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五子良將,劉備有五虎上將,孫權有什麼?

鳶飛九天2018


這還用問?孫權有四大都督啊!


你就說說,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四個人哪個比五子良將,五虎上將差?

咱就說說陸遜,他跟隨孫權四十餘年,出將入相,於東吳之功不下於諸葛亮於蜀!特別是他智取荊州,在夷陵之戰中火燒連營擊敗蜀國,更是成為經典之戰。《三國演義》中刻畫的陸遜深藏不露,足智多謀,臨危不亂,正是因為他給呂蒙獻計,才妙取荊州,讓關羽敗走麥城,讓東吳強大,使東吳存活的時間更長。

當然了,拿他們來比有點欺負人了,他們是戰略家,應該去和諸葛亮,司馬懿這些人比。

沒錯,說起三國時期著名的武將,我想人人都能隨口說上幾個,呂布、曹仁、關羽、張飛、趙雲、張遼……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這些讓人耳熟能詳的英雄卻沒有一個是東吳的。 然而東吳能夠存於三足鼎立之中多時,也必不可少地必須有能夠率軍作戰的大將,他們並不是只有四大都督拿得出手。

黃蓋,根植於我心裡的是一個白髮蒼蒼的武將形象,他歷任孫堅、孫策、孫權三代,他在赤壁之戰時詐降,並趁機用火攻,大破曹操的軍隊。詐降之時他使苦肉計,被打得皮開肉綻方可讓多疑的曹操相信,這才有了大快人心的火燒赤壁。不得不說,黃蓋真乃東吳一猛將,為東吳三代奉獻一生。

程普,在“江表之虎臣”中位列第一位的程普,也是一位三朝元勳。他討打董卓,斬華雄、破呂布、救孫策、平江東,又大破曹仁於南郡。連孫權都說:“故將軍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問。”可見其在東吳地位之高,武功之卓越。


東吳的這些將士們,他們英勇驍戰、功勳卓著,可以說,他們成就了東吳的輝煌,也成就了三足鼎立之勢。


白話歷史君


眾所周知,曹操有五子良將:于禁、張遼、徐晃、張郃、樂進,劉備在正史中只有四虎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而在《三國演義》 中再加一個趙雲湊成五虎上將。

那麼孫權有什麼?

曹操唯才是舉,選拔人才不拘一格,劉備仁義重情,以情義感動人才。孫權靠父兄兩代,留下的人才班底,世居江東,稱霸一方,積極進取平定江東的同時,多方招攬人才。



孫權年僅19歲就接手江東,主少國疑,但孫權以實際行動維護了父兄留下的基業,不僅成功守住江東,而且還發揚光大,到了後期,東吳能與曹魏、蜀漢鼎立三分天下,人才至關重要,孫權有四大都督和江表十二虎臣。

四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

江表十二虎臣: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



四大都督,這個就非常有名了,江東文有張昭,武有周瑜,周瑜最早就跟隨孫權的兄長孫策打天下,在孫策去世後,輔佐孫權,力主抗曹,赤壁之戰領導孫劉聯軍大破曹操,阻止了曹操一統天下的步伐,之後在南郡之戰後,攻佔江陵城,只可惜英年早逝。

魯肅,東吳戰略型人才,謀士,是最早提出三分天下戰略的人才,赤壁之前力主聯劉抗曹。

呂蒙,東吳猛將,與孫權一起謀劃了襲取荊州,有勇有謀,是東吳的棟樑之臣。

陸遜,東吳後期的全能型人才,夷陵之戰大敗劉備,守住荊州,一戰成名。石亭之戰,大敗魏國曹休,之後出將入相,因太子之爭,被孫權逼死。



江表十二虎臣是孫權雄霸江東的主要功臣,為孫權在歷次戰爭中立下不少功勞。

程普,東吳名將,資歷最老,程普跟隨孫氏父兄三代征戰,程普曾跟隨孫堅平定過黃巾軍,討伐董卓,協助孫堅殺華雄、破呂布。後又跟隨孫策平定江東各郡,在赤壁之戰中,程普與周瑜分任左右都督,一起合力擊敗曹操,南郡之戰大敗曹仁,一生戰功赫赫。

