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為什麼被稱為“鵬城”?

氧氣餐廳


在我國大鵬半島的知名度不如膠東半島、遼東半島,雷州半島。大鵬半島在哪呢?打開廣東省深圳市的地圖,深圳市東南方向,有一片駝峰形狀的、三面環海的陸地,就是大鵬半島。

大鵬半島面積294平方公里,可分為北半島和南半島,中間有狹窄的陸地相連。大鵬半島的西邊是大鵬灣,距離大鵬灣西邊的香港直線十公里左右。大鵬灣名氣不大,但半島東邊的海灣你應該知道——因大亞灣核電站而聞名全國的大亞灣。大亞灣核電站就在大鵬半島的北半島東南海邊。大亞灣名聞天下,大鵬灣卻“默默無聞”。

2011年成立的深圳市大鵬新區(非行政區,而是功能新區),其主體就是大鵬半島。以大鵬半島為主體的大鵬新區,擁有約133公里的海岸線,大概佔了深圳市海岸線的一半。大鵬新區所轄海域面積約佔深圳所有海域面積的25%,約305平方公里。大鵬半島對深圳來說非常重要,可以做個不太恰當的比喻:深圳沒有大鵬半島,等於遼寧沒有遼東半島,山東沒有膠東半島。還有一件事,咱們都知道深圳有個美麗的別稱——鵬城,“鵬城”就來源於大鵬半島。

如果從生態環境的角度,深圳更離不開大鵬半島了。大鵬半島的森林覆蓋率高達76%,半島一大半都是森林,所產生的生態價值,是非常大的。2005年成立的大鵬半島國家地質公園佔地150平方公里,堪稱是深圳市的“綠肺”。這個地質公園的範圍,主要在大鵬半島的南半島,幾乎都被綠色的植物所覆蓋。

另外,大鵬半島還有一“多”,就是水庫非常多。半島共有水庫28座,包括2座深圳市直管水庫。這些水庫分佈在大鵬新區的一片“鬱鬱蔥蔥”之中,雖然面積都不大,但對大鵬新區的生態環境建設,起到了重要作用。地質公園所在的南半島,山頭林立,以海拔859米的七娘山較為有名,還有老虎坐山、伯公坳、三角山,都是風景秀麗,秀色可餐。

大鵬半島的南半島以旅遊為主,大鵬新區的城區,在北半島。城區的分佈非常有意思,大致可以分為三塊。在求水嶺以北,有一個葵涌辦事處,是大鵬新區三個辦事處之一,可以說是個功能齊備的小城市,大鵬新區的管理機構在葵涌辦事處。

大鵬辦事處的城區規模較大,可以用“三山夾一海”來形容。城區北邊是求水嶺,西邊是觀音山,東邊是大亞灣,南邊是南半島地質公園,南、北比較狹長。另外,觀音山與地質公園的銜接處以西,大鵬灣的海邊,還“藏”著一顆明珠——南澳辦事處,風景非常壯美。

說了半天地理,你會說大鵬是“新”區,應該沒有厚重的歷史吧。恰恰相反,大鵬在明朝就比較有名了。咱們打開明朝的廣東地圖,在大鵬半島上,標註著一個地名——大鵬所。隸屬於南海衛的大鵬守禦千戶所,簡稱大鵬所,明朝的衛、所制度,想必你已非常熟悉了。大鵬所的城池周長二里,明朝時一里約長559米,二里就是一千多米。大鵬所舊址在今大鵬辦事處城區以東,排牙山以南。

為什麼叫大鵬所?因為大鵬所附近有一座大鵬嶺,是羅浮山脈的餘脈。因為這座山的形狀像一隻展翅高飛的大鵬,故名。大鵬所的設置時間是明初的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

如果你有機會來大鵬旅遊,現代的,古代的,“雲深不知處,只在此山中”,“濤頭洶洶雷山傾,江流卻作鏡面平。”你都可以找到心靈深處的那一份期許。

更多廣東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了不起的城市#

夜深無眠,正好路過廣場時遇到“世黃會”,就想簡單聊點鵬城的一些瑣碎的故事,或者說,是聊點上下沙的一些故事。

鵬城最早肯定不出名,這從深圳市博物館陳列擺放的物品和宣傳就能看出一二,因為那裡可供展覽的物什,基本一大半是改革開放後的一些風土舊物,而改革開放前的那些物品,也實在說不上是鵬城特色。

