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见过最能喝酒的人一顿能喝多少?

竹林深处听雨眠


首先说明不是我亲眼见的!

上个世纪85、6年吧,我父亲开始搞运输的时候,主要是在我们县某个镇煤炭短途运输,当年我们这里汽车还很少,饭店更少,吃饭要粮票哦。在汽运公司门口有一家可以只用钱就可以买到饭的国营饭店。好前提交代清楚啦!

一日父亲趁中午闲时去吃饭,看见有两个外地模样的人去吃饭,要来几个菜后问有没有就卖,获知不要票就卖后异常高兴,便要来一箱(24瓶500毫升),边聊边吃边喝,不知不觉每人3瓶下肚,起身结账准备走人,饭店工作人员一看这还了的,急忙拦下,怕酒后开车出事,便以各种理由不让他走,两个人开始还着急,以为出什么事情啦,这个时候才知道他们是呼市运输公司的,饭店人员一听是同行的越不让走啦,两人坚持说没事,但最后没办法,无奈就请饭店人员给他们公司领导领导打电话落实,我父亲因为和饭店的老板熟悉也比较喜欢(能喝,那个年代几乎每天一斤半白酒),就撺掇着要不打电话问问,几经波折好不容易打通电话,只听见对方知道情况后,明确答复没事,又让他们其中一个接电话,隐隐约约听到在骂,什么给公司惹事、回来路上不能全部喝了什么的,父亲当时就听着目瞪口呆的,好多年都听父亲给人讲这个故事的时候还是一种高山仰止的神情。

顺便再说一句,两个人走的时候嘴里还嘟囔这,一个长途电话,一瓶酒又没啦!想必那个时候打个长途电话应该是很贵的!哈哈😄


幸福阳光59077618


周恩来听说许世友和同级或下级喝酒,不醉不准离桌。人家比许世友酒量低的,也要同样喝这么多,不喝他就骂人,甚至打人。周恩来知道后,有次找准了一个机会,找许世友喝酒。周恩来说:许司令,今天你喝一瓶,我喝二瓶,谁说不喝了,谁就算输了。许世友自认喝酒没对手,但他也知道周恩来能喝酒,但也不会我一半酒量不如他吗。于是就答应了,二人一直(当然是上好的茅台酒)。当许世友喝完十二瓶时(一斤装的),他已经喝得烂醉了,但还是说了,我不喝了,我输了。周恩来就说了,听说你许司令喝酒时,人家不跟你喝一样多,才骂人打人,是不是真的。许世友说:总理我再也不敢了。从此以后,许世友再也不逼人家喝酒了。这真是:强中更有强中手,恶人还得善人帮。

但是他俩的死亡均与酒有关系。小酌怡情,暴饮必误!


彪叔74


这个我得说说俺们村的王翠花。


王翠花年龄大概40左右,身材微胖,大眼睛、高鼻梁、盘子脸,由于常年干体力活,岁月该留和不该留的痕迹都留在了她的身上。她一脸淡定的表情,表明她经过了不少人生的大风大浪,至少是经历了无数的酒场。


大概长这样(实在找不到她的图片,网上找了一张相似的)


由于地处苗乡,苗民嗜酒、酒风盛行,民风彪悍,同时也少了那些城里饭桌上的规矩,女人饮酒那是见怪不怪。有亲戚朋友来访,女人亲自上桌陪客那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王翠花的家乡喝酒大多都是以碗喝酒,每次大家都是要先倒上一大碗,如果没有亲戚朋友在,大家就慢慢的喝,也有可能一个人倒上一碗慢慢的喝。如果有亲戚朋友在,大家会大喝一声“干”,就要一口干掉,不干掉是对主人的不敬。这个画面,大家可以看湘西的电影《十八洞村》,里面王学圻老师喝酒的画面。



记得又一次,王翠花家远方的老表来走亲戚,因为这个亲戚确实住得远,好久没来走动了,王翠花家甚是感动,当天是又杀鸡又杀鱼的,饭菜做得很丰盛,当然肯定是少不了酒啦。当天她们采用了非常豪放的喝酒方式来欢迎这个远道而来的老表——豪饮!用盆豪饮!