黃蓋,也是江東老臣,歷經孫堅、孫策、孫權兩代三主,最有名的是在赤壁之戰,黃蓋以詐降為名,率蒙衝艦隊火攻曹營,為赤壁之戰立下赫赫戰功。

韓當,也是江東老臣,歷經孫堅、孫策、孫權兩代三主,參與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官至昭武將軍、冠軍太守,加都督稱號,封爵石城侯。

蔣欽,最早跟隨孫策,隨孫策征戰,後隨孫權征戰,在合肥之戰,孫權遇險,力主護孫權脫險,因功升蕩寇將軍,領濡須督。在219年征討關羽時病逝。



周泰,蔣欽同鄉,與蔣欽一起加入孫策,隨之徵戰,周泰在隨孫策征戰過程中得到孫權的賞識,之後長伴孫權左右,隨孫權討伐黃祖有功,參與赤壁之戰及南郡之戰,周泰作戰勇敢,身上全是傷痕,是孫權較為敬重的大將。

陳武,跟隨孫策征戰江東,孫策死後擁立孫權,因其作戰勇猛,多有戰功,成為孫權的近衛軍將領,合肥之戰中,張遼率800壯士夜襲孫權大營,宋在謙、徐盛皆被擊潰之際,陳武挺身而出,力戰而死。

董襲,在孫策平定江東過程中加入孫策,後擁立孫權,因叛賊作亂,董襲帶兵僅用十天平定鄱陽數萬山賊,所向披糜,隨孫權黃祖,董襲作為敢死隊員,英勇作戰,親手持刀斬斷繩索,為全軍進攻立下功勞,後隨孫權在濡須抵禦曹操而戰死。



甘寧,山賊出身,先投靠黃祖,不得重用,後在赤壁之戰前投靠孫權,參與赤壁之戰及南郡之戰,數有戰功,甘寧是少有的有勇有謀的將領,曾與周瑜一起力勸孫權伐蜀,但未被孫權接收,甘寧作戰勇敢,隨孫權在濡須抵抗曹操時,甘寧率數十兵士力闖曹營,斬殺數十人,被孫權稱為東吳的張遼,多次參與合肥之戰,功勞依次於呂蒙,是孫權較為倚重的大將之一。

淩統,其父凌操是孫策部下,凌操死後,淩統被孫權提拔,隨孫權征戰黃祖,立有戰功,在隨孫權征戰合肥時,孫權因被張遼擊敗親自斷後,結果陷入張遼包圍,淩統拼死保護孫權,身受重傷,一直到孫權安全才肯撤離,既忠心又勇敢。

徐盛,為孫權提拔,最早在柴桑抵禦黃祖,後討伐山賊立功,合肥之戰與張遼大戰負傷,在濡須口抵抗曹操,敢單獨出兵上岸砍殺曹軍,得到孫權賞識。

潘璋,孫權接手江後,潘璋開始跟隨孫權,為孫權提拔,合肥之戰中,張遼夜闖大營,很多士兵害怕逃跑,潘璋斬殺逃兵而穩定局勢,在襲取荊州時,派兵截斷關羽退路,其部下馬忠擒獲關羽、關平及都督趙累並斬殺,立下大功。

丁奉,生平不詳,年輕時在甘寧、陸遜、潘璋等人手下為將,作戰時身先士卒,勇敢前往,孫權去世後,丁奉升為冠軍將軍,封都亭侯。後隨太傅諸葛恪抵禦曹軍來襲,在大冬天不穿盔甲,手拿短兵器,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孫權的十二虎臣也絲毫不弱於五子良將及五虎將。

程普,給孫堅,孫策,孫權都打過工,戰功赫赫,勇武過人,赤壁之戰,作為周瑜的副手,也算是文武雙全。

黃蓋,三國殺玩家是不是腦中不自覺地跳出“殺一下”的聲音。黃蓋東吳水軍大將,赤壁之戰使用連環計,苦肉計詐降計,唬的曹操一愣一愣的。相傳黃蓋很會忽悠下屬,跟手下士兵關係搞得很好,所以每次打仗口號喊得最響,衝在最前面的就是黃蓋底下那幫士兵。

甘寧,也算是路飛的前輩,一代水賊王。綽號“錦帆賊”,但是這位同志覺悟很高,自己覺得海盜最再久也還是海盜,於是從良了,開始在黃祖那當個小馬仔。後來投靠孫權,孫權說過:“曹操有張文遠,我有甘興霸,足矣。”

