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最明智的举动,7个女儿全都嫁给一个人,究竟是怎样的考虑?

无奈的苍鹰


曹操的七个女儿没有全部嫁给汉献帝,而是把当时已经成年的长女曹宪,次女曹节三女曹华嫁给汉献帝。由于其他四个女儿尚在年幼,约定成年后一并嫁给献帝。曹操把七女同嫁一夫,而且这个人还是大汉的天子,肯定有其深远的考虑,说白了就是为了更好的控制献帝。




曹操嫁女,很大一个原因是他对献帝的后戚势力极为忌惮。董贵人的父亲董承谋诛曹操,事泄被杀,曹操闯入内宫逼献帝交出董贵人,献帝认为董贵人怀孕在身,连连请予免诛,但董贵人最终被杀。伏皇后看到董贵人被杀,恐祸及自己,于是写信给父亲伏完,希望能铲除曹氏,伏完迟迟不敢动手,建安十四年(210年)伏完去世,灭曹大计终不了了之。建安十九年(214年),此事遭泄,伏皇后被废掉,并最终被幽禁而死。




曹操早于建安十八年(213年),以束帛玄纁五万匹为订婚的聘礼,将成年的三个女儿曹宪、曹节和曹华嫁给献帝,第二年三女同被封为贵妃,同年伏皇后被幽杀,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次女曹节被立为皇后,曹操转眼之间就成为献帝的岳父,想想献帝当时的心情,要“认贼作父”该是多么憋屈啊。那么曹操为什么会把三个亲生女儿嫁给献帝呢?

一:监视献帝,窥视神器

曹操作为世之枭雄,“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面对接连发生的外戚伏完、董承预谋灭曹,曹操是痛下决心,要用自己的女儿来监视献帝的一举一动,伏皇后的父亲伏完密谋灭曹就是曹操的女儿把消息告诉给曹操的。同时,将自己的女儿扶为正宫,可抑制外戚势力的增长,把献帝架空,沦为自己的掌中之物,为将来代汉而立扫清障碍。

二:表明自己是忠于汉室的贤臣

曹操将三个亲生女儿嫁给献帝,这可以给外界透露一个信息:我都把自己亲生女儿(而且不止一个)嫁给皇帝了,我还不够忠心吗?虽然这仅仅是表象,但能有勇气把三个女儿都嫁给献帝的,曹操绝对是个有魄力,懂得取舍的人,献帝既为女婿,曹操身为岳父,不正可借此正外戚之位,以汉室忠臣自居,这无疑可以为他的政治生涯拉拢人心及获得好感加分不少。

三:汉统之续,是建立在刘曹姻缘的基础上

曹操作为丞相,在他生前并无代汉自立的决心,而天下反对他的人又不少。所以,他把三个女儿嫁给献帝,是寄希望于献帝百年之后,继位的新皇带有曹氏血统,此举可保曹氏三代位高权重,富贵无极。说的直白点,曹操一口气嫁三女也正是为了曹氏家族将来着想,真可谓是处心积虑,想法周密。




不过,曹操其他四个未成年的女儿此后并没有按约定嫁给献帝,她们成年后,曹操已病逝,曹丕也篡汉自立建立魏国。这四女此后也各自嫁人:安阳公主,嫁予荀恽为妻;金乡公主,嫁予前大将军何进之孙何宴;清河长公主,为夏侯茂之妻;临汾公主,情况不详。


大国布衣


曹操有20多个儿子,女儿也不止7个。曹操的女儿都是政治婚姻,曹操把三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目的是为了控制皇宫内廷。

1,曹操的女儿们

在史书上有记载的曹操的女儿们:

曹宪,汉献帝贵人。

曹节,汉献帝皇后。

曹华,汉献帝贵人。

清河长公主,夏侯楙之妻,夏侯楙是夏侯惇的儿子。

安阳公主,荀恽之妻,荀恽是荀彧的儿子。荀彧是曹操的主要谋臣,担任尚书令十几年。

金乡公主,何晏之妻。何晏是前大将军何进的孙子,魏晋玄学的创始人之一。

2,汉献帝是一个有胆量、有心计的皇帝

董卓带如狼似虎的西凉兵进京时,路上遇到刘协和少帝刘辩。刘辩吓得哆哩哆嗦,而年龄只有9岁的刘协却不畏惧,让董卓暗暗称奇。

董卓掌权后,就废了少帝,把刘协立为皇帝,就是汉献帝。

建安元年时,汉献帝15岁,曹操把他接到许昌安顿下来。当时因为董卓死后其部下相互攻杀,各地诸侯割据,汉献帝的朝廷连饭都吃不饱,是曹操提供了物资。

但曹操有自己的野心,他想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专横的态度,让渐渐长大的汉献帝越来越不满。

汉献帝也对曹操说过狠话:

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

你曹操能真心辅佐我,那你是真的厚德;如果不是,请你开恩舍弃我吧!

