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替代目前已經具備的技術實力

貿易戰加強了我們掌握核心技術,加大自主創新的力度和決心。我們都必須走出一條創新發展、科技強國之路。

雖然我們還有一些核心技術沒有完全掌握,但是經過改革開放,我們在科學技術上的研發投入,使我國也有大量的產業和產品趕上了世界水平。


國產替代目前已經具備的技術實力


國產替代將是中國近期和未來科技進步和工業發展的主要途徑

國產替代將是中國近期和未來科技進步和工業發展的主要途徑。任何國家層面上的工業發展、科技進步均可以通過以下三種途徑完成:引進技術、國產替代和自主創新。結局都是最終掌握一項以前該國並不掌握的科技,從而提升勞動生產率。

引進技術是最為高效的方式,但受限制較多。在無法引進技術時,國產替代成為最高效的科技進步方式。因為不少技術雖無法引進,但畢竟其他國家有現成的產品和技術可以模仿和學習,市場前景也較為確定,因此難度低於自主創新。這也將是中國近期和未來科技進步和工業發展的主要途徑。過去到現在,從鋼鐵到高鐵,中國已經在多個重要領域成功實現進口替代,未來有望在更多領域實現進口替代。

自主創新受限最小但相比引進技術和進口替代效率最低, 對於中國來說,由於大部分科技仍未全球領先,自主創新在短時間內不會成為主要科技發展動力;但隨著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科技實力差距越來越小,自主創新佔比將越來越大,直到代替進口替代成為主導力量。

國產替代的產業

在芯片之外,國內已有一些高科技領域已經取得了與世界同步的進展,例如量子通信領域、北斗導航領域、精密汽車零配件、光通信激光器件等,這也是我們可以引以為傲的潛力。

1、軍工零部件國科化

軍工零部件國科化是國產替代的核心,也是建設自主可控國防裝備發展核心。其中軍工信息化建設是在信息化戰爭需求的牽引下,利用信息成果使軍隊具有實時獲取、處理、傳輸、利用信息,準確攻擊目標的能力,最終建成信息化軍隊的活動。軍隊信息化與機械化是相輔相成的,信息化的發展必須建立在機械化的基礎之上。我國武器裝備信息化建設處於起步階段。根據中國產業信息網數據,美陸軍信息化裝備超過裝備總量的50%,海空軍裝備的信息化程度已達70%以上;而我軍武器裝備信息化水平總體上還處於剛剛起步階段。國防信息化以C4ISR為載體。信息化部隊裝備體系包括衛星導航、衛星通信、雷達、指揮控制、航電、光電、紅外等。


國產替代目前已經具備的技術實力


振華科技主營IGBT 是電力電子領域的“CPU”,是工業控制和國防領域重要的基礎器件,已成為整機系統提高性能指標和節能指標的首選產品,廣泛應用於武器裝備、航天、航空、變頻電機、新能源汽車、可再生能源發電等領域。

振華科技積極佈局高端功率半導體產業,在IGBT芯片及模塊研發方面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形成了自主研製國際主流技術水平的溝槽柵+場截止技術的IGBT芯片能力,電參數指標已達到國際知名企業同款產品水平。同時, 攻克了超大面積芯片低空洞率焊接、高可靠鍵合工藝以及無氣泡灌封等功率模塊封裝方面的關鍵技術。

隱形飛機最核心的技術是隱身材料,全世界只有美國擁有成熟的技術,歐洲、日本和俄羅斯都沒能入門,但中國實現超車成功研發了納米級(美國F22運用)隱身塗料,所以才有了國之重器殲20。新勁剛的世界領先的隱身材料, 實實在在運用在了國之重器、中國有史以來最牛尖端武器殲二十隱形戰鬥機上。

安達維爾公司的航空座椅產品在國內軍用直升機座椅領域佔據大部分的市場份額,包含駕駛員抗墜毀座椅,機械師座椅等40餘款各類型座椅,廣泛配裝於多型軍用直升機,並在實際應用中發揮了重要的安全保護作用。

