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地求情如鬧劇,斯大林對得起良心,赫魯曉夫卻很可能背了鍋

赫魯曉夫由斯大林一手提拔,前者能在狠角色雲集的核心權力圈脫穎而出,從一個側面也印證了斯大林識人的準確眼光。對赫魯曉夫來說,前任最高領導人算得上是自己的“恩師”,但老領導的那一套不但沒能在他這兒得到延續,相反還遭到了極端的駁斥。赫魯曉夫精心策劃了歷史上著名的“秘密報告”,掀起了一場大地震。

跪地求情如鬧劇,斯大林對得起良心,赫魯曉夫卻很可能背了鍋

幾十年過去了,如今,俄國人似乎漸漸忘掉了赫魯曉夫,反倒是對斯大林愈發懷念。同樣是對蘇聯帶來了巨大影響的兩位領袖人物在人們心中的地位差距如此如此之大,從兩人的兒子身上就能看出:斯大林長子雅科夫·朱加什維利在德軍的集中營裡寧死不屈,最終撲向電網殉國;赫魯曉夫的兒子列昂尼德卻向敵人屈服了。

兒子犯了錯,老子還要丟掉臉面跑去求情,有一種觀點認為,赫魯曉夫之所以後來對前任的態度如此苛刻,兒子的事情便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作為當時最高領導人的近侍,曾擔任克格勃九局副局長的米哈伊爾·多庫恰耶夫少將曾還原了赫魯曉夫替兒子向領導求情時的窘狀,簡直和電視劇裡的宮廷大戲如出一轍。1943年3月初,赫魯曉夫從前線致電斯大林,請求抽空做一次私下談話。前者一見面便表達自己對國家的忠誠:“這麼多年來,您是瞭解我的……為了黨和社會主義事業,我一直不遺餘力地貢獻著自己的精力和才能。”然而話還沒說句,他便哭哭啼啼地直奔主題:“我的兒子列昂尼德又犯了罪,面臨著法庭的審判,我聽說有可能被判死刑。假如真是這樣,我簡直不知道該如何承受這個打擊。”

跪地求情如鬧劇,斯大林對得起良心,赫魯曉夫卻很可能背了鍋

事實上,斯大林對赫魯曉夫的兒子已經足夠寬容。據說,列昂尼德經常喝醉並酒後傷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這些違反紀律的事情大多大事化小了。有一次,列昂尼德一衝動失手開槍打死了一名軍官,正是赫魯曉夫在斯大林面前苦苦求情,列昂尼德才免於懲罰。斯大林和赫魯曉夫兩人在人生經歷上有許多相似之處,兩人的第一任妻子均因病早逝,赫魯曉夫對列昂尼德投入了許多心血和疼愛,這一點,斯大林感同身受。不過這一次,列昂尼德觸犯了原則性的錯誤,再加上他已經享受過了一次縱容,因此,斯大林並沒有同意。

“我無能為力……上一次我已經違背了自己的良心,按您的意思,讓法庭饒恕了您的兒子。但他又一次犯下嚴重的罪行。假如我再次違法行事,我會良心不安,您的兒子將受到蘇聯法律的審判。”斯大林說完,赫魯曉夫頓時進入了一種歇斯底里的狀態。他放聲大哭起來,跪著爬到斯大林跟前大喊:“一切全靠您啦……求您幫幫忙…就嚴厲懲罰他吧,只是別判死刑……”

跪地求情如鬧劇,斯大林對得起良心,赫魯曉夫卻很可能背了鍋

赫魯曉夫的樣子嚇壞了眾人,最高領導人的貼身警衛波斯克列貝舍夫和其他警衛人員趕緊衝進來把赫魯曉夫架開。此時,赫魯曉夫已經完全聽不進去任何話了,他嘴裡語無倫次地嘟囔著:“寬恕我的兒子吧,不要殺他……”這一幕十分慘烈,父親低聲下氣地為兒子求情,考慮到赫魯曉夫在蘇聯的地位,這難免不令人感到同情。不過,這一幕卻又有一絲鬧劇般的喜感。