当时把曹操吓得汗流浃背,心想:这小子哪天说不定叫人把我一斧子砍了!从此以后,曹操就很少上朝去见汉献帝。

建安五年,汉献帝19岁,算是成年了,他想把权力收回来,但手中没有兵权,连皇宫守大门的都是曹操的人。当时袁绍和曹操正在官渡相持。

汉献帝觉的时机到了,就让董贵人的父亲董承传衣带诏,秘密联络王服、种辑、刘备等人,诛杀曹操。

曹操发觉后,就把董承一家人、王服、种辑全部杀掉,连怀孕的董贵人也不放过。刘备因为到徐州做外应而躲过一劫。

这时,曹操对汉献帝是完全不信任,但曹操也没有胆量杀掉汉献帝,一旦这样做了,曹操就成了第二个董卓。

汉献帝也体会到深深的无力感。

3,曹操把三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目的是为了控制皇宫内廷。

曹操打败袁绍和他的儿子后,不打仗时,经常住在邺城,把朝廷的大部分官员也都搬到邺城。只给许都的汉献帝留一点充当门面的人。

曹操当然对汉献帝不放心,留下了一条忠心的看门狗王必来监视汉献帝。

王必虽然掌握许都的军权,但也无法天天刺探汉献帝的内宫生活,这是一个大漏洞!

建安十八年,曹操早已击败马超,在南方也挫败了孙权,至少统一了大部分的北方。曹操就自立为魏公,加九锡。

曹操的野心早已膨胀得很臃肿了,只是他不想做王莽和董卓,因为他俩都死得很惨!

曹操自己想当“周文王”,必须加引号。曹操的德行与周文王相差十万八千里,他只不过是给儿子曹丕铺路而已,曹操自己不当皇帝,让儿子当皇帝。

为了控制汉献帝的内宫,曹操就把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贴身刺探情报。

很快就有了情报,第二年就把汉献帝伏皇后的旧事翻了出来。原来董贵人被曹操杀死后,伏皇后非常担心,就秘密给自己的父亲写密信,策划怎么搞倒曹操。伏皇后的父亲胆小,阅后即焚,当作什么事也没有。

曹操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后不久,就把这个天大的情报刺探出来了。

曹操害死了伏皇后,并且把伏皇后与汉献帝生的两个皇子都杀了。

曹操的女儿曹节成了汉献帝的新皇后 。

朝廷内外都是曹家的天下,等曹操死后,曹丕称帝,已经是板上钉钉了。

本人是沂蓝书院赵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现代史,继承章太炎学派唯识史观学说。


沂蓝书院赵月光


曹操儿子多,女儿也多,按照曹操的基因,长得也不错。已知的,曹操有6个女儿。一个鸡蛋是不可能放在一个篮子内的。



其中三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刘协,另外三个分别嫁给功臣大佬们的儿子(反正没有司马懿的份)。

清河公主嫁给夏侯楙,其父是夏侯惇,极为勇猛的一员大将,很早之前就跟随曹操,成为他的裨将,忠心耿耿,为曹操立下过汗马功劳。曹操没想嫁女给他的儿子,就问儿子曹丕,“嫁清河公主给丁仪怎样?”曹丕不赞成,“丁仪这人眼睛小,我怕清河不喜欢他,我个人建议嫁给夏侯楙,亲上加亲。”后来清河公主因看不惯夏侯楙老喜欢女人的贼样,就构罪诬陷他,最终两人老死不相往来。形成陌路。



曹操第二个女儿安阳公主嫁给了荀恽,不认识他没关系,他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荀彧。王佐之才,曹操曾称他为“吾之子房”。两人的关系犹如当年刘邦和张良。可有意思的是荀恽和司马懿是亲家,因为他儿子荀霬娶了张春华的女儿南阳公主。



第三个女儿金乡公主嫁给了何晏。从何姓就能想到当时的大将军何进。何晏是何进的孙子,其母尹氏后跟了曹操,何晏被曹操收养成了干儿子,魏晋清谈玄学之风始于他,服散这种臭癖也始于他。

这三个女儿,曹操主要是用来拉拢,亲上加亲不好吗?剩下的女儿曹节、曹宪、曹华被曹操以五万匹布帛的聘礼在公元213年,嫁入了汉宫。



关于这三个女儿,曹操主要有以下几点考虑:

