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复位后废代宗为郕王,为什么不尊代宗为太上皇,这样才显得正统?

Goodboy82862206


明宣宗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春,农历正月初三,朱瞻基驾崩;正月初十明英宗朱祁镇即皇帝位(时年9岁),以明年为正统元年(公元1436年);农历二月初九,朱祁镇封同父异母弟弟朱祁钰为郕王(时年8岁)。

明英宗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农历七月,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煽惑与挟持下,亲自北征瓦剌【蒙元后裔,明代对漠西蒙古各部族的总称。】。本年秋,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朱祁镇在土木堡(今属河北张家口)被漠西蒙古部众生俘。此即土木堡之变。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农历八月十八,孙太后诏命郕王朱祁钰监国。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农历八月二十二,孙太后下诏,立朱祁镇之子朱见深为皇太子(时2岁)。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农历九月初六,朱祁钰即皇帝位,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帝,以明年(公元1450年)为景泰元年,是为明代宗。

明代宗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夏,农历五月初二,朱祁钰废掉皇太子朱见深(朱祁钰之侄),贬其为沂王。同时,朱祁钰立自己的亲子——皇子朱见济为皇太子。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农历十一月十九,皇太子朱见济夭亡(时6岁)。自此之后,大明王朝就没有皇储。

先前,也就是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秋,农历八月,朱祁镇当了一年俘虏之后,得以回京。

朱祁镇的确是被迎请回来了,但是,返还京师之后,他的实际处境,与之前相比,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朱祁镇不但不再是大明王朝的掌权皇帝,而且,他还被自己在位的皇帝弟弟朱祁钰软禁在南宫之中。朱祁镇被软禁的情况,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农历八月一直持续到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农历正月时,才出现了新的转机。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农历正月十六日夜,徐有贞提前进入朝房,石亨等人率兵潜入长安门,与宦官曹吉祥等进入南宫,迎请朱祁镇御驾奉天门。正月十七日(壬午)待百官朝见时,看到朝堂之上高坐的是太上皇帝朱祁镇,众人竟面面相觑、不知所措。这就是所谓的夺门之变。自此,因土木堡之变被生俘一年,回京后又被软禁南宫七年的朱祁镇复辟,继续做大明王朝的皇帝,并改景泰八年为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

顺元年(公元1457年)农历二月初一,景泰帝朱祁钰被朱祁镇废为郕王,也就是朱祁镇第一次即位时,给其弟的封号。当初,朱祁钰将朱祁镇禁锢在南苑;这一次,朱祁镇将朱祁钰软禁在西苑。一个月后,农历二月十九日(癸丑),朱祁钰死去,死因不明,有说其为被人杀害 。朱祁镇谥朱祁钰为:戾,按亲王礼葬其在北京西山,即景泰陵。不久之后,于谦等当初拥立朱祁钰的大臣,纷纷被朱祁镇以谋逆之名,处死。

看看这些历史,朱祁镇怎么可能尊朱祁钰为太上皇?

遭禁锢七年,胆战心惊,生命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朱祁镇会大度到不计较?

废掉孙太后立的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朱祁镇会不计较?

仅这两件,尊朱祁钰为太上皇,在道理上就讲不通。

朱祁钰是先监国再即皇帝为,就“正统”与否而言,其正统性明显就不足。

朱祁镇要是尊朱祁钰为太上皇,也会大大削弱自己复辟的正当性,也会大大削弱自己的正统性。


史遇春之尘境心影录


关于明英宗“夺门”复辟之后到明代宗去世的这段时间,很多历史爱好者通常会忽略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段为期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大明帝国实际上是并存着英宗和代宗两位皇帝的。明英宗在夺门之变后以太上皇帝的身份宣布复位,然而此时他并没有正式废黜景泰帝的身份,只是将景泰帝迁到了西内囚禁起来,从事后的种种迹象我们不难推测,复位后的明英宗应该是忘记了处理景泰帝身份的问题。



于礼制不合:

