歌手都依賴這種調音形式,換句話說,就是經過某軟件洗禮。

當年,香港有位歌手和導演,名叫吳彥祖

片中,除了揭露這樣的樂壇內幕外,吳彥祖還請來一眾權威業內人士現身說法。

這些說法,大多是和片中荒誕的娛樂內幕形成反襯對比。

張學友說:

以前我們錄音,就是這樣錄,不可以剪接的。就是說你不能出錯,出錯就得重頭再來。錯一百遍,就唱一百次。但現在不用了,錯了的話就按一個鈕,把音階調正,延長等,什麼都可以改。也就是說,可能有了現在的科技,可以令到歌手不太需要懂得唱歌。
當年,香港有位歌手和導演,名叫吳彥祖

但你以為本片僅僅說了這個嗎?

遠遠不止!

歌藝這種硬實力可以摸魚,歌藝外的事情,花樣依然繁多。

合同

我們現在時不時看到歌手和唱片公司的合約糾紛,片中就沒有避諱。

林憶蓮現任男友恭碩良,當年也在片中講述自己一段慘痛經歷:

從紐約學音樂回到香港後,他遇到一位很有名的唱片監製。

該監製當時想改行做經理人,於是一個勁鼓勵恭碩良做歌星。

沒多久,經理人約恭碩良到一個酒樓,和唱片公司簽約。

40多頁的合同,恭碩良簽了。

過了幾天,經理人又來電話了:

經理人合約準備好了,過來籤吧。

恭碩良問道:能不能先傳真一份給我看看?

經理人火了:你不相信我嗎?

恭碩良:第一份合約我不看,就是因為相信你;但現在這份跟你的合約,我覺得不可以不看。

三天後,經理人來電話:

如果你不跟我籤這份合約,我就把你告上法庭!

當年,香港有位歌手和導演,名叫吳彥祖

這件事,Alive也遇上了。

談好了一家唱片公司,準備簽約那天,吳彥祖等人卻發現唱片公司改了合同:

為什麼合約從3年變成10年?

--唱片公司:因為公司覺得你們很有發展潛力。

為什麼佣金從2成變成5成?

--唱片公司:未來10年,公司會投資很多在你們身上,我們也希望能有少少回報。

我想我們四人要回去再考慮下。

--唱片公司:我想沒必要,如果你們考慮,公司再考慮,合同又再拖延,豈不是更麻煩?這已經是很好的合同啦!

不歡而散。

當年,香港有位歌手和導演,名叫吳彥祖

炒作

(藝人和媒體的關係)互相利用嘛。有些藝人就很聰明,將工作和是非新聞纏在一起,那不就得到效果了?例如和一個記者聊天的時候,(我去廁所回來)然後說起我去廁所的時候想到一首歌。那樣不就有新的標題了嗎?

--盧巧音

當年,香港有位歌手和導演,名叫吳彥祖

無論大家知不知道那是的假的都好,我近幾年學到的就是所謂“吹捧”。假的可以變成真的,儘管大家都知道是假的,但只要有一個話題。。。

--謝霆鋒

當年,香港有位歌手和導演,名叫吳彥祖

以上,是2006年《四大天王》中,出鏡的那兩位在片中所說。

而這種圈內的規則,這回就被沒有籤成唱片公司的Alive四子所用了。

片中,吳彥祖他們玩的很大。

Step 1: 自己將那首《阿當的抉擇》傳上網,然後,假裝歌是被人偷走上傳的。

當年,香港有位歌手和導演,名叫吳彥祖

藉著這個機會,他們開始搞事。

Step 2: 聯絡認識的記者,傳假消息:我們懷疑是唱片公司將這首歌傳上去的。

吳彥祖:你能不能幫我們就此事寫個報道啊?

記者:我一定幫你寫,你放心。

吳彥祖:我知道抓不到這個人了,但我想嚇嚇他。

記者:哎,慘啊!

當年,香港有位歌手和導演,名叫吳彥祖

報道出來後,事件發酵。

藉著,再借勢搞事。

Step 3: 召開新聞發佈會。

吳彥祖主講:

這件事搞得我們現在很困難。我們不知道怎麼處理這事,因為還沒簽唱片公司,就已經被人下載這首歌了。既然如此,我們就用網絡媒體和大家分享音樂。大家現在開始,都可以去Alive的網站免費下載我們的歌曲。現在就有第一首:《阿當的抉擇》。
當年,香港有位歌手和導演,名叫吳彥祖

怎麼樣,這炒作夠不夠大膽?

Alive就這樣,通過自己正式出道了。

外面,是記者們鋪天蓋地的報道。

裡面,是Alive四人在辦公室裡看著這些報道,邊看邊笑:

哈哈,這家記者連歌名都寫錯啦;

哈哈,他們說我們是港版F4;

。。。。。。

就這樣,Alive is Born。

而對於這個出道過程,他們的總結如下:

吳彥祖:我們成功騙到很多人,但現在哪個藝人不是這樣做的?

陳子聰:不是啦,這個叫市場策略。

尹子維:其實你看到很多娛樂版新聞,很多都是自己做出來的。

吳彥祖:唯一區別就是,他們是唱片公司做出來的,我們是自己造的。

當年,香港有位歌手和導演,名叫吳彥祖

一個話題,即一個謊話,即是不正確,但你不停地說,反覆地說,別人就會信以為真了!

