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清空内地资产后,李嘉诚开始一直不停地抛售香港资产,是什么原因?

深圳芝麻事


李嘉诚先生在我心中是中国为数不多的了不起的商业常青树,一个商人能够称为大商人其根本原因就是他敏锐的嗅觉对大趋势的把握以及商业布局。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做一个月好事也不太难,做一年好事有点难度了,要是一生呢?同理,做一个商人一时成功不算什么,一个项目成功也是可以的,但是能够稳妥地让自己的商业帝国几十年都稳步增长,还是需要很大功夫的。李嘉诚就像司马懿一样,成功就是不断地熬出来的,日积月累利用复利都是一个很好的投资,何况他投资的项目比如房地产运输电讯等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李嘉诚是一个商人,一个成功的商人。去掉政治外衣,商人就是为了自己和家族的利益的。香港以前被英国所统治,现在很多东西还受到英国统治时期的传统的影响,李嘉诚对英国和香港了解得比一般人都要深刻,李嘉诚的一个重要的发家史就是在外资撤出香港,导致香港各个方面都大衰退,特别是房地产,李嘉诚就是相信了中国政府和中国的巨大经济发现潜力,相信未来香港房地产有前途才购买的。李嘉诚在房地产价格上涨了一些之后就及时变卖了出应对他的各方面的成本,也拉动了他的公司的股价。房地产是固定资产,也是重在长期投资,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已经过去了,李嘉诚也达成了他的很多目的,现在中国房地产泡沫巨大,中国政府也不允许房价在以后会有大的增长了,他此时及时出手套现,把钱投在英国的用水用点通讯等方面,会有稳定的收入,而且那些都是不怎么受经济影响的行业。英国房地产不像中国只有七十年使用权,商业用地使用权就更短了,在一个发达国家英国投资,李嘉诚根据自己与英国政府的关系,会受到很多优待。

去掉李嘉诚爱国和挣钱了就逃跑的说法,李嘉诚信奉的是:不挣最后一个铜板。中国的房地产在一段时间内都是趋于稳定的,而且受到互联网经济的影响,中国的工厂和写字楼很多都闲置了,加上中国人工相对于东南亚和非洲来说不具有优势,还有就是中国政府对房地产企业税收的优惠政策的减少,甚至加大了征税力度,房地产已经有点供大于求,至少是有购买能力的需求。李嘉诚此时变卖资产,特别是房地产,未来放价上涨了,这些差价可以作为他对中国人和经济的回报。如果真的像很多人预料的,房价下滑了,李嘉诚提早套现,防止了巨大损失。李嘉诚的资产巨大,现在一点点套现离场,对国家和他个人都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如果真的在房价急剧上涨或者降价的时候,他套现都是不容易的,此时套现没有风险,也不会受到太多政策的干扰。

中国商人要走出去,变成国际大商人,敢和外国大商人竞争,李嘉诚可以说是其中的佼佼者。因为很多国家政策的原因,李嘉诚不容易在中国去投资用水用点通讯等行业,到英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何况相较于其它国家,李嘉诚对英国更加熟悉。李嘉诚已经退休了他现在把资产交给儿子打理,在大方向上做出指导,对于其资产保值增值是很好的。此时,李嘉诚套现再投资到其它行业,把自己的资产交给儿子打理,可以避免他死后的财产纠纷,也可以节省很多遗产税。作为生前就安排好自己的资产,这对于政治家和大商人是很有必要的。李嘉诚此时的举动,没有必要受到太多的关注,这是很正常的事,他此举当然提前就和中国还有英国打好了招呼


武汉藏龙趴主


看问题,要看到更多的事实,找到其中的联系。

一面李嘉诚在不停的卖,还要看懂他在不停的买,原因不过是重新配置资产,高卖低买,寻找更具潜力的市场。

11月,李嘉诚以402亿港元,出售位于香港核心地块的中环中心约75%权益。这不是他第一次出手了,近年来李嘉诚一直在出售其位于内地和香港的资产,包括商业地产、住宅物业以及各类信托、基金的权益等。

一手在卖,收获回报

2017年他大约已经卖出约900亿港元资产。而放眼看,6年间,李嘉诚至少出售2500亿港元内地和香港的资产。

2011年,和记港口信托招股上市,李嘉诚套现约429亿港元。仅过两月,由李嘉诚两大集团长实、和记黄埔持有的汇贤房地产信托基金在香港上市,李嘉诚出让40%权益取得约123亿港元资金。

