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互聯網企業世界前20強被中美壟斷?

老許


互聯網發達需要兩個條件,第一有充足的資金足夠這些科技人才折騰,不要上來就說如何盈利,至今很多互聯網企業都沒法盈利,但並不代表他們沒價值。第二就是有足夠大的市場,這點除了美國有全球用戶幫他們消化市場外,就只有中國和印度具備,可惜印度在這方面還沒完全覺醒。我們先把美國排在前20名的企業列出來,蘋果、亞馬遜、谷歌、微軟、臉書、Netflix、salesforce(雲計算)、Booking Holdings(旅行)、paypal(跨境支付)、優步、ebay(電商)、愛彼迎。


截止2018年全球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36億,雖然已超過全球人口的一半,但用戶增長率為7%,低於上年的12%。2017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達到7.53億,同比增長8%。2017年中國移動互聯網數據量同比增長162%。2018年3月,中國網民在移動端花費的時間是32億小時。



先發優勢,贏家通吃

互聯網企業的發展不受生產資料和生產效率的影響,邊際成本與用戶數量成反比,也就是用戶數量越大,邊際成本越低,企業利潤率和利潤越高。


比如一款遊戲開發完成後,從1萬人玩發展到1億人玩,企業的成本並不會上升很多,但是利潤會出現指數級的增長。三十年過去,輪到對岸的專家學者說大陸互聯網經濟的繁榮是虛假的繁榮,經不得風吹浪打。我覺著我們還得秉持“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行百里者,半於九十”的艱苦奮鬥精神,拼盡全力追趕先行者。 至於壟斷,現階段還是先不提了。


辣椒不冷


這是很正常的不是嗎?互聯網發達需要兩個條件,第一有充足的資金足夠這些科技人才折騰,不要上來就說如何盈利,至今很多互聯網企業都沒法盈利,但並不代表他們沒價值。第二就是有足夠大的市場,這點除了美國有全球用戶幫他們消化市場外,就只有中國和印度具備,可惜印度在這方面還沒完全覺醒。


讓我們來看看這份榜單。

我們先把美國排在前20名的企業列出來,蘋果、亞馬遜、谷歌、微軟、臉書、Netflix、salesforce(雲計算)、Booking Holdings(旅行)、paypal(跨境支付)、優步、ebay(電商)、愛彼迎。可以說大部分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企業,而且幾乎每家企業的服務範圍都不僅限於美國之內,雖然有幾家企業的產品沒有正式進入中國,比如“facebook”、"Netflix",但也不影響大家對於這些產品的熱衷,很多國內具備“科學上網”能力的小夥伴,依然熱衷於這些產品,尤其是對美劇的熱愛。

當然作為各個領域的巨頭企業,他們無不擁有龐大的市場和高超的盈利能力,而美國互聯網企業最讓人汗顏的,其實還有他們的創新能力和影響力吧,畢竟離開了蘋果、谷歌和微軟,大概這個世界都會停轉吧。


再來看看榜單上的中國企業,阿里巴巴、騰訊、螞蟻金服、百度、京東、滴滴、小米、美團、頭條。BAT當然還在領跑,就這份榜單看來,阿里巴巴在美國甚至全球的滲透性應該還是中國第一的存在,畢竟能見特朗普的傑克馬,不是說說的,擁有移動支付全球推廣能力的螞蟻金服甚至排在了百度前面,看來BAT裡百度的掉隊已成事實。

而在BAT身後的,是京東、小米和TMD,京東目前深陷困局,小米則是上榜的中國企業裡唯一以生產硬件為主的企業。至於美團、滴滴和頭條各自把這目前來說別人無法撼動的流量入口,在外賣餐飲、出行和資訊&自媒體不斷擴充優勢。

但就海外市場而言,我們的企業大部分與美國互聯網企業存在著非常大的差距,誠然中國市場非常龐大,足以讓自身的互聯網企業騰飛,但全球影響力的建立才是品牌得以綻放的核心。


