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種腫瘤像它長得這麼快!這種甲狀腺癌被稱為“不治之症”

說起甲狀腺癌,不少人可能會覺得比其他癌症要好一些,可怕程度沒那麼高。

確實,90%左右的甲狀腺癌是可治癒的,浙江省甲狀腺癌的5年生存率達92%,全國甲狀腺癌5年生存率平均在84%。


沒有一種腫瘤像它長得這麼快!這種甲狀腺癌被稱為“不治之症”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查出甲狀腺癌後就能夠鬆一口氣。手術後有部分病人還是會復發、轉移,而且甲狀腺癌中還有一種最可怕的類型——甲狀腺未分化癌,它被稱為“絕對的不治之症”,從發現到住院,短短几天內就會進展到無法手術的地步,平均生存期基本在6個月內。

甲狀腺未分化癌到底有多可怕? 不是甲狀腺未分化癌就沒有風險了?得了甲狀腺癌是否需要立即動手術?春季體檢季,查出甲狀腺結節,到底要不要開刀,究竟該怎麼治?

今天,快報請浙江省人民醫院院長,中國抗癌協會甲狀腺癌專委會主任委員、頭頸腫瘤專委會副主委葛明華教授,為我們詳細講講甲狀腺癌。


不能手術,沒有藥物,放療不敏感

甲狀腺癌分多種類型,其中,絕大多數是甲狀腺乳頭狀癌,佔了80%-90%,剩下10%-20%裡包括濾泡癌、髓樣癌、低分化癌、未分化癌等。

除了甲狀腺乳頭狀癌,其他幾種類型的甲狀腺癌的預後並不好,尤其是甲狀腺未分化癌,這是“絕對的不治之症”,堪稱人類最惡性的腫瘤之一。


沒有一種腫瘤像它長得這麼快!這種甲狀腺癌被稱為“不治之症”


葛明華教授回憶,前幾年遇到過一個病人,是杭州一位小有名氣的畫家,查出來甲狀腺未分化癌,腫瘤約2釐米。做完手術後2個月復發,又回到醫院,入院開始,腫瘤每天飛速增大,一下子長到10多釐米。腫瘤太大壓迫到氣管,造成呼吸困難,不得不為病人做了氣管切開,然而,腫瘤又瘋狂地往氣管里長。由於至今尚無針對甲狀腺未分化癌的有效藥物,再加上這樣的情形根本開不了刀,這位病人復發後沒過多久就去世了。

那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預防和提前分別甲狀腺未分化癌?

答案是沒有。葛明華教授說,甲狀腺未分化癌常表現為氣急,頸前有大包塊,就算及時發現就醫,有些病人住院檢查都沒做好,腫瘤就已增大到無法手術。“可能在家裡時腫瘤還不大,送到醫院沒幾天就沒有開刀機會了。”還有些手術後出院兩三天,包塊又長了出來,只好再次回到醫院,復發後腫瘤的增長速度通常讓醫生猝不及防。

“未分化癌真的沒辦法早發現早治療,跟其他極大部分癌症一樣,一般根據病情從輕到重把甲狀腺癌分為1、2、3、4期,而對未分化癌來說,只有4期這個說法。幾乎沒有一種腫瘤,在幾天時間內能如此進展迅速。”

腫瘤大到來不及手術,另外沒有有效的藥物可以治療,大多數病人對放療也不敏感,甲狀腺未分化癌實在讓人束手無策。

男性患者多於女性

內陸山區等低碘地區多發

甲狀腺未分化癌10到20例左右

使人聞風喪膽的甲狀腺未分化癌,什麼樣的人容易中招?

“一般來說,甲狀腺癌患者女性多於男性,但就甲狀腺未分化癌來說,男性多於女性,內陸山區等低碘地區多發。另外,有長期結節史的人群患未分化癌的風險要比普通人高。”葛明華教授說,在所有甲狀腺癌中,甲狀腺未分化癌的佔比在1%左右,他們團隊每年收治甲狀腺癌2000例左右,其中未分化癌10到20例左右。

如何治療甲狀腺未分化癌,是葛明華教授團隊近年來重點研究的方向。這一高度惡性的腫瘤雖然較為少見,但分分鐘能奪人性命,全國每年累計新發幾千例,如果能有突破性的成果,對患者來說無疑是一大福音。

浙江每年近3萬甲狀腺癌患者

近3000人出現難治復發

不是未分化癌也不能心存僥倖。甲狀腺乳頭狀癌患者當中,大多手術切了就算痊癒了,但有10%左右會變為復發、難治病人,出現廣泛轉移,較為常見的是肺轉移、骨轉移等,此外還有局部復發,如淋巴結轉移。

