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談癌色變”的“不治之症”,到“可治之疾”,重新定義小細胞肺癌的治療

三十年風雨,走進小細胞肺癌新時代

人類的歷史是與疾病鬥爭的歷史

時代在變遷,認識在跟隨,人類在前進

從“談癌色變”的“不治之症”,到“可治之疾”,重新定義小細胞肺癌的治療

變遷——腫瘤各大領域既有日新月異,也有大同小異


近三十年來,腫瘤治療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手術方面,臨床制定了明確精準的TNM分期指南,越來越多手術新技術誕生(微創手術、達芬奇機器人手術等);化療方面,目前臨床上使用的化療藥物有效率提升的同時副作用大幅降低;放療方面,質子重離子放療技術的誕生,以及立體定向放療SBRT技術的使用,為腫瘤患者帶來了新的治療方式;靶向治療的出現開啟了腫瘤治療新篇章;免疫治療的誕生,被稱為腫瘤治療史上最重要的突破也並不為過,是腫瘤治療領域最具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


在此基礎上,腫瘤治療效果愈發明顯,患者生存期延長,生存質量提高,病死率下降。三十年來,我們對腫瘤的認識也更加全面,從“談癌色變”的“不治之症”,到“可治之疾”,再到被世衛組織定義為“慢性病”。


腫瘤各大領域的變化既有日新月異,也就有大同小異。過去三十年來,肺癌的重要組織亞型——小細胞肺癌(SCLC)領域,其發展變化就不盡人意。雖然其早期篩查和診斷效果顯著,但治療手段仍以化放療為主,短期內極易復發,靶向治療也與其無緣。5年生存率長期滯留於低水平。


歷程——攻克小細胞肺癌,歷經三十年坎坷之路


SCLC佔全部肺癌的15%~20%,其分化程度低、惡性程度高、倍增時間快、侵襲性強,限制了患者的長期生存,加重了疾病負擔。根據流行病學統計,SCLC與吸菸及二手菸暴露關係十分密切,僅3%患者無既往吸菸史。患者預後極差,約2/3患者在疾病發現時就已出現遠端器官或淋巴結轉移,5年生存率僅2%。


三十年來,攻克SCLC歷經“坎坷之路”。其易侵襲、易轉移的特點讓手術治療黯然失色,無用武之地。上世紀80年代,SCLC研究迎來熱潮,因其對化療藥物敏感,以鉑類為基礎的聯合化療方案,效果明顯,脫穎而出。時至“藥荒”出現,含鉑雙藥方案仍是一線治療的不二選擇。


世紀之交,胸部放療帶來意外驚喜,多項研究表明,對於侷限期SCLC,早放療的治療效果明顯優於晚放療。但照射最佳劑量、照射範圍、放療時間等仍存在較多爭議。近年來基於血管生成抑制劑、TKI、針對p53突變等靶向藥物的研究均以失敗告終。鍥而不捨的探索,卻難以將那2%提高,SCLC治療似乎進入凜冬。


三十年探索,SCLC防治觀念跨越鉅變。高惡性,低生存,令多少患者心生絕望。但其發病有漫長的發展及演變過程,為預防提供了充足空間。肺癌高危人群篩查和早期診斷全面開展。個性化治療成為主流,因人制宜對每位SCLC患者制定方案,以求最佳療效。


長期停滯化療階段,並沒有澆滅學者向前研究的熱情。跨入精準醫療時代,免疫治療開始發光發熱,成為患者們的希望,有望為SCLC治療帶來鉅變!


突破——免疫治療打破三十年無顯著進展沉寂


當前,SCLC的一線治療標準方案仍是含鉑藥物聯合化療,輔助以放療和支持治療。依託泊苷聯合順鉑是其標準方案。儘管初始治療時對放、化療敏感,但SCLC患者容易早期出現復發轉移。免疫治療則逐漸走上舞臺,帶來了意外之喜。


納武單抗是第一個被美國FDA批准用於SCLC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打破了SCLC三十年研究無顯著進展的沉寂,成為三線治療選擇,向世人昭示,凜冬或將過去。針對納武單抗的Checkmate032研究表明,納武單抗聯合伊匹單抗較單用納武單抗,有更高的緩解率,且顯著優於既往的化療效果。之後,派姆單抗被證實在廣泛期晚期SCLC患者中存在一定的持久療效,特別是對PD-1陽性表達的患者。


儘管免疫治療效果良好,但在國內長期未獲批SCLC的適應症。不久前,在SCLC免疫治療中具有王者地位的阿替利珠單抗(泰聖奇)通過審批,成為全球第一個,且目前中國唯一一個獲批用於一線治療廣泛期SCLC的腫瘤免疫療法。這無疑是患者的福音,而其帶來的明顯獲益,則真是“太神奇”。


針對阿替利珠單抗的全球多中心三期臨床試驗IMpower133試驗,被業內人士譽為震撼世界的里程碑式研究。研究證實,泰聖奇聯合化療可以顯著延長SCLC患者的總生存,降低該研究受試患者死亡風險30%,使患者持續緩解,長久獲益,並使廣泛期SCLC患者中位生存期跨越一年大關。


阿替利珠單抗獲批,為SCLC治療制定了新標準,意味著中國SCLC進入了嶄新時代,SCLC進入了免疫新時代。它趕走了凜冬,為患者帶來希望,春天即將到來。


[1]張珊珊,蘇飛,但慧敏,關泉林.小細胞肺癌綜合治療的研究進展[J].癌症進展,2019,17(23):2744-2748+2792.


[2]馬書梅,劉瑞娟,張影影.肺癌的流行病學[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26):77-78+80.

夏冰,江洪,王利民,徐如君,陳雪琴,張仕蓉,馬勝林.肺癌30年臨床研究進展[J].實用腫瘤雜誌,2016,31(04):296-300.


[3]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原發性肺癌診療指南(2018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