今天閒來看了下下沙黃氏一脈的歷史,發現最早的打頭者是唐朝年間人士,而現在所修建的下沙村,是在南宋時期才建立起來的。眾所周知,南宋滅亡前後最後一場崖山之役死亡以十萬計,而崖山之戰後福建、浙江、兩江等地蹈海殉國的士子也有數十萬,而南宋的歷史也就自此徹底終結。不過畢竟當時留了一些皇室血脈,彼時兩廣地區尚屬於經濟欠發達地區,而且山林眾多,故而有一些保國之人拼死帶著宋朝的一點血脈在廣東安營紮寨、以圖後舉。也因此有了後面的多個以宋朝皇室名義起兵反元的種種力量。

在這裡不得不提一下故老相傳的“崖山之後無中國,明滅之後無華夏”,這句話的通俗字面意思是自從宋亡後中華古國固有的血脈就此斷了,而明朝滅亡後連僅餘的華夏文明也就此斷了。上學時候學過歷史的人肯定都知道,歷史教科書上是沒有崖山之役的,可能會有人說是不是這場戰役太小了,沒必要記在歷史書上,事實上,這是場拿到現在都不算小的海戰,當時的威尼斯商人馬可波羅還沒有來到中國,歐洲的文藝復興更是連影都沒有,更別提動輒雙方參戰人數達數十萬的大海戰。唯一可以解釋箇中原因的,怕是隻能從二十四史裡面去找尋,因為五胡亂華、元清大屠殺等有辱中華民族的歷史,是很少可以在教科書上看到的。太殘忍。

扯得有點遠了,之所以會想到去寫鵬城的一些舊事,是突然想到在古時這麼一個逼仄的小漁村,居然還能把回鄉懇親這種舊有的習俗保存得如此綿延悠久,實在是值得讓人深思的一件事。其實好多在古時交通不便地區的人,基本都沒有到過京城,甚至時至今日交通方便了這麼多,有很多老人也都沒機會去到京城去看看,之所以說這些,是因為身邊有些朋友偶爾會說到去北方中原地區旅遊時,經常就會聽到某某一個小村落就是古時的一個極為出名的古戰場或者名人故居,坦白講,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經過程,一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可能鵬城到現在還是一處盛產水產的小漁村,也不會有後來的深圳速度、創新之城。

一個比較有意思的事是深圳名稱的由來是因為深圳本身有深水的意思,而水在廣東、香港兩地都被認為是有好彩頭的,會發大財,所以當時的深圳常委會就決定用深圳來作為鵬城新的名字。

盛世閒人

丙申年十月十四


果子日跡


#了不起的城市#圳有響亮的別名叫鵬城。中國許多城市有別名。如昆明四季如春,叫春城;濟南泉水繞城,叫泉城;重慶依山而建,叫山城;廣州因有傳說中的五羊含穗降福而叫羊城。而深圳見不到大鵬,叫鵬城是否有點題不對文。那麼,鵬城的說法又從何而來呢?

在去大亞灣的途中,有一座城門,模樣很象北京的德勝門,只是規模小了很多。城牆經風雨侵蝕,一番破敗景象;磚頭上長著一層厚厚的青苔,叫不上名的樹木紮根在磚頭縫中,長得枝繁葉茂,鬱鬱蔥蔥。城樓雖不及山海關雄壯,仍古味十足。進入城門,只見青石板鋪就的道路,兩旁平房都是磚木結構,鱗次櫛比,露出房簷的椽子都已腐敗,看起來年代已相當久遠。如果稍加修理,門前插上酒旗,掛上招牌,很象北宋開封的一條街,當地居民稱這個地方叫王母,又叫大鵬,這座城就叫鵬城,又叫大鵬所城。