当酒过三盆,老表已经有点招架不住,喝酒碰杯的时候,故意要撒一点酒出来好减轻压力。当时王翠花眼疾手快,马上把盆递到老表的盆下面,拍着老表的肩膀说:“表,漏酒啦”!


这样喝酒的方式,结果可想而知,那当然是杯盘狼藉、人仰马翻了。当天5个人把50斤塑料桶的酒喝掉了一半。王翠花作为主人,肯定喝得最多,这个事很快就传遍那个小地方,从此,远近乡邻送她一外号:五斤壶!


当然,在后来的岁月中,我也没见王翠花醉过。



饭叔吃喝日记


在同学孩子的满月宴上,曾经看到过两个同学斗酒,二两半的杯子倒上了十杯白酒,两个人不吃菜,一杯接一杯的对饮五杯以后,谁也没有服输的意思,就继续倒酒,让同学给拦住了,怕喝多了出事,两个同学意犹未尽,据说宴席散了之后,两个人又出去吃烧烤喝到了三点多,可是第二天两个人都进了医院,开始我还挺佩服他们的,后来觉得这样酗酒其实很无趣。

我看到最能喝酒的就是一个同村的爷爷,平时就一天四顿二斤酒。有一天,他儿子打动全村人到处找爷爷,大家问怎么回事,原来是中午爷爷家里来客人了,60度十斤装的白酒,两个人居然都喝了,那个客人说自己喝了大概四斤,喝完就骑自行车回家了,爷爷说出去送他,结果很久都没有回来,就让大家去找。后来谁也没有找到,过了就好看到爷爷的时候,问起这件事,爷爷很不好意思腼腆的说,那天大概喝了六斤白酒,送走了客人,在在稻草跺里睡了一宿,第二天早上回的家。


爷爷已经快九十岁了,可能已经喝不了那么多了,但如今的他依然每天一斤酒,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不喝打不起精神来。但是他从来没有喝过啤酒,他自己说,那东西喝着跟水一样,再说也喝不起呀。是啊,就他那酒量,喝啤酒一顿还不得喝两箱啊。


我是焱垚


九一年本人在江苏见过一退休老人特别能喝酒,现在还记得他家住徐州市北部一个叫高皇的村子。他和老伴在村头路边开了个小饭馆,在他那里吃饭特便宜实惠。他自己忙完一会就就喝酒,从早到晚不间断,一开始以为他在喝茶呢。就问他一天能喝多少?他老伴抢先说:他一天至少八斤,有时十斤多,他那点工资都不够他喝酒,所以就开了这个小饭馆。他喝酒都是当时一元一瓶或者是塑料桶装的。从来没见过这么能喝酒的。


阳光下看花


我西安人,,七十年代我们哪里有个人为了生产大队买变压器去厂里,当时咱国家机器少生产慢,供不应求他为了能尽快卖买回变压器,打听到厂长爱喝酒就买了两箱(西风酒,村支书说只要能买回变压器咋都行)送给厂长,厂长看他诚意太重,就说你爱喝酒吗,他说爱,厂长说你在能喝一箱子酒明天就可以给你们装好变压器,(哪个时候是12瓶装),他说你说话可要算话,厂长说(君子一言………)然后他就把一箱酒喝完(当然是慢慢喝),,朋友们想想,,我们陕西(西风酒)可是高度酒啊,,直到现在朋友们您们在沿海城市能喝到(底度)西风酒吗,,西风酒,,真心的粮食酒,,


手机用户51043203393


我是东北人。喜欢喝酒,感觉酒量还可以。有一次朋友聚会。大家都带着老婆。男女都得喝。当时大家都喝了几杯。我和左右挨着的几位喝的是白酒。我们这里饭店的酒杯是标准的二两半的。我喝了四杯白酒。说喝啤酒🍺。这时候朋友的老婆说她喝酒不掺。开始喝啥就喝啥。她就喝白酒。这时候大伙起哄说我喝一瓶啤酒。她来一杯白酒。结果就喝上了。我又喝了七八瓶啤酒。她也跟着七八杯白酒。我是有点迷糊了。可人家开车拉着老公回家。嘛事没有。我是彻底服了。