2、光通信激光器件。

光纖激光器行業存在較高的技術壁壘,目前國內做光纖激光器的公司大約有 15 家左右,大多數是自 2010 年以後由海外回國的科研人員創建。在高功率切割焊接領域, 2012 年 11 月,華工科技與武漢銳科光纖激光技術共同研製成功 "4kW 全光纖激光器 ",成為繼 IPG、 SPI 之後,全球掌握此項技術的企業之一。大族激光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也開始涉足光纖激光器的生產,為下一步系統集成做準備。國產工業光纖激光器的市場推廣已經到來,與國外同類產品的競爭即將展開。


國產替代目前已經具備的技術實力


光庫科技公司從光通信器件,向光通信激光器件擴展,公司多款光纖激光器件,光通訊器件代表了光纖器件技術的較高水平,如:公司提供了“嫦娥三號”登月項目中激光三維成像敏感器內所用的光無源器件,用於搭建太空用光纖激光器,判斷落月地點是否合適,為成功落月提供了重要保障,公司自主研發能用於海底光網絡的高可靠性光無源器件,使公司成為全球少數能提供該類器件的廠商之一,公司自主研發的50W/100W隔離器,具有高可靠性,高隔離度,並可根據客戶需求定製,是高功率光纖激光器的核心器件,已被國內外著名光纖激光器廠商廣泛採用,公司研發的特種波長無源器件如2μm器件,可見光(紅綠光)器件,可用於光纖激光器,醫療設備等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公司目前在研發的項目有"量子通訊用時間關聯雙光子源",處於樣機試製階段。

3、汽車核心零配件。

乘用車核心零部件尤其是一些壁壘較高、具有整車動力、安全要求的領域仍是自主零部件廠商的短板,尚處於趕超階段。


國產替代目前已經具備的技術實力


雖然近 10 年來我國汽車工業 已實現整車裝配的國產化,並逐漸在一些基礎零部件領域有所突破,也湧現出如福耀玻璃等全球巨頭,但仍有不少核心零部件包括一些高壁壘的細分零件領域掌控在國際品牌以及其合資廠商手中。

依靠大的國內汽車市場以及產業優勢,部分優質自主廠商憑藉技術積累 以及資本優勢外延獲取高端技術,新一輪深度國產替代(國內自主零部件廠商取代國際廠 商)的趨勢已經出現。

大的乘用車產銷量規模是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礎,汽車零部件作為產業上游 充分受益並在一些細分零件領域培育出本土優質廠商。

動力總成、內外飾、底盤和電子電器相關零件潛在國產替代空間廣闊。縱觀汽車零部件產業鏈,動力系統領域,大部分自主品牌汽車的發動機已實現自主研發或合作生產,變速器 領域的手動變速器實現自主配套,AT、DCT 和 CVT 等各類型自動變速器正在崛起;

電子電器領域的線束、安全氣囊和空調系統,內外飾的座椅和車燈總成,底盤的輪胎、制動系 統和動力轉向系統等各領域相關零部件企業通過內生外延式發展,不斷取得整車廠配套突 破,發力國產替代。

汽車內外飾件是汽車零部件產業鏈的基礎環節,但市場體量較大,同時也是實現自主國產 替代的重要突破口。過去數年以民營企業為主的國內汽車零部件廠商在相關領域已取得市 場主動權,其中以福耀玻璃、萬豐奧威、模塑科技、中信戴卡等最具代表性。

隨著技術積累與客戶信任建立,有不少優質民營零部件廠商已突破原先產業壁壘較高的細 分領域,其中有代表性的企業有:萬里揚收購奇瑞 CVT,整合 CVT 自動變速器產業;拓普集團突破電子真空泵;天成自控是國內工程機械座椅龍頭,近期實現高壁壘的乘用車座 椅配套,有望成為高附加值全方位的座椅供應商。

部分自主優質零部件企業倚靠成本優勢和配套能力,從國產替代過渡到全球供貨,已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廠商。