 鵬城離深圳約有50多公里。可能是有人移花接木,把大亞灣畔鵬城的名字安在深圳的頭上。而另一些人不辯真偽,將錯就錯,反正鵬城的名字很響亮,有氣派,欣然接受。深圳的別名叫鵬城就這樣產生了。深圳自建特區以來,有如大鵬展翅,騰飛而起,舉世矚目。1979年建深圳市,1980年8月,正式宣佈在深圳、珠海、汕頭設置“經濟特區”。深圳經過十五年的經濟建設,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鉅變。不管是對社會主義持同情的人,還是懷偏見的人,都在認同這一點。據有關資料統計,深圳的綜合經濟實力,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居第4位,深圳工業產值達638.15億元,18種產品的產量在全國名列第一。深圳的出口額超過83億美元,在全國大中城市中首次超過上海,名列全國第一。深圳機場通航僅三年,已躋身全國五大繁忙航空港之列。深圳的港口吞吐量超過3000萬噸,躋身全國五大海港之列。深圳新建的住宅總面積超過了大上海解放初期全市的住宅總和。深圳確實是一座充滿生機的城市。其發展前前景難以估量。

 深圳緣何叫鵬城?雖然與大鵬灣和鵬城有些聯繫,但是主要是深圳創辦特區而崛起,象展翅高飛的大鵬,搏擊風雲,遨遊長空,勇往直前。正是深圳鵬展翅騰飛九萬里,特區借東風扶搖直上九重天。


兜娛樂一下


#了不起的城市#

大理大學的同學為你解答。

深圳

深圳市位於廣東省中南沿海地區,珠江入海口之東偏北,所處緯度較低,屬亞熱帶海洋性氣候。由於深受季風的影響,夏季盛行偏東南風,時有季風低壓、熱帶氣旋光顧,高溫多雨;其餘季節盛行東北季風,天氣較為乾燥,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22.4℃,最高氣溫38.7℃(1980年7月10日)、最低氣溫0.2℃(1957年2月11日)。雨量充足,每年4~9月為雨季,年降雨量1933.3毫米,年降雨量最多紀錄2662毫米(1957年),年降雨量最少紀錄913毫米(1963年)。日照時間長,平均年日照時數2120.5小時,太陽年輻射量5225年兆焦耳/平方米。常年主導風向為東南偏東風,平均每年受熱帶氣旋(颱風)影響4~5次。

深圳的經濟特區發展只有30年,但卻曾經有著6700多年的人類活動史,新石器時代中

深圳客家古村落之旅(80張)

期就有原住居民百越人等繁衍生息在深圳土地上,深圳有1700多年的郡縣史、600多年的南頭城、大鵬城史和300多年的大規模客家人移民史(客家人進入深圳始於宋元時期,大量遷入深圳則是在明末清初),深圳的城市史已有1673年。