中國互聯網企業的崛起,絕非偶然,在全球互聯網發展緩慢地情況下,中國互聯網企業尤其是在生活服務方面的大力發展讓世界震驚。當然美國公司在中國市場沒能過多滲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來是東西方對使用習慣上的差異,二來是我國政策方面的一些限制,還有就是他們沒有中國企業瞭解中國市場。其實現在看來,包括谷歌、ebay、Uber等企業都曾在中國市場嘗試過,有些甚至還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無不是在水土不服中慘淡收場。真正能紮根的,還是蘋果、谷歌和微軟目前還無法被取代的操作系統壟斷,這方面美國人確實遙遙領先。


未來很長時間互聯網之爭其實也依然還是中美之爭,只是希望我國能夠湧現出一個可以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操作系統,這樣才能真正擺脫美國對我們的控制。


未泯雙瞳


全球互聯網TOP20被中美壟斷的主要原因在於龐大的用戶規模和持續的研發投入能力。

根據“互聯網女皇”之稱的瑪麗·米克爾發佈的2018年互聯網趨勢報告,中國正在成為全球最大的互聯網公司的中心。截至2018年5月,全球20個市值或估值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中,中國佔據了9家,美國有11家,5年前,中國只有2家,美國有9家。中國在全球互聯網中的地位與美國的差距正在進一步縮小。

截止2018年全球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36億,雖然已超過全球人口的一半,但用戶增長率為7%,低於上年的12%。

2017年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數達到7.53億,同比增長8%。2017年中國移動互聯網數據量同比增長162%。2018年3月,中國網民在移動端花費的時間是32億小時。

中美壟斷全球互聯網TOP20的主要原因有兩點:

(1)中美是世界上排名前兩位的互聯網大國,美國有3億人口,且英語世界通用,中國有13億人口。中美兩個國家的互聯網用戶數量佔整個世界的四分之一左右。龐大的用戶基礎,這是互聯網公司崛起的主要原因。

在中國,一個超級應用或者遊戲的橫空出世,瞬間就可以獲得上億用戶,擴張的邊際成本極低乃至趨近於零,因而巨大的市場規模可以很好地分攤研發成本,有利於創意和創新的源源推出。

(2)持續的技術投入能力。美國由於傳統市場較成熟,互聯網公司不斷拓展前沿技術應用領域,搶佔全球產業發展先機。隨著中國互聯網用戶規模增長的持續降速,人口紅利逐步消退,中國互聯網產業正逐步轉向挖掘技術紅利。

由於歷史原因,歐洲被分裂為很多的小國家,許多國家的人口只有幾百萬,但是每個國家都保留著自己的語言和文化。過於分裂的文化市場使得歐洲的互聯網發展起來比較困難。此外,歐洲普遍推行高稅收高福利政策,抑制了創新和創業,這也是歐洲互聯網發展不佳的重要原因。

日本互聯網發展緩慢,和線下服務的完善有著非常大的關係,這使得互聯網新服務形態面對的門檻較高。另外一方面,日本公司內部文化相對保守,公司的核心詞彙不是顛覆,而是提升。因此,在日本最受歡迎、積累了大量用戶的網站與軟件很多都是國外的,比如Facebook、Twitter、亞馬遜、雅虎、Youtube等,日本本土的相對較少。

值得特別一提的是印度。由於印度人口規模龐大,隨著其網絡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印度差不多開始提供市場規模相當龐大的互聯網大市場。據一份報告指出,印度下一波互聯網浪潮將使其互聯網用戶數量達到5億。儘管目前沒有大的印度互聯網公司上市公司出現,但印度互聯網獨角獸企業開始越來越多。


新經濟觀察網


這個標題太囂張了。

在我看來只是被老美壟斷,種花家還差的遠。世界前五的互聯網,Iphone,amazon,google,microsoft,facebook,我們費了多大勁擋住了google的搜索,amazon的網購,facebook的社交。說白了,我們只是頂住老美的前三波攻勢而已,一旦毛衣戰告一段落,美帝業務大舉入華,bat撐多久還真不好說。