蔣欽,孫策小弟,戎馬一生,但個人清廉,生活簡樸。徐盛曾抓捕過蔣欽一手下,並秉公處理,徐盛擔心蔣欽會給自己穿小鞋,結果蔣欽逢人就讚美徐盛的優點,這樣徐盛以及孫權都很欽佩蔣欽。

周泰,孫權的警衛隊長,類似曹操的許褚,劉備的趙雲。身上全是傷痕,多次救孫權於險境。三番救主,血灑戰衣。其忠義勇氣可嘉。

陳武,為人樂善好施深得孫權與百姓的喜愛。合肥之戰,為了保護孫十萬而斷後迎戰張遼,奮戰不幸戰死。

董襲,東吳名將,身高八尺,武力過人。因奉孫權之命,率五樓船前往濡須口,遇暴風,不肯跳船逃命而沉船溺死。

韓當,弓術騎術過人,率一萬解煩兵討平丹陽郡賊寇叛亂。其後沒多久就病死了。可惜虎父犬子,兒子韓淙投降曹魏,韓當的女性親戚女兒都被韓淙賜給部下。令人唏噓。

淩統,東吳名將凌操之子,作戰勇猛過人。逍遙津一役保護孫權,淩統是最後一個撤退的將領。孫權對其十分喜愛。其後病死,孫權為之減餐,並收養淩統兩個孩子在宮中。

徐盛,曾率百餘人殺敗黃祖千餘人部隊,也殺的黃祖不敢再犯江東。曾獲君主“大壯”,三國時期僅張遼,徐盛獲此殊榮。

潘璋,最出名的還是他與他的馬仔馬忠,擒獲關二爺,也讓他出盡風頭。夷陵之戰也率部斬殺劉備部將馮習。為人魯莽勇武,晚年卻好大喜功,奢靡之至。孫權念其之功,對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丁奉,一員長壽的將領,萬年小馬仔,曾當過周瑜,陸遜,潘璋部下。卻活到孫權長孫孫皓時期。保養的太好了,估計以前老哥們的兒子都死了不少了,他還活著。






幽都風廣陌233


一直以來,孫權方面的武將,多以配角的方式出現在歷史上,所以存在感時有時無,以至於我們聽到某某人的名字,知道這人是將才,但他具體做了什麼,卻一時很難回想。

但這並不意味著孫權手下沒有大將,除卻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些文武全能,出將入相級別的都督之外,陳壽在《三國志.吳書十》當中,還特地典選了十二位東吳猛將,合為一傳,並稱贊這十二個人是“江表之虎臣”。

因此,孫權手下,也流傳出了“江表十二虎臣”這樣的說法,他們或許從個人名聲方面,遠不及曹魏的五子良將,和蜀漢的五虎上將(演義虛構)這些超一流武將,但最起碼,準一流的水平,還是綽綽有餘的。

這十二個人分別是:

程普(?——215年)

孫堅時期的老將,打黃巾、打董卓、平江東、平內亂、攻赤壁、攻南郡,都有他的份,因其資格老,甚至一度連周瑜也不放在眼裡(最後兩人和好了)。


黃蓋(?——?)

內鎮之臣,也不乏韜略,赤壁之時,黃蓋也曾提議火計,並詐降,赤壁得勝的功勞,黃蓋絕對可以排前五。

韓當(?——226年)

擅長強弓烈馬,算是孫權陣營中難得的陸戰人才,在孫堅時就非常勇猛,之後比較大的戰事,他基本都有出色表現,包括夷陵之戰,他手下的“解煩兵”,也是三國特種部隊之一。

蔣欽(?——220年)

也是江東將領的中堅力量,參與過的戰事,大多是平定內亂,合肥戰役防守張遼,偷襲荊州,他帶領一支水軍,有許多輔助之功,重點還在於人品很好。

周泰(?——?)

周泰不算是嚴格意義上的大將,他的地位類似於曹操的典韋,常常因護衛孫權而遍體鱗傷,有一回孫權讓他當統帥,別的將領不服,孫權讓周泰脫下衣服,讓周泰說出每一處傷疤的由來,別的將領這才心服。

陳武(?——215年)

他的史料很短,但戰爭上積累的功績絕對不少,手下自有一支廬江精兵,所向無前,最後在合肥之役,為了抵擋張遼,護衛孫權而戰死。

董襲(?——213年)

史載董襲其人“身長八尺,武力過人”,對內對外的大大小小戰役熬過來,遠近聞名,最後在濡須之役中壯烈死去。

甘寧(?——?)