后一代皇帝尊封前一代皇帝为太上皇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并不鲜见。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是刘邦的父亲刘太公,而最后一位太上皇则是赫赫有名的乾隆皇帝。通常来说,太上皇都是现任皇帝的父亲,但是也有例外,很多时候都是,皇帝的弟弟登基后也会尊封其兄长为太上皇,这也是源于皇位继承制度除父死子继后的另一种继承方式-兄终弟及。代宗也徇此例,在英宗“北狩”后,遙尊其为太上皇。但却从没有哥哥即位后尊封弟弟为太上皇的。不仅历史上没有这种先例可徇,于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帝位继承制度也不符合。


于夺门不符:

更为重要的是,明英宗复位并非继承代宗八年的统治,而是一种政治上的反正,一种复辟,说白了就是夺回了本就属于自己的东西。夺门之变实质上是明朝内部一场皇权争夺斗争,斗争的双方就是明代宗朱祁钰和明英宗朱祁镇。当初朱祁镇被瓦剌送还明朝时,虽然朱祁镇已经知道郕王成为了新皇帝,他也甚知自己即便是回去了之后也不会再是皇帝的身份,但是他应该没有想到自己回到北京后就被自己唯一的亲弟弟囚禁起来,并且这一囚禁,就是将近八年时间,这八年的太上皇生涯,他没有享受到一点太上皇帝的尊荣,反而却连自由都没有,简直形同囚徒。也正是因为如此,原本还对曾为帝国力挽狂澜的朱祁钰有着感激之情的朱祁镇,在被囚禁后,内心里剩下的就只有怨恨了,这种恨就形同一粒种子,在英宗被囚禁的七年多时间里,疯狂的生长,及至夺门之前,英宗对于代宗的仇恨已经很深了。基于这种情况,复辟之后的英宗是不可能给予代宗太上皇这种尊贵的称号的,英宗最希望的是,这位夺去自己帝位的弟弟尽快的死去。


英宗复辟之后的忽视:

英宗夺门之后,对于代宗的身份问题,似乎是忽视了,他并没有立即下诏废黜代宗的皇帝尊号,而是将其直接丢到西内囚禁起来,此时代宗正在生病,英宗认为代宗不久后就会自己死去,这样自己既省事,又免去了残害手足的罪名,因此英宗就坐等代宗病逝,却忘记的废黜英宗的皇帝身份,直到天顺元年的二月十七,代宗病逝,此时,英宗复辟已经两个多月,因为代宗已死,人死了就要盖棺定论,当朝臣们在朝堂之上商议着以什么身份安葬朱祁钰时,英宗才恍然大悟,随即下诏废黜了景泰帝的帝号,复称其为郕王,并给朱祁钰定了一个恶谥“戾”。而在这之前的两个多月,明朝实际上是同时存在两位皇帝的。英宗不要说尊封其为太上皇,就连原本你还废黜朱祁钰的帝号这样重要的事情,都忘记去做了。


朱祁镇的正统身份从来没有受过质疑,他是宣宗皇帝的嫡长子,并且在宣宗生前就已经被立为了太子,即便是土木之变后被瓦剌俘获,其皇帝之位为并没有被废黜,明朝皇位继承制度是立嫡立长,而代宗是庶子出身,若非经此大变,恐怕一生也无缘帝位。所以英宗的正统身份根本无需证明。


历史课课代表


这是行不通的,至少在英宗身上不可以。

明英宗和明代宗在位时期,大明的整个国势可以说经历了一个极大的转折,可以说,用“由盛转衰”来形容都不为过。

要说他们俩,那就得从明宣宗朱瞻基开始讲起,朱瞻基是明代的第五位皇帝,因为朱允炆、朱高炽在位时间都非常短,从作用上看,这实际上这也等同于是明代的第三位皇帝。


▲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即位时,大明建国也才几十年而已,明初的国势还是比较强的,永乐皇帝才完成了几次漠北之征,明室威服内外,巍立九州。

然而,作为皇帝的朱瞻基却没能继承历代先皇强大的生育功能,他只有两个儿子。

长子朱祁镇,次子,便是朱祁钰了。

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朱瞻基驾崩,终年38岁,九岁的朱祁镇登上帝位,这便是明英宗。

