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汗國親疏有別?為何元朝地圖中只有察合臺汗國而無其他三國?

地圖真的是歷史事實的真實再現嗎?當然不是,歷史地圖首先是一種工具,一種體現今人意志的工具,然後才是再現歷史。只有明白了地圖的這一本質,我們才能正確認識元朝疆域的表現特點。

四大汗國親疏有別?為何元朝地圖中只有察合臺汗國而無其他三國?

關於元朝地圖,歷來是莫衷一是,疆域大小和囊括區域也是千變萬化,在譚其驤先生的歷史地圖集中甚至將西伯利亞地區鄂畢河以東的整個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劃入元朝版圖。

不過即便這些版本千奇百怪,但有一點是非常默契的,那就是將察合臺汗國和元朝版圖合併表示。

在成吉思汗開啟了征服世界的偉大征程後,經過三次大規模西征,分別建立了窩闊臺、察合臺、欽察、伊爾四大汗國,其中欽察汗國橫跨東歐平原,伊兒汗國更是幾乎囊括整個西亞,剩下的新疆西部至中亞河中地區,被窩闊臺汗國和察合臺汗國佔據。

四大汗國親疏有別?為何元朝地圖中只有察合臺汗國而無其他三國?

很多人認為之所以在元朝地圖上只標註察合臺汗國而不標其他汗國,是因為察合臺汗國距離元朝最近,其實這是典型的扯淡,因為窩闊臺汗國距離元朝同樣很近。

至於說四大汗國中因為察合臺汗國和元朝關係親密就更是無稽之談了。在蒙哥汗身死釣魚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激烈爭奪汗位時,阿里不哥是在蒙古本部的忽裡臺大會上稱汗的,名正言順,而且也得到了東道諸王等本部王公支持,另外也得到了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以及欽察汗國的聲援。

而忽必烈則在開平按照漢人傳統自立為王,主要依靠的是漢人地主階級的支持,聲援忽必烈的也只有旭烈兀建立的伊兒汗國。

四大汗國親疏有別?為何元朝地圖中只有察合臺汗國而無其他三國?

因為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汗位爭奪,蒙古內部走向分裂。等到忽必烈擊敗阿里不哥,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及欽察汗國相繼單飛,窩闊臺汗國的海都甚至在忽必烈建立元朝後繼續騷擾元朝西北,忽必烈晚年甚至不惜親征海都。

所以論親疏關係,元朝和伊兒汗國才是好基友,察合臺汗國雖然和元朝合作消滅了窩闊臺汗國,但不能成為取代伊兒汗國和元朝畫在一起的理由。

所以靜夜史認為將察合臺汗國畫在元朝旁邊的最根本原因就是:

四大汗國親疏有別?為何元朝地圖中只有察合臺汗國而無其他三國?

新疆自古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距離遠近也好,關係親疏也罷,只要能讓後人一眼看出“新疆是我國的一部分”就夠了。北宋地圖中的“黑汗”、“西州回鶻”、“吐蕃諸部”,南宋地圖中的“西遼”等,也是這個用意。

至於為什麼是察合臺汗國而不是窩闊臺汗國,是因為在元朝疆域一直在不斷變化中,待到疆域穩定下來的元朝中期,窩闊臺汗國已經被元朝和察合臺汗國聯手消滅,所以新疆地區就成了察合臺汗國的天下。

四大汗國親疏有別?為何元朝地圖中只有察合臺汗國而無其他三國?

在地圖上表達意志歷來是所有國家慣用的外交策略,最典型的莫過於常凱申地圖開疆,將承認獨立的蒙古又畫到中華民國地圖上。

“地圖言志”雖然看起來一廂情願甚至有自我安慰的意思,但對於教育本國人民確實有巨大作用,比如今日在我國地圖之外,“海參崴”、“伯力”、“廟街”、“庫頁島”等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依然標註在俄羅斯地圖之上,說你忘記了這段屈辱估計鬼才信。而奮發圖強的我們也在期待著祖國強盛後這些土地的真正迴歸。

所以正確認識地圖的本質,絕對是必須和必要的!

四大汗國親疏有別?為何元朝地圖中只有察合臺汗國而無其他三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