微信那麼強,為什麼連東南亞市場都拿佔領不了?baidu搜索除了中國大陸,其他地方有多少人在用?不能因為看不見第三就以為我們離第一很近了。大陸的互聯網企業連本土都難以徹底壟斷就別提在世界上摧城拔寨了。互聯網上層應用豐富多彩,底層框架有幾個是本土出品的呢?連日本這種我們看不上的以為他們錯過的互聯網革命的窪地都產生了ruby,比特幣這樣的原創性輸出改變世界。我們嘻嘻鬧鬧這麼多年,根基真的扎牢實了嗎?記的多年前上政治課,講到海峽兩岸,因為肉眼可見的經濟鴻溝,教科書說臺灣經濟就是建在沙灘上的高樓如何如何...

三十年過去,輪到對岸的專家學者說大陸互聯網經濟的繁榮是虛假的繁榮,經不得風吹浪打。我覺著我們還得秉持“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行百里者,半於九十”的艱苦奮鬥精神,拼盡全力追趕先行者。 至於壟斷,現階段還是先不提了。


趙衛斌3


在回答該問題前,我們先一起觀察下“互聯網行業,美國,中國,其他國家”四者的獨特點都有哪些。

互聯網巨頭特徵

  • 龐大的用戶基礎

互聯網行業有句諺語“得用戶者,得天下”。也就是互聯網企業的蓬勃發展必須建立在龐大的用戶基礎上。第一、用戶基礎,是流量變現盈利的基礎。風險投資公司對互聯網企業的估值都是根據用戶數與活躍率進行估值的,而不是根據傳統行業的盈利能力。第二、龐大的用戶群是互聯網產品迭代成熟的基礎。比如受算法,算力,數據決定成敗的雲計算和人工智能領域,如果沒有龐大的用戶基礎,根本無法產生龐大的數據供算法訓練和模型優化,也沒法通過版本迭代走向成熟。

  • 先發優勢,贏家通吃

互聯網企業的發展不受生產資料和生產效率的影響,邊際成本與用戶數量成反比,也就是用戶數量越大,邊際成本越低,企業利潤率和利潤越高。比如一款遊戲開發完成後,從1萬人玩發展到1億人玩,企業的成本並不會上升很多,但是利潤會出現指數級的增長。因此,在用戶體驗差不多的情況下,先進入某個領域的互聯網企業再完成用戶上量和用戶習慣培養之後,後進者很難形成競爭優勢:一是成本壁壘,二是用戶習慣壁壘。就比如騰訊的QQ和微信成功後,阿里的來往就很難成功;阿里的電商成功後,騰訊的拍拍電商就很難成功。

  • 雄厚的技術和資本實力

縱觀全球,會發現互聯網行業有個共同的典型特徵,就是互聯網企業成立的前幾年,基本上都是先快速燒錢、快速圈用戶、快速迭代升級,然後解決流量變現和盈利的問題。因此,如果沒有雄厚的資本供互聯網企業快速燒錢,就無法快速圈定用戶形成先入為主的競爭優勢,沒有技術實力快速優化用戶體驗,很容易被跟隨著通過良好的用戶體驗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而被顛覆。

美國的成功特質

  • 龐大的用戶基礎

美國本土擁有3億+人口,加上同宗同源的歐洲7億+,擁有10億+的用戶基礎。

  • 絕對的先發優勢:

在八九十年代,美國為了應對日韓的科技製造業競爭優勢,克林頓就提出了美國信息高速公路發展戰略。美國的互聯網大公司基本上都是在八九十年代,其他國家還沒搞懂啥叫互聯網的時候萌芽和發展壯大起來的,並形成了獨特的先發優勢,全球所向披靡。

  • 雄厚的技術和資本實力

這點比較容易理解,在二戰後的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一直都是全球技術實力和資本成熟的絕地標杆。美國要錢有錢,有技術有技術,要人有人,想不成功,真的很難。