明英宗在位初年,国政出于太皇太后张氏,张氏重用“三杨”等贤臣,排斥宦官、压制外戚,朝野一派清明之象。


▲孝昭皇后张氏

然而这种局面并没能维持多久,正统八年,张氏驾崩,此后两三年间,三杨亦都先后去世。

步入弱冠之年的英宗皇帝血气方刚,很想大展拳脚,这些人的去世,正好使他摆脱了钳制。

英宗本人倒不是真的那么昏庸无德,坏就坏在他宠幸了大太监王振。

中原政权素来以天朝上国自居,他们很享受周边小国的觐见与朝贡,这也是身份与功绩的一种象征。

上国名义上让小国朝贡,却不会真的收他们多少东西,相反,哪怕是小国拿一根草过来,都能获得几十甚至上百倍的回赐。

小国务实而不好虚名,其中之代表,便是蒙元北逐后的一个分支——瓦剌。


▲瓦剌使者

瓦剌入朝特别勤,他们不为别的,就盯着大明的回馈,这俨然成为了他们的发财致富之道,因为这种“回馈”是按人头计算的,瓦剌使者的人数便不断增加,最后竟达到了三千人的规模。

我们看历代的邦交使团,就没有谁派出过这么多人。

这种明面上的敲诈勒索引得朝野上下颇为不快,王振鼓动英宗皇帝御驾亲征。

出征也就罢了,王振一路上不停给皇上出馊主意,结果就有了“土木堡之变”。

明代立国以来的武将勋贵集团被摧毁,明英宗本人被俘。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成为俘虏的明英宗被尊为太上皇,郕王朱祁钰登上帝位。

太上皇这个职位通常出现在皇帝父亲身上,比如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李世民的父亲李渊、赵桓的父亲赵佶……

在明英宗这里,这个情况发生了变化,他和下一任皇帝属于兄弟关系。

从法统上讲,明英宗已经算是明代宗的“先帝”,这个名分已经定下来了。

被俘的皇帝一般来说命运都是悲惨的,被游牧民族俘虏那就更不用提,比如靖康之变的徽钦二帝,他们俩不仅亡于北国,而且死状都极其凄惨:宋徽宗被点天灯,宋钦宗被乱马践踏成泥。

然而明英宗被放回来了。

太上皇居京,而且还是被迫成为的太上皇,那自然不能让他重掌权柄了。

明英宗被禁于南宫,这一禁,就是七年。


▲明英宗朱祁镇剧照

明代宗朱祁钰其实已经完成了他的计划,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皇太子朱见济的去世,动摇了明代宗的统治根基。

这是他唯一的儿子。

国不可一日无君,明代宗病重,又没有嗣君,帝国的走向问题当然就变得异常敏感了,他没有办法、也没有能力再维持自己的合法性。

为了谋取从龙拥立之功,武清侯石亨、都督张辄、太常卿许彬、左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密谋夺门,他们成功了。

太上皇朱祁镇再一次坐上了龙椅,明代宗重废郕王,不久后即死于幽禁,年仅30岁。

▲明代宗朱祁钰剧照

明代宗的身份问题。

明代宗既死,以亲王之礼葬于西山,明英宗并没有承认他的皇帝身份,实际上直到南明朱由崧之前,这个定论都没有发生改变。

为什么不尊明代宗为太上皇?

前面提过了,明英宗不承认朱祁钰的皇帝身份,并且还给了一个恶谥——“戾”。

连皇帝都算不上,那就不提太上皇了。

太上皇与皇帝之间,其实或多或少有一种继承关系,不是继承血脉,便是继承皇位。

朱祁镇既不是朱祁钰的儿子,他的皇位也不是从朱祁钰手里继承来的,他继承于明宣宗朱瞻基。

既然如此,他也没有理由给朱祁钰冠一个这样的身份。

再者,朱祁镇本身就是朱祁钰的太上皇,现在又让朱祁钰做朱祁镇的太上皇,这不合伦理。

历史上没有过双向的太上皇,事实上这也说不通,这就好比一对父子,总不能让他们成为彼此的父亲吧?

明英宗的复辟某种程度上已经算是名正言顺,处死于谦等人便是在用行动给自己正名。

于谦等人谋逆,阴谋拥戴郕王登基,这属于篡逆行为。

▲于谦

既然是篡逆,皇上以雷霆之势诛灭乱臣贼子,重掌天下,就没什么可诟病的了,这种正统性又有谁可以置喙呢?