鵬城

說法一:一說起廣州,不管你耐不耐煩,是不是聽得耳朵已經起了老繭,反正就是要提起那五隻羊——“五羊銜谷,革於楚庭。” 據廣州舊志記載,周惠王令楚熊子。惲統治嶺南,南海臣服於楚,作楚庭以朝,所以廣州又稱楚庭。關於五羊的由來及其傳統有三個版本。 版本之一:周夷上八年(公元前887年 ),廣州曾一度出現連年災荒田野荒蕪,農業失收,民不聊生。一天,南海的天空忽然傳來一陣悠揚的音樂,出現了五朵彩色祥雲,上有五位仙人,身穿五色彩衣,分別騎著不同毛色的山羊,羊口銜著一莖六出的優良稻穗,降臨楚庭。仙人把稻穗給了廣州人,並祝願此處永無饑荒。祝罷仙人騰空飛逝,五隻仙羊化為石頭留在廣州山坡。從此,廣州便成了嶺南最富庶的地方。這就是廣州有“五羊城”、“羊城”、“穗城”名稱的由來。 版本二:五仙降臨的情形差不多,但傳說中的時間是南海人高固為楚威王相的時候,即戰國周顯王時期。 版本三:晉朝時,吳修為廣州刺史,還未到任,有五仙人騎五色羊,揹著五穀來到廣州州治的廳堂上。吳修於是在廳堂上繪五仙人像以示祥瑞紀念,並且稱廣州為“五仙城”。現在的廣州惠福西路五仙觀據說就是五仙人降臨之地,廣州人為了紀念五仙人專門修建了五仙觀,在大殿內還有五仙和五羊的塑像。這個版本的唯一漏洞,就是吳修還未到任,怎麼看得到已經來到廣州州治廳堂上的五仙樣貌,並且在廳堂上繪出來? 而據《廣東通志》記載,五仙觀的觀址歷代曾多次遷建。宋代時在十賢坊(今北京路省財廳一帶),南宋後期至元代在古西湖畔(今教育路一帶)。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布政使趙嗣堅持將原五仙觀改作廣豐庫,於今惠福路坡山現址再建五仙觀。在今五仙觀的東側,還有一塊巨大的江砂岩似腳印狀的凹穴,稱為“仙人拇跡”(即仙人腳印)。 聽起來這也有點太不嚴肅了,仙人們的降臨之地一忽兒被搬到這,一忽兒被搬到那,搬來搬去還搬出了個腳印來了,未免有些兒戲。不過,反正是有個他們落腳的地方,以供大家夥兒紀念也就是了。有趣的還是那個腳印,有這麼天真可喜的一說,大家也就天真可喜地認可了。屈大鈞的《廣東新語》裡說:“‘穗石洞有一巨石,廣可四五丈,上有拇跡,跡中碧水泓然,雖旱不竭,似有泉眼在其下,亦一異也。”明清兩代,這個“仙人拇跡”還先後以“穗石洞天”和“五仙霞洞”被列入羊城八景呢。廣州人在這一檔子事上的“求其”(隨隨便便兼漫不經心)和天真,令人若爾。 至於最後落腳到惠福路的五仙觀,在解放前就已經荒廢了,建國後才重加修葺,可是五{山人像和五頭石羊未能在觀內復原。倒是在越秀公園用一百三十多塊花崗岩石雕了一座巨大的五羊雕像,據說,光是主羊頭部的那塊石料就有四千多斤重。 五仙的坐騎為什麼是羊,而不是其他獅子老虎大象之類,有人做過研究,一直研究到原始社會時期,並且說可能是由廣州地區原始民族的圖騰崇拜而來。那時我國南方曾經存在過五支姜姓的部族,都以羊作為自己氏族的圖騰,用黃、紅、黑、白、紫五種顏色相區別,他們崇拜羊,認為羊是吉祥的象徵,給他們帶來了幸福。其中,又以在廣州地區從事原始農業的“黃羊”一支最為興盛,傳說他們最拿手的就是種水稻,還是高產的, 深圳叫鵬城的歷史並不久,寓意鵬程萬里,剛好這邊有個鎮就叫大鵬。


說法二:“鵬城”指的是深圳。 何謂“鵬城”? 在深圳東部50多公里開外的南澳鎮,有一處名叫鵬城的地方,城門象北京的德勝門,只是規模小了很多。 城牆經風雨侵蝕,一番破敗景象; 城樓雖不及山海關雄壯,仍古味十足。進入城門,只見青石板鋪就的道路,兩旁平房都是磚木結構,鱗次櫛比,露出房簷的椽子都已腐敗,看起來年代已相當久遠。當地居民稱這個地方叫王母,又叫大鵬,這座城就叫鵬城。“鵬城”由此得名。 曾幾何時,有人把這個鵬城的名字安在了深圳的頭上。特別是深圳自建立特區以來,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鉅變,綜合經濟實力已經位列全國大中城市中的前列,是一座充滿生機,充滿美好發展前景,潛力無限的城市。而深圳的版圖正象展翅高飛的大鵬,搏擊風雲,遨遊長空,勇往直前。所以,鵬城也就名符其實地叫響了。


