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在催我!女朋友沒帶鑰匙也催我!我真的壓力好大!……”本月初,一篇杭州一小夥騎車逆行被攔下後當眾崩潰大哭的文章刷爆了朋友圈,小夥的遭遇引起了大家的強烈共鳴,很多網友表示“感同身受”,感嘆成年人的生活沒有“容易”二字。
對青年人面對的壓力,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孫宏豔團隊進行了調研。近日公佈的調研結果顯示,青年壓力的主要來源是經濟壓力、職業迷茫、學業壓力,其中在職青年的壓力來源中,經濟壓力最大(72.1%)。那麼,在杭青年經濟壓力的來源是什麼?記者將這個話題放上朋友圈,沒想到評論瞬間就破百,部分好友直接私聊吐槽。
經濟壓力最大來源
房子
◆吐槽人小柳:杭城一事業單位員工, 月收入7000多元
平均月工資看似“全省最高” 房租就佔去了三分之一
第一個來吐槽的是在杭城某事業單位上班的小柳,他經濟壓力的最大來源是“房子”。
“杭州的生活壓力看似不大,但對於我們這種漂泊在外,想在這裡買房定居的就太大了。”小柳說,此前有關單位發佈的調查結果顯示,杭州2018年的平均月工資是7680元,位居浙江第一,這與他的月收入基本吻合,“但是,我看似拿著全省最高的平均月工資,卻真的很有壓力啊。”
小柳2015年來杭州,那時候住在距單位約6公里的文一路和豐潭路口附近,月租1000元,經濟壓力倒是不大,不過,“一個人住在20平方米左右的單間裡,要跟其他住戶共用一個廁所。那其實就是一個普通的民房,裡面擠了8戶至少10個人,每天上廁所洗漱成為一個非常大的麻煩。”這讓小柳很不舒服,想搬家找個有獨立衛生間的房子。
“恰恰那個時期杭州房價開始飆升,房租也隨之水漲船高,我的壓力也就來了。”小柳說,為了一個獨衛,要交的房租漲了一倍多,加上水電物業等費用後達到了2500元左右,冬夏若開空調更會到2800元左右,“我三分之一的工資就這樣沒了。為了提高住宿質量,我不得不降低在其他方面的支出,因為我還想存點錢。”
想在杭州買套房子紮根 但房價讓他覺得“高攀不起”
小柳存錢的目的是想在杭州買套房子,真正紮根在這裡。“然而我的夢想目前看來基本無實現可能。”小柳說,早在2016年,家裡人就想讓他在杭州買套房,他努力努力,家裡也支持一下,“但我那時候畢業才一年,不想基本都是靠家裡掏錢,想自己也存一點再買,結果錯過了買房的最佳時機,之後的房價讓我覺得再也‘高攀不起’。”
“那段時間我和同事去看過房子,但人家都是提出來要付全款,不能貸款,也不能用公積金,還要排隊,這徹底打擊了我的買房積極性。”小柳說,最讓他“崩潰”的一次,是他拿著已經準備好的資料聯繫銷售時,卻被告知不用去了。
“他的原話就是讓我別去了,因為我是貸款,而他們樓盤裡付全款的都在排隊,我去了也沒用。”小柳沮喪地說。
“現在杭州買房搖號,市場雖然規範了,但就算家裡幫我,我也只能交得起錢塘新區或臨安區一些樓盤的首付,那樣,我也將面臨更大的經濟壓力。”小柳說,他現在還是單身,一年能存兩三萬元,若談戀愛了會更存不下錢,“別指望有姑娘在認識之初就會和你一起奮鬥。存錢、還貸、買房,我想在杭州紮根,那是‘任重道遠’。”
◆吐槽人小王:杭州一家互聯網企業員工,月收入2萬元左右
交完房子的首付欠下一堆債 為節省開支連朋友聚會都很少去了
在杭州一家互聯網企業上班的小王經濟條件比小柳好一些,已經順利在單位附近買了房子,不過他稱自己就是一個“房奴”。
“我是去年買的房子,在未來科技城這邊,那時候房價已經挺高了,我拿出了所有積蓄再東拼西湊才湊夠了首付。”小王說自己月收入不算低,有2萬元左右,每個月要還房貸7000多元。
“剩下的錢我還要存一部分,用於還欠朋友的錢,差不多有10萬元,要還3個人,他們每人每月我基本還1000元。欠別人錢會讓我心裡不舒服,哪怕省吃儉用也要還。”小王告訴記者,因為房子還沒裝修,所以自己還住在公司宿舍,除了還錢外還要支付房子裝修的費用,信用卡里已經欠著幾萬元了。
為了節省開支,他出門都是坐公交車或騎共享單車,很少參與朋友聚會,自己過生日請客的慣例都取消了。“我仔細算過,朋友的錢差不多明年就能還完了,房子裝修也接近尾聲,一想到可以搬進新家我就會開心很多,但我的還貸之路還有整整29年。”
小王說,還好父母身體健康。他想著等明年一切穩定了之後去相個親,畢竟自己也算是“有房一族”了。
經濟壓力最大來源
孩子的開銷
◆吐槽人小喻:月收入1.5萬元左右
1歲半寶寶每月開銷要四五千元
“這個‘小祖宗’就是來討債的”
單身青年經濟壓力大,成為人父、人母的青年經濟壓力更大。“寶寶的開銷也不是小頭啊。”家住九堡的小喻感嘆,“這個‘小祖宗’就是來討債的。”
小喻今年33歲,女兒1歲半。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女兒每個月的開銷差不多要四五千元。“尿不溼現在是一天5片,每片差不多6元,一個月下來就要1000元左右。奶粉一罐550元左右,能吃半個月,一個月也要1000多元。孩子還要吃輔食,一個月是600到800元。”
以上是“硬”開銷,小喻還給孩子報了嬰兒早教課,主要訓練基礎動作以及和其他嬰兒一起玩,一節課要200元,一個星期去一次。“每個月還要花500多元買玩具,因為嬰兒的玩具有嚴格的年齡分區,比如一個月到一歲適合玩什麼,一歲到兩歲適合玩什麼,因怕玩具有毒或有甲醛什麼的,我們都是挑大牌子買。”小喻說,這些開銷加上衣服、打針什麼的,合計起來很容易就超出4000元。