明英宗其实还是惜才的,他也明白于谦于社稷之功,只是他好不容易挣脱牢笼,有机会再次登临九五,一个忠臣的生死自然不足道哉。

他必须做出选择。

明英宗晚年也算做了一些好事,殉葬制度的废除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善举。

这位皇上也曾想效法先贤,成为一位开疆拓土的强君,只可惜自身能力不足,热血过后,更多的是沧桑。

他再没机会一展胸中报负,而大明,也从此陷入了文臣坐大的怪圈。


浮沉于史


题主大约没有搞清楚太上皇的内涵,要被称之为太上皇要具备两个条件:

其一、按照历史惯例,太上皇一般都是皇帝他爹主动禅位给儿子;

其二、主动禅位的可以叫做太上皇,被夺位的叫废帝。

很显然的,明英宗和明代宗之间不具备这两个条件,而且明英宗登基之后,立即下令曹吉祥秘密用白绫勒死了明代宗。

另外,明英宗原本就是皇帝,只是这土木堡之变中被瓦剌俘虏,因此失去了帝位。回到明朝后,朱祁钰的江山已经言正名顺,稳若磐石,他被软禁,才无可奈何的在野了八年。所以他这次重新登台说好听一点叫做复位,说难听一点就是政变。你什么时候见过政变成功上台的皇帝还叫被拿下的皇帝叫太上皇的?

原本朱祁钰坐了他的江山,他心里就已经老大的不爽了,朱祁钰又把他幽禁起来,内心的不平和不忿可见一斑。朱祁钰最后把他儿子的太子位也废了,他认为朱祁钰这是坐上瘾了不想还,那个时候就已经变成了仇恨。

朝廷那一班宵小之徒为了个人私利,把朱祁镇营救出来重登大位,朱祁镇对朱祁钰没有半分感激,有的只是仇恨。所以他立即将朱祁钰贬为郕王,并为绝后患,秘密处决了朱祁钰,顺带把曾经拥立朱祁钰的那一帮旧臣全部处死。

明朝之坏风气和衰败始于朱祁镇,骨肉相残、宠信太监等恶习也是从朱祁镇开始。现在一些电视剧编导为了故事苦情需要,把朱祁镇塑造成一个受害者,简直就是被狗吃了良心。

天下本公器,有德者居之。朱祁钰是在朱祁镇任由太监王振乱搞的情况下丧师辱国,失手被擒的。如果于谦等重臣不力挽狂澜,拥立朱祁钰,大明那一次就亡了,蒙古人又回来了。

而且朱祁钰在任期间任用贤明,做了很多利国利民的事情。朱祁镇除了丧师辱国、手足相残外,再没有一件于国于民有利的事情。最重要的,开启了明朝衰败、被游牧民族欺凌之先河,让后金起了觊觎之心。


明德山人6998


于理不合

明英宗是明代宗的哥哥,按照正常的礼仪传统,一般太上皇都为当今皇上的父亲,即使偶有意外,太上皇也是当今皇上的长辈级别,而英宗是代宗的哥哥,按纲常伦理来说,自然不可以尊弟弟为太上皇了。


英宗代宗有矛盾

土木堡之变,英宗被捉,朱祁钰意外登基,是为代宗。但随后因为代宗在任,让瓦剌企图以英宗要挟明朝的计划失败,所以最终又把英宗放回明朝,面对突然回来的哥哥,代宗自然不肯放掉手中的皇位。于是代宗将明英宗迎回了北京,随即把哥哥软禁在南宫。一锁就是七年。明英宗回归之后,虽为太上皇,却被软禁在南宫。而且朱祁钰从内心来讲并不希望明英宗回朝,为防备明英宗与旧臣联系,对他的一举一动,都严加防范。朱祁钰接受太监高平的建议,将南宫的树木全部砍伐,以防有人越过高墙与明英宗联系。因此实际上英宗就算回到大明,过的也只是囚徒的生活。可是到了景泰八年,代宗突然病倒了,储君的问题被放了出来。大臣石亨估计其行将不起,便与徐有贞秘密策划,准备迎请英宗复辟。之后,二人密禀孙太后,取得了她的懿旨。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十七凌晨四更,石亨、徐有贞等人领军打开长安门,接着迅速赶到南宫,请明英宗复登大位。到东华门,守卫大声喝止,明英宗高喊:“我是太上皇!”东华门随声而开。明英宗堂而皇之进入大殿,五更时分,百官在午门外朝房等待朱祁钰升朝,忽然听到宫中钟鼓齐鸣,宫门大开,徐有贞出来高声宣布:“太上皇帝复位了!”朱祁钰听到钟声,问周围的人说:“这是于谦吗?”。周围的人回答说:“不是,是太上皇”。朱祁钰说道:“哥哥做皇帝了,挺好的。”