如中信戴卡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鋁製輪轂供應商,國內汽車零 部件行業出口量第一;賽輪金宇在越南設廠,產品銷往歐、美、亞、非等區域多個國家和 地區。企業憑藉優秀生產水準突破壁壘進入全球供應鏈體系。如拓普集團不斷向高附加值的領域 前進,募資開發真空助力泵項目,公司已成為特斯拉配件供應商;亞太股份則成為通用汽 車制動器供應商,正式進入通用全球供應體系;奧特佳具有自主研發汽車空調壓縮機的能 力,產品出口北美和東南亞市場。

4、高端元器件製造材料與製造技術。

OLED將逐漸取代LCD成為下一代顯示面板的主流並正在逐漸完成國產化替代過程。OLED面板產線的加速發展無疑將帶動整條產業鏈的發展。有機發光材料是OLED面板的核心組成部分, 上游材料有濮陽惠成和供應柔性電路板的弘信電子、同興達、有研新材、中穎電子、江豐電子、得潤電子、世運電路等。

濮陽惠成開發出OLED功能材料芴類衍生物並於2011年形成產業化生產。公司重點開發OLED藍光功能材料芴類衍生物, 其他OLED功能材料主要包含:OLED空穴傳輸材料,空穴注入材料,空穴阻擋材料,電子傳輸材料,電子注入材料,電子阻擋材料及材料合成的催化劑配體有機膦類化合物等。

弘信電子主營FPC柔性電路板生產。手機上,FPC絕大多數用在顯示模組、觸控模組、指紋識別模組、攝像頭模組等,也直接用於手機上的傳感器、側鍵、揚聲器等部位。

5、高端裝備的進口替代。

工業機器人是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的重大工程之一。隨著機器人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以及生產成本的逐年下降,下游應用領域正在不斷擴展,進入快速普及階段。由於具備一定的發展基礎,加上目前國產機器人市場份額僅佔約30%,未來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機器人的核心零部件, 減速機部分有RV減速機的中大力德、高精密刀具製造的恆鋒工具、繞線機和雕刻機定製的田中精機等。


國產替代目前已經具備的技術實力


中大力德是較早進入減速器和減速電機行業, 從2012年開始開發RV關節機器人專用減速器,目前已完成RV擺線針輪減速器9種以上規格產品的開發,通過第三方機構測試,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目前公司 精密減速器實現了技術突破,在與國外先進企業的市場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未來將在國內市場起到逐步替代進口產品的作用。

未來市場份額將快速提升的國產替代產品

在目前產業水平發展較快,市場份額將會快速提升的產品有:

1、12英寸半導體單晶硅片

單晶硅片是最重要的半導體材料,目前90%以上的芯片和傳感器是基於半導體單晶硅片製造而成, 市場上主流的硅片為300mm(12英寸),其在硅片市場中的份額已經達到78%;全球半導體硅片行業呈現巨頭壟斷的格局,在12英寸硅片上,前六大硅片廠的市場份額達到了97.8%。


國產替代目前已經具備的技術實力


我國大陸半導體硅片廠商主要生產6英寸及以下硅片, 12英寸硅片方面,我國完全依賴進口。我國12英寸硅片需求將在2018年升至109萬片/月。

上海新陽參股子公司新昇半導體已成功研發出12英寸硅片, 進口替代前景廣闊 。

2、功率半導體

功率半導體是半導體產業的一大分支, 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功率半導體需求市場。

國際市場上,主要以硅基功率MOSFET和IGBT為代表的場控型器件,其中IGBT器件的年平均增長率超過30%,遠高於其它種類器件。目前,功率半導體主要供應商集中在美國、日本和歐洲,我國在中高端產品上嚴重依賴於國外公司,以需求增速最快的IGBT為例,我國的自給率不足10%。以SiC和GaN為代表的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器件化是現今功率器件的發展方向,預計2018-2020年進入爆發式增長階段。《中國製造2025》指出,在關鍵電力電子器件方面,2020年要求實現硅基IGBT、MOSFET等形成系列化產品,綜合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即完成國產替代。