中國的成功特質

  • 龐大的用戶基礎

中國13億人口自成一體,同宗同源,語言統一,首先就為互聯網行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用戶基礎。

  • 相對的先發優勢:

中國的先發優勢是相對的,因為中國是國際上少數幾個不開放互聯網市場的國家之一,這就為國內的互聯網企業成長和發展壯大,提供了一個天然的保護罩。阿里之與亞馬遜,騰訊之與微軟MSN,百度之與Google等,在保護罩內照著美國巨頭複製成功經驗就行了。

  • 兩個短板:技術實力和資本市場

但是中國人的刻苦勤勞和競爭激烈的生存環境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這兩個短板。首先,在刻苦勤奮方面,走遍全世界絕對找不到第二個像中國人一樣掙錢不要命的民族。只要是有先例,可複製或有規可循的技術,對中國人來說根本不是個事。其次,在資本層面,國內資本市場雖然不發達,但是因為有人,有技術,有市場潛力,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很強,彌補了資本市場薄弱的短板。

我們再看下其他國家

  • 像英、法、德、意、西、奧、加、日、韓這些發達國家,雖然有錢,有技術,但是兩個最大弱點:第一、少了先發優勢,因為他們的互聯網市場是開放的,根本抵擋不住美國已經成熟強大的互聯網公司進攻,在Google和Facebook在這些國家已形成絕對壟斷和競爭優勢下,很難培育本土的強勢互聯網品牌(可參考國內開放的汽車市場)。第二、單個國家人口基數不夠大,最大的日本也就一億多人口,加上開放的市場,很容易被美國各個擊破,完成用戶資源整合。

  • 像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印度尼西亞,雖然擁有相對龐大的用戶基數,但是經濟發展水平太低,技術基礎薄弱,用戶單位價值小,流量變現困難,加上美國互聯網公司的規模優勢衝擊,先天營養不良的本土互聯網企業根本無法吸引到國際資本市場的青睞。


中美壟斷TOP20互聯網的原因總結為:

  • 人口基數大(中國13億+,美國3億+)

  • 先發優勢(中國是相對先發,因為是封閉市場)

  • 技術優勢(中國是相對優勢,勤奮又善於模仿)

  • 資本雄厚(中國國內不雄厚,但善於利用國際資本)

  • 刻苦勤勞(在勤勞上,中美日是出了名的,但日本缺了先發優勢)


手機功能科普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來說,大家不必特別驚訝,畢竟互聯網起源於美國,而中國的互聯網發展到了90年代才真正開始,起步就已經比別人晚了許多!



不止互聯網,美國幾乎是全才

其實熟悉美國的朋友,大家都瞭解,美國的確是如今的超級大國,領先不僅僅在科技,軍事,文化經濟等等,你所能想到的領域,美國幾乎都非常先進,這實在是一個非常可怕的事情。

作為史上最不偏科的超級大國,美國幾乎可以用全才來形容,相較於上一任的世界霸主英國來說,美國不僅在領土上比英國更大,同時在人口地緣方面比英國更為優秀。



機遇加天賦,造就瞭如今的美國,而源於美國的互聯網也是嗯發展迅猛,可以這樣說,在互聯網領域內,唯一可以與美國一較高下的也只有中國的互聯網市場。

得益於人口優勢,造就了中國互聯網市場

事實上中國的互聯網發展已經比美國慢了很久,大概從90年代起才開始萌芽,真正的發展起始階段是在2000年左右,當然剛開始的發展並沒有像如今這樣迅猛。



這與硬件基礎建設有關係,比如在2000年前後的寬帶還很不普及,中國的互聯網市場在2008年之後極速增長,得益於寬帶以及3G4G業務的普及,中國的互聯網以及移動互聯網,終於迎來了一次飛速發展。

因為人口的優勢,導致了中國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互聯網市場,而這個互聯網市場甚至可以媲美世界級巨頭。以社交為例,微信在中國擁有的用戶數量達到10億級別,而全球社交巨頭Facebook擁有的用戶量為20億,要知道Facebook可是在數十個國家才積累了20億的用戶,但微信只僅僅靠著中國就有10億級別的用戶。