這些復發難治的病人,初發時臨床表現沒有明顯的特徵。復發轉移後,有些不能開刀,只能採取碘131治療。但在這10%的病人中,碘131只對三分之一的患者起效,對剩餘的三分之二患者最多隻能是短暫有效。

葛明華教授說,按這個比例算,浙江省每年近3萬的甲狀腺癌患者中,有3000人會出現難治復發,10年生存率只有10%。換句話說,相當於這類病人只有10%能活過10年。當然這部分病人總體病情發展不會太快,不會像甲狀腺未分化癌患者一樣在短時間內死亡。

葛明華教授有一個老病人,6年前被診斷為甲狀腺乳頭狀癌,腫塊只有0.6釐米,沒有其他地方轉移,當時做了手術非常順利。但去年他摸到脖子上有一個乒乓球大小的包塊,到醫院檢查考慮是甲狀腺癌復發,淋巴結轉移,而且穿刺結果是“轉移性低分化癌(甲狀腺來源)”,惡性程度較高。

甲狀腺癌不立即手術是否可行?

超低危病人可以積極監測

一旦確診了甲狀腺癌,很多人心裡多少還是有些害怕的。在需不需要立即手術上,葛明華教授建議,少部分甲狀腺癌不立即做手術也是一種選擇,手術時機的選擇可以根據具體病情具體分析。

葛明華教授提到了“超低危”甲狀腺癌的概念,這種類型的甲狀腺癌確診後可以不馬上干預,而是採取積極監測的方式,積極監測就是定期複查(3-6個月一次),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積極觀察病情變化,根據變化情況決定是否手術。

廣義來說,低危甲狀腺癌多指小於1cm的微小癌。國內專家將5mm以內的、長在甲狀腺腺體中央區域且沒有其他高危險因素的,稱之為超低危甲狀腺癌。

葛明華教授說,國外曾對一部分直徑小於1cm的甲狀腺微小癌患者進行了最長達10年的觀察隨訪,發現80%以上的微小癌患者病情沒有繼續進展,但10%左右比例出現腫瘤增大、淋巴結轉移,甚至遠處轉移的現象。部分甲狀腺微小癌預後不良,可出現廣泛淋巴結轉移,甚至演變為高度惡性的甲狀腺低分化癌、未分化癌,因此,選擇積極監測的患者定期進行超聲檢查是有必要的。

葛明華教授目前一共有二三十個隨訪病人,隨訪時間最長的是一名40歲左右的男性患者,至今隨訪了6年左右。6年前,葛明華教授判斷其為超低危的甲狀腺癌,告訴他可以選擇不手術,在密切隨訪的這6年裡,病人的情況良好,病灶也沒有明顯變化,應該說目前並無危險。

“有研究數據顯示,部分超低危甲狀腺癌病人隨訪後,監測到病人病情異常再開刀,與查出後立即開刀在預後上差異不明顯。總的來說,超低危病人中無進展的比例還是挺高的,差不多80%。”

當然,隨訪只適用於心理較為平穩的病人,多數人得了甲狀腺癌內心總會惴惴不安,晚上睡不著,這時候開不開刀還是要結合病人自己的心理狀況,畢竟沒有多少人能夠和腫瘤坦然共處,更何況目前的科學水平還沒法精準評定哪個病人是真正的超低危。

甲狀腺良性結節多半沒必要手術

轉變成惡性可能性很小

目前,高檔超聲對甲狀腺結節的發現率是60%。每年春季的體檢季過後,找葛明華教授的人會明顯增多,擔心地問:要不要手術拿掉結節?會不會變成癌症?也有人問,聽說甲狀腺結節不用在意?

那麼到底該如何正確應對甲狀腺結節?葛明華教授說,大多數人的甲狀腺結節是良性的,惡性結節的比例5%-10%。對於極大部分良性甲狀腺結節,葛明華教授不主張處理,“真的沒必要,不解決根本問題,拿掉了這個結節,幾年後多半旁邊又長出結節,總不至於頸部裝個拉鍊”。

至於很多人擔心的結節會不會演變成癌,葛明華教授說,良性結節一般不會演變為癌症的。只有極少部分有長期結節史的病人可能會誘發甲狀腺低分化癌或未分化癌。

通常,有惡性可能的結節才需要處理,而對良性結節,一般在有以下情況時手術:1.腫塊大(學術界多定4cm以上),當然主要看有沒有壓迫氣管,影響呼吸,或者明顯影響外觀;2.有惡變傾向;3.腫塊往下長掉入胸腔或本身長在胸腔的。良性結節如要治療,建議首選外科手術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