“我現在月工資有1.5萬元左右,但因為老人不在身邊,我愛人辭去了工作專心帶孩子,所以經濟壓力方面挺大的,而且我想給我的寶寶相對較好的條件,讓她開心健康成長。”小喻說,他其實也算過,哪怕寶寶“窮養”,一個月至少也得2000元,還不如自己壓力大一些算了。
◆吐槽人婁先生:杭州某政府部門工作人員,月收入5000多元
孩子每月上輔導課就要近2000元
夫妻月工資共1.3萬元基本沒剩餘
“別以為寶寶小的時候花錢,大了就不怎麼花錢,我的孩子現在讀小學二年級,開銷也很大!”在杭州某政府部門上班的婁先生38歲,他說,“作為已經成家立業的人,我想告訴‘後輩’們,孩子越大越花錢。”
婁先生孩子的最大開銷來源於上的輔導班,這導致了他總感覺錢不夠用。“我交黨費的基數是5005元(職務工資+級別工資+生活性補貼+工作性津貼),我愛人一年收入大約是10萬元,所以我們一個月就是差不多1.3萬元的收入,而孩子一個月光輔導課就要花近2000元,剩下的錢用於日常開銷和家中老人的開銷,基本沒有剩餘。”
“孩子現在共上了3個輔導班,分別是畫畫、練字和跳舞,每個輔導班一週一節課,平均下來是150元一節。”婁先生說,他的孩子之前已經退掉了3個輔導班,分別是鋼琴、英語和寫作,“英語我給孩子報名了,但後來沒去上,對方退了錢;鋼琴課的開銷太大,180元一節課,就沒再繼續;寫作則是因為孩子覺得老師教得不好,也沒有繼續。”
寫作課上一本書要70多元
輔導課上的搭售行為讓家長頭疼
讓婁先生最頭疼的不僅僅是明碼標價的課時費,還有很多搭售行為,樂器類就不用說了,跳舞的舞蹈服是問老師買的,寫作課那時候還要買老師出的書,70多元一本……
“我們這還是不怎麼想孩子那麼累的家長。孩子的同學中,多的一週得上8個輔導班,支出部分可想而知有多大。”婁先生感嘆,就是想要孩子能夠學業有成以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才會讓孩子去上輔導課。“我雖然無所謂孩子讀不讀很好的初中,但孩子以後是要和那些‘好’初中的學生一起在中考裡競爭的啊,一想到這個,我就還想讓孩子再多上一些輔導班,接下去要上三年級了,我要給孩子報名學英語了。”
婁先生說,他覺得還有個隱性問題,部分民辦學校和培訓機構有某些聯繫,從培訓機構的測試成績上對孩子進行選拔,導致家長不管多貴,都要去那些機構上課。
●調研顯示
上班族生活滿意度最低
焦慮和抑鬱水平最高
相對於學生的學業壓力,在職青年的經濟壓力往往被社會所忽視。相對於絕對貧困,已經走向職場的年輕人面臨著“隱性貧困”,表面上他們有工作,已在這個城市穩定下來,他們看上去衣著光鮮,甚至消費超前,實際上卻負擔著沉重的經濟壓力,比如房貸、租房消費和車貸等,並可能因此產生許多心理問題。
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此次調研中,超過半數受訪青年有不同程度的焦慮問題。數據顯示,38.8%受訪青年有輕度焦慮問題,9.9%有中度焦慮問題,4.9%的人有重度焦慮問題,其中在職青年生活滿意度最低,焦慮和抑鬱水平最高。
●專家支招
職場年輕人隱性貧困問題
不妨這樣破
國家二級理財規劃師毛杜威
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做好自我投資
針對在職青年大量存在經濟壓力的問題,國家二級理財規劃師毛杜威建議,青年人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開支,避免超前消費,養成先儲蓄再消費的習慣,要理性消費,關鍵還要做好自我投資。對在職青年來說,自我投資是相當重要的一塊提升項,等到有實力之後再進行適當投資理財,當然也是穩字當先的保守理財,這樣可以減少一些經濟壓力,“財富的積累是一個長期過程,大家要擺正好心態,才能做投資理財道路上的成功者。”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孫宏豔
針對青年群體出臺更完善的政策
孫宏豔則認為,國家可針對青年群體出臺更為整體、精準的政策,比如更完善的就業和住房政策供給,幫助他們解決生活困難,舒緩他們的經濟壓力。
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洪吉智
以樂觀心態對待壓力,同時充實自己
“我們必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以樂觀的心態去對待壓力,化壓力為動力。壓力只是在人生的特定階段存在,也是我們必須邁過的人生門檻。在社會主義新時代,面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機遇,我們更需要做的是為自己設定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充實自己的一技之長和就業競爭力,在適合自己的領域去創新創業,只要沿著合理的規劃前進,在實踐自己人生理想的同時,經濟壓力也會減少很多。”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洪吉智提出建議。
閱讀更多 浙江在線浙商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