隋煬帝說天下


#了不起的城市#

深圳別稱“鵬城”,傳說是因為200年前這裡叫大鵬守禦千戶所而得名的。這大鵬所城始建於明洪武27年(1394年),其東西南北都長不過400米的樣子,是個海防要塞。為削弱地方官員的勢力,加強中央集權及解決軍費開支,明朝實行一種常備軍制度——衛所制度,閒時為農,戰時為兵。鵬城之稱更切合了深圳因為創辦特區而崛起,像展翅高飛的大鵬,搏擊風雲,遨遊長空,勇往直前。正是深圳大鵬展翅騰飛九萬里,特區借東風扶搖直上九重天 。 “鵬城”指的是深圳。 何謂“鵬城”: 在深圳東部50多公里開外的南澳鎮,有一處名叫鵬城的地方,城門象北京的德勝門,只是規模小了很多。 城牆經風雨侵蝕,一番破敗景象; 城樓雖不及山海關雄壯,仍古味十足。進入城門,只見青石板鋪就的道路,兩旁平房都是磚木結構,鱗次櫛比,露出房簷的椽子都已腐敗,看起來年代已相當久遠。當地居民稱這個地方叫王母,又叫大鵬,這座城就叫鵬城。“鵬城”由此得名。

深圳市,又稱為“鵬城”,位於中國南方珠江三角洲東岸,隸屬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是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經國務院批准於1980年8月26日正式設立。全市土地總面積為1953平方公里,其中,經濟特區面積為395.81平方公里。經過29年的建設和發展,深圳由一個昔日的邊陲小鎮發展成為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新興現代化城市,創造了舉世矚目的“深圳速度”。中國社會科學院發佈的《2009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對全國294個地級以上城市綜合競爭力2008年度排名顯示,深圳位列第二。


進擊的Charles


#了不起的城市#

1979年建深圳市,1980年8月,正式宣佈在深圳、珠海、汕頭設置“經濟特區”。深圳經過十五年的經濟建設,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鉅變。不管是對社會主義持同情的人,還是懷偏見的人,都在認同這一點。據有關資料統計,深圳的綜合經濟實力,在全國大中城市中居第4位,深圳工業產值達638.15億元,18種產品的產量在全國名列第一。深圳的出口額超過83億美元,在全國大中城市中首次超過上海,名列全國第一。深圳機場通航僅三年,已躋身全國五大繁忙航空港之列。深圳的港口吞吐量超過3000萬噸,躋身全國五大海港之列。深圳新建的住宅總面積超過了大上海解放初期全市的住宅總和。深圳確實是一座充滿生機的城市。其發展前前景難以估量。

雖然與大鵬灣和鵬城有些聯繫,但是主要是深圳創辦特區而崛起,象展翅高飛的大鵬,搏擊風雲,遨遊長空,勇往直前。正是深圳鵬展翅騰飛九萬里,特區借東風扶搖直上九重天。


大新新啊


#了不起的城市##江西財經大學#

鵬城”指的是深圳。 何謂“鵬城”: 在深圳東部50多公里開外的南澳鎮,有一處名叫鵬城的地方,城門象北京的德勝門,只是規模小了很多。 城牆經風雨侵蝕,一番破敗景象; 城樓雖不及山海關雄壯,仍古味十足。進入城門,只見青石板鋪就的道路,兩旁平房都是磚木結構,鱗次櫛比,露出房簷的椽子都已腐敗,看起來年代已相當久遠。當地居民稱這個地方叫王母,又叫大鵬,這座城就叫鵬城。“鵬城”由此得名。


電影資訊站


#了不起的城市#

深圳,簡稱“深”,別稱鵬城,廣東省省轄市、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1] 地處廣東南部,珠江三角洲東岸,與香港一水之隔,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故稱鵬城。


每日三分鐘


#了不起的城市#曾幾何時,有人把這個鵬城的名字安在了深圳的頭上。特別是深圳自建立特區以來,面貌發生了歷史性的鉅變,綜合經濟實力已經位列全國大中城市中的前列,是一座充滿生機,充滿美好發展前景,潛力無限的城市。而深圳的版圖正象展翅高飛的大鵬,搏擊風雲,遨遊長空,勇往直前。所以,鵬城也就名符其實地叫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