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豪國阿聯酋,到底有沒有窮人?

土豪國阿聯酋,到底有沒有窮人?

同樣,這個問題來自知乎,有網友問:"網上流傳的阿聯酋豪華警車車隊,這樣奢侈浪費的支出如何得到政府財政的批准?一個國家的財富即使再多,邊緣地帶也會有很多窮人,過著不足溫飽苦日子,財政批准的時候不會考慮這些問題嗎?難道這個國家根本沒有窮人?"

針對第一個問題,阿聯酋迪拜和阿布扎比的警界豪車車隊確有其事,兩個土豪酋長國相繼購買了布加迪、邁凱倫、蘭博基尼、阿斯頓·馬丁、賓利和法拉利等一系列豪車加入警備力量。即便對於一個相對富有的國家,這樣的配置當然算得上鋪張,而且這些警車主要就是來噹噹花瓶的,幾乎不用來執行公務,這樣看來,也屬於浪費。

"鋪張浪費"對於一個國家一個地方政府來說,肯定不是什麼好詞,但換一個角度,別把迪拜和阿布扎比當作政府,而把他們當作一個"公司",這樣其實就很好理解了。對於"公司"來說,這是一次營銷策劃,即使在國內也有很多憑藉"奢侈"成功炒作並達到營銷目的的公關事件。而迪拜和阿布扎比的情況也是如出一轍。這種"鋪張浪費"吸了全世界人民的仇恨,也吸了全世界人民的眼球,"公司"的知名度和品牌就會被人記住。當你這樣理解的時候,你會發現,這壓根談不上鋪張浪費,這就是一次營銷啊。類似的事件其實在迪拜已經發生過很多很多次了。

更何況這種"鋪張浪費"不僅沒有傷害到人民群眾的感情,人民群眾反而還樂在其中,到處轉發顯擺,在網絡上吸仇恨,讓普羅大眾恨不能來迪拜"撿垃圾"呀!總之迪拜做了那麼多"鋪張浪費"的營銷,人民群眾基本都是湊熱鬧般地叫好稱道的,並迅速成為營銷的參與者和傳播者。從營銷角度看,這種病毒性營銷是非常成功的。

"嘿,哈比比,我這兒有筆廣告費,請財務幫我結一下吧~"買豪車的錢哪兒來我覺得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吧。

那麼針對第二個問題,我覺得更有意思。阿聯酋到底有沒有窮人?

阿聯酋有沒有窮人?當然有。我們就直接找阿聯酋最窮的一個群體--外勞,比如建築工人、清潔工和送貨工等等,大多來自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欠發達地區。他們一個月大概只可以賺得800至1500迪拉姆的收入(合1360 - 2550人民幣),這應該是阿聯酋最窮的人的收入水平。即使在這樣的收入水平下,他們往往還能節省下一大半的錢寄給異鄉的家人。讓人覺得不可思議。如果給一箇中國人800迪拉姆讓其在迪拜生活,我想這基本是無解的,更別提還能剩下多餘的錢。可對於這個群體,拿這份微薄收入的工作或許也比在自己的祖國境遇更好,從赤貧走向低薪,這是他們心中邁向更好生活的第一步。

土豪國阿聯酋,到底有沒有窮人?

而我們看到網絡上很多迪拜的土豪傳說,大多對象是阿拉伯人,那麼在阿聯酋本地人裡,到底有沒有窮人呢?

阿聯酋確實是一個相對富裕的國家,本地人雖然只佔到人口的20%,但其中的確有較高比例的富人。然而同一般社會構成一樣,是可以根據貧富會劃分出幾個階層的。

一是不同酋長國的貧富比例是不同的,阿布扎比本地富人比例最高,其次是迪拜,後者沙迦等;二是同為阿聯酋本地人,也分為"有本地ID"和"無本地ID"的區別。前者基本都是在阿聯酋建國前就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居民,可享受最優質的國家福利,後者所享受的國家福利則有所閹割,社會地位往往也不如前者,雖然他們都擁有阿聯酋護照,都可稱為本地人(Emirati);三是皇室本地人和普通本地人的境遇自然也不可相提並論。

本地人的公民待遇有多好呢?網絡上也流傳很多了,什麼醫療免費啊(*限公立)、教育免費啊(*限公立)、公民還可以向政府申請分房子、分土地、還可以申請一大筆無息貸款等等…(*像分房分地這種好事兒,一般只有擁有"本地ID"的純本地人才能享受的到。)雖然一些福利並沒有像傳言來得那麼容易獲得,但也八九不離十啦。確實阿聯酋的公民福利,尤其在我們中國人看來,是好的不得了。可惜阿聯酋是沒有移民政策的,普羅大眾就別想著入籍蹭福利這碼子好事兒了。(*然而女性嫁給本地人還是有機會入籍的,僅僅只是有機會哦~)

在這麼好的政府福利下,本地人還有哪些賺錢的途徑呢?