因為人口的優勢,沒有任何一家廠商敢輕視中國互聯網市場,包括已經退出中國的谷歌,以及沒有進入中國的Facebook等等,都希望能夠入華。



美國擁有最多的互聯網巨頭,但中國自成體系

從如今的是互聯網世界巨頭榜來看,美國的確擁有著數量可觀的互聯網巨頭,包括微軟,Facebook,Twitter,谷歌,亞馬遜等等。

其實這是很正常的,即便如今中國互聯網已經如此發達的情況下,在某些領域某些方面還是要借鑑美國模式,還是需要考慮一下美國有沒有這樣的互聯網模式,我說他在美國的效益如何,運營方式如何,效果如何!



但這對於中國互聯網市場來說,是一個特殊的存在,中國的互聯網市場自成體系,同時擁有著阿里巴巴,百度,騰訊,京東網易等等科技巨頭。

同時在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上,中國在某些方面甚至還是要領先於美國一部分,如今4G的普及,加上即將到來的5G,對於中國的移動互聯網市場,都是一個更大的利好關係,而在基礎條件改變的情況下,中國互聯網廠商應該會有更大的創新。


互聯網的放大鏡


世界前20強互聯網企業公司有9家中國企業。



首先,互聯網行業發展有兩大因素


1、強大的市場支持


有用戶就有市場,中國基礎人口13億+,市場強大,受眾用戶多。

而美國作為全球的超級大國,不光是有本國的市場支持,還有全球範圍內其他的市場支持。


2、資源及技術支持


互聯網的發展就是一個迅猛的過程,優勝劣汰,大魚吃小魚的生態環境,抓住了發展的實際準時出發就能在互聯網的行業中有一番地位,但是有些國家不僅僅在缺少市場的資源更是一直處於觀望的狀態,從而錯過發展的機會。


中美都屬於地大物博的國家,在市場的資源上自不必說。在資金的資源上更是優勢,而技術人才也是一方面。


二五八Group


互聯網是邊際成本幾乎為零的行業,行業特點決定了贏者通吃,在每一個細分市場幾乎沒有第二名的機會,而那些邊際成本非常高的行業比如餐飲業和賓館業,供給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市場上有成千上萬的賓館和飯店才能滿足需求,

美國是民主社會,鼓勵人民自由思考,自由創新,因此美國科技和商業模式創新層出不窮,引領時代潮流,二戰後的重大科技變革絕大部分是美國貢獻,互聯網同樣是美國發明,這樣擁有互聯網行業的原創科技是近水樓臺先得月,美國在08年金融危機之後,互聯網公司迅速佔據股票市值前列,把傳統行業公司甩在身後,湧現了蘋果,谷歌,亞馬遜,微軟,facebook,奈飛等著名的互聯網公司,每個都可以說是富可敵國,

英語是當今世界使用最廣的語言,美國的互聯網公司天然上就具備了廣闊的市場,這樣技術和商業模式的領先加上市場空間巨大,美國公司佔據主流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其實美國的電影跟互聯網行業有相似之處,都是邊際成本低,水平先進,從而達到壟斷市場,

中國擁有排名靠前的互聯網企業是因為中國人口基數大,有相對獨立的語言和文化,這樣的市場環境給中國互聯網企業的成長提供了充分的條件,但是中國互聯網企業與美國互聯網企業相比有兩大不足,第一,大多是模仿美國的商業模式,創新不夠,第二,以中國市場為主,國際化不夠,

這個世界上還有印度具備互聯網企業成長的條件,只是印度經濟發展水平還差些火候,互聯網和智能手機普及率有待提高,因此在全球互聯網企業被中美佔據的時候,時不時還可以有印度互聯網企業亮個相,說不定排名第二十一名的互聯網企業就是印度的,