一,缓和关系。从挟天子以令诸侯,到丞相,再到剑履上殿的特权,又到公元213年,曹操被封魏公,建魏国。一步一步从台阶走向越来越高的位置,预示着前面阻力越来越大,和汉献帝的矛盾越来越大。

封魏公这事,很多人反对,包括荀彧。但结果是荀彧被恩赐食盒,见后服毒自杀,曹操顺利成魏公。

所以,在封魏公后曹操嫁女,增强关系,不仅是缓和汉献帝的关系,也是缓和反对人士的关系。



二,监视汉献帝。曹操一口气嫁的是三个女儿,不是一个,除了防止汉献帝宠幸其他女人解决生理需求外,其中最重要一点原因就是监视汉献帝。

早些时候,发生过一起“衣带诏”事件,曹操知道后诛杀董成,以及后宫之中怀孕已久的董贵人,以儆效尤。后来,汉献帝暗示皇后伏寿给其父伏完写信,请求支援。这求助信最后因为伏完妻弟的告发,曹操知道了。



所以,曹操有必要监视汉献帝,以防他做出点出格的事情。尤其曹操刚封完魏公这个风口浪尖上。

三,曹操需要外戚这件外衣。外戚和官宦是汉朝的两大鲜明特点。外戚盛行在西汉,最出名的有吕氏集团、卫氏、霍氏。王莽的新朝建立得益于外戚,连刘秀也不能免俗,一心喜欢阴丽华怎样?还要喜欢郭圣通。东汉后来出现了一段时间的官宦。之前所说的何进也是外戚,他妹妹是皇后……



所以,曹操也想要一件外戚的衣服。外戚摄政前车有鉴,有何不可?

四,延续汉室。曹操知道自己的终极目的是复辟封建制,分封为王。但始终是不可能废除汉献帝的,嫁女目的在于立她为皇后,让她成为中间人,以此延续汉室。

当然了,有可能是为下一代篡位铺路。

紧接着第二年,曹操废伏寿,立曹节为皇后,母仪天下。



公元216年,曹操进封魏王。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同年,曹丕代汉,自立为魏帝。


史小二记


曹操要将自己的七个女儿嫁给傀儡天子汉献帝,其实是走了一步很高明的棋。

自从汉献帝衣带诏事件爆发之后,曹操杀死了汉献帝的董贵人,逼迫汉献帝废掉了伏皇后,将其幽禁致死,然后将自己的三个女儿曹节、曹宪、曹华嫁给汉献帝,并立曹节为皇后。这还没完,曹操还告诉汉献帝,自己还有四个未成年的女儿,将来成年了也会一并送入宫中。只不过后来这事没干成,所以曹操实际上只是同时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

这件事对曹操的冲击很大,因为曹操不是外戚,他是官宦士族。与衣带诏相关的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和伏皇后的父亲屯骑校尉伏完,他们都是外戚。外戚在东汉历史上的地位很突出,更何况董承和伏完还都是对皇室忠心耿耿、在臣子当中也颇有威望的人物。这种人很危险,他们上通天下接地,是曹操的心腹大患。

曹操在诛杀了董氏家族和伏氏家族,并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之后,好处有以下几个:

一、保证自己即是权臣又是外戚。在道德制高点来说,曹操有了外戚这个身份之后,掌控朝政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二、同时让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甭管质量如何,只要数量上去了,汉献帝再宠信其他妃子,从而产生新的外戚的几率就变小了;

三。利于曹操掌控汉献帝。之前衣带诏之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曹操在汉献帝身边无人,这才给了汉献帝可乘之机。现在自己的三个女儿都进宫了,汉献帝身边就有了自己的耳目,那汉献帝再有什么新动作,曹操就能提前知晓并采取行动了。

当然,以上都是明面上看得到的。在曹操的内心深处,她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同时嫁给汉献帝,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

我们都知道,曹操乃当世枭雄,当他文治武功到达巅峰、自己也越来越老的时候,要说他不想当皇帝,我看是没人相信的。可是曹操心里苦啊,他虽然兵多将广、粮草充足又位极人臣,但是他始终有一道坎过不去,那就是名声。

简单来说,曹操就是太在乎名声了,所以一直不敢篡位。为何?因为曹操虽然对汉献帝很不好,但是他也有自己的底线。

我们都知道,曹操当年因为刺杀董卓而名扬天下,后来又参与袁绍讨伐董卓的行列,俨然一副汉室忠臣的模样。虽然后来曹操迎汉献帝还许都,走了当年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老路,但是要说让曹操篡位于汉室,他是绝对不会走这一步的。因为这是他的底线,名不正言不顺的事情他是不能干的。