2013年以后加快出售速度,当年出手包括香港嘉湖银座商场、广州西城都荟广场以及上海陆家嘴东方汇金中心约200多亿港元资产。

2014年李嘉诚家族完成8笔交易、涉及金额达904亿港元。

于是,舆论哗然,甚至声称李嘉诚看空撤退。

另一手在买,布局新机会

李嘉诚的海外投资,放眼在了欧洲。在英国他购入的资产涵盖供水、供电、天然气输送、铁路、通讯、零售,几乎所有跟民生有关的事业。

2000年,李嘉诚斥资约580亿港元购入英国3G牌照(A照)、375亿港元收购法国电力公司(EDF)在英国的电网子公司部分权益。

2010年8月,以700亿港元进一步收购英国电网更多权益,从而控制当时英国约1/4的电力分销渠道。

2011年花费约309亿港元收购英国最大水务公司Northumbrian Water。2012年出资77亿港元购入英国天然气供应商WWU,控制10%天然气供应网络。

谈及为何大举投资债务累累的欧洲时,李嘉诚说,“我们明白欧洲所处的状况,但我认为在五年时间内,这里的企业会具备上升的动力。”

此外还有包括144亿收购澳洲天然气公司Envestra、100亿港元收购荷兰再生能源公司AVR20%权益、69亿港元收购加拿大石油管道公司等。


如果不是政策的阻挡,李嘉诚会买的更多,2015年他计划以105亿英镑(约合1086亿港元)收购英国移动运营商O2,并试图将其跟先前收购的另一家英国运营商Three合并。O2方面同意该交易,但欧盟竞争事务专员经过多次讨论,于2016年5月阻止这笔交易,理由是这会使该市场从四家公司减少到三家公司,市场将缺乏充分竞争。

把视线放在中国,这与我们走出去,为世界提供中国建设力量的道理是一样的,要想打出新的拳头,原来出去的拳总是要收回了才行。

对老李而已,资本回笼,再出击罢了。


老爸的修行


继清空内地资产后,李嘉诚开始一直不停地抛售香港资产,主要原因是李嘉诚有着非常专业的专家顾问团。

李嘉诚是白手起家,从一个小老板开始创来了20年,也只赚了几千万港币,直到后来公司上市后才尝到了金融的甜头,知道了金融的重要性,李嘉诚文化不高,悟性非常高,用人的能力特别强,当他意识到金融专家的重要性后,就一直开始网罗金融专家作为他的顾问团队,而且是言听计从,李嘉诚小学毕业,说他懂金融根本不可能,但是,李嘉诚最了不起的是会用人,会用专业人才。

因为李嘉诚有了金融专家团,才有了后来李嘉诚每次都能准确地在香港股市抄底和逃顶。正是在这样的多次抄底和逃顶的实践中,李嘉诚明白了所有的资产都是有泡沫的。

这次李嘉诚继清空内地所有的房地产后,现在其他地产商降价房子也卖不动了,有价无市,而李嘉诚和金融家俱乐部的富豪们卖房子时,是非常好卖的,大家还没有明白过来,是先知先觉的看到了房地产的泡沫,顺利地从顶部出逃。

接下来,李嘉诚开始一直不停地抛售香港资产,李嘉诚卖光香港房产后,香港的房子也是降价也无人问津,逃顶逃得非常坚决。

李嘉诚清空内地资产和抛售香港资产,就是在内地和香港房地产泡沫破灭前逃顶,这个判断是李嘉诚的金融专家团做出的,李嘉诚并迅速地执行了,这就是李嘉诚高明的地方。

如果您认同我的观点,请加我的关注并点赞。如果您有什么财富生活中疑惑或者投融资资本运作的难题也欢迎私信提出,谢谢您们的支持。

我的头条号专栏开通了,有关于投资理财的最新音频和文章,帮助您提高理财技能,欢迎关注。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首先,澄清一个问题,李嘉诚近年来的确频频出手抛售国内和香港的房地产物业资产,但是并没有清空内地资产,李嘉诚在内地的资产还是很多,比如誉天下等20多个住宅类资产、上海嘉里不夜城、深圳世纪汇等物业,只是抛售了一些,主要是房地产资产,相当于股市里的“减持”。

至于李嘉诚开始一直不停地抛售香港资产,是什么原因?