華微電子是集設計、製造、封測於一體的功率半導體企業,產品包括了MOSFET、IGBT等全線高端功率半導體,具備了IGBT的量產能力,整體實力達到了國際水平,隨著國內需求增加公司產品很可能放量增長;同時公司積極佈局第三代半導體功率器件,未來成長空間大。

揚傑科技在功率器件的大部分細分產品市場具有較高的市佔率, 分立器件芯片、旁路二極管等項目,和SiC芯片、器件和節能型功率器件芯片等項目,將全面提升公司的競爭能力,加速第三代半導體產品的佈局。

3、半導體光刻膠

光刻膠又稱光致抗蝕劑,是利用光化學反應進行圖形轉移的媒介,主要應用於電子工業中集成電路和半導體分立器件的細微加工。光刻膠按應用領域分為PCB光刻膠、LCD光刻膠和半導體光刻膠,其中半導體光刻膠技術最為先進。

半導體光刻膠按曝光波長可分為g線、i線、KrF、ArF和EUV,對應的技術含量逐漸升高。光刻膠市場的供給高度集中,全球前五大企業佔據了80%以上的市場份額。我國半導體光刻膠整體自給率不足10%。

國內企業正逐漸在技術上取得突破:如南大光電旗下北京科華等實現了g線和i線光刻膠部分品種的國產化;中科院化學所等正在研發高端品種。

強力新材是專業從事光刻膠專用電子化學品的研發的公司,收入的33%源自PCB光刻膠引發劑, 35%源自LCD光刻膠光引發劑,公司募投的20噸半導體光刻膠引發劑將帶來收入的增長。

北京科華在KrF光刻膠領域處於國內領先地位,在02專項扶持下建成了248nm光刻膠研發與測試平臺和中試生產線,產品現已通過中芯國際認證獲得商業訂單,同時也在開展ArF光刻膠的研究與產品開發。

4、超淨高純試劑

超淨高純試劑是指主體成分純度大於99.99%,雜質離子和微粒數符合嚴格要求的化學試劑。超淨高純試劑主要用於芯片的清洗、蝕刻,是大規模集成電路的關鍵性配套材料,主要應用在半導體領域。

超淨高純試劑按SEMI等級可分為G1-G5,G5要求的技術最高,而我國的生產技術僅能滿足大部分G2的需求。目前,歐美、日韓的超淨高純試劑佔據了全球近80%的市場,我國僅佔11%且均為低端產品,國產替代及高端化的空間較大。

光華科技公司產品涵蓋了PCB製造過程中的所有溼法流程, 正在佈局半導體溼電子化學品。

西隴科學公司化學試劑產品約佔公司總收入的50%, 年產1萬噸的超淨高純試劑項目已經投產。

5、光芯片和光器件

光器件和光纖光纜是光通信產業鏈的上游領域,其中光器件體現著光通信的核心競爭力,作為光器件重要組成部分的光芯片,是整個產業鏈中技術難度最高的環節。

我國光通信產業經過數十年的發展,產業鏈佈局比較完整,產業規模和產品種類不斷擴大,國內企業如華為、中興、烽火等設備商已成為全球光通信產業的中堅力量,但我國光通信產業鏈發展很不均衡——光纖光纜已幾乎完成進口替代,國產化程度高,龍頭如亨通光電位於產業鏈源頭的光器件及芯片,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

光迅科技是國內領先的光通信廠商,是國內第一傢俱備光芯片技術和量產能力的企業,產品中多為2.5G等中低端光芯片及光器件,已掌握10G芯片技術,即將小規模量產,25G芯片完成客戶驗證並出貨,正在突破100G技術。

