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溪山木屋別墅


潭溪山木屋別墅



建設精品民宿是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需要,也是帶動脫貧攻堅的需要。日前,山東省淄博市旅遊民宿發展推進工作現場會在淄川潭溪山召開,進一步推動全市民宿產業向規範化、品牌化、市場化發展。

近年來,淄川區民宿產業發展勢頭十分強勁。不管是“外土內洋”的石頭房,還是別具特色的木屋,一間間精品民宿如同一顆顆火種,為淄川鄉村旅遊發展增添了新動力,“照亮”了淄川鄉村振興路。

位於淄川區洪山鎮的土峪村始建於明代,距今已有400餘年歷史,是省級首批傳統村落,村內建築多以石頭建築而成。“石堂山房”就是在老舊石頭房的基礎上重新改建而來的,房間保留了石頭房子的外觀,內部卻進行改造提升,極具現代化。

“做民宿一定要有情懷。”“峪裡”民宿主人翟所慶的民宿情懷,來自於他遊走多個國家和地區、體驗了當地特色民宿後的情感積澱。“十幾年前就有了要回鄉做民宿的打算,土峪村位置不錯,自然環境也好,做民宿最適合不過了。”在大家對民宿還略感陌生的時候,懷揣著要在山清水秀的土峪村成立一家“農村賓館”的夢想,翟所慶邁出了與民宿結緣的第一步。

去年,翟所慶的“峪裡”正式營業。他對精品民宿的打造有著自己的執著,在設計上下足了功夫。小到門前牆上的一塊塊石頭,大到室內的每一個沙發每一張床,都是翟所慶找專業人士設計、精雕精琢而成,“顧客喝的礦泉水、洗漱用到的毛巾和洗浴用品,全都是定製的,就連餐飲食材都是我們自己種的。”為了做好3個精品小院,翟所慶投入了近400萬元,把服務做到了極致。

節假日一房難求,工作日冷冷清清,這是多數民宿共同面臨的難題。對此,翟所慶有著自己的破解之道,“接下來的二期我們將以商務接待為主,承接小型商務接待。“商務接待多以工作日為主,這樣就能有效緩解工作日客人少的尷尬,而顧客來商討工作之餘還可以放鬆身心,可謂一舉兩得。

在淄川民宿主中,有一個年輕的80後,民宿營業不到一年,前期投入的150餘萬元已全部迴流。這也讓淄川上端士村“上舍”民宿的主人李忠豪成了當地“紅人”,引得不少民宿主前來取經。

“我們實行會員制,1期計劃發展會員50個,2萬元起入會,目前我們已經有18個會員了。”開好一間民宿,要有情懷,更要有盈利,講情懷、懂運營的李忠豪深知,要想成功,必須轉變傳統的經營思路,從迎合顧客消費變為引導顧客消費。

在大山裡舉辦音樂節、會員生日免費提供聚會場所、贈送會員一小塊土地體驗種植樂趣……李忠豪不斷研究新的盈利模式,不斷推出新創意,讓顧客融入村莊,讓每一位顧客都成為“上舍”的最好口碑。

朱水灣汽車房車露營地以房車露營起家,最近也走起了高端民宿路線。為了充分滿足顧客的需求,朱水灣不斷延伸產業鏈,中餐廳與西餐廳能滿足不同客戶的飲食習慣,人造沙灘、兒童遊樂場讓孩子們縱情歡樂,真人CS遊戲區、網球場射箭場等運動場所吸引更多遊客組團入駐,日益完善的配套設施讓遊客體驗不斷提升,“錢景”也不斷拓寬。

獨木不成林,一家民宿“單打獨鬥”註定難成氣候。在淄川區的支持下,土峪村已經打造了以“石堂山房”、“峪裡”、“騰娜人家”為代表的各具特色的民宿,村兩委擔起了協調村內民宿的責任,並積極通過網上預訂等方式推廣村內的民宿。此外,該村還整合項目資金300多萬元,建設向日葵基地50多畝,續建改造民宿50套,形成以鄉村休閒慢生活為魂、以生態田園為韻、以山水風情為脈的主題定位,提升村內整體形象,拉動村內民宿入住率。

對於民宿抱團發展,淄川區文旅新局局長唐家福有著自己的見解:“抱團不是一味模仿,而是在保留各村特色的基礎上實現集聚發展,避免客戶出現審美疲勞。這不僅可以實現接待能力的規模性增強,更能讓整個民宿集聚區形成區域品牌,形成鄉村旅遊發展的合力。”

淄川區作為淄博鄉村旅遊發展的排頭兵,以鄉村民宿提質升級為突破口,成功培育發展了大景區帶動農家樂模式、夢泉模式、開心農場經營模式、鄉村生態修學模式四種鄉村旅遊發展模式,並將民宿發展開發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打造可複製、可推廣的精品民宿示範點。“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發揮精品民宿的引領示範作用,以點帶面、統籌佈局,深挖內涵,打造更具吸引力的特色民宿,吸引更多遊客走進來、住下來,變‘一日遊’為‘過夜遊’。把發展民宿產業作為豐富、調整旅遊產業結構的抓手,讓精品民宿逐漸成為鄉村旅遊的‘賣點’,讓鄉村旅遊真正實現富民增效,助推鄉村振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