为什么他不能干?因为曹操祖上蒙恩于汉室,自己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汉室的忠臣,自己不能做出太有损于人臣形象的事,不然就太对不起自己家族的光荣传统了;再者,曹操接受的教育是忠君爱国的传统教育,自己又是一个文化水平很高的人,对于思想品德的认知也是很高的。虽然曹操在现实上与忠臣的形象有所偏差,曹操自己心里也清楚。但是,在这样的乱世,很多事是迫不得已,是这个世道改变了他。

可是,篡位这件事太过于重大,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是人臣应该做的事。

但是在当时,几乎所有臣子都在劝他篡位,甚至连他的儿子也在劝他。本来曹操因为这诸多限制而放弃了篡位的想法,可是现在臣子们这么一闹,全天下都以为他要篡位了。为了堵住悠悠众口,曹操做了两件事来表明自己的想法。

其一,曹操写了个《让县自明本志令》,明确表示自己只想当王而不像当皇帝;

其二,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与汉献帝成为一家人,表明自己只想当权臣外戚,天下也没有岳父篡女婿皇位这种事。

曹操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简单来说一是抓权二是表明不篡位的心意。曹操虽有能力篡位而致死未走这一步,实在是明智之举,起码他守住了自己的底线。


围炉煮酒话春秋


这个问题问的有些问题,历史上记载,曹操把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分别是曹宪,曹华和曹节。其中,曹节据说是二女儿,当时还有一个女儿,年龄太小,养在家里,只是名义的老婆。


嫁给汉献帝三个女儿,这是最明智的举动,这一点有待商榷。可以确定的是,曹操嫁女儿,的确是出于政治目的。这场婚姻,也是政治联姻。

为了更好的控制汉献帝,哪怕买通汉献帝身边所有人,或者说把汉献帝身边所有人都换掉。也不能完全避免汉献帝做手脚,王子服,吉平暗自和汉献帝取得联系,险些颠覆自己的势力,也让曹操更加警惕。

如果能够一直监视控制汉献帝,那就必须找一个自己人,而且可以和汉献帝朝夕相处。除了把自己女儿嫁给汉献帝当老婆以外,恐怕没有更合适的办法。



汉献帝即使心里不同意,也不敢反对,只能装作欣然接受。值得庆幸的是,曹操的女儿都是很漂亮的女孩子,不像是后来的贾南风。

所以,汉献帝虽然不高兴,却还算满意。

曹操已经位居丞相高位,再加上又成了皇帝的老丈人,他就再也不怕有人会暗通皇帝,来动摇自己的地位。

从曹操嫁女儿可以看出非常明显的政治目的。

但令人费解的是,为什么嫁一个女儿不够,非要嫁三个女儿呢。这又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呢?

据史料记载,当时,汉献帝聘曹宪,曹节,曹华为贵人,在东汉后宫中,有地位和名分的,只有皇后和贵人两个档次。

而下面有美人,宫人,彩女,这三个档次没有爵位,也没啥实权。汉献帝聘曹操的女儿,直接封了贵人,可以说相当给曹操面子。

但问题是,汉献帝已经有了皇后,所以曹操的三个女儿,都是次妻。

曹操自然知道这个问题,所以,他钻了一个空隙,用他当时仅有的三个女儿,占了贵人的三个名额(从曹操把还没成年的女儿也嫁给汉献帝,可见他占名额的心思),这样,只要伏皇后倒台,他的女儿,无论是那个,只要有一个当了皇后,自己就赢了。

从历史的发展看,汉献帝娶了曹操三个女儿后,只过了一年,曹操给伏皇后编织个罪名,然后杀了她,于是,他的女儿曹节,就成了汉献帝的皇后。

而且,其他两个女儿,依然有贵人身份,就算是汉献帝再招一两个贵人(事实上,汉献帝也没这个胆子),也撼动不了曹家在后宫的地位。

这样一来,里面是曹家天下,外面也是曹家天地,曹操的地位便坚如磐石。

只是让曹操意想不到的是,后来曹节却真爱上了汉献帝,彻底和自己哥哥曹丕翻脸,当然,曹节的愤怒已经无济于事。


曹丕还是结束汉朝统治,随后,汉献帝成了山阳公,曹节成了山阳公夫人,直到最后,和汉献帝合葬一处。

这也许是这场政治联姻中,唯一甜蜜温馨的环节。


小小嬴政


首先说一下,曹操一生有25个儿子,女儿当然也不仅仅只有7个。但目前能够确定身份,一定是曹操女儿的仅有6个。所以曹操并没有把7个女儿嫁给一个人。



曹操打包嫁女儿

曹操虽然没有一股脑的把7个女儿嫁给一个人,但他也一次性打包处理了3个女儿给汉献帝刘协,并且还准备把未成年的女儿也送给他。《后汉书》中记载;

