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奇蹟典範”到“衰退典範”,臺灣經濟是如何一步步垮掉的?

鴨梨_採了個花


沒有形成明確的兩岸產業分工,錯失了政治紅利。


可能大家都不瞭解當年的臺灣經濟有多強,我來給你們一張圖,讓你們瞭解一下:


這是中國各省和印度各省的對比,在1993年的時候臺灣的GDP是大陸最強的廣東省的近4倍,而到了2017年,則變成這樣了


到了2017年,廣東省的GDP是臺灣省的2.2倍,從1993年到2017年,也不過經過了24年,這24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其實在談論日本“失去的二十年”的時候,實際上臺灣也經歷了失去的二十年,而臺灣失去的二十年,實際上是和大陸密切相關的。

世界經濟最近二三十年的成長主軸是什麼?答案:中國經濟,只要和中國經濟契合的,幾乎都能有不錯的表現,和中國經濟背向的,基本上都有吃虧,對於這點最為有利的論證就是2008年金融危機。


2008年金融危機,日本,美國,德國,法國等等工業強國全部趴下,GDP大幅度衰減,但是有一個國家非常平安的渡過了金融危機,實現了28年的經濟正成長,它就是澳大利亞。為什麼澳大利亞這麼強?因為澳大利亞是中國的礦石和燃料來源。


90年代,大陸這個經濟怪獸剛剛啟動的時候,彼時臺灣是李登輝執政,若當時臺灣大規模投資大陸,當時的大陸各項資源相當便宜,足可以保證臺灣日後十幾年的榮華富貴。然而李登輝乾的什麼事,大家都清楚

2000年以後,加入WTO,這是臺灣最後的機會,這時候投資大陸,足可以保證臺灣在此後的發展不掉隊。然而陳水扁乾的什麼事,大家都清楚。


等到馬英九執政,和大陸拉關係的時候已經為時晚矣。

臺灣沒有利用它最好的窗口期來發展經濟,這是臺灣政治造成的,到現在蔡英文還幻想擺脫大陸經濟,去到東南亞找飯吃,結果臺塑在越南剛投資了鋼鐵廠,就被越南以汙染的名義罰款5億美元,我看這個鋼鐵廠怕是保不住了。

臺灣本身是有優勢的,旁邊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同文同種,只要大陸做哪怕一點經濟傾斜,就能讓臺灣吃的滿嘴油流,而且大陸也願意做經濟傾斜,然而現在臺灣一天到晚的內鬥,今天佔領立法院,明天要反核用愛發電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在經濟上,就拿電力來說,核四本來就已經建好了,非要封存,封存不說,非要廢棄,當年88億美元買來的燃料棒,白白送去美國拆解,這樣經濟如果能搞得好,那才是笑話。


李建秋的世界


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

2017年IMF統計數據如下:

  • 臺灣地區人均GDP 24577 美元,位居世界第33位;
  • 中國內地人均GDP 8643 美元,位居世界第72位;
  • 中國香港人均GDP 46109 美元,位居世界第15位;
  • 中國澳門人均GDP 77451 美元,位居世界第3位。

可以說,從數字統計上來說,臺灣地區的人均GDP大約是中國內地的2.84倍,兩者之間差距相當大。

這是省和直轄市的數據。


另外:

  • 2017年中國內地地級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高於臺灣地區的有3個,分別為鄂爾多斯(3.5萬美元)、東營(3萬美元)以及深圳(約2.7萬美元);
  • 深圳市2017年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約2.71萬美元,比臺灣地區高出10%。

Not溫柔走進良夜


怎麼就從“奇蹟典範”到了“衰退典範”?不可否認,近年來臺灣經濟確實萎靡不振,但它還是有增長的,並沒有“衰退”,更沒有垮掉。2017年臺灣省經濟總量達到5793億美元,位居世界第22位,在亞洲四小龍中僅次於韓國,臺灣省的經濟實力還是不錯的。



近年來臺灣經濟確實不景氣,經濟發展萎靡不振,陷入了“悶增長”。從長遠一點上講,首先這與臺灣經濟轉型、產業調整不及時也有一定關係。比如在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的時候,當時亞洲四小龍的韓國經濟受到的影響比臺灣更嚴重,但韓國此後卻大力實施改革,大力發展知識密集型產業,從製造型國家轉向設計和創新型國家,當今的韓國,它已經是世界第12大經濟體,GDP是臺灣省的2.65倍。而臺灣省卻沒有及時進行經濟轉型,調整產業結構。當然,臺灣省本來就已經是一個比較發達的經濟體,它的發展速度放緩也並不奇怪。此外,臺灣省經濟發展,或多或少受到兩岸關係的影響,這些年兩岸關係如何就不多說了,大家可能也清楚。