當一件事被描述得細緻到這份上,再加上有知情者口述,“鐵證如山”,恐怕很少有人會懷疑它的真實性。然而,這件事仍存在著極大的爭議。赫魯曉夫替子求情一事版本眾多,有說列昂尼德本身就不是一個當兵的料,他酷愛文學討厭戰爭,借酗酒來逃避死亡和恐懼。被俘後,他很快就慫了。實際上,列昂尼德並非如此,相反,他是一位值得尊重的紅軍戰士。

跪地求情如鬧劇,斯大林對得起良心,赫魯曉夫卻很可能背了鍋

資料顯示,列昂尼德出生於1919年,1940年5月,當他從恩格斯市空軍學校畢業後被授予中尉軍銜。戰爭爆發後,列昂尼德被派到前線執行飛行任務。1941年7月16日,空軍第46師師長皮薩爾斯基在向第22集團軍空軍參謀長所作的戰鬥報告上說,“尼基塔·謝爾蓋耶維奇的兒子”累計執行戰鬥任務12次,駕駛技術過硬,英勇無畏,出色地完成了所有使命。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列昂尼德在與德軍戰機交戰時受傷,卻能駕駛著受損嚴重的戰機成功降落。他本人摔斷了一條腿,在醫院養傷期間,他被授予了一枚勳章。

同雅科夫·朱加什維利的低調不同,作為重要的國家領導人的長子,列昂尼德在國內有著顯赫的聲名,他是許多蘇聯青年和蘇軍戰士心中的偶像。然而就在1943年3月11日的一場戰鬥中,列昂尼德傳奇的軍旅生涯卻戛然而止了。那一天,列昂尼德與王牌飛行員扎莫林駕駛的戰機在空中遭遇兩家德軍飛機,雙方陷入纏鬥。當扎莫林擊落一架德軍戰機,目送另一架狼狽逃走後,他才注意到列昂尼德的飛機不見了!當他回到基地彙報完情況後,根據飛行指揮官的調查,列昂尼德的戰機並未被擊落,只是“進入了螺旋狀態”。當地的蘇軍部隊奉命展開了細緻的搜索卻一無所獲。人們認為,列昂尼德很可能在跳傘後被德軍俘獲了。

跪地求情如鬧劇,斯大林對得起良心,赫魯曉夫卻很可能背了鍋

根據蘇聯官方說辭,列昂尼德在戰俘營中向德軍投降,按照蘇軍軍規,他成了一名“叛徒”。後來,他雖得以回國,但昔日的英雄已然成了令人唾棄的罪犯。對於這一點,史家其實也有很大的爭議。

1971年9月,赫魯曉夫病逝後,扎莫林突然向公眾承認了一個事實:在交戰中,他的飛機右翼遭到德軍戰機猛攻,列昂尼德的戰機在掩護他時中彈,當時的情況非常混亂,後者很有可能當場便墜機身亡了。2003年,俄羅斯“太空搜索協會”的幾名隊員在卡盧加市郊區的樹林裡尋找隕石坑時,意外發現了一架YaK-76戰鬥機殘骸。從受損情況來看,它的機體是完好的,卻在著陸瞬間燃氣了大火。經過深入的探查,調查者們從幾名目擊者口中獲得了這樣的講述:飛機失事後,他們從周圍找到了三根手指、一些血肉和碎骨以及一個殘缺的頭骨。

跪地求情如鬧劇,斯大林對得起良心,赫魯曉夫卻很可能背了鍋

基於這些證據,列昂尼德很可能是一位英雄而非一個叛徒,然而事情過去了這麼久,真正的知情者已然離世,相關資料也被封存,真相究竟如何,我們這些旁觀者已經很難考證了。列昂尼德之死連同赫魯曉夫替子求情一事都成了歷史上的難解之謎,虛虛實實令人難以分辨。至於列昂尼德為何被誣為叛徒,這其實並不難理解,很顯然,有人從他身上榨取了一些政治利益:扎莫林一時的不堅定讓他說了謊,而赫魯曉夫的政治對手們卻故意把它放大——任何一個破綻都有可能影響全局。

跪地求情如鬧劇,斯大林對得起良心,赫魯曉夫卻很可能背了鍋

正如咱們之前所說,即便是被憑空捏造出來,整件事情也如同赫魯曉夫跪地求情一般,像一處戲謔的宮廷大戲;政壇如戰場,伴君如伴虎,混到了這種層次,有些事情恐怕真的是有理有據也說不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