所以,英宗最终是通过了不当手段完成了复位,而且在其回到大明这段时间内,他过的都是囚徒般的生活,有怎么会对自己的弟弟有好脸色呢?

一月之后,代宗离奇去世。

无论是从伦理的角度来说,还是从英宗代宗两兄弟的个人关系来说,英宗都不会立代宗为太上皇。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


蘑菇雅说


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受王振迷惑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草率亲征蒙古瓦喇,结果在土木堡全军覆没,英宗本人也被也先俘虏。



随后也先带着明英宗到处招摇撞骗,这对明朝来说十分凶险。所以,明朝不得不立朱祁钰为帝,封明英宗为太上皇,断了也先的念想。也先也不是省油的灯,直接打到了明朝首都北京城下,因为明英宗亲征,带走了明朝的精锐,全部战死在土木堡。所以,这时北京城只有几万人,而且都是老弱病残,战斗力十分底下。这是,兵部侍郎于谦站出来主动承担起了北京保卫战的重担。他一面向全国各地发出勤王诏令,一面积极备战,最终于谦战胜了也先。也先退回大漠,也带走了太上皇朱祁镇。



也先带走朱祁镇后他就后悔了,这是他发现朱祁镇现在杀不得(怕引来明朝的复仇大军),放不了(人家有皇帝了,而且这新皇帝好像并不打算接这个太上皇回去),成了个烫手的山芋。这一拖就是一年,最后乘着明朝使者,自作主张假传圣旨的机会把英宗塞到一顶二人小轿里把朱祁镇给弄回去了。



这下该朱祁钰头疼了,怎么安置这个太上皇哥哥呢?帝位还给他?凭什么?再说权利这东西有瘾,谁舍得放下?杀了?没胆量,最后朱祁钰还是硬着头皮出城把英宗接回皇宫,并大宴群臣,宣布太上皇回来了。宴会结束后,朱祁钰就把英宗送到南宫软禁起来。

软禁的日子不好受,不但失去了自由,连基本的生活都要靠皇后(应该是太上皇后)做些针线活,拖太监带到宫外卖了,买些日用品回来。英宗每天唯一的乐趣就是在南宫下面的树下乘凉,突然树也被砍了。原来,因为树木遮挡了监视英宗的眼睛。



这种日子英宗过了8年,朱祁钰病了,这时石亨,曹吉祥等投机分子看准时机搞了个夺门之变,把英宗又推上了帝位。一个月后英宗废朱祁钰为郕王。为什么废为王爷而不是太上皇呢?这是为了表示皇位本来是我的,朱祁钰是篡位份子。如果追认为太上皇那就是直接承认朱祁钰帝位的合法性,那夺门之变就是叛逆。所以,只能贬为郕王不能封为太上皇。


沧海一粟7528


首先,就是朱祁钰当皇帝才是于礼不合。因为朱祁镇有儿子的,同时也被封为太子了。朱祁镇兵败被俘了,那么就应该由太子继位吧?凭什么让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来继承皇位?于谦等人,在拥立朱祁钰登基座殿时,这件事情上首先就违背大明王朝的祖制的。至少是于礼不合的,也可以理解为他们私相授受才搞出来的事情。文官集团的能量挺大的,为什么,不能是文官集团集体出卖掉朱祁镇呢?为的就是手中的权利。毕竟从土木堡之后大明王朝武将勋贵集团的权力所剩无几了,大明王朝几乎所有的权力几乎都被文官集团所把持住了。这个也是历史事实!大明王朝由胜转衰就是从这里开始的。朱祁钰本来根本没有资格当皇帝,这个怎么办?所以说,他朱祁钰只能够去乖乖的当他的王爷。怎么可能会让他当太上皇?他没有被追究责任?或者说,没有被说成窜位?都是天大的恩点了。因为,毕竟朱祁镇是有太子的。他的太子才是最合法的皇位继承人!为什么没有得到于谦等人拥立?这里面难道就真的那么干干净净的?宫廷政治从开没有哪么干净过!由此可见于谦的被杀?并不是无的放矢。


