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要求老師與學生同時考試,並與學生試卷一起電腦閱卷,大會公佈分數,能否提高教學質量?

有心栽柳人


這就像問,我國乒乓球隊這麼強,教練如果沒有臨場高水平,那怎麼指導球隊?必須教練和球員一起打比賽才能不斷提高教練水平。

劉翔110跨欄,世界級比賽。教練如果沒有這個能力,怎麼能指帶劉翔獲勝?所以他也要參加起碼全運會檔次的比賽,如果跑不了前三名,就沒有資格當劉翔的教練!

以上這兩種說法,您覺得可笑嗎?肯定覺得哪兒不對。但是遷移到老師這兒,為什麼就覺得合理了?其實,道理是一樣的。

1、教師和教練一樣,要有實戰經驗。

老師要教學生,前提是老師必須有充足的經驗和專業知識儲備。所謂要給學生一碗水,必須老師要有一桶水。從這個角度講,老師需要有一定的解題能力、思路方法等。

所以老師必須要經常接觸大量的本學科題目,總結方法,提煉題型,掌握技巧,探究思路。這樣在給學生講解的時候才能由點帶面,舉一反三,拓展思路,提升思維。這才是老師的作用。

2、教師和教練的作用是一樣的,更多的是會總結,發現問題,指導方向。

教師和教練的作用是一樣的,不是看教練是不是比運動員跑的快,而是要求教練員要善於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找到癥結,並且解決問題。所以,一個好的運動員不一定是好教練,因為不會教。一個好的教練也未必必須是一個優秀運動員。老師是一樣的,重點在“總結、提升、講解、方法”

我們單位曾經招聘過這樣一個年輕人,在招聘考試中專業知識是第一,做題的速度、方法、思維方式都非常好。以第一名的身份招聘進來。

但是,一進課堂就完了。一道題,自己明白的緊,就是講不出來。學生問為什麼這麼做,他說就是這樣的啊。課堂掌控不住,紀律就亂。又沒有能力管理學生,一學期不到,就被家長投訴,學校沒辦法,進行了老師更換。

所以,一名好老師不是要求只會做題。而是會分析、會聯繫、會講解、會管理。當老師和做學生的目標不一樣,管理和考核方式就不一樣。

3、教師和教練一樣,由於年齡等關係,思維的速度趕不上學生,但是經驗、能力豐富。

老師這個職業之所以越老越吃香,就是因為見多識廣,經驗豐富。能迅速抓住問題的實質和學生的弱點,加以點撥。但是隨著年齡的增大,思維速度倒真不一定能比得上年輕人。

我有一個同事,有多年的教學經驗,帶班的成績都非常出色。但是,他自己解決難題的能力還真不強。尤其隨著年齡的增大,思維跟不上年輕人。但是,講題真有一套。這道題他只要琢磨明白了,能舉一反三的從各個角度把題目講解的透徹 、條理。從知識到方法,從思維方式到解決技巧,確實是有讓人茅塞頓開之感。

這就是他多年的經驗、總結、聯繫、表達的獨到之處。你非得讓他和學生PK速度,那一定失敗而歸。

實際上,很多教畢業班的老師都有這個感覺,尤其是數學、物理這種理科老師,就是碰到難題,自己的做題速度還真不一定比學生快,自己的方法也不一定比學生巧。這也就是青出於藍勝於藍吧。如果要求老師必須都比學生強,學生都超不過老師,那麼學生的能力永遠在老師之下,怎麼還能夠培養出來更優秀的學生呢?照這樣的理解,只要不是清華北大畢業的老師,一定培養不出能上清華、北大的學生來了。

綜上所述 ,我認為非得讓老師和學生一起考試,是沒有真正認識到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片面的理解成能做題的老師才能是好老師。就像如果非的讓舉重教練員去參加舉重比賽獲得名次才是好教練的話,估計也就沒有幾個舉重教練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