首先,當公務員。大部分本地人都在政府部門或國營企業工作,有傳言政府工作收入均可高達好幾萬迪拉姆起步,其實不然,因單位和職位而異。我問了懂行情的朋友,政府部門普通職位大約為7000至8000迪拉姆左右(合12000 - 13500人民幣),國營企業高一些,阿布扎比編制的還能再高一些,總之阿聯酋公務員的工資並沒有外界傳得那麼高,但也不算低啦 。

阿聯酋本地人群中普遍學歷不高,有本科學歷及以上的,就能算是本地人中的精英了,這類人就算應屆生的薪資要求都要幾萬迪拉姆起步的,但仍然是少數;本地人很少會去私企上班,但一些大公司也會僱傭一些本地人,往往給很高的薪水(*據說是有規定一些集團公司要給本地人留工作名額,不過未經考證。反正像筆者這種小公司是僱不起的…)。總之能力強和學歷高的本地人一般要比同等能力和學歷的外國人收入要好一些。

或許是為了減輕政府的人力成本,政府也會鼓勵本地人自己創業,當然也給出了一些針對本地人創業的利好政策。不過似乎大多本地人還是喜歡當公務員吃皇糧…

在業餘時間,本地人還有一個賺外快的生財之道。就是給開公司的外國人當保人。阿聯酋法律規定外國人想來這裡開公司,都必須找一個當地人作為擔保人(*自由區除外)。這個保人不但要佔你公司股份,還要公司法人每年上繳一筆保費。幾千到幾萬不等,具體多少錢就看交情了,沒有明文規定,自願成交。有的當地人手上同時擔保了好幾家公司,收入可觀。然而他們一般對公司的具體事務不管不問,所以這筆錢來得可謂空手套白狼。

看起來本地人的收入水平還算不錯,可要知道阿拉伯傳統上女人是不工作的,而且一個家庭往往擁有好幾個小孩,這上有老下有小的壓力要統統落在男主人的肩膀上。即使是單身男青年,也面臨著未來婚姻所需的巨大開支,禮金總要有吧,婚房總得要吧,辦喜酒總要花錢吧,這些風氣其實和中國是一樣一樣的,攀比之風也是很厲害的。很多本地人不惜舉債去籌辦婚姻大事,壓力可想而知。所以其實很多本地人的生活過得是比較拮据的,甚至結不起婚的本地人也大有人在。

寫到這裡,是不是覺得阿聯酋本地人好像過得挺好,又好像過得沒大家想象得那麼好。這就對了。基於良好的社會福利,本地人過得再不濟也落不到貧窮;而"人人皆土豪"的觀點自然更是荒謬。窮與富本身就是一個相對的產物,大家就不要深究本地人到底是愛逛DUBAI MALL還是龍城了。

阿聯酋本地人亦有窮富之分,更別提沒有天生福利,打拼全靠自己的外國人了。請大家放過我們這些"被土豪"的賺著辛苦錢的可憐迪拜華人,摘下我們頭頂的光環,我們只不過在一個叫做迪拜的海外城市裡,努力地生活罷了……


最後,感謝利瑪竇這位曾經在迪拜生活多年的,對阿拉伯文化和阿聯酋本地人社會相當熟悉的華人朋友給予本文的幫助。為本文考證了許多關於本地人的知識。


毛一鳴,迪拜生活10年,資深迪拜通,撰寫多達千餘篇迪拜及中東相關的原創文章。現任阿聯酋迪拜本土華文媒體迪拜人傳媒 經理 / 迪拜人網站 站長 / 迪拜人雜誌 主編 / 自由撰稿人 / 微信公共平臺:dubairen2009 ; 網站http://www.dubairen.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