建安十八年,操进三女宪、节、华为夫人,聘以束帛玄纁五万匹,小者待年于国。十九年,并拜为贵人。

这也就是说,公元213年,曹操打包将三个女儿强行送给了刘协,这三个女儿分别是曹宪、曹节、曹华。另外,曹操还有未成年的女儿待嫁闺中,准备在成年之后一并打包送给刘协,至于数量和名称并没有任何记载。

再说一下,曹操另外三个有据可考的女儿并没有嫁给汉献帝,她们分别为;清河长公主[嫁给了夏侯惇之子夏侯楙],安阳公主[嫁给了嫁荀彧之子荀恽],金乡公主[嫁给了曹操养子何晏]。



曹操为何要将女儿嫁给亡国之君

虽然刘协是一个亡国之君,但他并不是一个无能之人,相反他是一个有谋略,有胆量,同时也有中兴之心的人。

刘协本是汉灵帝的次子,灵帝去世时被封为陈留王。董卓入京后,觉得汉少帝刘辩才能不如刘协,所以改立刘协为帝,这一年刘协仅9岁。

刘协登基后,由于年幼,而且还有董卓挟持,所以一直都是一个傀儡。十八路诸侯讨董后,董卓挟持汉献帝离开了洛阳,过潼关来到了长安。在这里董卓被王允和吕布所杀,但很快吕布又被李傕郭汜等人击溃,王允也被杀死。



公元194年,关中大旱,粮食绝收,长安城之内竟然发生了人吃人的事件,刘协派侯汶开仓放粮,赈济百姓。但侯汶竟然在这种时候假公济私,中饱私囊。于是汉献帝亲自派人取米煮粥,当场验证侯汶的贪污行为。以此可见,刘协并不是一个昏庸无能的人。

后来,刘协为了摆脱李傕郭汜等人的控制,培养了一定的势力,最终在杨奉、董承的护卫下逃离了长安。

刘协刚刚出潼关,曹操便盯上了这面具有号召力的大旗。等刘协到达洛阳后,曹操立刻出兵,准备挟天子以令诸侯,将刘协转移到许昌。



诚然,此时的刘协风餐露宿,过的生活确实不怎么样,但至少在洛阳是一个希望的开始。现在被曹操劫持,等于又变回了养在笼子里的金丝雀,违背了自己逃出长安城的初衷,所以不满的刘协准备反抗曹操的绑架行为。



东汉朝廷的皇帝,经常面对的势力大体分为三种,权臣、宦官、外戚。他们依靠平衡三种势力来获得最大的权力。

刘协作为饱经世故的皇帝,同样知道利用这个其中某一中势力打击另一个势力。所以,在公元200年的时候,刘协利用董贵人的父亲董承打击曹操。但董承这个人能力不足,最终被曹操杀死。



董承被杀后,女儿董贵人也被处死。当时董贵人身怀六甲,刘协苦苦哀求,结果曹操不为所动。这件事让身为皇后的伏寿感到了恐惧,刘协看到这种情况,于是和皇后商议,由皇后密信其父伏完暗中联络忠于汉室的大臣诛杀曹操。

曹操当时也知道刘协不安分,总想着掌权理政,所以对刘协也是百般防备,试图从各个方面控制刘协,杜绝刘协利用外戚翻盘的机会。

想来想去,曹操便将自己的女儿打包嫁给了刘协。一来可以防止刘协接触到其他外戚势力,二来可以控制刘协的内廷,从根本上防止刘协背叛自己。



效果很明显,三个女儿进宫后,很快伏皇后准备除掉曹操的事情便泄露了。曹操盛怒之下将皇后伏寿幽闭至死,并且杀死了刘协和伏寿的两个儿子,伏氏一族也有上百人被杀。

从此之后,刘协彻底成为了孤家寡人,再也得不到任何势力的支持。即便是后来做了皇后的曹节心向刘协,对曹氏取代汉室江山也没有任何威胁。


我是越关


曹操将自己的七个女儿全都嫁给一个女儿,却不曾想到二女儿当上皇后后,却成了自己儿子的绊脚石。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天下大乱,而挟天子以令诸侯,终有成就。天子被挟持,自然有人非议而欲讨伐曹操,曹操便心生一计,若是自己成为皇亲国戚,那么也就不存在挟持与逆反之说。

但曹操和皇室家族半毛钱关系也没有,却有几个貌美如花的女儿。自古以来都是英雄难过美人关,更何况皇帝可以是后宫佳丽三千,多拥有几个美人也未必是坏处。

曹操这一计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毕竟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作为父亲就算是九分为自己,也得留一分为女儿们考虑。那么曹操到底是怎么考虑的呢?