初為水賊,但勇猛有大略,被孫權視為可以比肩張遼的大將,曾與關羽對峙水戰,也不落下風,他也曾提出“二分天下之計”。


淩統(?——?)

雖在軍旅,親賢接士,輕財重義,有國士之風,戰場上武勇不凡,曾為保衛孫權而斷後,幾乎重傷而死。

徐盛(?——?)

主要軍功在於平內亂、抵禦曹操、劉備、曹休、曹丕,以勇氣聞名於州郡,在遊戲裡的屬性和能力都不錯,是中流砥柱。

潘璋(?——234年)

為人粗猛,喜歡建功立業,所率人馬不過數千,卻常常有萬人的氣勢,斬殺關羽、抵禦劉備,擊退曹魏等,都有他的表現,缺點是任性妄為,不遵法規,但孫權都因為他的功勞比較大而不追究他。

丁奉(?——271年)

是十二虎臣中最小的,少年時候就跟隨甘寧潘璋陸遜等人征伐,很多次勇冠三軍,等前面一批將領都去世,丁奉就漸漸成為了吳國的頂樑柱,雪中奮短兵是成名戰,後期幫助孫休除去權臣孫綝兄弟,一時盡顯大將風範。

當然,除了以上十二位,孫吳還有太史慈,陸抗,朱然、朱桓、賀齊、全琮、呂岱、鍾離牧等將領,總的來說,東吳的武將人才,雖然質量上稍遜一籌,但數量上卻絕對不少,後期人才也不算太斷代,但比不上佔據中原的曹魏是必然的。

——————————————————————————————————————

我是《逆三國志》作者鄭勳,這是我回答的第26個三國問題啦,本號專注三國曆史領域,歡迎小夥伴們長期關注,評論都會認真回覆的噢~~~~


正說三國


四大都督啊,也稱為東吳四英傑。四人並提的說法最早出自陸機的《辯亡論》。《容齋隨筆》中把他們概括為“東吳四英傑”。


曹操和劉備都是從鎮壓黃巾軍就開始領軍作戰,自己本身就是率領千軍萬馬的傑出軍事統帥;相比之下,承父兄基業的孫權,身份真的就只是個君主,打戰不行,在合肥被張遼揍得屁滾尿流。所以,吳國的實際軍事統帥,一直是四都督。


從這個意義上講,四大都督的重要性和地位,是要高於五子良將和所謂"五虎上將",因為他們實際上對標的咖位是曹操劉備。周瑜對曹操,陸遜對劉備,都是直接交手過,並且以弱勝強成為經典戰例。


孫權和陸遜曾經評價過四人的功績地位。沒有周瑜,就沒有三國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孫劉聯盟則是魯肅諸葛亮一手促成。呂蒙得荊州,陸遜敗劉備。四人的功績都很大。不過因為尊劉的三國演藝,周瑜被塑造為氣量狹小的嫉妒鬼,魯肅是個忠厚的老實人,呂蒙更是直接被關二爺索命,都沒有得到應有的評價和地位。


周瑜歷史上是氣量恢弘的美男子,這點史書有記載。魯肅更是比肩諸葛亮的大戰略家大政治家,有魯肅版的《隆中對》。


可惜天不成全,周瑜魯肅呂蒙都逝世較早,陸遜出場的時候三分之勢也已經穩定。但這四人都是吳國的頂樑柱,地位完全不屬於五子良將和所謂的五虎上將。


一個表叔


孫權將領武力值一般,但每個時期都有智謀雙全之人。

1、孫權的將領戰鬥力屬於一流水平,與劉備麾下趙、關、張,曹魏帳下張遼、許褚、張郃、夏侯淵、曹仁等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能較量三五十回合,且在雙方攻伐之中,孫權也有名將輩出,只是戰場業績沒那麼突出罷了。

2、孫權的將領大多是其中孫策留下的一眾人才,孫權擅守,很少主動進攻曹魏或者劉備,防守的時候注意以逸待勞,加上熟悉江南溼熱氣候,往往能夠擊潰敵方。夷陵之戰陸遜火燒連營,幾乎沒有正面交鋒,劉備便潰敗。後來與曹魏交戰都是小規模作戰,特別是合肥之戰,太史慈、韓當、周泰、程普、黃蓋等武將均能一戰,面對一級戰將張遼表現不俗。