萬事皆空70


影響互聯網公司發展的主要因素有三:用戶、技術、政策。下面我們來看看中美的互聯網企業到底各自都有何優勢。

先看美國,這三個因素的重要性排名應該為技術、用戶、政策。

美國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在信息技術領域有巨大的技術優勢,幾乎所有的互聯網服務都是起源於美國,包括門戶、購物、搜索、社交、出行等等,作為創始者,美國公司的技術不用懷疑。


從用戶上看,美國作為全球的霸主,他的產品當然可以大舉進入國際市場,他的大部分產品從誕生之日起就是面向全球客戶的,因此用戶對他來說根本不是問題,再加上西方世界有共同的價值觀,西方各國根本不需要耗費巨大的財力物力人力去開發各自的互聯網產品,直接拿美國的來用就行了,對於一些個小國更是如此。再加上互聯網很低的邊際成本,人數越多,美國賺的越多,開發越來勁,用戶們用得也更舒心。

至於政策因素,在美國應該不會起太大作用,只要能在國內的競爭中勝出,那麼統治全球就指日可待了。

再看中國,這三個因素的排名我認為是用戶、政策、技術。

實際上,無論是什麼產品,用戶相當重要,對於互聯網公司更是如此。而對中國來說,最不缺的就是人,用戶基數天生全球第一,只要按照中國人的思維按照美國產品的模版作出互聯網產品,就一定會有海量的用戶來體驗,誰能率先培養起用戶的使用習慣,誰就會勝出,儘管有時候有些使用習慣並不是最好的。

再一個就是政策因素,我們都知道目前百度的搜索結果簡直一塌糊塗,為什麼他還能活得好好的,無非就是政策不允許谷歌進來。騰訊也受益於政策,早早培養好了中國的用戶習慣,就算Facebook來了,也很可能掀不起什麼浪了。



對中國互聯網公司來說,技術可以排在最後了,剛才已經提到,看看百度的搜索結果就知道小編為什麼會這麼說了。另外,我們的產品基本都是克隆美國的產品,論原創的技術和創意,我們就差遠了。

另外,上面也提到過,互聯網產品一定要了解用戶,要培養用戶習慣,當今世界西方世界的文化中心在美國,而中國是東方一個相對封閉的文化圈,美國瞭解西方,中國瞭解自己,兩者想要進入對方都不是件簡單的事兒,在互聯網領域美國也沒有什麼壓倒性的技術優勢使得中國用戶倒戈,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中美的互聯網巨頭最多了。



最後再說一下,互聯網其實不是多麼重要的技術,至少相對於製造業、相對於基礎半導體行業來說重要性差遠了。


我也看天下


這個首先要了解互聯網,互聯網發展也才二三十年的時間,而且是經歷了電腦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


記得02年讀大學時,那時興起的門戶網站,是首波互聯網趨勢。那時候用的網易和搜孤,而且也產生也一大批的互聯網富豪。這個持續了十多年後,到了近幾年的移動互聯網的興起,一部手機互聯把人們的生活方式是徹底的改變了,起碼是從衣食住行方面影響人的生活。移動互聯網幾何級別的人數遞增,真正的走進了流量時代,也是一個以新興科技勢力挑戰老牌西方科技的基礎。


當然這個是表象。從深層次看是中國社會對新興事物發展的一種需求,亦是一種追求。因為首波互聯網的迅速發展,其實就是人民對信息,資訊,交流的需求的一種最直接的體現,可以說中國是沒有什麼障礙。體現的就是門戶網站以及各論壇以及聊天室。


其實到了一段時間,感覺電腦互聯網是有所停滯的,可能也跟人民的適應性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有關。因此移動互聯網的迅速崛起才讓人感覺到劇烈和深刻。因為移動互聯網就是對個人生活方方面面的入侵,真正到了人的互聯。這個我覺得也是切合了國人的一個發展的需求,國人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力以及相應公司的競爭力決定的。因此當美團,騰迅,阿里巴巴等一批互聯網企業在風口中生存下來時,其所擁有的流量是不可以估量的,也說明他的體量是巨大的,也才是有了和美國競爭的資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