11月1日,李嘉诚名下上市公司长实集团(01113)发布公告称,名下间接全资附属子公司The Center International Limited在当天与中国港澳台侨和平发展亚洲地产有限公司订立买卖协议,以402亿港元出售项目公司The Center (Holdings) Limited全部已发行股本及与转让债务,而这次交易的主角资产正是李嘉诚在香港中环的中环中心,中环中心是香港第四高的摩天大楼,高度达346米,是维多利亚港两岸的标志建筑,李嘉诚旗下的长实集团持有中环中心75%的权益。

而402亿港元的成交价格也将创造香港商厦交易的最高成交记录。香港的房价和股市这两年均受到国内和国外资本的追逐尤其是内资炒房团,让本来就高企的香港房价进一步被刺激上行,在此前出炉的2017年第二季度《全球城市住宅指数》中,香港二季度房价涨幅21.5%位列榜单的第6名。

香港房地产市场是昔日李嘉诚发家的主要推手,因此对于香港楼市李嘉诚再熟悉不过,年初李嘉诚就有表态称“预计香港楼价仍会涨但不会升得太高”,不过如今的香港楼市涨势也许连李嘉诚都感到惊讶,长实地产在5月31日的楼盘荃湾西站新盘海之恋售价已经高达14万元/平方米并很快被抢购大部分。素来信奉“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李嘉诚选择了加速套现,大手笔出手中环的大厦回收402亿港元。


风生焱起


李嘉诚已对天下人类的经济成份分佈作了精密的计算,房产的价值再高,那种无人问津的时代马上会到来,其原因有:当富人已十代八代己享受不完产业时,所剩下的穷人仍占人类总人口的比例相当高,约为98%,如果要把高房价当着财富去向没钱的穷人进行推销,那就完全不是财富,而是几十年不能实现的梦想,所认李嘉诚要尽快脱手,把视觉调整到未来能发展的产业上去,脱离地产领域才是万全之策,所以要尽快清仓退出,因为有可能在未来(十年后)即使在城市房价如葱,也未别有人敢住,必竞生活成本会成为人类活命的首选!


卓清德1


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李嘉诚终究是在抛售中国的资产,这是无可厚非的。那他究竟为什么这么做?


1、英国的经济持续向好

李嘉诚出售内地资产早已经不是一两年的事了:


2013年,出售广州西城都荟广场和上海东方汇金中心;


2014年,出售南京国际金融中心大厦、北京盈科中心、上海盛邦国际大厦和重庆大都会;


2015年,出售香港地产盈晖荟,减持港灯股权;


2016年,出售陆家嘴世纪汇项目;


2017年,出售香港的电讯核心业务。


而同时,李嘉诚也在布局海外资产。


2012年开始收购英国配气网络WWU公司和Kinrot;


2013年收购奥地利Orange和荷兰废物处理公司AVR;


2014年收购Park N Fly的温哥华业务;


2015年收购英国Eversholt Rail公司和葡萄牙风力发电公司lberwind;


2016年收购赫斯基能源在加拿大输油资产的65%权益;


2017年,收购澳洲能源公司DUET、加拿大建筑设备服务公司和德国能源管理供应商ista。


其中这些海外资产中,英国的资产比较多。截至去年年中,李嘉诚在英国的资产规模已经达到3000亿。除了历史原因外,基本面也是一点。

从CPI和PMI等核心数据来看,英国经济自脱欧后的复苏表现明显。根据英国官方数据,2017年英国房地产市场需求旺盛,大量亚洲资金进入英国投资物业,对于李嘉诚而言,趁着低位的英镑,入手保值的房地产,可以说这种机会是天赐良机。


2、抛售的本质还是避险。

李嘉诚的抛售表面说看空中国经济,其实本质还是规避疯狂房价背后存在巨大债务风险。李嘉诚曾经接受采访时就说过:我对债务从来是如履薄冰。从他旗下公司的财务数据也能看得到:

长实地产的负债率基本维持在30%以内的水平,2016年内地房企土地储备top20中,长实地产是拿地最少的......一系列的数据都显示,李嘉诚对内地房地产的风险极其恐惧,才会少拿或不拿地,并最终抛售内地资产。与内地规模扩张型房企相比,长实拥有更好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