其一曹操刚刚取得政治上比较高的地位,但朝中大臣不一定都站在他这边,况且自己一个外人如果直接要挟汉献帝,岂不被天下人议论纷纷?

就算自己今后夺得天下,也得落个谋权篡位的罪名,但若是女儿成为皇后,自己就皇上丈人,自己可以名正言顺地插手汉宫中之事。


意义上便是辅佐而不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而对于刘协以及诸大臣自然是稍稍对曹操放松了警惕,这样曹操就拥有更多的谋权空间了。

其二女儿毕竟是自家人,哪有不帮娘家人的道理?若是女儿们掌控后宫权利,那么自己的势力也会扩大不少。更何况若是女儿有话语权,朝廷大臣怎么也得对他礼让三分。

再者献帝也不得不给自己妻子一点儿颜面,而重用曹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皇上身边安插眼线,利用女儿来协助自己获得一些机密。

最后曹操也许是为了汉献帝与自己女儿的未来。曹操把女儿嫁给献帝,表面上自己插手政事是理所当然的,但天下人都知道他这是想造反,想要除掉他的人大有人在。

但自己若是谋反不成功,自己女儿有了皇家后代,那么对她们理应也被网开一面,曹氏也得以保全。若是自己成功夺位,逝世后,自己儿子继位,对于自己姐姐的丈夫也不会赶尽杀绝,留他性命。


而曹操将七个女儿都嫁给献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一是后宫之大,嫔妃争宠,尔虞我诈,一两个女儿自然对付不过来,若是多几个姊妹,在后宫的斗争中胜算会更大。

加上自己这个老丈人又握大权,后宫权利自然是曹氏说了算。但人老色衰,不能保证几年后刘协依旧宠爱自己的女儿,而曹操前三个女儿在可以嫁人时,后四个女儿都还未成年。

三个女儿先嫁过去,等四个女儿长大后再嫁,如今先订亲,那时若是刘协厌了前三个,而后四个也是艳丽群芳,刘协怕是不得不爱了。

曹操这一计可谓高瞻远瞩,不得不服。但曹操却未曾料到自己处心积虑的计划中,二女儿曹节却成了曹氏称帝的一个绊脚石。

曹操死后不久,曹丕要求汉献帝效仿先人之法将皇位禅让给自己,并且几次命胁迫刘协交出玉玺,但作为皇后曹操女儿、曹丕妹妹的曹节却三番五次死死护着玉玺,并且大骂使节,但最终还是迫不得已交出了玉玺。


但在交玉玺之时,却不递给曹丕,而是将其摔在台阶上,还咒骂说:“天不祚尔”,赤裸裸地诅咒曹丕,那么曹节竟为何如此对待自己的哥哥而不如自己父亲所愿乖乖交出玉玺支持兄长呢?

如果按照年龄来当选皇后,那这个位置自然轮不到曹节而是曹宪,但由于曹节是卞夫人所生与曹丕、曹植及曹彰是亲兄妹,也是曹操的嫡女,身份比曹宪要高,自然是封她为后。

但是曹节是封建社会的典型女子,受三纲五常所束缚,奉守伦理纲常之要典。嫁给刘协之后,自然是维护刘协的利益。但也有可能是曹节不想让曹氏背上谋权篡位的罪名而以此制止,但一个弱女子又能奈何?

汉献帝被废,那么嫁给他的那些女儿自然不再是贵妃,那么她们最后的结局又如何呢?