博創科技在光無源器件市場上份額較高,目前正在投資市場規模更大的光有源器件,預計在未來三年將PLC集成光器件的生產規模擴大至現有的1.5-2倍。

中際裝備通過收購蘇州旭創,在40G光模塊產品上市佔率行業領先,在10/25/40/100G光模塊領域均推出了產品。

新易盛目前可以批量生產40/100G光模塊產品,但光模塊生產受制於光器件和光芯片的供應。

6、存儲器芯片

存儲器芯片據預測2020年達到1000億美元的規模,其中中國的市場需求將超過200億元。全球市場供給基本被三星、海力士、美光、東芝所壟斷。

存儲器芯片國產化是中國政府正在大力推行及實施的項目之一,因此我國有望在新型存儲器的技術上加速國產替代。

兆易創新公司在市場較小的NORFlash領域佔據全球11%的市場份額,位列全球第四。

7、AMOLED

OLED依驅動方式可分為被動式(Passive Matrix, PMOLED)與主動式(Active Matrix, AMOLED),AMOLED要優於PMOLED。AMOLED隨著成本的下降和良率的提升,未來AMOLED的市場空間廣闊。


國產替代目前已經具備的技術實力


京東方A已經量產高端柔性AMOLED面板。

中穎電子開發了國內首顆高清AMOLED驅動芯片,是國內唯一併首家量產AMOLED 屏驅動芯片的公司。

8、鋁塑膜

鋁塑膜是由鋁箔、多種塑料和粘合劑組成的複合材料,是軟包鋰電池電芯封裝的關鍵材料,也是目前技術難度最高的環節。隨著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尤其是中國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車的環境下,潛在市場規模可達到百億。

鋁塑膜的市場供給高度集中,日本DNP和昭和電工共佔全球市場份額的75%, 新綸科技已有產能200萬平米/月,預計最終形成600萬平米/月的產能。

9、偏光片和TAC膜

偏光片是一種高分子材料,是液晶面板的關鍵原材料,目前主要應用在TFT面板上。

TAC膜是偏光片的關鍵材料,佔其成本的50%左右,附加值高。預計2018年,全球規模約37.2億美元,中國市場約10.5億美元。

全球偏光片和TAC膜的產能集中在日韓少數企業中。日本企業共佔據全球TAC膜市場份額的85%,大陸在TAC膜上還未能實現量產。

新綸科技在江蘇常州投資的TAC膜生產基地預計2018年完成,規劃產能9417萬平米/年。

10、鋰電池隔膜

鋰電池隔膜是鋰電池結構中的關鍵組件,主要作用是將電池的正、負極分隔開,直接影響電池的容量和安全性等性能,是鋰電材料中技術壁壘最高的材料 。

從鋰電池的需求看,鋰電池主要應用於便攜設備、儲能領域和新能源汽車,因中國大力推行新能源汽車,受益於此,鋰電池隔膜市場空間廣闊。

星源材質專注鋰電隔膜的生產。公司年產能1.66億平米,其中幹法隔膜1.4億平米,溼法隔膜2600萬平米,國內市佔率第一,2016年全球市佔率約4%。公司募投的年產5000萬平米幹法隔膜項目、年產8000萬平米溼法隔膜項目於2017年投產,進一步鞏固國內鋰電隔膜企業龍頭地位。

滄州明珠公司年產6000萬平米溼法隔膜項目於2017年一季度投產,2018年或將實現溼法隔膜產能1.9億平米。

11、碳纖維

碳纖維是一種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強度、高模量纖維的新型纖維材料,含碳量超過99%的又稱石墨纖維。碳纖維在輕量化方面有著非常大的優勢,主要應用在汽車、風電、航空航天和體育休閒等領域。


國產替代目前已經具備的技術實力


全球碳纖維供應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中國大陸和臺灣,共佔68%。我國大陸雖然佔據18%的市場份額,但產能在國內非常分散,且集中在T300的低端產品上,而在高端產品上90%依賴進口。

政策上,《中國製造2025》中提出了碳纖維的發展規劃,計劃國產碳纖維年用量達到4000噸以上,高性能纖維基本實現自主保障,在工業裝備上的應用佔比超過50%,在航天裝備上實現批量應用,這有望加速高端碳纖維進口替代。