爱看爱思考


先来解释一下,“太上皇”这个词一般都是用在皇帝的父亲身上,比如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上皇秦庄襄王就是秦始皇嬴政的父亲,这位太上皇是死后被追封的;第一位在世的太上皇是汉高祖刘邦的父亲刘太公。但是有的太上皇于现任皇帝并不一定是父子关系,比如太上皇隋炀帝杨广是皇帝隋恭帝杨侑的爷爷,再比如太上皇晋惠帝司马衷是皇帝司马伦的孙子……所以,按说明英宗尊弟弟明代宗为太上皇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但是这就容易陷入一个死循环了——“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朱祁镇被俘之后,弟弟朱祁钰被于谦等人拥立为皇帝,并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后来太上皇朱祁镇在“夺门之变”中重新成为皇帝,难道他要再尊弟弟朱祁钰为皇帝吗?万一“夺门之变”再次发生,他们哥俩太上皇和皇帝的绝色就又要互换了,实在是太折腾。

另外,要说“正统”,朱祁镇和朱祁钰都曾经是正统——朱祁镇在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以皇太子的身份继承了父亲明宣宗的皇位,堂堂正正。“土木堡之变”中,朱祁镇被俘虏了,大明朝群龙无首,总不能让蛮夷“挟天子以令诸侯”吧,所以于谦等人在经过皇太后的授意之后将朱祁钰拥立为皇帝,也算是有理有据。

所以,如果朱祁镇在“夺门之变”后将朱祁钰尊为太上皇的话,他之前的皇位反而显得不正统了——你的皇位到底是在谁手中继承的?


国史通论


明英宗之所以未尊代宗为太上皇,应有以下几点考量:

一、太上皇,通常是指皇帝的父亲,但也有例外。如,隋代杨侑尊祖父隋炀帝为太上皇,唐代李显尊母亲武则天为太上皇,西辽屈出律尊岳丈辽末帝为太上皇,或祖孙,或母子,或翁婿,或兄弟,虽然不是传统的父子关系,但均是低辈尊高辈为太上皇。代宗为英宗弟弟,不符合封建社会长幼有序的传统礼仪。

二、英宗返回北京,受到了代宗的忌惮,虽被尊为太上皇,名义地位超然,实则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不仅不许任何人探望,甚至连生活必须品也不能保证。所以英宗对代宗怨恨日深。是以“夺门之变”后,英宗指斥代宗“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往彰闻,神人共愤”,宣布废他为郕王。

三、英宗是在徐有贞、石亨发动的夺门之变中复辟的,没有受过代宗的禅让。为了名正言顺重登大宝,借皇太后的名义宣布废黜朱祁钰为郕王,并以亲王礼下葬。

四、英宗废代宗为王,就是在抹杀代宗保明的功绩,同时掩盖自己在土木堡之变中的过失,淡化自己作为蒙古俘虏的经历。

明英宗朱祁镇用庸才,杀忠臣,诛奸佞,是非虽分明,对错却难清。前后在位二十二年,在位初期励精图治,稳定西南疆域。当初宠信王振,后来又宠信曹吉祥、石亨,政治上虽然有不足之处,但是晚年任用李贤,听信纳谏,仁俭爱民,美善很多。还废除了殉葬制度,被称为"千古帝王盛节",也堪称是英宗一生中最为亮眼的光芒




秋深冷入梦


明英宗本为帝王正统,因一时之错,兵败被俘,才有代宗阴差阳错继帝位的机会,英宗获释回朝后代宗为维护其正统地位,才尊封代宗为太上皇,实际是将其软禁,对英宗可谓奇耻大辱。英宗有机会复位是时运所至,天命所归。废代宗为郕王,也是为一雪前耻,绝不会给代宗重蹈自己覆辙,推翻自己,翻盘的机会。代宗被废为郕王,权力不在,身位已微。即使再复辟,也是乱臣贼子,叛上作乱,失去正统身位,人人得而诛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