Ylj223223


我说一个能喝酒的一家人,说来有十多年了吧!当时我和几个朋友去这家钓鱼,是一个六十八岁老两口和一个四十多岁老儿子,老爷子年轻时是一个单位打🏀的,中午在这家吃饭,发现这家没有主食,老人说他们家已经很多年没有主食了,现在他们三口人每天是十斤白酒,再加二十瓶左右啤酒🍺,自家饭桌上的菜从来不撤,饿了喝白酒,渴了喝啤酒,每天如此,我这顿饭喝了一两白酒,老爷子自己喝了一斤多一点60度白酒,吃了两口橄榄菜和半片干豆腐卷,吃饭唠嗑时老爷子说年轻时曾经陪过一个俄罗斯专家喝酒,每人喝了将近五斤。后来饭店就不敢给酒了,这是他喝的最多的一次。他说他老伴比他能喝,当时没有在家,去医院陪小儿子去了,小儿子由于天天喝醉。媳妇也不和他过了,前几天喝多撞坏了,在医院住院呢,这就是我见过最能喝酒的人,记忆深刻!


手机用户杨一板


曾经的一个同事喝酒逸闻,在圈子里流传多年,这里分享各位,看看厉害不。

说起来我和他算不上同事,那年我上高一,暑假去他们厂打零工挣学费,他是老工人。当时三十多岁,木讷寡言,每天两点一线,不怎么与同事交往。就这样毫不起眼的人却身怀绝技。


话得从他的婚姻说起。他老婆娘家在工厂后面三里地远的一个村庄,故事发生在新婚时。那个时代都没什么钱,生活也就简简单单,新婚程序走完后,老丈人听说女婿酒量比较大,就没喝好过一次。这个“好”是土话,满足的意思,没喝到位过。想着要让傻女婿满足一次,放量过个瘾。于是有天杀了一只养几年的老公鸡,炖了一大砂罐子。“砂罐子”是过去家庭最多用的炖肉罐,小的五升,大的八升。在本村的槽坊打了一桶酒,五升十斤,四十多度,我们那叫“小米酒”。其实是大米酿造的,叫“小”也是土话,形容自家酿造的白酒,比起县里酒厂的酒不能称大,自称小米酒,不是小米酒。


中午女婿来家,也不多话,也没菜盆,肉汤罐子直接端到桌上,五升的塑料酒壶放到桌子旁边,给女婿面前摆两个碗,一个接菜,一个盛酒,一双筷子。就这样格式,老丈人看到酒碗空了就倒上,女婿老实,埋头苦干。俩人自始至终没有一句话,情份都在不言中。也就个把小时的样子,一罐连带汤带肉,一壶酒给他一人整个干净。算下来,论容量都差不多大小,五升十斤。再看女婿,脸不红,心在跳,平常一样,抹抹嘴,起身走了,还是没有一句话。倒把老爷子搞得好无意思:还是没让女婿喝好啊!


普济


九八年,老家建筑公司在我所在地承包工程,我去他们工地看家族里的兄弟。中午兄弟招待午饭,提了三扎白酒。我问拿这么多酒干啥,他说,我们兄弟几个都陪不了你,(我当时轻松两瓶)专门叫两个人来陪你喝两杯。来了两个老乡(弟兄俩),每人干了十瓶。弟弟说喝好了,哥你陪大哥喝吧,我回工地干活了。嘿,那老大又喝了两瓶,记得喝的酒五十六度。过后问了堂弟,说老二只喝十瓶,多了不喝。老大喝过十三瓶。年底他们回老家前,我特意请他们哥俩吃饭。这次老二破例喝了十一瓶,饭后我问他为什么不喝好。他说喝醉了丢人,能喝酒不是什么本事。也喝不起,农村人收入低。再说啦,别人请你喝,喝高了也没品。以后再也没见过他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