刘协被废为山阳公之后,曹节也被贬为山阳公夫人。据说最后在曹节的坚持下刘协脱下官服,他们深入民间,做起郎中,一起上山采药,悬壶济世。


公元234年,刘协逝世,按照汉家天子的礼仪葬于禅陵。曹节享年65岁于公元260年逝世,以皇后礼仪与刘协合葬,谥号献穆皇后。

曹宪乃曹操的大女儿,历史上对她的记载极其少,只通过一些零碎的资料推论出她是一个贤惠且姿色甚佳的女子,与汉献帝相敬如宾。和曹节一样先被封为夫人,后为贵妃,刘协被废后,便再也没有了她的记载。

曹华也是卞夫人所生,得曹操深宠,却也被父亲硬硬生生拉去做了棋子,嫁给了刘协。和曹宪一样,先封为夫人后为贵妃,至于其他的史书也未曾记载,也就不知其境况。

本应该也成为刘协妻子的其他四个女儿却在曹丕夺权后就此作罢,而清和长公主、安阳公主、金乡公主与临汾公主的称号应当就是曹丕当上皇帝后赐予的,但其他的找不到任何史料记载。
本人认为要么是未嫁而被司马家杀害或者贬于民间,或者和其他公主一样被迫嫁给了曹丕想要利用的人吧。


史之策


这个问题有些错误。根据历史记载,曹操并没有把自己的7个女儿嫁给汉献帝,而是把曹节、曹宪和曹华3个女儿嫁给了他,其中曹节还成为了汉献帝的皇后。曹操这样做有很强的政治目的,为了更好的控制汉献帝。

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汉献帝却不甘成为傀儡,他依靠外戚势力进行过几次反抗。

公元200年,董贵人的父亲董承因“衣带诏”事件被曹操诛杀,汉献帝为怀有身孕的董贵人求情,但曹操还是残忍的杀掉了她。

这件事让伏皇后非常忧惧,她写信给自己的父亲伏完,请求他设计诛杀曹操,匡扶汉室。但伏完没有能力,所有一直没有行动,210年伏完去世后,这件事便不了了之。

曹操似乎预感到了什么。213年,曹操将曹宪、曹华和曹节三个女儿嫁给了汉献帝,被封为夫人,意图通过女儿来掌握宫中的消息。

但曹操没想到这招很快就有了效果。214年,曹操便得知了伏皇后的密谋。曹操大怒,下令严查,并派华歆等人带兵入宫,要当着汉献帝的面废掉伏皇后,给他一个教训。

伏皇后躲在内殿的墙壁中,但还是被曹军发现,华歆将伏皇后揪了出来。披头散发的伏皇后向汉献帝哭救,陛下您难道不救救臣妾么?

汉献帝无能无力的说道,我也不知道自己能活到啥时候啊!

言毕,伏皇后被当场废掉,并被软禁在别处,不久去世,其所生的两个皇子被鸩杀。伏氏宗族百余口人被曹操诛杀。

吕思勉先生认为,曹操不可能因为一封信和未成形的计划就对伏皇后痛下杀手,很可能汉献帝也参与到了这件事当中,并且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逼得曹操不得不这样做。

这件事给曹操的震动很大,在汉献帝的几次抗争中外戚都是关键人物,所以曹操认为把自己变成汉献帝的外戚方可一劳永逸。

于是在杀掉伏皇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15年,曹操强迫汉献帝册立其为皇后,汉献帝只能应允。这样曹操就成了汉献帝的国丈,东汉的外戚和最大的权臣。

不过曹皇后却在曹丕称帝的时候和自己的哥哥发生了冲突,还诅咒了曹魏。

当时华歆等人入宫要求曹节交出传国玉玺。愤怒的曹节把玉玺扔在台阶之下,并破口大骂华歆等人,说“你们这样做,上天是不会让你们长久的!”

刘协退位后被贬为山阳公,曹节便随着刘协去封地,就此终老一生。

而曹魏政权也仅仅维持了45年就被西晋代替,似乎是受到了曹节诅咒的影响。


石头说历史


首先要说,你这问题感觉好像是曹操有七个女儿,一股脑儿全部许配给了汉献帝似的。

但实际上,曹操可考证的女儿只有六个。大妞清河长公主,嫁给了夏侯楙——就是后来在战场上出洋相的那个家伙。五妞安阳公主,嫁给了荀彧的儿子荀恽。六妞金乡公主,嫁给了何进的孙子何晏。所以嫁给汉献帝的,只有二妞曹宪、三妞曹节、四妞曹华。

那么曹操为什么要把三个女儿一口气嫁给汉献帝呢?理由很简单:这样做,你好我也好!


你好——你指的是汉献帝。要知道,汉献帝一直是个苦孩子,刚一出生,老妈王美人就被何进的妹子何皇后毒死,幸免于难的他,则被抱到永乐宫,请董太后抚养。自此,依董氏为外家。汉灵帝病重之际,又来一份遗诏,将他托付给宦官蹇硕。但最终,不论是董太后还是蹇硕,都没能完成这项使命。

而后,董卓登场,9岁的刘协登基做了皇帝,却是个傀儡皇帝。即便在董卓死后,他还是一个傀儡,日子反而不如之前,最严重的时候甚至连口饭都成问题。

曹操,正是在这样的时候救了他,给他吃给他穿,纵然不给他实权,至少给了一份优厚待遇,虚君头衔也一直保持没废。

但问题是汉献帝长大之后,想要掌握实权,这个咋整?

