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之花在邊界盛開 ——浮樑縣"四聯"模式促邊界地區團結發展紀實

平安之花在邊界盛開 ——浮樑縣"四聯"模式促邊界地區團結發展紀實

浮樑縣地處江西省北端,是一個邊界接壤線較長、毗鄰地區較多的縣,全縣17個鄉鎮中有6個鄉鎮直接與安徽省祁門、東至、休寧3個縣的5個鄉鎮交界,搭界地區涉及76個村,約9.1萬人。因為風俗習慣差異及山林水面權屬等客觀因素,導致邊界地區治安情況較為複雜,造成邊界地區群眾關係緊張,嚴重影響邊界地區和諧穩定和經濟發展。

為加強與相鄰省、縣邊界地區的溝通協調,浮樑縣積極探索,創新工作思路,通過採取"治安聯調、組織聯建、文化聯歡、產業聯動"的"四聯"模式,減少了邊界摩擦,使邊界地區和諧穩定,百姓安居樂業。

治安聯調

安徽省祁門縣新安鎮和浮樑縣西湖鄉毗鄰,山水相連、人緣相親、來往密切,為皖贛兩省交界處。歷史上為矛盾"多發地",糾紛激化"是非地",犯罪分子"藏身地"。為此,兩地黨委政府在1996年成立了全國第一個跨省邊界聯合調解組織—新西聯合調解委員會。

自從成立邊防聯調委以來,邊際人民群眾、幹部,由原來的關係複雜化已變成互通聯姻、互相走訪、相互幫助,邊際居民、幹部互尊互諒,氣氛十分和諧友好。

浮樑縣現已成立邊際聯調委員會8個,各聯調委每年堅持互相往來、互通信息,聯合調處兩地糾紛。

組織聯建

近年來,浮樑縣委積極應對贛皖邊界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新形勢,拓展黨建聯建內涵,在邊界鄉鎮實施"邊界黨建紐帶工程",著力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無縫隙的黨建聯建網,推動贛皖邊界地區科學發展、經濟互補、群眾結親、和諧共榮。

該縣按照"搭建黨建交流平臺,打造兩地共建亮點,推動雙邊互利發展"的思路,積極拓寬黨建功能、延伸黨建觸角,把"邊界黨建紐帶工程"打造成邊界地區開展深層次交流和拓寬領域合作的強有力牽頭載體。2009年11月底在西湖鄉開展試點工作,2011年在全縣6個邊界鄉鎮推廣,2012年被列為全市推廣的黨建項目,通過幾年實踐取得了良好成效。

近幾年來,通過實施以建立邊界黨員服務隊、邊界聯合黨校、邊界食用菌種植協會為內容的"邊界黨旗紅"工程,邊界的關係有了顯著改善,村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大幅提升。根據黨員幹部特長和群眾百姓需求成立的邊界黨員服務隊,既是化解矛盾糾紛的"急先鋒",又是為群眾服務的"好後勤";通過成立邊界聯合黨校,兩地黨員幹部互學、互訪,雙方在學習交流中提升了本領、增進了友情。

文化聯歡

去年9月28日下午,在喜迎新中國69週年華誕之際,西湖鄉千人大禮堂里人聲鼎沸、歌聲嘹亮。西湖鄉與祁門縣新安鎮聯合在這裡舉行"新安—西湖共奮進、攜手開發大旅遊"文藝演出,這是每年雙方輪流聯合舉辦的"新安—西湖一家親"大型文藝活動,在當地百姓中產生較大反響。

江村鄉老體協從2012年開始,與祁門縣閃裡鎮每年都會舉辦一次重陽節文藝聯歡活動;勒功鄉老體協與祁門縣閃裡鎮也經常開展聯歡活動;經公橋鎮2016年與安徽省東至縣木塔鄉聯合舉辦了"皖贛邊界廣場舞聯誼賽",並簽訂了創建邊界協議;興田鄉老體協與祁門縣盧溪鄉也一起舉辦過重陽節文藝聯歡活動。通過文藝匯演,兩地的百姓不再陌生,這為聯合調解創造了良好的群眾基礎,進一步促進了兩地文化、情感交流,讓"兩地一家親"成為主旋律,兩地的矛盾糾紛日益減少,呈現出和諧的邊界環境。

產業聯動

《皖贛邊貿共榮協議》《皖贛邊界農業技術合作聯建協議》《皖贛邊界農村經濟信息共享機制》,這是西湖鄉和新安鎮為了實現邊界地區經濟的共同發展,加強商貿往來,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互動、共同發展的目的而簽訂的跨省鄉鎮合作協議。由於社會穩定,治安良好,雙方民間生產生活交往也不斷增加,現在新安茶葉市場上會時常發現操著江西口音的茶農茶商,呈現"新安茶市'老表'多"的場景,而西湖茶葉市場也不乏新安人買茶賣茶。

穩定和諧的邊界環境帶來的是邊貿經濟的繁榮。徜徉在新安街上,隨時可聽到江西人的口音。汪麗霞家在浮樑縣勒功鄉的一個偏僻小山村,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就到新安街上開服裝店,後改窗簾店,她丈夫則做起食用菌種植的輔料生意。當問起她為什麼願意長期在新安街做生意時,她莞爾一笑:"這裡治安好,沒有欺負外地生意人的習慣。不是當地人好,我夫妻倆也不會留下來。"

浮樑通過在全縣推行"四聯"模式,深入推進平安浮樑和法治浮樑建設,已連續蟬聯三屆"全國平安建設先進縣",並榮獲"長安杯";連續六年獲得全省信訪工作"三無縣";連續十二年實現"六無";連續多年獲"全市綜治先進縣"榮譽稱號,平安和諧之花在浮樑大地處處盛開。(吳國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