精功科技打造國內第一條T800生產線,設計產能1000噸/年。

康得新專注研發高分子材料領域,與寶馬、北汽等集團合作,打造新能源汽車碳纖維輕量化產業鏈。其控股股東中安信的碳纖維一期項目已投產,產能為1700噸碳絲和5100噸原絲。

博雲新材航天用碳-碳複合材料供應商。

12、玻璃基板

玻璃基板是液晶面板的重要材料。目前我國主要的生產商有彩虹股份、東旭光電和中國建材,其中基板玻璃生產線集中在5代和6代, 國外廠商生產線以8.5代為主,隨著國內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生產商也研發建設8.5代玻璃基板。全球市場供給的集中度極高,被康寧、旭硝子、電氣硝子、安瀚視特四大國際性企業所壟斷。

彩虹股份2015年開始建設國內首條8.5代生產線,隨著技術的改進,良品率不斷提高, 2018年或可建成6條生產線,產能達340萬片。

東旭光電擁有7條5代生產線,已全部實現量產;10條6代生產線,6條已實現量產。2016年3月籌建3條8.5代生產線。

13、汽車車燈

車燈按主流光源分類有鹵素燈、氣體放電燈、LED三種,鹵素燈成本低、壽命短,而LED車燈成本高、能耗低、亮度高。隨著汽車銷量的增長和性能更高的LED車燈的普及,我國汽車車燈的市場規模有望從現在的400億元左右增長至700億元左右。

車燈行業具有市場壁壘高、開發週期較長的特點,全球供給集中度較高,前五大車燈供應商佔據了近80%的市場份額。

星宇股份公司早期只為內資車企如奇瑞等提供配套大燈,目前已逐漸躋身一汽大眾、一汽豐田等合資企業供應鏈,已成為奧迪兩款車型前照燈及寶馬兩款車型後組合燈的供應商,合作客戶不斷高端化,產品結構持續優化,推出了AFS、ADB等智能大燈,國產替代有望加速。

13、體外診斷

體外診斷是在人體之外通過對人體的血液、體液、組織等進行檢測而獲取診斷,信息,進而判斷疾病或機體功能的產品和服務,是醫療器械領域中最大的子行業,按檢測原理和方法主要分為生化診斷、免疫診斷和分子診斷。我國體外診斷總體規模很小,人均體外診斷費用僅為2美元,遠低於日本的38美元和美國的77美元,加之老齡化的加劇,我國體外診斷市場空間巨大。2018年預計全球體外診斷市場規模達到777億美元。

總體來看,全球體外診斷市場中羅氏、丹納赫、西門子和雅培佔據了接近50%的份額。從細分市場看,我國企業多集中在生化試劑領域,且佔據大部分國內市場份額,而在免疫診斷和分子診斷市場上存在巨大的進口替代空間。

其中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是主要的發展方向,而我國的自給率只有5%,絕大部分被外資巨頭壟斷;分子診斷是目前體外診斷中技術要求最高的,主要包括PCR、核酸分子雜交和生物芯片,全球市場集中度很高。分子診斷雖然在我國僅有不足20億的規模,國內企業仍處於起步階段,但近5年增長率達到了23.2%,發展空間廣闊。

邁克生物國內體外診斷研發中產品線佈局最為全面的企業,且化學發光技術屬國內領先地位, 且新一代化學發光儀器在2017年底獲批,化學發光產品線前景可期。

14、工業機器人

工業機器人是面向工業領域的多關節機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機器裝置,是靠自身動力和控制能力來實現各種功能的一種機器,預計到2019年全球銷量可達到41.4萬臺,並保持10%以上的增長率。日本的發那科和安川電機、德國的庫卡(已被美的收購)和瑞士的ABB佔據了全球市場份額的60%。

工業機器人的產業鏈上游為提供的伺服系統、減速器和控制器的零部件供應商。我國工業機器人伺服系統國內企業市佔率在10%左右,在中低端實現了量產,但在高端產品上仍有較大差距。

