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怪獸!澳洲探險隊揭祕海底4千米驚人發現

澳大利亞科學家對一些海底最深的裂縫進行了探測,發現了許多藏在那裡的可怕生物,也揭開了許多生物進化的秘密。

兩年前,參加“深淵之旅”取樣的科學家們沿著澳大利亞東部從塔斯馬尼亞島一直探索到昆州的海底深淵。

他們用雪橇、捕蝦器和漁網從4公里深的接近冰點的水域捕捉海洋生物樣本,在那個深度幾乎沒有食物,沒有陽光,只有少數的發光體生物和巨大的水壓。


深海怪獸!澳洲探險隊揭秘海底4千米驚人發現


深海怪獸!澳洲探險隊揭秘海底4千米驚人發現


此前,科學家們認為,在高溫的熱帶海洋中生物的進化速度更快,而在冷水中新物種的性乘速度會相對較慢。但是這次探險旅程的新研究恰恰推翻了這些理論。

今年1月,科學雜誌《自然》發表了一篇源於這次航行、對保護環境具有重要意義的研究論文。

維多利亞博物館負責海洋無脊椎動物類的高級館長Tim O'Hara正是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

深海怪獸!澳洲探險隊揭秘海底4千米驚人發現


數百萬年前由於南極洲水溫驟降導致的物種大滅絕事件中從歷史長河上抹去了很多種生物。但是隨著冰蓋的不斷擴大,不斷也有新的物種在形成,而且仍在不停的進化——而且它們的發展速度非常之快。

相比之下,熱帶海洋的深海溝裡並沒有很快進化出新的物種,由於其長期保持相對穩定的環境條件,因此成為很多古代動物的避難所。

這項名為“淺海和深海的蛇尾類譜系多樣性對比”的研究發現,在淺海和深海中的進化過程是完全不同的。

這篇論文的重點是研究深海海蛇尾海星的進化過程,發現進化並不完全遵循同一個流程,而是取決於每個生態系統中的地質、氣候和生物歷史因素等等。

這次探索捕獲的標本被澳大利亞的5個博物館共享,分別是維多利亞博物館、澳大利亞博物館、昆士蘭博物館、塔斯馬尼亞博物館和澳大利亞國家魚類收藏中心。


深海怪獸!澳洲探險隊揭秘海底4千米驚人發現


深海怪獸!澳洲探險隊揭秘海底4千米驚人發現


此次探險還繪製了一幅澳大利亞沿海的深淵生物多樣性地圖,以便與來自南太平洋、印度洋或西南太平洋的相似深度的水域進行比較。

維多利亞博物館在網站上介紹到,海底深淵是地球上最大、最深的生命棲息地,覆蓋了世界上一半的海洋和澳大利亞三分之一的領土,但卻是地球上了解最少的地區。

世界上最深的海溝,位於澳大利亞東北部太平洋內的馬裡亞納海溝,深達11公里,包含了很多世界上未解的深海之謎。

在馬裡亞納海溝底部,水壓為15750 psi(磅/平方英寸),是海平面大氣壓力的1000多倍。相比之下,而人體的最大承受極限僅為3到4個大氣壓,即43.5到58 ps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