--莫文蔚

當年,香港有位歌手和導演,名叫吳彥祖

我作假!


緊接著來的,就是一系列的商演,代言。

100萬的婚慶公司代言費哦。

攝影師在拍攝的時候,一直叫吳彥祖開心點,再開心點。

但後臺,吳彥祖爆粗:

XXXX,我會(懂得)笑的。

當年,香港有位歌手和導演,名叫吳彥祖

要演出了,經理人提議:

咱是新的樂隊,如果沒有歌迷到場的話,很肉酸誒。你們看,要不要請些職業歌迷,能給你舉牌的那種哦。

下一個鏡頭:

連凱:我想問下,那種職業歌迷一個多少錢啊?

經理人:500一個吧大概。

連凱:那,我要5個。


當年,香港有位歌手和導演,名叫吳彥祖

第一次現場演出,反響平平。

於是,各方面的包裝方案再來。

誰都知道他們是演員出身,唱片公司卻偏偏找來排舞師幫他們編排舞蹈。

更有甚者,請來一位娘炮,懷裡抱著寵物狗的造型師為他們設計服裝。

其它不說了,那些服裝吧,一套比一套辣眼。

但造型師卻說:這是要突出Alive的個性呀。

尹子維發飆了:你聽過我們的歌嗎?

造型師:

這個不重要,我們現在說的是娛樂產業。這不關你們歌的事,也不關你們長得帥不帥,會不會唱歌,這都不重要。你們不是第一天出來混娛樂圈吧?看的是,你怎麼包裝你自己。
當年,香港有位歌手和導演,名叫吳彥祖

看吧,爆出來的料就是這麼勁爆。

而Alive就真的憑著一首歌,走了幾場商演。

現在,我們說回本文開頭,我提到的那個句式:

即是真的,又是假的。

玩大了

片中有些情節是虛構的。

例如片尾,吳彥祖的去向,是去非洲娶了當地人,生了個黑人小孩,退出娛樂圈,過起簡單的生活。

這些片段,也意在告訴大家:片子是假的。

當年,香港有位歌手和導演,名叫吳彥祖

但有一些,卻玩得太大。

最終,Alive散了。

我指的不是片中他們散了,而是拍完這部電影后,這個團隊就真的解散了。

這下,媒體們才發現:

原來,吳彥祖他們成立Alive樂隊,並不是為了進軍歌壇,而是為了拍攝這部《四大天王》。

這個電影,吳彥祖只定了一個大概方向。

拍攝過程中,大多沒有劇本,四人根據實際情況臨場發揮。

但有一些是設計好的。

例如片中一場吳彥祖和尹子維的吵架戲,當時就故意讓媒體拍到擺上網。

當年,香港有位歌手和導演,名叫吳彥祖

至於前面說的,錄音,三個Step炒作出道這些,也全部是設計好的。

只不過,在拍攝的時候,吳彥祖等人並沒有把真相告訴媒體或相關人員。

而這些人就信以為真地,在不知情的情況下配合了電影的演出。

甚至有些鏡頭還是偷拍的,例如在唱片公司談合同的那段。

一開始的想法,他們是想拍一部反映娛樂圈生態的電影。

但後來,吳彥祖提出:

不如,我們真的組一個樂隊來拍攝吧。

這個創意,大膽,甚至可以說是到妄為的程度。

當年,香港有位歌手和導演,名叫吳彥祖

所以當時電影出來後,恍然大悟的媒體們憤怒了。

在新聞發佈會上,那個幫吳彥祖寫了歌曲被偷傳上網的女記者也被邀請了。

當她知道自己被利用了以後,憤怒至極,質問道:

你怎麼能這樣耍我?(大意)

繼而,記者當場落淚。

當年,香港有位歌手和導演,名叫吳彥祖

這種類似行為藝術的拍攝,當年在香港搞得滿城風雨。

隨即,吳彥祖等人一下子得罪了香港各大媒體。

媒體揚言:

從此以後,封殺吳彥祖等人,封殺Alive。

但結果呢?

或許真的是娛樂事業吧,大家的忘性也很大。

當年的香港電影金像獎,吳彥祖憑藉此片,獲得了新晉導演獎。

而媒體又開始轉向報道,一切都成過眼雲煙。

娛樂至上,娛樂至死,大家混口飯吃。

當年,香港有位歌手和導演,名叫吳彥祖

The End

自那以後,迄今為止,樂壇再沒有歌手吳彥祖及Alive,影壇再沒有導演吳彥祖。

但這部反映娛樂圈(樂壇)生態的作品,雖然已過了十多年,同樣的戲碼還在上演。

而那個2006年,片中一些業內人士對於唱片業的預測,卻已成真:

慢慢以後可能唱片行會沒有,可能也沒有唱片了。唱片會變成古董了。以後就變成只從電腦下載了。

--張震嶽


當年,香港有位歌手和導演,名叫吳彥祖

現在如果有小朋友問到要買一張專輯:‘買一張專輯嗎?你是否真那麼喜歡他?要買他的專輯嗎?你是不是傻的?'他們是會這樣想的。我們的下一代對“買專輯”(這事)是怪怪的。'傳過來不就是最方便嗎?哪需要買?'事實就是這樣了,已經轉變了,音樂再不是一張碟,或者是一件東西。音樂,是免費的。

--黃貫中

當年,香港有位歌手和導演,名叫吳彥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