美的集團收購庫卡81%股權之後成為我國最大工業機器人制造商,庫卡帶來的工業機器人業務歸母營業額佔美的集團總營業額的11%,佔全球市場份額14%。

機器人公司業務100%均與工業機器人直接相關,其中大約三分之一是直接的工業機器人制造業,三分之一是配套的自動化系統集成、三分之一是其他自動化成套裝備製造。

拓斯達是位於東莞的一家智能製造企業,工業機器人制造類佔營業額比重約50%,主要為機械手製造。

15、有載分接開關

有載分接開關是一種為變壓器在負載變化時提供恆定電壓的開關裝置,隨著各國電網建設投資的不斷加大和傳統變壓器的升級改造,分接開關的需求會有大幅增長。

目前,我國220KV及以下的產品已經實現了進口替代,但500KV及以上的產品由於存在很強的資質壁壘,我國市場仍然由進口壟斷。

華明裝備我國唯一掌握特高壓分接開關技術的企業,國內市佔率為50%以上,但在中國以外的市場佔有率僅為5%。

17、PCB專用油墨

PCB油墨是指印製電路板所採用的油墨,是PCB行業的上游領域,分為阻焊油墨、線路油墨和標記油墨。目前,PCB行業呈穩定增長態勢,預計2017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656億美元,隨著全球PCB行業向中國大陸遷移,大陸市場規模也將達到290億美元。

從企業市佔率來看,日本太陽佔據了我國市場的50%左右,我國企業廣信材料和容大感光共佔25%左右。

廣信材料是國內市佔份額最大的國產專用油墨製造商,年產能達6500噸, 公司年產8000噸感光新材料項目於2017年11-12月實現試生產,將進一步擴大產能。

容大感光年感光油墨7950噸,產能利用充分,幾乎實現滿產滿銷,目前已募投年產10000噸感光油墨項目,2017年底投產。

18、高鐵車軸

輪軸是組成高鐵動車的核心零部件,是動車轉向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車輪與車軸連接動車機身與軌道,將來自動車機身的載荷傳遞給軌道,並將因線路不平順產生的載荷傳遞給機身各個零部件,以保證動車在軌道上的順暢運行和轉向。


國產替代目前已經具備的技術實力


動車輪軸關乎高鐵運行安全,對材料和質量的要求較高。目前我國動車輪軸尚未實現國產化,幾乎全部依靠進口。

太原重工太原重工製造的350公里時速高鐵輪軸已經通過了技術鑑定,即將投入市場,因此高鐵輪軸的國產化程度將大大提升,有望實現國產替代。

太鋼不鏽與太原重工聯合進行技術攻關,研發350公里時速的高鐵輪軸,為該輪軸提供自主研發的特種材料。

19、高端數控機床

數控機床是指裝有程序控制系統的自動化機床,可在編譯好的系統的控制下使機床工作並加工零件,與傳統機床比,有著加工精度高、對加工對象適應性強、生產效率高等優點,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車、鐵路建設、國防軍工等行業都有著廣泛應用。2003年起至今我國均為數控機床最大的消費國及進口國,但國產數控機床多為中低端產品,高端數控機床90%依賴進口,其中日本是主要的進口來源國,約佔三分之一。

國務院發佈的《中國製造2025》也提出到2025年中國的關鍵工序數控化率要從當前的33%提升到64%。我國數控機床市場需求廣闊、政策支持力度大,具有較好的發展潛力,國產替代空間較大。

華中數控是我國中高端數控機床的龍頭企業,高端數控裝置市場佔有率達65%以上,中端數控裝置30%以上,有望受益政策紅利。

中國在某些關鍵的科技創新領域,存在一定的技術落後。這些領域也是未來國產替代改善的重中之重,可以說是中國製造業和科技創新最後需要攻克的“堡壘”。在全球新一輪科技浪潮疊加我國產業升級大背景下,擺脫高新技術產品進口依賴程度較高,實現國產自主可控勢在必行。那麼。在您說從事的產業中,有哪些技術也已經實現了國產替代呢?歡迎您來補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