最初,汉献帝身边的女人是伏皇后和董贵人,汉献帝要权,就看中了董贵人的父亲董承、伏皇后的父亲伏完,结果董承动手,被杀!伏完没动手,也被杀!

这时候,刘协终于懂了,曹操保你做的是虚权皇帝,不是实权皇帝。你若再痴心妄想,无非就是一个死字。

汉献帝不想早早驾崩,所以到这个时候他就认输了:朕就是一个虚君的命。

当然曹操还是有点不放心,因为后宫没人,他心里没数。汉献帝也不放心,因为不知道哪天曹操心思一变,逼你驾崩咋整?

所以最终,便有了曹家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的事件。曹操认为,有咱闺女在皇宫里看着皇帝,皇帝就不敢胡来。而皇帝也认为,咱都是你女婿了,你好歹不能害你女婿吧!

于是大家安心。

事实上,汉献帝也确实是历史上命运最好的傀儡皇帝。一直活到曹操死了、曹操的儿子也死了,曹操的孙子曹叡那个时代,他才寿终正寝,曹叡还带着群臣为他哭祭。

所以可以这么说,曹操和汉献帝,确实是历史上关系最和谐的权臣与皇帝,注:在曹操的女儿嫁给汉献帝之后。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小姐姐在这里更正一下题主,据历史考证曹操一共有6个千金,他把女儿中的老二、老三、老四嫁给了同一个人,并不是把七个女儿嫁给同一人。据记载,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把自己的3个亲生女儿一同嫁给汉献帝刘协为夫人,214年,曹操的3个女儿一块被封为贵人。3个女儿同时嫁给一个皇帝这在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老曹这样做有他自己的道理。

因外戚和自己争权,曹操差点没了小命,曹操嫁女为了自保稳住政权

1,董贵人的爹董承要杀曹操

汉献帝这皇帝当的着实憋屈窝囊,怎么都难逃傀儡的命运,被人挣着操纵,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试图利用刘协来实现他统一中国的目的,却不敢直接取代他而自立为皇帝。刘协深怕刘家江山被老曹夺去,更想为自己的傀儡命运挣扎一下。于是他暗下“衣带诏”,令董贵人的爹董承设法诛杀曹操。


而当时的董承不满足自己在朝中的地位,正与曹操争权,200年(建安五年)正月初九日,董承等密谋诛杀曹操的事情泄露,结果董承败在老曹手中,被曹操处死,怀有身孕的董贵人也被曹操处死了。

2,皇后和她爹伏完有杀曹操的动机

董贵人的惨死,让皇后伏寿感到危机四伏,深怕有一天父亲伏完和她也会被曹操所害,她想提前下手。汉献帝失去董贵妃和腹中的孩子心存怨恨,和皇后伏寿密谋再次诛杀曹操。皇后写信让父亲伏完想办法弄死曹操。伏完也是个没有主心骨的人,对于女儿的求助信他蒙了,无奈去找尚书令荀彧,问他该怎么办?荀彧不表态,把这事闷在心里,静观其变。伏完又去找自己的小舅子樊普商量,结果樊普当了叛徒,向曹操告了密。

荀彧建议曹操向汉献帝进献女儿

荀彧权衡利弊找到曹操,说:“伏后无子凶邪,从前与其父书,言辞丑恶,当废。明公可进女为皇后”劝曹操把女儿进献给汉献帝,这个建议最终被曹操采纳。


曹操既然直接取代汉献帝,就继续把汉献帝作为傀儡操纵,所以曹操知道汉献帝要杀自己,却没有弄死汉献帝,还讨好般地将自己3个女儿嫁给他,并且献上绢帛5万匹作为聘礼来安抚稳住汉献帝,让他老老实实当傀儡。有三个女儿当眼线曹操生命无忧。从此曹操有了双重身份摄政大臣兼外戚。无论怎样曹操的女儿们只是曹操手里的棋子,曹操利用她们为自己的政权服务。


曹操为了让女儿当皇后,囚禁死伏寿皇后,毒死她的两个儿子。

曹操的女儿曹节轻而易举成为汉献帝的皇后 ;曹宪、曹华是汉献帝的贵人。

曹操的行为,使汉朝江山在摇摇欲坠中延续了20多年,刘协因这种特殊的关系保住了性命。

参考《后汉书·皇后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