回到国内宏观,房地产从繁荣到疯狂,无疑都是前所未有的货币宽松政策导致的,低利率、高通胀、资产高泡沫,一切终究是慢性毒药,它会让所有人都沉迷于举债,导致负债高企,大量的资金不断推高泡沫,不断加重社会负债。


3、投资更倾向于细水长流

李嘉诚致富也是得益于香港的城市发展所带来的楼市繁荣。二战后的1946年,香港人口为60万,到1949年增至186万,1959年超过300万,住房需求激增。而港府颁布的建筑条例、“十年建屋计划”、“居者有其屋计划”和大型公共设施建设计划更是有力地推动香港房地产业的发展。李嘉诚的暴富与香港这几十年来的城市化与房地产发展密不可分。


而现在,他在抛售房地产,说正常行为那是骗人的。但看他买的国外资产,大多以基建项目为主,诸如能源、基础设施、水务之类的。因为这些基建项目并不能带来一夜暴富,但可以带来长期稳定的现金流。


究其原因,这些民生项目都是刚需,不管经济好坏,水电、天然气老百姓都是必须要用的。而国内的基建、民生项目,基本都是被国资所把控,像李嘉诚这样的民营资本进入异常艰难。反而英国在基建投资方面缺口巨大,而且无比欢迎外资。


作为咱们普通人,也可以从李嘉诚身上学到:无论是常规理财还是市场疯狂的时候,谁手上现金流更充裕,就更能够抵抗风险。投资并不是比谁跑得快,而是比谁跑得远。


小白读财经


不如反过来,我们问一下,为什么当年李嘉诚积极投资内地?

当年中国内地的投资环境肯定是远远不如今天的。1、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而今天,内地,尤其是珠三角、长三角,产业聚集程度高,产业链完整;2、刚刚从计划经济转型,还存在比今天多得多的各种管制,经济充满不确定性。

尽管当时存在各种不足,但是,很多学者看好中国改革,看好中国经济的未来。

不过,即便看好中国经济的未来,他们也没有乐观到能估计到,中国居然有长达30多年的高增长。

我曾经采访过经济学家黄有光。他说,当时他认为中国经济能维持十年以上的高增速就非常成功了,没想到维持了这么长时间的高增速。

这说明什么问题?

第一,人们太需要感谢邓小平了,当然还有邓小平时代的许许多多改革者。他们奠定的繁荣之路,其基础之深,超出了很多人的意外。

第二,企业家投资是看相对趋势。即便当时的内地经济很落后,李嘉诚等香港企业家仍然积极进入内地投资,看中的就是制度改进的红利。

事实证明,他们确实看对了。

李嘉诚尽管实际行动上在撤离,但口头上却一再强调看好中国经济,这话应该怎么理解?

中国经济的绝对值确实很大,经济增速也还很高,这是不错的一面。

但是李嘉诚一定是看到了另外的东西,只是他不说而已。

不管李嘉诚撤离中国内地、香港的原因是什么,我对他投资欧洲还是很惊讶的。欧洲有什么美好的未来吗?不知道李嘉诚又看到了什么。


邓新华全面回忆


正如题目所说的,李嘉诚在抛售内地和香港资产,但需要注意的是,抛售的资产大多为房地产这类属性的固定资产,其他行业的投资依然不减。作为一个超级富商,李嘉诚比我们更加懂得理财投资,抛售带来的现金,不会拿来闲放,更多进行其他投资。

1、国内行业或增长有限,李嘉诚开启狂卖模式

简单来说,哪里的投资潜力更好,资本就流向哪里,在资本有限的情况下,自然就减少大陆和内地的投资。据不完全统计,从2013年以来,李嘉诚已经在中国卖掉了近2000亿港元的资产,其中包括商业写字楼、港口、连锁店以及电力企业等等。

以房地产为例,在过去的2017年里,李嘉诚旗下公司在香港并未投得任何一幅地块,这创了李嘉诚首次整年0地块的记录。对于李嘉诚而言,内地和香港的房价可能位于高位,再加上房地产持续严控,房产这块不具有大赚的可能性。