當然,大陸也已經今非昔比。上世紀九十年代,臺灣省經濟發展欣欣向榮,臺灣省GDP最高時佔到了全國的45%左右,人均GDP更是大陸的近26倍。但九十年代至今,中國大陸快速發展,到了2017年,我國GDP已經達到827122億元,而臺灣省GDP佔全國的比重已經不足5%,而且在我國的省級行政單位中,也已經退居到第六位。



總的來說,隨著經濟的發展,兩岸經濟實力會越來越大。2017年臺灣省經濟總量為38702億人民幣,位居全國第六。今年的四川省和湖北省的GDP就有望超過臺灣省,未來也可能會有更多省份的GDP趕超臺灣省。


錦繡中源


確實,臺灣省已經從昔日的“奇蹟典範”變成了現在的“衰退典範”。我們不拿臺灣和飛速增長的我國大陸地區相比。就拿同為亞洲四小龍的韓國相比,臺灣近十幾年來經濟增長,速度確實非常緩慢。

2000年,臺灣GDP是3200億美元,人均GDP1.47萬美元。同時,韓國GDP5600億美元,人均GDP1.35萬美元。也就是說臺灣的經濟規模相當於韓國的57%,人均GDP是韓國的109%。

18年之後的2018年又是個什麼情況呢?臺灣GDP規模5900億美元,人均GDP2.5萬美元。韓國GDP規模1.62萬億美元,人均GDP3.1萬美元。也就是說18年的時間,臺灣的經濟總量佔韓國的比重從57%下滑到了37%,人均GDP從109%下滑到了80%。

同是“亞洲四小龍”,怎麼現在就差距這麼大呢?韓國還只是一箇中速增長的國家。要是和高速增長的大陸相比,臺灣的相對衰退速度真是很大。90年代初期,一個只有2000多萬人口的臺灣省GDP佔大陸的比重高達45%,但現在已經下滑到了4.5%。1994年,廣東的GDP只有臺灣的1/4左右,現在已經是臺灣的2.5倍了。
(2018年廣東GDP已達9.7萬億元,臺灣是3.9萬億元)


那麼臺灣是如何一步步從“奇蹟典範”成為“衰退典範”的?簡單一點來說,就是臺灣的產業發展沒有跟上時代的步伐,產業發展政策出了問題。今天台灣在國際上拿的出的產業只有電子科技產業,但韓國除了電子科技產業還有造船、鋼鐵、化工、機械、汽車,產業門類比臺灣齊全得多。

在2018年世界500強企業中,韓國有16家企業入圍,包括電子業的三星、LG、sk海力士,汽車業的現代、起亞,鋼鐵業的浦項制鐵。臺灣只有9家世界500強企業,數量已比韓國少了很多。並且臺灣的500強企業主要分佈在電子領域,還有一些實在服務業領域,不像韓國那樣多面開花。


因此個人總結下來認為,臺灣在近幾年的經濟增長中乏善可陳,主要是產業發展方面出了問題。不過這只是一個簡單的分析,至於是什麼原因影響到了產業發展,因素就很多了。包括政黨內鬥、人才流失等多個因素。


財經知識局


制度關係。兩蔣時代,一心搞經濟,大家齊心合力,創造了臺灣奇蹟。可是蔣經國死後,臺灣搞所謂民主政治,一人一票選官。結果造成臺灣人只顧本集團利益,臺上的想做的事,臺下的反對。相互較勁,互相拆臺。結果什麼事也做不好也做不了,造成巨大浪費和內耗。這二十年臺灣幾乎沒什麼發展。記得二十年前臺灣的表弟來探親,談起大陸與臺灣的差距,我說我這輩子也看不到大陸能趕上臺灣,沒想到還真的有希望在有生之年看到大陸經濟超過臺灣,真的很慨嘆,都是中國人,怎麼會這樣?感覺臺灣如果還是熱衷於一年到頭選舉,兩大黨相互拆臺,臺灣就沒救了。