3、難得的是孫權每個時期的將領都有一個具備將帥之才得統帥級人物:比如周瑜、呂蒙、陸遜等,在對陣時謀略不落下風,能夠確保江東安全無虞。

所以,孫權只要群策群力,將領不犯低級錯誤,基本都能憑藉長江天險鎮守,確保江東不失。


鄭州青年說


曹操最會攬才,劉備最會收心,孫權最會用人。

曹劉也會用人,但是相比孫權似乎稍遜。張遼、李典、樂進守合肥,曹操一封書信,外加樂進勸解,張遼李典團結起來,獲得大勝。

和這個例子差不多的,是東吳的甘寧、淩統。因為甘寧射死淩統之父凌操,自此結下冤仇,淩統處處想置甘寧於死地,但是淩統差點被樂進殺死時,正是甘寧主動放箭射傷樂進,救了淩統,兩人也因此結成莫逆。

劉備手下就不如這兩家,就因為聽說馬超武藝高,關公就想放下駐守的要地——荊州,去益州和馬超比武,二哥這是想挑起內鬥啊?最甚的是楊儀和魏延,到死都解不開疙瘩,楊儀甚至跺腳踩著魏延的人頭大罵,這也太過分了吧?

但是曹操雖然能勸解張遼李典,看著是最會調解,但是後來射箭爭袍就差點引起徐晃許褚(有點記不清了,記得是許褚)的爭鬥。

孫權想表彰周泰,按說周泰是跟隨先將軍孫堅建功立業的,直接表彰也沒人會說什麼,但是孫權怎麼做的————裸衣勸酒。一處傷疤一盅酒,周泰大醉而歸,群臣動容,沒人不佩服周老將軍。

曹操有五子良將,劉備有五虎上將,孫權有什麼?孫權有抱成團的一群將領。


禁街虎1


曹操五子良將,劉備五虎將,大家讀過《三國演義》或《三國志》的都知道。至於孫權有什麼呢?我們將從正面的角度來分析一下,因為沒有一個準則是很難劃分的,就好像許褚.曹氏.夏侯氏雖武力值不錯,但沒能入圍五子良將一樣。好了,我們不防選出江東五傑吧?就叫將東五傑吧!我們點數一下孫權的名將(包括孫堅孫策遺留下的,當然也屬孫權的部下):程普,黃蓋,丁奉,徐盛,韓當,周泰,淩統,太史慈,潘璋蔣欽,周瑜,甘寧,陸遜和呂蒙。從這些名單中,我們不難看出有三個人起決定意義的,在東吳有重大影響的戰略戰役的當事人:1周瑜,赤壁之戰中力主抗曹,(請注意在聯劉抗曹中,東吳為主力軍),策劃指揮了赤壁之戰,一舉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而周曾和趙雲戰三十幾合未分勝負。2陸遜,夷陵之戰的發起者,火燒連營七百里,把劉備逼得白帝城拖孤,最後病逝白帝城。3呂蒙,呂子明白衣過江,對戰五虎將之一關羽,而致後者失戰略要地荊州後敗走麥城而被害。4甘寧,濡須之戰,以百人劫魏營大勝而不曾傷一人,以致於孫權當眾說,“曹操有張遼,孤有甘興霸“。既然孫權拿五子良將張遼和甘寧相提,那麼他也可以入圍了。5周泰,濡須之戰,實力懸殊太大,衝鋒陷陣,救出徐盛又救駕孫權有功,身背重傷,箭透重鎧,宛如刀剜。權撫其背淚流滿面曰:孤當與卿榮辱與共,休慼相關...看來周可以入圍五傑了。至此除五傑外,其他各將也都是戰功顯赫,為東吳名將,就當是選了幾個代表吧。這只是本人看法,讓悟空和各位老師們見笑了。


楓葉滿山4


東吳武將排名:一孫堅二孫策三徐琨四太史慈五甘寧六黃蓋程普七週泰八淩統凌操呂蒙九孫翊十韓當十一徐盛十二丁奉十三蔣欽十四潘璋馬忠陳武董襲十五吳景孫賁



神仙半瓶醋854


既然能創三國鼎立的江東基礎,孫權當然有自己能征善戰的五子良將,但演義小說描寫魏蜀過多,所以五子良將和五虎上將的光環把江東遮擋了。江東程普黃蓋韓當太史慈周泰甘寧淩統等並非浪得虛名,實力應該強於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