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免得高衙內陷害”能讀出兩種含義,林沖休妻是為了保護誰?

歷朝歷代很多人評點水滸傳,其中以金聖嘆、李贄、王望如、餘象鬥最為著名,四家匯評文字幾乎超過了施耐庵原文。但是細看“林沖休妻”那一段,這四位老先生對林沖那句“如此(指休妻),林沖去得心穩,免得高衙內陷害”,不約而同地保持了緘默。他們為什麼對此不予置評?細看之下才知道,這句話真的是不好評論,因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句話可以理解成截然相反的兩種含義。

一句“免得高衙內陷害”能讀出兩種含義,林沖休妻是為了保護誰?

​話說林沖誤入白虎節堂,開封府尹頂住高俅壓力,只判了個脊杖二十刺配滄州,高俅“情知理短”,又奈何開封府尹不得,只好就此打住。按理說這件事應該告一段落了,但是林沖在啟程之前,做了一件任何人都意料不到的事情:他要休妻!

為了讓讀者諸君更全面地瞭解當時的場景,這裡先原文照搬林沖和其岳父張教頭的原話。林沖首先開言:“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穩,誠恐高衙內威逼這頭親事;況兼青春年少,休為林沖誤了前程。卻是林沖自行主張,非他人逼迫。小人今日就高鄰在此,明白立紙休書,任從改嫁。並無爭執。如此,林沖去得心穩,免得高衙內陷害。”

一句“免得高衙內陷害”能讀出兩種含義,林沖休妻是為了保護誰?

​張教頭不肯答應:“今日(你)權且去滄州躲災避難,早晚天可憐見,放你回來時,依舊夫妻完聚。老漢家中也頗有些過活,便取了我女家去,並錦兒,不揀怎的,三年五載養贍得他。又不叫他出入,高衙內便要見也不能夠。休要憂心,都在老漢身上。你在滄州牢城,我自頻頻寄書並衣服與你。休得要胡思亂想。只顧放心去。”

林沖苦苦哀求:“感謝泰山厚意,只是林沖放心不下,枉自兩相耽誤。泰山可憐見林沖,依允小人,便死也瞑目!”

張教頭依然不肯答應,前來送行的街坊鄰居也好言相勸,林沖急眼了,撂下了一句狠話:“若不依允小人之時,林沖便掙扎得回來,誓不與娘子相聚!”

一句“免得高衙內陷害”能讀出兩種含義,林沖休妻是為了保護誰?

​於是休書寫下,林娘子哭暈,醒來後依然痛哭不止。

看完原著原文,問題就來了:這句“免得高衙內陷害”能讀出兩種含義,林沖休妻是為了保護誰?金聖嘆李贄王望如餘象鬥為何不予置評?

有人說這其實是林沖深愛妻子的一種表現,就是不想耽誤妻子大大好時光。之所以忍痛允許娘子改嫁,就是想讓她找一個讓高衙內和高俅都惹不起的靠山,這樣才能“免得高衙內陷害”,林沖這才了無後顧之憂。要是這樣解讀,林沖不愧為大丈夫真豪傑。

但是也有人不同意這種解讀,他們認為“免得高衙內陷害”是另外一個意思:林沖這是要甩鍋自保!細細想來,認為林沖休妻是甩鍋自保,也有一定的道理。

一句“免得高衙內陷害”能讀出兩種含義,林沖休妻是為了保護誰?

​林沖說自己去了滄州也“心去不穩”,是怕高衙內來“威逼這頭親事”,但是如果林沖不休妻,林娘子名花有主,高衙內就不算“求親”而是“通什麼”,天子腳下皇城之內,就是高俅也要有所收斂——沒有政敵的官員是不存在的,屬於武將的殿帥府太尉在京城還真算不上一流高官,比他品級低的文官也可以不給他面子。

宋朝有“不殺士大夫”的規矩,御史言官收拾高太尉,一點心理壓力都沒有。如果高家敢明目張膽搶親,高俅的太尉也就當到頭了——高衙內被林沖嚇得跳窗逃跑,高俅設計使陰招陷害林沖,最後還得送到開封府審理,這說明他有所忌憚。

強搶有夫之婦,在當時算是重罪,但是當“林娘子”被休之後變成了“張姑娘”,那麼高衙內“上門求親”,就合理合法正大光明瞭。這樣看來,林沖休妻就是為高衙內打開了方便之門,這等於明明白白告訴高衙內:這個女人跟我沒有任何關係了,你愛咋地咋地吧,別再收拾我就行了!

一句“免得高衙內陷害”能讀出兩種含義,林沖休妻是為了保護誰?

​讀懂林沖這句“免得高衙內陷害”的兩種含義,我們似乎可以理解金聖嘆李贄王望如餘象鬥為何不予置評了:說林沖是為了放林娘子一條生路,似乎說不過去,因為失去“已婚”這件合法外衣,林娘子的處境更加尷尬甚至危險;說林沖是為了甩鍋自保,有有失林沖“英雄”身份。但是看林沖此前此後的表現,他似乎還真算不上什麼大英雄:面對高俅的欺壓,王進可以棄官出走,林沖則是討價還價買寶刀準備拿到高俅面前“獻寶”;武松在飛雲浦被截殺之後狠辣反殺血濺鴛鴦樓,將仇人殺得乾乾淨淨,而林沖在野豬林逃過一劫之後,不但沒有反殺或者逃走,好像還無意中洩露了魯智深行藏。

這樣看來,林沖並不是一個做事果斷的好漢子,最後受招安也沒有像電視劇裡那樣氣死,而是徵方臘歸程中得了風癱——這是不是說林沖在精神上一直是癱著的?所以筆者認為林沖那句“免得高衙內陷害”,實際是甩鍋自保,不知讀者諸君以為然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