汙皮保護皮膚


臺灣經濟垮掉,對大陸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經濟是政治的基礎,特別是實行普選的地方,那簡直就是一副靈丹妙藥,只要民進黨還在臺灣執政,就繼續讓臺灣經濟垮掉吧,如果國民黨翻盤了還是不統不獨不武,也讓他繼續垮掉吧,只有垮掉經濟的臺灣,才有真心迴歸統一,這比收買回來的統一基礎更加牢固,所以,大陸應該放任民進黨繼續執政4年,削弱臺灣實力的同時,夯實統一的經濟基礎,國民黨執政會投鼠忌器。

臺灣的經濟對大陸來說,無足輕重,但對一個不統不獨不武的臺灣來說,就是美國手裡的棋子,用中國的領土和中國討價還價,世上哪有這樣的好事啊,必須把這顆棋子拿掉。寧可拿回一個貧困省精準扶貧,也不要富可敵國的逆子。


老鄭90726


民進黨能在中華民國“憲法”下橫行,對國民黨來說就是天大的笑話。從誕生之初就是毒瘡,將臺獨作為綱領,藉著民主反民主,鼓吹臺灣意識,後被李登輝養成了毒瘤,經陳水扁遺患,以挑動內鬥見長,逐步使臺灣經濟病入膏肓,到蔡英文則民怨沸騰,百業凋敝,人心思變。

曾幾何時,在蔣經國老先生帶領下,臺灣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一省GDP佔全大陸40%多,差不多頂半個大陸。如今,佔比僅3%強,省排位快掉到10後。

以最近被國民黨攻佔綠地的高雄為例,高雄港曾長期位居世界海洋貨運第三大港,世界集裝箱運輸的大港之一。1989年集裝箱吞吐量就達338.3萬標準箱,居世界第四位。如今,基本就排不進前10,掉在15左右。高雄港世界排位下降的原因就是,貨出不去,人進不來。經濟發展幾乎停頓。

還有22K薪酬,與臺灣人交流,他們說20年前大學生就業起薪都比這還高,就不算通貨膨脹,也能感覺到臺灣經濟萎縮,一天不如一天。

如果不是近些年大陸放血接濟,估計臺灣經濟早就趴下,民不聊生了。

經國先生後期曾制定比較前瞻的發展規劃,最後做成了一大堆爛尾,如果這些計劃得以實施,現在應該可以比肩韓國。

從小龍變成了小蟲,要總結的很多,但主要還是被民進黨害慘。

民進黨兩次執政,用犧牲經濟換來穩固擴大臺獨勢力。

國民黨百年老店氣數已盡,好不容易用兩岸牌贏了一場選舉,可惜老馬不識途,對大陸輸血毫不感恩,對民進黨卻百般包容,養虎遺患,搞得自己黨不像黨,差點被徹底清算。

馬時期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空心菜沒有任何經濟主張,憑“維持現狀”也能坐上高位,現在臺灣民眾算是醒了,再跟著民進黨瞎胡鬧,只有吃海水吹海風,沒有前途。

眼光向西,那裡才是恢復臺灣經濟的唯一希望。


布衣吳新建


前些天,我看到臺灣經濟總量在全國的省份中排列第9位。我當時一種大陸自豪感在心中澎湃激盪。

後來,我還手欠的研究一下,這是真的嗎?果然是真的。

但是,我發現一個問題,臺灣的人口總量才3千多萬,人均年收入15萬人民幣,比廣東超過一倍。

當時,我啞然,為什麼新聞避開人均,只談總量。這種選擇性的報道,是對公眾的嘲弄。


狗血熬雞湯


有意思不,一群天天累死累活活著的人,去擔憂天天享受生活的人,真的是以為自己牛鼻子哄哄一樣,富士康年銷售1萬億RMB,你說算大陸的GDP,其實這是臺企,大陸掙得了面子,臺灣掙得裡子,誰更有錢?大陸有多少這樣的公司,就明白為什麼了,值得驕傲嗎?


混跡在臺企的歲月


最根本的原因,從蔣經國無序開放黨禁、報禁開始,就種下了禍根,直至開始所謂總統大選,走上殘害經濟的邪路。蔣經國去世後的頭幾年,過去打下良好基礎還有一定慣性,維持了幾年的發展,開始大選之後,全社會開啟撕逼內鬥模式,從些原地踏步,再也無力發展經濟了。蔣經國1988年去世,至今正好三十年。所以臺灣的衰落可以簡單歸結為一句話:民主禍臺三十年。對比之下,大陸才是走上了民主的正路,可以說是民主興陸四十年。臺灣的教訓、大陸的經驗至為深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