同样的由于经济增长潜力有限,香港的一些传统行业有难有很大的突破,李嘉诚并不看好抽身出来也正常。也可能是他在规避风险,毕竟及时套现、落袋为安才是真正的投资。李嘉诚曾说:不会去赚最后一个铜板。

2、投资欧洲安全稳健的民生行业,确保财富的大幅度增值和安全

不难发现,李嘉诚抛售的钱都跑去欧洲了。历经几年的投资,李嘉诚约56%的资产在欧洲,在“大本营”英国,李氏的投资已达3000亿港元,占了英国近三成的天然气市场、三成的电力分销市场,相当份额的供水市场也已被其垄断,这就不奇怪早前英国媒体为什么惊呼“李嘉诚买下了大半个英国”!

在德国、奥地利和荷兰等国家,李嘉诚投资的领域也主要集中在供电、燃气和通讯,此类公用事业不但有约15%以上的稳定回报率,而且即使遭受经济危机冲击,也不会受到沉重打击。除了追求资本回报外,还可以看出李嘉诚追求财富的增值和安全。

事实也证明了他的选择是正确的,此前趁着欧债危机爆发时在欧洲的大抄底,目前已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据悉,2017年上半年,长和集团欧洲业务的税前利润同比增长高达11%,增幅远超其他区域,大大超出市场预期。同时,包括屈臣氏在内的李氏零售行业在欧洲地区的表现也远远好于亚洲地区。

哪座城市将率先成为我国第5个直辖市?2018年的房价还可能降回10年前的水平吗?关注“金十数据”,我们给您提供更专业的解答!

金十数据


春江水暖鸭先知。李嘉诚一生对市场极为敏感,所以他的一举一动都是从企业从商人的角度出发的,遵循市场规则。他是一个伟大的企业家,不要给他戴帽子,不要用有色眼镜看企业家,只要他的行为合法,我们都要支持。

他从2013年起陆续出售内地、香港资产,围绕利益两字分析,恐怕有这么几个原因。

一、准确判断了地产行业发展趋势。从世界经验角度分析,中国的㝍字楼、商业地产经历了近二十年的暴涨时代,尽管还有一些空间,但他的理念就是不挣最后一份利,选择保持最大成果,及时离场,五年的事实证实了他的决定正确。


二、准确读懂了中国经济转型。由高速发展到中低速,追求有质量的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地产业开发地位下降等,这些重大决策决定了宏观经济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市场环境变了,原来的企业决策必须及时调整。

三、准确把握了金融危机后,新的市场空间。金融危机发生后,欧美一些国家受到沉重打击,急于出资资产自救。李嘉诚看准时机,走稳健的发展方式,投资英国、加拿大能源、水务等资源型资产,尽管这些行业不会暴利,但现金流充足,利润稳定。等待时机再调整。



四、准确定位公司新的发展战略。他在退休前必须进行新的战略布局,并非因为影响力减弱在内地撤了,而是按照国际化公司要求进行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中国仍然有许多他的投资,甚至新増投资,但更多的在欧美市场。


我们无法改变他的决定,但我们可以从他的决定中反思和总结,这也是他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


周思梦想


分析起来很有意思:

1、最有意思的理由,把楼卖给腾讯。

把这些楼留给新一代长期看好中国的新生代。当年英国绅士抛弃香港,抛售香港房产,给李嘉诚这些看好香港未来的人称霸机会。

2、最现实的理由,处于房产周期的下降期,套利走人。

3、最残酷的理由,李嘉诚的企业帝国没钱了,卖楼还款。

4、合理的理由,现在的企业集团由接班人打理,这是新掌门人的战略布局一分子。

5、还有可能的理由,只是卖了几处,绝大部分没卖,不过是他名声大,被关注到,拿来炒作了。

内地的房子炒翻了天,卖它套现是正常的商业套利,但另一种理解也对,不管李嘉诚家族赚再多的钱,它都不可能创造如李嘉诚那么有影响力的第二次辉煌了。

另外,房子的象征意义也不像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么明显,现在是芯片技术,区块链公链,企业市值等,这些标准比地标建筑更重要。

香港作为中国对外的窗口,它的地位也不再那么举足轻重,香港商人也逐渐融入大中华一分子,更具中国体量、世界体量的大陆公司诞生了。

看李嘉诚卖楼,不如看什么时候马云卖股,马化腾卖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