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适合老家奋斗还是异地高薪?《都挺好》三兄妹做了示范

如果有这样一道题放在眼前:老家工作起步月薪4000,外地上班月薪一万美金,如何选?《都挺好》三兄妹给我们上了很好的求职课!

《都挺好》里的苏明玉——低起点的职业,不妨在家门口奋斗

你适合老家奋斗还是异地高薪?《都挺好》三兄妹做了示范

苏明玉的逆袭就是很好的例子,家门口的孩子混的不一定差。

在《都挺好》中,苏州女孩苏明玉原本有机会上国内名校,像她的大哥那样背井离乡去美国。

但阴差阳错,她最后在老家跟着老蒙从做销售起步。或许苏明玉从老蒙那里领到的第一笔工资是非常低的,但当我们从《都挺好》里看到她的时候,她已经是财务自由状态。

苏明玉以自己的智商优势,与老家的同龄人错位竞争,立刻脱颖而出——假如苏明玉上了名校,就不会去做销售这样低起点的工作(并不歧视销售,销售确实是不以学历高低论英雄的工作),也不可能因为出色的销售,进一步得到老蒙的重用,从而得到更大的晋升空间——还是应了一句话,是金子总会发光。

你适合老家奋斗还是异地高薪?《都挺好》三兄妹做了示范

另外,城市和人一样,也会进步,比如苏州近几年发展迅速,如今已算国内“新一线”,曾经留守奋斗的人,如今也占据了优势。

《都挺好》苏明哲:斯坦福其实挺适合硅谷,编剧让他失业是扯淡

我们背井离乡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有人说是纯粹为了到大城市闯荡拿高工资,其实不然。

你适合老家奋斗还是异地高薪?《都挺好》三兄妹做了示范

比如《都挺好》中的大哥夫妇,放到现实生活中在美国应该是不错的,都是受高等教育,更何况苏明哲上的还是斯坦福。很多海外华人都对大哥失业的桥段非常质疑,除非他真的情商低到极致,不然以他斯坦福的学历,在美国绝对不至于因为未能与上司度假而失业。至于大嫂在美国做前台,更成了海外网友口中的不可思议,原著中不是这样。

哪类人适合去异乡闯荡呢?

1.自身的专业与才华,需要特定的环境和岗位去实现。

你适合老家奋斗还是异地高薪?《都挺好》三兄妹做了示范

比如我的一位朋友,是名校地理专业博士,那么能让他实现抱负的,最直接的就是一二线城市的相关专业研究所,月薪未必是一万,但研究所给予这类人才项目、培养、平台和相应的保障,比如参与南极科考项目。

大学内所学的许多专业、培养的定向高专人才,其实在四五六线城市,真的会用不上。本人那些在北京的朋友其实是最有发言权的——资源、视野与机遇,家门口给不了。

2.为积累人生第一桶金、寻找机遇的普通打工者。

很多最后返回老家的人,趁着年轻也都有“背井离乡”闯一闯的经历,至少省吃俭用的话,外地的工资能让人攒下一笔钱,运气好找到风口,也能扎根。友圈有位IT外包工资人士,目前坐标杭州,突然说要在老家买房了——作为学历没有优势的外包人员,虽然月薪一万,在杭州IT圈内上升空间太小。所以他选择返乡,省吃俭用下来的钱,足够他在老家购置资产,同时目前的履历换取老家的月薪7000还是可以的。

《都挺好》里的苏明成——能力不强,家门口磨炼成本低

像老二这样的,才华学识不如老大和妹妹,那不如就在家门口。

你适合老家奋斗还是异地高薪?《都挺好》三兄妹做了示范

首先“家门口”,意味着你暂时可以没有房租或者房贷的负担,起码未婚之前与父母同住。那么这笔支出起码也节约了一两千元;

“家门口”可能也意味着中小城市通勤成本较低、通勤时长较短,没有什么距离不是一辆电动车不能解决的,实在不行,再打一个起步价几块的滴滴;

“家门口”也意味着“家的味道”、“亲情关怀”近在咫尺。即便到了后来,他被骗、离婚、事业挫折,这些磨炼让他成长,如果是在大城市,将会是重创,好在是家门口。

人贵有自知之明,算他老二聪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